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病住院了,在神經內科,我陪著她。病房有三個床位,我們在中間,一邊是約50歲的女人照顧老太太,另一邊是披肩長發女子陪伴老公。
我們來得最晚,那位長發女子見另一邊不在,湊過身來悄悄說:「我早發現那個女人是保姆,幹得不錯,但沒感情。」
我仔細想想,好像是這樣,總是老太太吩咐著幹活,而那女人和和氣氣去做,沒有主動,沒有聊天,更沒有爭吵。
老太太的被子搭拉到床邊,她抬眼撇一眼保姆,保姆在低頭看手機。老太太沒吱聲,自己用力拽,沒力氣,拽不上來,眼睛裡頓時充滿怒火,使勁憋著喊保姆,保姆才不緊不慢站起身,走上前去幫忙。
她們之間不存在感情連結,有的只是員工與領導間的利益關係。
我和母親,有時坐在一起侃半天,有時離得遠遠的,各自做各自的事,看著不合心意時,立即脫口而出,不必在意對方作何感想。
長發女子一家更加張揚,兩人親熱起來頭低頭竊竊私語,不樂意了大聲嚷嚷。他們兩個女兒一見面就吵,樓道裡的護士全流露出無奈的笑。這樣是有些過了,不文明。
長發女子說:「現在是我好好伺候他,然而心裡清楚,若是躺在床上的是我,還不知他會在哪兒呢。」
我微微一笑,沒說什麼。即使她如此說,心裡也一定有他的。
有時怨言多些,反而比沉默要好。
這段時間,98歲的姥爺住在姨家,很不習慣。他一直是跟著母親的,母親生病沒有辦法。
不是姨照料的不好,而是那裡不是他的家,怕不能落葉歸根(可能因為老一輩人的思想問題,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親戚,不是自家人)。
能與家人在一起,最開心。
年齡越大越想家,越需要親情。
老太太的女兒來了,坐在床邊跟老太太悄悄說話,說到窗外的高樓模糊了。
老太太說:「走吧,明天你還上班呢,不用管我,我很好。」
保姆也微笑著說:「你放心,老太太身體好著呢,有事隨時給我打電話。」
女兒伸手抹去眼角淚水,給母親掖好被子角,起身,戀戀不捨告別。
女兒剛離去,老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泣,說一輩子吃苦受罪,孩子們終於長大掙錢了,自己卻病魔纏身,想看看外面的太陽也身不由己。
我和媽媽靜靜地坐著。
想起姥爺常常像個孩子一樣發脾氣,還念叨著活不過明天了。母親嘆口氣,說:「我的身體也大不如從前,沒有誰不會老啊!」
長發女子一家四口在吃葡萄,靈巧的手指捏起一個紫葡萄放進嘴裡,嚼起來仍舊甜滋滋。老公明天就能出院,還年輕,病去得快。
我發現他們看老太太的眼光疑惑不解,還沒到那個年齡吧。
歲月不待人,珍惜親人在身邊的時光。
慕石原創,感謝你的閱讀,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