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賺口碑,又贏排名,《肖申克的救贖》因何成功?

2020-08-28 奇情逸志

前言:沒有哪部電影能比它更具感染力,就連《教父》也不能。

《肖申克的救贖》的成功大致可分為兩個層面。一層是廣義上的成功——能在情感上與所有電影受眾達成共鳴;另一層是狹義上的成功,即電影本身所具有的技術含量。

但兩者之間並非互無聯繫,而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後者,對於前者的幫助極大。如果沒有對這種技術層面的巧妙運用,電影在情感方面與觀眾建立的溝通與聯繫則勢必要弱上幾分。

那麼,電影是如何通過一系列的技巧來俘獲觀眾們的心呢?

其實,《肖申克的救贖》能博得滿堂彩的根本原因就是它的戲劇化手法。

1.超級理想化的人物,虛實結合的敘事手法

《肖申克的救贖》賦予了安迪超於常人的奇特魅力,他幾乎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知識淵博、特立獨行、睿智不凡、不屈不撓。

說到這裡,大家是否會想起《基督山伯爵》中的唐泰斯呢?安迪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出獄之後的唐泰斯——幾乎同等的聰明與智慧。只不過,與重獲自由的唐泰斯相比,安迪是在牢獄中煥發其人格魅力的。

這種超級理想化的人物在現實中恐怕無法取信於人,但是安迪卻恰恰在電影之外收穫了全世界一大票粉絲及擁躉,這除了得益於電影本身引人入勝的故事之外,更在於電影講述故事的手法。

1)旁觀者視角與零視角的結合

為了使人物(安迪)更加真實可信,電影採取了內聚焦(旁觀者視角)和零聚焦(上帝視角,也稱全知視角)相結合的敘事手法,即故事的主要脈絡由瑞德(旁觀者角度)交代,其餘部分則通過零聚焦(全知角度)展現。

旁觀者敘事,意即從客觀視角(瑞德)來交代故事。客觀視角的好處在於故事會更具說服力。在情感上,觀眾容易與旁觀者(瑞德)建立精神上的信任,從而方便瑞德對觀眾進行思維引導。

但是,這樣做的局限無疑也非常明顯。瑞德作為事件的旁觀者而不是親歷者,也就無法知道全部事情。這時,就需要零聚焦敘事的補充。

比如,電影開頭安迪受到審判的場景和一系列閃回鏡頭(安迪坐在車中目睹妻子出軌的一幕)以及安迪如何越獄的具體細節呈現,都是典型的零聚焦敘事手法。

電影通過兩種敘事手法的結合,使影片本身近乎魔幻的故事具備了一定的現實主義色彩,而安迪這個完全理想化的人物也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2)通過現實兩面性的相互襯託來對人物進一步升華

《肖申克的救贖》既具有現實殘酷的一面,又有現實理想的一面。

前者體現在影片對美國司法制度的腐敗的揭露上,後者體現在安迪隻身對抗社會黑暗並能取得成功。

一方面是無比真實且殘酷的世界——昏庸的法官、暴戾的獄警、貪汙腐敗的典獄長,一方面是純粹的個人理想主義。

如果說前者是「實」,那與之對應的理想則為「虛」。這一實一虛之間,造成了某種無比強烈的化學反應,使我們不禁把同情和讚許的目光全都投給了安迪。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安迪就是我們理想中的自己——身陷囹圄(泛指人生遇到的挫折與困難),卻能百折不撓。

2.兩大宏觀主題

1)救贖

也許有人會問,安迪並未犯罪,何來救贖一說呢?

事實上,從法律層面來看,安迪的確沒有犯罪之實。換言之就是,安迪沒有行動上的犯罪。但是,他在心理上卻犯有不可推卸的罪愆。

影片開頭,安迪在車中目睹妻子出軌,曾有數次想要開槍殺死妻子的念頭。這種惡念正是另一種形式的犯罪,即心理犯罪。

而安迪的救贖就在於此。在他被關禁閉一個月之後,他開始從內心深處反省,妻子的死亡與自己並非毫無關係。這是他完成對自身的救贖的標誌。

2)新生

救贖的完成意味著安迪的新生。此時的安迪已完全丟棄了依靠法律來為自己沉冤得雪的幻想,反思自己曾對妻子的所作所為。這是安迪的第一重新生,即心態的改變。

當安迪為典獄長擦完最後一次鞋(越獄前夜),他自己卻悄悄地將皮鞋穿上,回到監獄……這種細節正是安迪同過去決裂的標誌。這是第二重新生,同過去決裂。

第三重新生則是安迪鑽過被他數十年如一日開鑿的牆洞,爬過長達500米的下水道,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張開雙臂擁抱自由的那一刻……此時的安迪不僅完成了心態上的重生,並且身體也得以重返自由,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新生。

