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甄嬛說出真相,華妃一定會死嗎?
年羹堯倒臺之後,曹琴默作為汙點證人,揭發了華妃多年來在宮裡的種種惡行,包括害眉莊得時疫,害死淳常在等令人髮指的行為。
華妃的罪行劣跡斑斑,罄竹難書,何況此時年羹堯已經倒臺,皇上處理華妃應該沒有絲毫的顧慮,但是皇上思忖良久,也只是做了「廢除封號,降為答應」這樣不痛不癢的處分,連冷宮都沒有讓華妃進去。
這對皇后和甄嬛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皇后馬上給華妃上眼藥,暗示華妃到現在為止還在想為年羹堯求情,但是皇上根本不聽皇后的挑撥,竟然開始回憶起華妃剛入宮時「明豔活潑」的樣子,可以說,皇上根本就不想華妃死。
平時嬪妃得咎動不動就發配冷宮,華妃多次犯禁皇上老是板子重重抬起,輕輕放下,皇上到底是怎麼想的?
在和太后的對話中,皇上說了實話。
皇上:兒子與世蘭到底是多年的夫妻,總有恩情在。
這話從皇上口裡說出來,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後來安陵容封妃的時候,內務府擬來「儷」的封號,皇上就說了句安陵容只是朕的侍妾,怎麼可以與朕「伉儷情深」呢?
可見在皇上心目中,夫妻是夫妻,侍妾是侍妾,這個界限他是分的很清楚的。
皇上和華妃平時的相處模式,也的確是愛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所以當華妃有大事發生的時候,皇上本能的就想去保住她的性命,並且為她想好了,也不必挪宮,等時間長久了,還要給她一個貴人的位份,好好養老。
太后說華妃脾氣不好,要讓她乖乖養老,只怕是難。
這不,還沒過多久,華妃就以「答應」的身份,狠狠諷刺了新晉得寵的祺貴人。
祺貴人心裡不忿,她剛進宮風頭一時無兩,難道還比不過一個娘家倒臺,被貶為最末流答應的年世蘭?
大家注意,祺貴人告狀的時候,皇上高高在上坐在榻上,翹著二郎腿,好整以暇的態度。
他根本不把祺貴人所受的委屈放在心上,他對待祺貴人的態度,就像對待貓兒狗兒一般,心情好了逗逗你開心,但是絕對不會為了你的委屈心痛和憤怒。
倒是後來蘇培盛說華妃脾氣不好事出有因,是因為今天是年羹堯的二七忌日,皇上才把臉沉了下來。
在乎一個人,才會「感同身受」。
如果不在乎一個人,就像皇上對祺貴人一般,聽說她要被殺都能開個玩笑:好了,殺了你朕也心疼。
還有,皇上為什麼執意要殺了曹琴默?
不覺得這件事上,皇上表現的格外狠心無情嗎?
華妃做了那麼多的壞事,皇上都不忍心把她打入冷宮,曹琴默只不過是說錯了一句話,馬上就是殺身之禍,她還是溫宜公主的親生母親呢。
那是因為,皇上想要殺雞儆猴,提醒宮裡的其他嬪妃(包括皇后),誰也不能對華妃落井下石,誰也不能趁著華妃勢弱的時候欺負華妃,如果不遵守,那就看看曹琴默的下場。
潛邸老人,一宮主位,公主生母的曹琴默只是說了一句「殺了華妃」的話就被悄默默的賜死了,其他嬪妃的頭比她更硬嗎?
注意曹琴默說的那句犯忌諱的話:殺之,以平後宮之憤。
這句話說錯了嗎?
這句話簡直說的太對了。
不光是曹琴默,上至皇后,乃至端妃、敬妃、齊妃、甄嬛、眉莊、安陵容、祺貴人、欣常在,哪個不想華妃死的?
