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為何選養子繼位,而不是親兒子?怪不得權傾六宮,是高手

2020-08-30 小白說文



導語:「甄嬛為何選養子繼位,而不是親兒子?怪不得權傾六宮,是高手!」

甄嬛傳這部劇裡最讓人惋惜的就是甄嬛和果郡王之間的感情了,相愛卻不能長相廝守。比起果郡王在宮外頭傷心欲絕,甄嬛在後宮裡頭可要比果郡王辛苦的多。

在後宮中背負著雙生子弘曕和靈犀不是皇嗣這樣一個隨時可能招來殺身之禍的大秘密在身上的同時,還要步步為營一步步奪取後宮中的大權。甄嬛的選擇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人和孩子。既然如此,甄嬛成功上位時候為何不扶持自己的親生孩子六阿哥成為皇上呢。



六阿哥太小,母壯子若

在立太子之爭時,六阿哥年紀還很小,那是皇上雖然看起來身體還很好,但其實早因為一直服食金丹,被寧嬪一直以來以硃砂催化而慢慢形成毒性,又因為寧嬪一直以來給皇上下迷魂香,導致皇上身體內外掏空,變得外強中乾。甄嬛一直以來是知道這件事的,為了給果郡王報仇,甄嬛默許了寧嬪的做法。所以甄嬛知道皇帝命不久矣,弱六阿哥成為太子勢必因為太過於年幼而諸多非議和變故。連自己的性命可能也會不保。

在早朝時曾有大臣提出,若真要立六阿哥為儲君的話,必須要去母保子。事後皇帝試探過甄嬛,還透露自己十分中意六阿哥。還好甄嬛能夠立刻明白自己的處境,要是說錯話,自己可能小命不保,沒有了甄嬛照顧的六阿哥將會失去自己最強的保護。



四阿哥並非善類,與其成為敵人不如成為盟友

四阿哥可以說是眾多皇子之中最聰明,城府最深的存在了。他和甄嬛第一次見面雖然年紀尚小,但是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卻老成的像一個大人。也許是因為生母地位低下,從小被拋棄在圓明園中的經歷使他變得如此成熟。

他雖然在圓明園長大卻知道甄嬛在後宮裡十分得寵,可以看出這個孩子野心不小。後來他成為甄嬛養子之後也處處討好甄嬛,在身旁說了許多奉承六阿哥的話。



他越是有心就越是不能讓人安心,甄嬛也許也有考慮到,如果自己的死真的能六阿哥順利繼承皇位,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從四阿哥輕易除掉三阿哥,以甄嬛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就可以想像得到,六阿哥可不是四阿哥的對手。

像四阿哥這樣的人與其變成敵人,倒不如一直結為盟友。四阿哥剛封親王之時,四阿哥還對甄嬛說應該讓六弟先封親王,甄嬛笑笑說「我希望他的親王能由你來封。」



可以注意到,四阿哥的眼睛馬上亮了,內心十分高興。這就知道四阿哥有這份心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若是不隨四阿哥心意,像這樣有野心的人未來倒戈相向是遲早的事。所以甄嬛決定扶持自己的這個養子成為皇上,這樣一來自己的權利又不會流失,也不需要去對付四阿哥這樣的人物。

