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好人劉峰,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

2020-09-03 樂柒米的歡喜城

你的善良,要有所鋒芒!

電影《芳華》中,好人劉峰令我印象最深。大家都誇他是活雷鋒,道德標兵。所以,煮破了沒人吃的餃子他吃,戰友要結婚了沒錢買家具他給做,上大學的機會他讓給了更加需要的人,去北京出差他幫著帶一整箱一整箱的東西,就連連隊的豬跑了炊事員也是大叫「劉峰,劉峰!」

他喜歡的女孩子,因為害怕被說自己腐蝕活雷鋒,所以先倒打一耙說他欺負她。於是乎,人設崩塌,牆倒眾人推。因為是活雷鋒,他就不能有七情六慾,他就該不食人間煙火?劉峰呀劉峰,你為何要如此善良?

善良,是一個亙古不變的教育主題。 「好人有好報」「好人一生平安」這些我都信,畢竟種善因結善果。一個善良的人,內心往往更加柔軟,總是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歡,交到更多的朋友。

可是,世間的事情總是如此奇妙,它需要保持平衡,把握一個恰恰好的度。凡事過猶不及,善良如是。我希望你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你不必過分善良。

善良過頭,會顯得很愚蠢很廉價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施特略夫就是這樣一個人。對於他,從最初的喜歡到同情難過,最後只剩下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大概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評價了。

所有的人都嘲笑他看不起他,他太好欺負了,跟他借錢就跟小孩子搶東西一樣簡單;朋友來了,他盡心盡力,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別人看,唯恐自己怠慢別人。可是結果怎麼樣呢?所有的人都當他是個笑話,沒有人心存任何感激。他救過的人,挖苦他對他尖酸刻薄,把他趕出了屬於他自己的畫室,還搶走了他的妻子;她的妻子,在懷著別人的孩子的時候嫁給了他,可是他還是愛她,愛到沒有自尊失去自我。可是最後,還是離開了他,即使他卑微的低到塵埃裡,換來的也只是漠然和無情的一巴掌。

他不斷地被人傷害,卻從來不記恨,也不會吸取經驗教訓,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農夫和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記憶尤深。他呢,就算被毒蛇咬過,只要疼痛勁兒過了,又會可憐起毒蛇來,將其揣在懷裡。很欣賞他的樂天派和寬容,對於他的過分善良,真的喜歡不起來。如果我是他的妻子,也一定會選擇離開,要不然非得被氣死不可。

善良過頭,只會顯得很愚蠢很廉價。每個人都要先好好愛自己,然後再去愛其他人。

善良過頭,只會讓人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

他們或許會說你的好,給你帶一個高高的虛幻的道德模範的帽子。就像《芳華》中的好人劉峰,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而你又恰恰怠慢了的時候,不滿,抱怨甚至謾罵便紛至沓來。

大家都一定經歷過這樣的事情:讀書的時候,同桌喜歡睡覺或者看小說,讓你等老師來了叫他。你覺得小事一樁便答應了,並且會把自己的筆記甚至作業借給他抄。可是有一天,老師來了你並沒有及時發現並且提醒他,他挨罰了,然後對你勃然大怒,你紅著眼眶小心翼翼地道歉,仿佛自己真的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

你住校了,因為覺得要和室友友好相處,你主動打掃了衛生,冬天天冷的時候把每一個水瓶灌滿了水,順便你還會帶個早餐啥的,一開始還有人誇你田螺姑娘,久而久之,所有的一切便成了你的義務。

你上班了,別人讓你幫的小忙你都會毫不猶豫的去做了,於是以後整個畫風就變成了這樣,XX幫我做一下這個表格,XX幫忙拿一下快遞,XX整理一下資料……諸如此類的事情多不勝數,你手中的事情堆積如山,每天焦頭爛額。

深究起來,都是由於自己的性格過於包子,你一忍再忍,你一退再退,別人只會覺得理所當然,甚至變本加厲。

善良過頭,會助長人性的貪婪與邪惡

老話說得好,「鬥米養恩,升米養仇」。不是你越善良,別人就越會感激,對你有所回報。

很久以前看過一個關於資助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通過一對一活動資助了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很普通的工薪家庭,完全是出於善良省吃儉用儘可能去幫助別人。後來,那個被資助的孩子接受採訪,滿是抱怨。因為她的衣服都是資助者的女兒替換下來的,資助者的女兒用的是蘋果而她是普通手機。呵呵,好一副我弱我有理,我窮我最大的嘴臉。

