這幾天,桃豐村都在傳一個消息,村裡年過九旬的黃婆婆要把一隻金手鐲捐給村裡,據說這隻金手鐲是她祖上傳下來的,很有些年代了,足足有半斤重。村長還專門拿到城裡做了鑑定,這手鐲不僅是真的,還是古物呢,最少要值十多萬元。
消息傳出,村民都議論紛紛,黃婆婆有兒子,為什麼不把手鐲留給兒子,卻要捐出去呢。
要說這個黃婆婆吧,那可是個苦命之人,30來歲就死了丈夫,留下一個7歲,一個3歲的兩個幼子。那時,黃婆婆年輕、漂亮、能幹,就算守了寡也有很多年輕後生追求,上門說媒的把門檻都快踏破,可黃婆婆一個都不答應。她怕嫁人後兩個孩子沒有人管,就算有人願意接受兩個孩子,也怕日後受委屈。黃婆婆一狠心,關閉了感情的閘門,一心要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黃婆婆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才將兩個兒子拉扯成人,給他們找了媳婦成了家,並給他們每人建了一處新房。兩兒子成家後,黃婆婆又擔起照顧隔代的任務,先幫大兒子把兒子帶到上小學,又把二兒子的兒子照顧到上初中。隨後,黃婆婆便完成了人生全部任務成了多餘的人,一個人在老房子裡單獨生活。
一年又一年,兩個兒子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後來,開槽坊熬酒的大兒子一家拆掉了老房子,搬到十裡外的公路邊建了新家。隨後,做瓦匠的二兒子也賣掉村裡的老房,在鎮上買了新房,一家人搬到離村更遠的鎮上。
搬離了村子的兩個兒子,回村來看黃婆婆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二兒子覺得大哥是長子,應該帶好頭多照顧一下老娘,甚至應該把老娘接去同住。大兒子卻認為黃婆婆從小對小兒子偏心,老娘就應該跟著老二過。
黃婆婆一個人孤苦伶仃在老房子裡過了20來年,91歲時終於病倒了。可是,黃婆婆臥床都十來天了,兩個兒子看都不來看一眼,村長派人去叫了幾次,他們一個說酒廠脫不開身,一個說接了場子,不按時把房建好就要賠錢。
黃婆婆要把價值10來萬的金手鐲捐出去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兩個兒子那裡。大兒子當晚就帶著老婆趕到了黃婆婆居住的老屋。對於老娘的這隻金手鐲,大兒子深信不疑。他從小就知道母親的祖上是有錢的大戶人家,母親的父輩還是地主。小時候,有一年遭了水災,母親還拿一枚銅戒子換了一鬥大米度過難關。大兒子夫妻來到黃婆婆的病榻前,拉著黃婆婆的手,親親熱熱叫了一聲媽,說:我是您的長子,現在就由我來照顧您,您有什麼事,什麼話儘管對我說,保證讓您滿意。
二兒子也帶著老婆趕到了黃婆婆老屋,他沒有大哥知道的事多,但是,既然大哥認為這金手鐲是確有其事,那就錯不了,不能讓大哥一個人佔了。
儘管兄弟倆平時有矛盾不怎麼來往,但是在這件事上卻達成了一致。他們得知金手鐲在村長那裡,黃婆婆只是打算捐出去,並沒有立遺囑。這就可以要回來。倆兄弟妯娌通過商量決定留下來照顧病重的母親,到時把金手鐲要回來,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
接下來,兄弟二人拿來了換洗的衣物,行李,在老屋裡住下來,一心一意照顧黃婆婆。端茶倒水,尋醫買藥,床前塌下,不離左右,照顧得格外用心。一個月後,黃婆婆含笑離世。
安葬好黃婆婆,兄弟倆立刻找村長拿回金手鐲。到村長家,沒見到村長,卻見到自己的兒子,也就是黃婆婆的大孫子和小孫子。只聽大孫子說:爸,叔。金手鐲的事是我跟弟弟編的。奶奶太不容易了,年輕時守寡,把你跟叔叔拉扯大,還帶大了我跟弟弟,可是,她老了需要照顧的時候,你們卻不管不問,特別是在她人生最後時刻,你們還不準備照顧她,我們做孫輩的再好也代替不了你們盡孝。小孫子接著說:伯伯,爸,您們知道,您們這樣做有多壞的影響嗎?我們不想讓人罵你們不孝,戳你們的脊梁骨,所以,我和哥一合計,就編了這個故事,我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讓您們明白,對父母盡孝要比黃金珍貴。
聽了兒子的話,倆兄弟都羞愧得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