總得來說,甄嬛已經為六阿哥做出了很周全的考慮,唯一沒有考慮到的可能就是六阿哥自己本身的想法,就直接剝奪六阿哥成為君王的可能,相信甄嬛也是十分無奈的。


相關焦點

  • 甄嬛為何不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原來是因為這三種原因
    年少時看《甄嬛傳》總會有這樣的疑問「大權在握的甄嬛為何不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繼位,卻讓養子四阿哥繼位呢?」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生離死別,這也間接導致甄嬛恨極了皇帝,做夢都想殺了皇上。果郡王是這世間唯一一個住進她心裡的男人,他愛她,她信他,若不是因為種種誤會,相信他們一定會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 甄嬛晚年已權傾六宮,為何整天生不如死?女人老了後,才能明白
    導語:「甄嬛晚年已權傾六宮,為何整天生不如死?甄嬛傳裡面甄嬛是一個飽讀聖賢書的人,她一開始與很多女子不同,許多選秀的女子都希望自己可以被皇上看中,入宮,從此光耀家門,享盡榮華富貴,而甄嬛只求嫁個尋常家的人,然後兩人相愛兩無疑,可是事與願違,她最終還是被選進宮裡。
  • 甄嬛為什麼不推自己的親兒子做皇帝
    甄嬛傳》中,甄嬛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呢?以當時甄嬛在後宮的地位,讓自己的兒子六阿哥弘曕做皇帝是很輕鬆的,自己做皇太后徹底掌管後宮,豈不是更好?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她沒有選擇自己的兒子而是選擇了自己的養子四阿哥弘曆,很多人就說自己親生的不香嗎?非得用一個收養的!
  • 甄嬛懷孕後,為何非要宜修幫她保胎?怪不得能權傾後宮
    導語:甄嬛懷孕後,為何非要宜修幫她保胎?怪不得能權傾後宮!甄嬛那麼聰明,明知宜修害她穿了純元舊衣,再加上甄嬛被困在碎玉軒,很容易被後宮的女人下手,她為何還要求雍正讓宜修照顧她的龍胎呢?難道她不怕宜修趁機下毒手嗎?
  • 他是《甄嬛傳》裡最大的贏家,一朝翻身,反制甄嬛
    甄嬛成為太后,甄嬛這一黨,自然都太平安康了。作為勝利果實的保障,也是甄嬛的屬意,弘曆繼位成了皇帝。如果是甄嬛的兒子弘曕繼位成了皇帝,那麼我就不會認為弘曕是最大的贏家,生而為寵妃的皇子,繼位為帝,可謂順風順水。弘曆不同。弘曆雖然也是皇子繼位為帝,算是正統。只是生母實在低微,是醉酒後的產物。他生母李金桂,皇帝甚至都不願意想起來她,想起來就覺得難堪。
  • 甄嬛是誰 歷史上有甄嬛這個人嗎?歷史上的甄嬛原型是誰
    因為當時年羹堯在朝中勢力極大,而他的妹妹華妃又在後宮專寵,因此太后為制衡勢力舉辦了一次選秀,十七歲的甄嬛與兩個好姐妹也在其中。甄嬛因容貌很像已經去世的純元皇后,被雍正皇帝看中並選入宮中。入宮後,甄嬛幾人便陷入了皇后和華妃兩派的後宮權力鬥爭之中,原本單純天真的甄嬛便慢慢轉變成精明而工於心計的女人。之後在她的爭權奪利下,一步步地走上後宮權力的巔峰,甚至在雍正駕崩養子弘曆登基後被尊為了聖母皇太后。除了在後宮爭權奪利外,電視劇還有不少關於甄嬛的感情戲,主要有三條。
  • 甄嬛傳:大結局貴妃為何對甄嬛說「皇宮只有一個皇后兩個妃子」?