大衣哥朱之文成名之後,幫著家鄉修橋修路,對前來借錢的人有求必應。村民不但不感激,反而嫌他借的太少摳門,都在像螻蟻一樣依附他,吸他的血,靠著拍他的各種照片視頻不勞而獲。他想搬家,有人威脅他。你看,人性涼薄,多麼令人心寒。


前幾天更是有人直接踹開了大衣哥家的門。他無奈走出來後還陪著笑臉同圍觀的人拍照。他一味的忍讓,換來的是別人的得寸進尺。踹門的男子甚至還叫囂「沒事,我踹他也不管我。」這些,都源於長久以來大衣哥無聲的縱容。他想著鄉裡鄉親的撕破臉太難看,忍忍也就過去了。

可是他不知道,有些人的心是用血也捂不暖的,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心。一退再退只會滋生出更多的邪惡。

人心是最為複雜而又神秘的東西。有的人,簡單美好;有的人,貪婪可怕。你要「自私」一點,多為自己想一些。孔子說「有餘力,則學文」,你是有餘力,再去幫人。你要學會拒絕,學會說不。離了你這個地球照樣轉,別人一樣可以活的很好,所以你不必擔心會傷害到任何人。

你要記住,你的善良,要有原則,要像長滿小刺兒的玫瑰一樣,有所鋒芒。

當然,你也要記得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以不要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沒有誰有義務幫你。你如果不能心存感激,至少不要恩將仇報。生而為人,我勸你務必善良!