《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能收穫IMDB 和豆瓣雙料第一,歸根結底在於它具有無與倫比的感染力,無論是人物還是故事以及兩者本身所折射出的不懈精神,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指導意義。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排名第一:為什麼只有安迪逃出了肖申克監獄?
    看《肖申克的救贖》時,囚犯瑞德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這部在豆瓣上排名第一先說說布魯克,在肖申克監獄服刑50年,從青年小夥到白髮老人,他人生中最黃金的時段都耗費在了獄中。當得知自己將刑滿釋放後,布魯克的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而是害怕。
  • 肖申克的救贖:對生的渴望 自由的嚮往
    1946年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冤枉殺了他的妻子和情人,這意味著他要在肖申克的監獄度過餘生。銀行家出生的安迪很快就在監獄裡很吃得開。他懂得如何幫助獄卒逃稅,懂得如何幫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了獄長的私人助理。一名小偷因盜竊入獄,他知道安迪妻子和他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夠幫他翻案。
  • 《肖申克的救贖》| 成年人的生活真相,牢籠是自己的,希望誰給
    您好,我是,相逢是緣,喜歡就關注一下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面不只是一個有關無辜者的越.獄故事,它向成年人道出了生活的真相,尤其那段話,直指人心:我曾經試圖描述過,逐漸為監.獄.體.制所制約是什麼樣的情況。
  • 「破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啟示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越獄主題的電影,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奧斯卡七項提名,卻沒有獲獎,歷經20多年成了真正經典「無冕之王」。他僅憑藉一把雕刻石頭的石錘,用20年的時間挖出一條逃生通道,在一個閃電雷鳴的雨夜成功越獄,帶著多年來在幫典獄長洗錢的巨款,去往自己心儀的一個太平洋小島安度餘生,他的經歷在肖申克監獄從此成為一段傳奇。 這就是安迪的人生:20年鐵窗關不住自由的鳥兒,他用希望創造了傳奇。他用信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用一把別人口中600年也不可能挖出通道的石錘,成功逃脫。
  • 《肖申克的救贖》:那些被成功賦予好運的人都是這些原因
    肖申克的救贖2.成功賦予好運的人,必然都是相信自己的人!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同樣也有相信自己的情節故事,安迪在要錘子的時候艾利斯其實猜到了他的想法,但是他不相信安迪能夠通過這個小小的錘子能成功,並且還下了一個定義,那就是想要通過這個錘子挖出去,恐怕他要600年;可艾利斯錯了,安迪只用了20來年就實現了。而原因就是當安迪意外得知了這個土壤結構,然後相信了自己的判斷,並堅持在做。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今天跟大家一起重溫的就是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一,評分9.7分!
  • 《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與救贖、信仰和自由的小說。作者史蒂芬·金是美國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擅長創作恐怖小說。他的作品已被譯為三十多國文字,讀者超過3億5千萬,在全世界擁有無數金粉。《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的代表小說之一,創作於1982年。
  • 《肖申克的救贖》:在權力、法律和宗教的濫用下,如何實現救贖
    素有「世界警察」之稱的美國警察,也並非我們看到的美國大片裡宣傳的「拯救世界的英雄」,至少在《肖申克的救贖》之中不是,在現實生活中更不是。豆瓣評分9.1分的《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前途無量的銀行家,被誣陷殺害了婚內出軌的妻子和她的情夫,在鋃鐺入獄二十後,他穿過自己用小錘子鑿出的牆壁洞口,成功逃離肖申克監獄,終獲自由的故事。
  • 經典中的經典---《肖申克的救贖》
    銀行家安迪因為被指控謀殺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獄,被迫在肖申克監獄在那裡他認識了瑞德-肖申克監獄裡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就有辦法搞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而安迪卻請他幫忙搞來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鶴嘴鋤。在以後的二十年間,安迪一邊幫助典獄長洗黑錢,為獄友爭取福利,一邊用鋤頭進行越獄。
  •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而要說到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豆瓣還是IMBD榜單,它都一直高居榜首,而據說名演員摩根弗裡曼也正是因為在這部影片中獻聲擔任旁白而成為了被好萊塢公認的&34;。時光荏苒幾近26載,今天我想從個人的角度來為大家重新解讀這部或許再過50年也仍舊會被奉為經典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生命中的奧秘:是該體制化,還是該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自1994年9月23日在美國上映以來,它以跌宕起伏的情節,生動形象的人物刻畫,意義深刻的人生啟示,在當時風靡一時,並穩居時代經典的寶座。 但是,它卻因為一些不可知的原因與奧斯卡獎失之交臂,鎩羽而歸。