皇上縱容華妃行惡,後宮眾人怨憤難平,曹琴默只是把大家的心情都說出來了。
但是皇上的意思是:不服?不服你們也憋著,華妃是朕要保的女人。
你們要是敢輕舉妄動,就看看曹琴默的下場。
所以我們應該可以理解為何甄嬛要抓住肅喜放火這件事順水推舟。
眉莊為什麼要自己傷害自己,然後嫁禍給華妃。
說起來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大家同為皇上的嬪妃,眉莊只不過一時大意被陷害就失寵,甄嬛失子之後就發了一點脾氣就被冷落,但是華妃做了那麼多壞事依然毫髮無損。
皇上對華妃的寬容度未免也太高了吧?
到了最後,皇上被逼的不得不處置華妃的時候,他也是把黑鍋甩給皇后,並且說「不必來回朕了」。
皇上深知以華妃的烈性子,沒有他的旨意絕不會就死,而他就是不肯親自下旨,怎麼也要給華妃留一絲最後活著的希望。
皇后下了旨意賜死華妃之後,是甄嬛親自去送華妃上路的。
華妃這個人,甄嬛不得不殺。
不僅是因為喪子之痛,她們就是情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有華妃活著,甄嬛就不得不承認,就是比愛情,她也贏不了華妃。
在逼死華妃的那天,甄嬛特意盛裝打扮,穿著的就是華妃當年特意送給她的繡著夕顏的蜀錦裙子。
當日華妃收到這條裙子,曾勃然大怒,以為蜀錦局詛咒她「花只能開一夜」,所以就把這條裙子賜給甄嬛。
甄嬛此時特意穿上,也是諷刺華妃,看你往日轟轟烈烈,今日還不是輸的一敗塗地?
按照皇后的旨意,蘇培盛來賜死華妃。
果然,華妃不肯就死,非要討皇上親自下的旨意。
年世蘭可不比餘鶯兒,她不肯坦然就死,蘇培盛是萬萬不敢強逼的。
就在事態僵持不下的時候,甄嬛出馬了。
注意,這裡甄嬛對華妃做的事情,也是後來皇后對甄嬛做的事情。
甄嬛欺騙華妃,皇上一點都不喜歡華妃(不喜歡還容她活到現在,華妃犯的罪死十次都有餘了),只是因為她是年羹堯的妹妹才虛與委蛇,華妃才會絕望尋死。
後來皇后欺騙甄嬛,皇上一點都不喜歡甄嬛,只是因為她和純元像,才把她當成純元的替身,甄嬛才會對皇上死心。
整個《甄嬛傳》就像一個輪迴,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華妃一開始當然不相信甄嬛的鬼話,當華妃自信地說:你個賤人知道什麼?
甄嬛神色黯然。
對於皇上和華妃如何相愛的,她的確知之甚少。
我覺得皇上愛上華妃,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在潛邸就相識的,當時皇上還是四爺,奪嫡之爭撲朔迷離,誰也不能保證當時的皇上真的可以奪嫡成功。所以皇上覺得華妃對他的愛更為純粹,少了一點功利的因素。
當時借端妃之手打掉華妃的孩子也是萬般無奈,所以以後也加倍寵愛華妃以做補償。
這時的皇上,已經體會到權力給他的枷鎖,雖然萬般不得已,也不得不犧牲掉他和華妃的孩子,而且為了避免以後再發生此類事情,給華妃賜了用了就絕育的歡宜香。
如果華妃有端妃的智慧,她應該會想到,賜予歡宜香並不是因為皇上不愛華妃,而只是個人感情讓位於皇權的犧牲。
華妃是個愛情至上的傻女人,只要愛情的火苗還沒有熄滅,她絕不會輕易就死。
但是甄嬛利用歡宜香和皇上借端妃之後打掉她腹中胎兒一事,完全抹殺了皇上對華妃的感情,單細胞的華妃無法理解皇上複雜和隱忍的內心,是如何在愛情和權力之間做艱難的抉擇,並且在這之後多次用權力補償華妃的複雜心態。
被甄嬛忽悠的華妃心如死灰,憤然觸柱而亡。
甄嬛的目的達到了(對她最有威脅的情敵終於死了),她也終於榮升為皇后的第一號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