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十七要和大家說說宮鬥劇中的經典作品《甄嬛傳》。
《甄嬛傳》主要講述了雍正年間,妙齡少女甄嬛通過選秀入宮,在爾虞我詐的後宮中,她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天真少女逐漸成長為一個步步為營的後宮女人,最終登上權力之巔的故事。
年少時看《甄嬛傳》總會有這樣的疑問「大權在握的甄嬛為何不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繼位,卻讓養子四阿哥繼位呢?」
時隔八年,再看《甄嬛傳》,卻發現這裡面有常人難懂的大智慧,大謀略。
四阿哥登基後,甄嬛去見了困在景仁宮的皇后。
皇后驚訝地問甄嬛:「你竟不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天下間竟然有你這樣的額娘。」
甄嬛平靜地看著她說:「當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先帝生前受了後宮多少算計,連他自己都算不清,哀家可怕極了,將來自己的兒子,會娶上一位像您這樣的皇后,算計得先帝幾乎斷子絕孫。」
是啊,甄嬛一路走來,她看遍了後宮的陰謀詭計,也厭倦了權力的爭奪,所以她此生唯一的願望就是讓自己的兒子遠離陰謀詭計,無憂無慮的過完這輩子。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大概就是這樣吧。
甄嬛這輩子最愛的人是誰?無可爭議,是才華橫溢,愛她如命的果郡王。
果郡王曾為了她種了滿園的碧葉荷花,為了她忤逆華妃,為了她在冰天雪地裡躺了一晚上,甚至最後為了她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生離死別,這也間接導致甄嬛恨極了皇帝,做夢都想殺了皇上。
果郡王是這世間唯一一個住進她心裡的男人,他愛她,她信他,若不是因為種種誤會,相信他們一定會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新皇登基,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兒子過繼到果郡王一脈,用甄嬛的話說:「他在時,弘曕沒能叫一聲阿瑪,死後總要有兒子陪在身邊。」
她深知自己虧欠果郡王太多了,唯有讓他們兒子認祖歸宗方能彌補自己的遺憾。
新皇心思深,生怕甄嬛聯合大臣奪了他的皇位,所以後來跑到甄嬛面前,用古典故事試探甄嬛,表面看是甄嬛想保住弘曕一條命而選擇把兒子過繼到果郡王一脈,實則是想讓兒子認祖歸宗。
四阿哥小時候雖不得皇帝寵愛,卻知道甄嬛受寵,和她接觸準沒錯;甄嬛回宮,他立馬去請安並借祺嬪的事幫甄嬛立威;甄嬛失寵,他不離不棄;還有當他被封為寶親王后,不斷試探甄嬛對皇位的看法......說他沒有野心,實在是不可能。
更何況四阿哥跟在甄嬛身邊多年,憑藉他的細心睿智,怎麼可能沒有發現甄嬛和果郡王的那些貓膩。他之所以不說是因為他深知」甄嬛是他養母,甄嬛若倒,他也會跟著遭殃。
甄嬛是四阿哥的養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哪怕將來六阿哥的身份會再次引來猜疑,但是皇帝會為了自身利益,將這些事情壓下來,所以甄嬛才會大力扶植四阿哥。
在朝堂上,當雍正提出立六阿哥為太子時,張廷玉一眾大臣聯名反對,更有甚者,提出「去母留子」。面對那麼多大臣的反對,甄嬛也很無奈啊。
雍正駕崩,皇位空懸,恆親王料定甄嬛會扶持幼子登位,於是對甄嬛發難:「立黃口小兒,怎能服眾?」雖然慎郡王列舉了許多先輩事例,卻依舊難以堵住悠悠眾口,於是甄嬛說道:「國家大事,深宮婦人如何知曉。」
突然甄嬛話鋒一轉:「先帝既讓本宮掌管六宮,諸位親王就不得不聽本宮一言,先帝聖明,雖然喜愛六阿哥,卻也知主少國疑,一切以國事為重,皇帝有親筆密旨,四阿哥弘曆人品貴重,歷練有成,宜承繼大統,先帝高瞻遠矚,早將親筆密旨黃紙固封,貯於錦匣內,擱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諸位親王大臣可一同前往驗看。」
甄嬛如果立六阿哥為皇帝必然會在朝堂上引發血雨腥風,所有她退而求其次,選擇扶持四阿哥繼位。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無論立四阿哥還是六阿哥為帝她都是不可動搖的聖母皇太后,這盤棋甄嬛贏了,而且贏得相當漂亮,她不愧是後宮最厲害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