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最後一次去見皇后時,皇后完全落敗。
皇后一開始打著的算盤是這樣的,甄嬛親生的兒子登上皇位,按照封建禮法規定,甄嬛就以生母的身份成為聖母皇太后,而皇后是嫡母,自然就是母后皇太后。
具體例子,可參考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
當甄嬛身邊的小允子輕描淡寫地告訴皇后,如今登基的是四阿哥,而不是六阿哥時,皇后崩潰了。這意味著什麼尊崇嫡母和生母的計劃,完全不存在了。
甄嬛只是養母。
更何況甄嬛連一個太妃的名分都不給皇后宜修。皇后連死後的待遇都被剝奪了,真正的完敗。
但皇后的驚訝和意外不難理解,身為后妃,在大有希望後宮無人能敵的情況,誰不願意自己的兒子成為九五之尊呢?
人之常情嘛。
可惜,總有一些明白人。
把親生兒子推上位,對於甄嬛來說,真不是最好的選擇。
起碼不是最安全的選擇。
這一特殊經歷決定了甄嬛的敵人時不時會在這上面做文章。如果僅僅是後宮的爭寵就算了,假如她的兒子登上帝位,就會涉及到政治鬥爭,這可比後宮爭鬥要慘烈得多。
甄嬛回宮後,宮廷內外流言蜚語不停,都在說甄嬛的兒子並非皇帝親生。為什麼都說兒子,而不提公主靈犀呢?
女兒家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兒子可不一樣。
敬妃就說,為了甄嬛的這個兒子,宮內多少人嫉妒得發狂!
假如血緣沒有瑕疵的四阿哥繼位,甄嬛的兒子六阿哥最後只得了親王爵位,即使旁人對他的血脈存有疑問,宗室也會安分安心好多。
甄嬛是知道太后的私情,也知道皇帝內心的心結和芥蒂,所以對當皇帝這件事情,甄嬛本能是厭惡的。
皇帝為了保住權力,幹了多少骯髒事?逼母殺弟,擅殺骨肉,哪一件事情都不是人幹的。但不做這些事情,他就得沒命。與其這樣,還不如當一個閒散王爺來得舒服痛快。
皇后為什麼會敗給甄嬛?原因之一就是皇后過分在意皇位。
她希望自己的養子會繼承皇位,這一點,讓皇帝非常防備。
皇帝肯定要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他們的職業心理又決定了他們的得失心特別重,害怕優秀的兒子過早奪權。
甄嬛這一點上讓皇帝頗為放心。面對皇帝好幾次問詢,她都機智地迴避了過去。
她說,上書要求冊立太子的人都應該受到懲罰。皇帝春秋鼎盛,冊立太子為時過早。一來皇子們還小,看不出優劣好壞;二是皇帝肯定還會有新的皇子。
這一番話說得讓皇帝很舒服,太受用了。
明明是個老頭,還能在愛妃前變得非常年輕,哪個老男人不開心呢?
如果選擇讓四阿哥登基,甄嬛和她的兒女,後續的人生會更加平安順遂。
她們會身處尊位,衣食不愁,但又遠離權力核心之外,不用擔心權力爭鬥。
涉及到關鍵問題,以甄嬛的手腕和太后的名分,足以護住自己的兒女。
甄嬛會太后之尊,在後宮中平安終老。而她的讓步和安排,足以換來養子的放心和感激,讓皇帝庇護自己的親生兒女。
而且,在當時的環境下,時人都認為甄嬛是皇帝的親生母親。皇帝可以奢侈,可以好色,但絕對不可以對太后不孝。
如果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帝,那麼甄嬛必然要繼續為兒子的皇位保駕護航,她可能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能擺脫謀劃人心機關算盡的陰謀人生,這又有什麼樂趣呢?
這還不如在後宮做一個養尊處優的老富婆,愜意悠閒的走完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