相關焦點

  • 《芳華》:賣盜版書,娶風塵女,劉峰的悲劇在於「你是個好人」
    引言:《芳華》:賣盜版書,娶風塵女,劉峰的悲劇在於「你是個好人」。曾幾何時「你是個好人」,成了一句讓人聽起來那麼不舒服的話,很多女孩子在拒絕男孩的時候,都會說這麼一句「你是個好人,我一直把你當朋友,但是我們真的不合適」,「好人卡」由此而來。
  • 《芳華》原著:賣盜版書,娶風塵女,看「老好人」劉峰的悲劇根源
    小說《芳華》於2017年正式出版,同年,馮小剛將其搬上銀屏,重現了70年代文藝兵的「芳華」歲月。在影片《芳華》中,男主角劉峰是部隊中的「勞模」、「標兵」形象,更是一個善良到近乎沒有原則的「老好人」。郝淑雯借給了劉峰1萬塊之後,劉峰幾乎沒有猶豫地把這筆錢盡數給了小惠。十年時間裡,他一點點地還債,沒有看到小惠已經用這筆款子做出了大高鼻子,雙眼皮,攬到了星級飯店裡頭的「高級生意」,而這何嘗不是一種對善良的莫大諷刺?在自己都難以生存之際,還能想著分一杯羹給身邊的人,這就是平凡人劉峰至死不渝的信仰。在小說的最後,晚年的劉峰患上了難以治癒的腸癌。
  • 嚴歌苓《芳華》:為什麼劉峰沒有接受何小曼的愛情?
    一個人被冠以「好人」之名,似乎並不是好事。而事實上,一個好人在現實的生活中,往往成為一個另類。因為太好,而失去了真;因為太好,也失去了為自己謀取利益的機會。小說《芳華》中的劉峰就是一個例子。反正,哪兒有東西需要敲敲打打,修理改善,哪裡就有劉峰。連女兵澡堂裡的掛衣架歪了,劉峰都會被請進去敲打。他心靈手巧,做木匠是木匠,做鐵匠是鐵匠,電工也會兩手。這是個自知不重要的人,要用無數不重要的事湊成重要。他很快在我們當中重要起來。
  • 《芳華》:善良誠可貴,要自帶鋒芒且有力量,才能展翅翱翔
    這句話源自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中最經典的一句臺詞。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就是主角之一何小萍。她最能識別「活雷鋒」——劉峰的善良,也非常珍惜劉峰這個善良的人。影片中兩個最善良的人,經歷了坎坷不平,多災多難的大半生。
  • 一個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一芳華已逝,其實你並不懂
    但是呢,我們很多人也就是打打嘴炮,還是願意當個好人,不想違背自己的道德底線,也想為這個社會做更多貢獻。《芳華》這本書,就是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好人的故事。《芳華》是當代作家嚴歌苓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7年4月。
  • 《芳華》:浮華落幕,生命中永不褪色的依然是那份善良和純真
    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男女主人公劉峰和何小萍坎坷人生際遇的原因,在我看來,浮華落幕,生命中永不褪色的依然是那份善良和純真,人們應該更多地思考該如何活出自我。為什麼劉峰和何小萍的命運如此多舛?01.善良卻不被善待,自己在迷茫中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勞。
  • 《尋夢環遊記》重新定義了死亡,《芳華》重新定義了善良
    「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但有人講實際上是三個主人翁,另外一個是故事的講述者蕭蕙子(這實際上便是《芳華》的作者及編劇嚴歌苓)。所以背景臺詞講出了那句話「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這句話中提到的善良,指的是活雷鋒劉峰,劉峰樂於助人,在食堂和大伙兒吃飯,後廚一個胖子跑來,問劉峰在哪兒?有急事,結果是,豬跑了,劉峰二話沒說,馬上就去幫忙捉豬。一個戰友結婚了,女方要一對沙發,但是劉峰想到要一百多,他自己做只要三十多,所以考慮到戰友條件,他花了很多個夜晚做了一對沙發。
  • 好人有好報嗎?《芳華》裡的爛好人的下場有多慘
    《芳華》作為2017年的熱播大劇,打動了無數人的心。為什麼這部電影會打動人呢?原因之一便在於劇情的巨大落差,這種落差造成了一種悲劇美。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劇中由黃軒演的男主角劉楓,他是一個絕對的好人,然而好人沒有好報,以至於後來落魄潦倒,備受社會和其他人的欺凌,這種判若雲泥的反差,也是大家覺得芳華裡面的特別能打動人的地方。仔細分析一下男主角劉峰,他的結局其實是自作自受。
  • 剎那,芳華
    無論是看書還是聽別人講述,我都無法理解電影《芳華》裡的「觸摸事件」,黃軒所飾演的劉峰喜歡文工團裡一個叫林丁丁的姑娘,在一次衝動告白後,劉峰嘗試擁抱了林丁丁,卻不幸被路過的戰友撞見。戰友撞到後的第一句話竟然是:「好哇,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蝕我們的活雷鋒。」林丁丁怕事情傳出去,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於是向組織告發,劉峰主動強行觸摸她。而這次的「觸摸事件」,成了劉峰人生的分水嶺,之後的他下放、參戰、殘疾,不復文工團裡光芒萬丈的模樣。
  • 無原則的善良,是一場災難