    華妃,甄嬛,皇后,鬥了多年,一個個離開,死亡。最後甄嬛走到了權利的頂點,成為尊貴的太后。其養子四阿哥繼位為皇帝。四阿哥還是阿哥時就娶親。最先娶的是皇后的表侄女,小字青櫻。皇后本想把她嫁給三阿哥,以為三阿哥作為長子會繼位為皇帝。
  • 甄嬛傳:皇帝想讓最疼愛的兒子繼位?只是試探而已
    雖然皇子公主是一起出生的,但是皇子還是要比公主更受重視,皇帝親自給起名為弘曕,能看出他對這個小兒子的喜愛,偶爾提到自己的三兒子,皇帝還要向甄嬛抱怨,說弘時見了自己像老鼠見了貓,這恰恰能反映出他平時對這個三兒子有多嚴厲,他對這個長子是給予厚望的,並且他答應甄嬛,在這對孩子面前他只做慈父,一國之君,若是真心想讓弘曕接自己的班,怎麼會做慈父呢?
  • 老人在家幹活被兒子趕出家門,無奈投靠養子,養子反倒發家致富
    故事:老人在家幹活被兒子趕出家門,無奈投靠養子,養子反倒發家致富(故事純屬虛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餵雞鴨都餵了嗎?」兒子看著還沒有餵完的雞鴨,衝著媽媽大喊大叫。老人有氣無力地說:「兒子! 我頭痛,我動不了。我想餵雞和鴨子,但是我動不了。」這位老人為了撫養孩子吃了很多苦。「痛痛痛痛痛痛,天天就知道說痛,吃飯的時候怎麼不看你說頭痛不吃米飯!」兒子狠狠的咒罵道。
  • ​甄嬛傳:甄嬛年邁看妃嬪放風箏,為何想起的不是淳兒而是安陵容
    甄嬛傳:甄嬛年邁看妃嬪放風箏,為何想起的不是淳兒而是當年,她與安陵容一同被選入宮中,沈眉莊三人成了好姐妹,起初,她們三個人真的如同親姐妹一般,替對方著想,彼此是這冰冷後宮之中的依賴和後盾,可誰也不曾想到,那個溫婉的安陵容會背叛她們,轉投皇后的陣營,開始處處陷害為難甄嬛,姐妹最終也撕破了臉,想來也是非常遺憾了,可這又能怪誰呢?
  • 如果六阿哥繼位,果郡王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多爾袞」?
    這不是宮鬥劇嗎?怎麼鬥到最後,皇上最鍾愛的寵妃把皇上給鬥死了?我到底看的是什麼劇呀,這又是什麼神仙操作?所以,《甄嬛傳》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宮鬥劇,這部劇充滿了權力、欲望與命運的糾葛,這部劇的女主角也不是以「獲得皇帝的寵愛」為最終目的的。
  • 甄嬛復寵懷孕時,蘇培盛為何說她懷的剛剛好?寵冠六宮的關鍵
    ,蘇培盛為何說她懷的剛剛好?養子四阿哥最終繼承大統四阿哥雖不是甄嬛的親兒子,但是一直對甄嬛十分敬重。不得不說甄嬛的運氣真的不錯,這個養子不像皇后的養子三阿哥那樣是個草包。不僅刻苦,而且十分聰明老成。很多事情上只要甄嬛對他稍加提點,他馬上能會意。一直是甄嬛身邊的好幫手。皇上駕崩的時候六阿哥年紀尚小,難怪甄嬛會扶持他做皇帝。自己的孩子做了皇帝,那在後宮裡才稱得上最後的贏家啊,畢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后。
  • 《甄嬛傳》怪不得甄嬛那麼怕貓,看她經歷過什麼事?
    甄嬛與貓似乎有著不解之緣。第一次入宮殿選,太后就曾用貓試探甄嬛是否「端莊穩重。」而宜修也知道甄嬛「怕貓」,所以,曾借貓來警告甄嬛:「不要看它溫順就覺得它不會傷人,畢竟是畜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改變心性。」
  • 如懿傳:為何甄嬛安插在弘曆身邊的三個女人,都沒有好下場?