  • 重溫經典入住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根據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改變而成。最後安迪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成功越獄,並拿到了黑心監獄長的黑錢,並將他偷稅漏稅的證據報給了相關部門。肖申克的救贖在1994年《阿甘正傳》和《低俗小說》夾擊之下,最終在奧斯卡上一無所獲
  •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好故事的完美範式
    時間成就了《肖申克的救贖》,而它也有著一個好故事的內核,一個可以完美適用於電影語言來展現的好故事。視點、立場、閉環《肖申克的救贖》的成功在於它找到了恰當的講述方式如果說《阿甘正傳》是美國價值觀的體現,那《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好萊塢的標準價值。
  • 《肖申克的救贖》
    最近呢,計劃以後每個星期都要觀看一部英文電影,而《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我開始的這個星期的選擇的電影。我覺得我很慶幸生活在當代二十一世紀,或許世界還不是完全的光明,但比從前也好上太多了。安迪從原本光鮮亮麗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了階下囚,只不過是因為一時的糊塗和酒精的麻痺而替別人承擔了那麼多年的牢獄之災。
  • 豆瓣9.6《肖申克的救贖》:只有靈魂自由,才能得到徹底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由美國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1994年上映的一部電影。二十多年來一直蟬聯影史第一。一般來說,只有愛情電影才容易在影史上經久不衰,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犯罪型電影,為什麼在電影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呢?也許它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直擊每個人的心靈,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曾經有一座「肖申克」式的「監獄」,有的人願意一輩子待在裡面,有的人卻一刻也沒有放棄追求自由的抗爭。
  • 肖申克的救贖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我第一次聽到這電影的名字時,曾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但事實上它是一所監獄的名字。說它是人間地獄,不僅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它還侵蝕著人的心靈。生命在漫漫無期的等待中消逝,似乎只有那些行屍走肉般放棄了所有的人才能夠活下去。這就是故事的開始。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逃出牢獄時候的情景。大雨滂沱之中他伸出手臂似乎在迎接新鮮空氣和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
    「救贖」這個詞最早來源於西方,它帶有濃濃的宗教主義色彩,出自《聖經》。在探討人性方面,「救贖」這個主題一直是西方文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外大部分影視作品因為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都會出現與之相關的故事題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最具代表的經典作品之一。它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主演。
  • 肖申克的救贖次要人物篇
    人生需有意義[救贖之道 就在其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 影片以第三人稱瑞德的口吻,講述了一段肖申克監獄的故事,講述了一段救贖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為誤判進入肖申克監獄,在長達二十年的 時間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最終通過地道逃離監獄,重獲自由的故事。 "救贖"是一種償還,是一種自我拯救,是心靈重獲解脫的過程。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淺析其蘊含的社會學知識
    電影裡的瑞德是體制內的智者,有著清醒的頭腦,運用體制賺些蠅頭小利,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就像是囚在籠子中的鳥,離開籠子就無法生存救贖一個人,不論是在哪裡,無論救贖的是別人還是自己都很難,安德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做到了,用他的一技之長以及信念和毅力。安德憑藉自己的個人才能,在監獄中可以說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建立圖書館、幫助獄友獲得高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