    毫無底線的付出和善良,是一場災難 - 草稿《芳華》讀後感,劉峰無原則的善良後的悲涼 2對所有人都善良,卻不被肯定 劉峰是女兵毯子舞的教練,多才多藝,會拉胡琴,會翻跟頭,會跳舞,最稀罕的是他會木工活,團隊裡寢室,辦公室裡修修補補的木工活,劉峰總是隨叫隨到。 他總是以為所有人服務為榮,卻從沒有想過要誰的回報。
  • 《芳華》原著:被原配拋棄,與21歲髮廊妹同居,看劉峰悲劇根源
    《芳華》這部小說講述20世紀70年代發生在文工團的故事,故事以紅樓裡少男少女們的懵懂激情為主要內容,是作者嚴歌苓在自己40年後,深情回憶的一段青春年華。)為創作核心,圍繞"觸摸事件"展開了關於人性和時代的探討,整部電影將一代人青春芳華中的激情和遺憾,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回味無窮。
  • 《芳華》:以青春的名目,行傷害之實,本身可以抵消多少罪孽?
    林丁丁是個「文氣」的上海女孩,像病嬌的林妹妹,又帶著點孩子氣,你說什麼她都信,睜著圓眼睛回你一句:真的呀?但臺上可以挑大梁做獨唱演員,臺下可以陪領導喝酒。不知道哪一面是真實的,但都是林丁丁。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芳華》是一部以20世紀70年代為背景的小說
  • 《芳華》:劉峰離婚後,和21歲髮廊妹同居,逼娼從良卻最終失敗
    《芳華》是一部講述20世紀70年代發生在文工團的故事,故事以紅樓裡少男少女們的懵懂激情為主要內容,是作者嚴歌苓在自己40年後,深情回憶的一段青春年華。相比較電影來說,《芳華》的原著小說更加生動精彩,其中"劉峰"一角在原著中要深刻複雜許多。
  • 芳華:「活雷鋒」終究被拋棄在角落裡?黃軒是怎樣演活了劉峰?
    他叫劉峰。假如把對劉峰的形象的描寫做一個填空表格,其實也辦得到——臉型:圓臉;眉眼:濃眉,單眼皮;鼻子:圓鼻頭,鼻梁端正;膚色:細膩白淨。個頭兒高一米六九。二十歲他就那樣,跟你多熟你扭頭就想不起他長什麼樣。倒不如醜陋,醜陋可以是logo,醜到一定程度,還驚世駭俗。而他不醜,假如由醜至美分為十個刻度,他的相貌該是五度。穿軍裝戴軍帽的他,可以往美再移一度。
  • 《芳華》:我為人人,人人未必為我,還要保持善良嗎?
    《芳華》, 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們,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故事。男主角劉峰,就是我為人人,團裡的活雷鋒,本來有機會上大學,無私讓給別人。如果他上大學了,命運又有怎樣的改變?腰後來也受傷了,跟一個女生告白,被告耍流氓,分配到戰線上,依舊衝鋒,斷了一隻手臂。改革開放後,老婆跟別人跑了,在海南做生意,車子被扣了,低三下四受欺負。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現代是不是要有所保留?
  • 再看《芳華》,告訴我們的3個人生建議
    故事當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濫好人,也正是因為自己一次一次沒有底線地幫助別人,將自己的命運改寫,甚至被踐踏和拋棄。 劉峰是文工團的「活雷鋒」,髒活、累活,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都主動承擔起來。何小萍是一個被大家排擠的姑娘,所有人都不喜歡她,只有劉峰主動接近她、幫助她。
  • 重看《芳華》有感:有道德的人才配享幸福
    再次看,仍被男主劉峰的善良和坎坷經歷所打動。相信大部分人對劉峰的際遇是夾雜著敬意、憐愛、唏噓、不公、感慨等複雜情緒的。我搜索了下腦存量,覺得用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的思想去解讀這一現象會更貼切些。這涉及到了兩個重要概念:道德和幸福。
  • 《芳華》殘忍現實的階級不曾有過逾越
    看完《芳華》,心裡有些沉重,但也有某些輕鬆,因為正如我想的那樣不曾有反轉,我猜到了嚴歌苓要寫的結局,心理早早做了準備。它以一群人的芳華展現了一個時代年輕人的人生百態和情感文化 電影《芳華》講的是一群溫室中的部隊文工團女兵和男兵的故事
  • 《芳華》已落幕,劇情卻還在上演
    有人說,心靈雞湯都是給善良的人喝的,缺乏良善的人恰恰是漏網的。《芳華》給予人們的絕不僅僅是講述一個青春時代美好的故事,不僅僅是雞湯,更多的是揭示人性裡的惡,宣揚一種慈悲的善意。  (1)  男一號劉峰質樸善良,是文工團裡的男兵,他主動包攬了團裡的髒活累活,因此獲得模範標兵表彰,因為經常為大家服務,深受整個文工團的喜歡。他愛慕女兵林丁丁,林丁丁也享受著劉峰對她的好,但是當劉峰向她表白時,她尖叫著逃離。本來這事也就算了,可是年輕時候的女孩虛榮而不踏實,她後來告發了劉峰。
  • 讀嚴歌苓的小說《芳華》,感受青春歲月的洗禮
    就好比孕育一個美好的生命總要經歷難以忍受的陣痛,收穫前總要播撒汗水,是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一句道破玄機。我深深地感動,又深深地惋惜,還夾雜著心疼,為那成長中所經歷的痛苦,更為那面對痛苦坦然自若的主人公劉峰。一.助人為樂的「雷又鋒」。故事從蕭穗子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再次遇到劉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