    弘曆選秀那日,甄嬛反覆叮囑他說「高氏算是良配,富察氏更是佳偶之選」,可弘曆偏偏不聽,一顆心只記掛著青櫻,盼著她快點來,還故作天真地問了甄嬛一句「那兒子可以選自己喜歡的人嗎?」既然她只在乎自己的利益,那麼他日自己登基後,自然會對她多加提防,而不是把她當成親生的母親那般去看待和孝順。 果不其然,弘曆登基後,甄嬛知道自己對於這個養子的利用價值已經小了許多,如果只靠太后這個名位和他所謂的孝順來度日,未免太過於如履薄冰,所以她才要「重操舊業」,繼續在新一輪的宮鬥中佔有一席之地,確保她這個婆婆在後宮中的話語權。
  • 甄嬛盛寵歸來時,最得意的不是半後儀仗,這對耳環宜修見了得吐血
    導語:甄嬛盛寵歸來時,最得意的不是半後而最讓人嫉妒的根本就不是半幅皇后依仗迎回宮,而是她回宮的時候戴的這副耳環。確實如此,甄嬛最終雖然不能成為一國之母,卻成為了沒有人能夠扳倒的寵妃,成功扶持自己的養子繼位,並且扳倒了有可能成為母后皇太后來壓自己一頭的敵人。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艱辛雖然很多人看在眼裡,但是裡面的驚險之處也只有她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 甄嬛為什麼捨棄親子,而選擇扶持四阿哥登基呢?
    ,而不是六阿哥時,皇后崩潰了。起碼不是最安全的選擇。首先甄嬛是廢妃回宮,而且是在宮外懷上的龍鳳胎。這一特殊經歷決定了甄嬛的敵人時不時會在這上面做文章。如果僅僅是後宮的爭寵就算了,假如她的兒子登上帝位,就會涉及到政治鬥爭,這可比後宮爭鬥要慘烈得多。甄嬛回宮後,宮廷內外流言蜚語不停,都在說甄嬛的兒子並非皇帝親生。
  • 甄嬛傳:蘇培盛明知甄嬛私情,為何卻說是浣碧?原來是高手
    導語:「甄嬛傳:蘇培盛明知甄嬛私情,為何卻說是浣碧?原來是高手」後宮裡處處都充滿了算計,身在其中的人要不就是適者生存,站在「食物鏈」的頂端;要不就是不適者淘汰,成為宮鬥的炮灰。而身為雍正身邊的紅人,蘇培盛就是城府界的高手了,就是雍正也在他的算計當中,他就是說了一句話,就救了甄嬛和果郡王,這手段實在是高。
  • 養子重病我把親女兒賣了3萬,20年後,養子竟坐他爸媽豪車走了
    為了救才3歲的養子,我和妻子流著眼淚,3萬元錢把5歲的女兒賣給了村裡一個有錢,有4個兒子,很想有個女兒的大戶人家。養子張錦添站到我身後,衝他父親說道:「你知道我3歲時得了什麼病嗎?你知道我爸媽是怎麼把我救活,養大的嗎?20萬!養頭豬麼?」「呃……」中年語塞了:「那你說要給多少錢?」「100萬,100萬我就跟你們走!」錦添說話斬釘截鐵。「兒子,我們是你親爸媽啊!」中年美婦走過來拉住錦添的手,眼巴巴地望著他。
  • 甄嬛兩次小產時,誰注意到雍正對她的稱呼?怪不得甄嬛能橫掃後宮
    怪不得甄嬛能橫掃後宮」在劇中,甄嬛從一個原本單純不善於後宮爭鬥的女孩子,一步步成長為一個心狠手辣的女子。甄嬛一次次的在後宮的爭鬥,一步步的成長起來。進到後宮之後的甄嬛,還沒有等到雍正的召幸,便已經見識了後宮之中的腥風血雨。
  • 孟靜嫻中毒時,碗裡的粥為何這麼少?怪不得甄嬛傳能成為經典
    導語:「孟靜嫻中毒時,碗裡的粥為何這麼少怪不得甄嬛傳能成為經典」甄嬛回宮後,果郡王也是鬱鬱寡歡,但是他還是堅持幫助甄嬛。但是浣碧對果郡王的心還是不死,她仍舊希望嫁給果郡王。一、宮規在宴會上,甄嬛的兒子弘瞻想要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