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甄嬛的誅心論,華妃一定會死嗎?

2020-10-10 小野綠

如果不是甄嬛說出真相,華妃一定會死嗎?

年羹堯倒臺之後,曹琴默作為汙點證人,揭發了華妃多年來在宮裡的種種惡行,包括害眉莊得時疫,害死淳常在等令人髮指的行為。

華妃的罪行劣跡斑斑,罄竹難書,何況此時年羹堯已經倒臺,皇上處理華妃應該沒有絲毫的顧慮,但是皇上思忖良久,也只是做了「廢除封號,降為答應」這樣不痛不癢的處分,連冷宮都沒有讓華妃進去。

這對皇后和甄嬛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皇后馬上給華妃上眼藥,暗示華妃到現在為止還在想為年羹堯求情,但是皇上根本不聽皇后的挑撥,竟然開始回憶起華妃剛入宮時「明豔活潑」的樣子,可以說,皇上根本就不想華妃死。

平時嬪妃得咎動不動就發配冷宮,華妃多次犯禁皇上老是板子重重抬起,輕輕放下,皇上到底是怎麼想的?

在和太后的對話中,皇上說了實話。

皇上:兒子與世蘭到底是多年的夫妻,總有恩情在。

這話從皇上口裡說出來,是非常令人震撼的。

後來安陵容封妃的時候,內務府擬來「儷」的封號,皇上就說了句安陵容只是朕的侍妾,怎麼可以與朕「伉儷情深」呢?

可見在皇上心目中,夫妻是夫妻,侍妾是侍妾,這個界限他是分的很清楚的。

皇上和華妃平時的相處模式,也的確是愛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所以當華妃有大事發生的時候,皇上本能的就想去保住她的性命,並且為她想好了,也不必挪宮,等時間長久了,還要給她一個貴人的位份,好好養老。

太后說華妃脾氣不好,要讓她乖乖養老,只怕是難。

這不,還沒過多久,華妃就以「答應」的身份,狠狠諷刺了新晉得寵的祺貴人。

祺貴人心裡不忿,她剛進宮風頭一時無兩,難道還比不過一個娘家倒臺,被貶為最末流答應的年世蘭

大家注意,祺貴人告狀的時候,皇上高高在上坐在榻上,翹著二郎腿,好整以暇的態度。

他根本不把祺貴人所受的委屈放在心上,他對待祺貴人的態度,就像對待貓兒狗兒一般,心情好了逗逗你開心,但是絕對不會為了你的委屈心痛和憤怒。

倒是後來蘇培盛說華妃脾氣不好事出有因,是因為今天是年羹堯的二七忌日,皇上才把臉沉了下來。

在乎一個人,才會「感同身受」。

如果不在乎一個人,就像皇上對祺貴人一般,聽說她要被殺都能開個玩笑:好了,殺了你朕也心疼。

還有,皇上為什麼執意要殺了曹琴默?

不覺得這件事上,皇上表現的格外狠心無情嗎?

華妃做了那麼多的壞事,皇上都不忍心把她打入冷宮,曹琴默只不過是說錯了一句話,馬上就是殺身之禍,她還是溫宜公主的親生母親呢。

那是因為,皇上想要殺雞儆猴,提醒宮裡的其他嬪妃(包括皇后),誰也不能對華妃落井下石,誰也不能趁著華妃勢弱的時候欺負華妃,如果不遵守,那就看看曹琴默的下場。

潛邸老人,一宮主位,公主生母的曹琴默只是說了一句「殺了華妃」的話就被悄默默的賜死了,其他嬪妃的頭比她更硬嗎?

注意曹琴默說的那句犯忌諱的話:殺之,以平後宮之憤。

這句話說錯了嗎?

這句話簡直說的太對了。

不光是曹琴默,上至皇后,乃至端妃、敬妃、齊妃、甄嬛、眉莊、安陵容、祺貴人、欣常在,哪個不想華妃死的?

皇上縱容華妃行惡,後宮眾人怨憤難平,曹琴默只是把大家的心情都說出來了。

但是皇上的意思是:不服?不服你們也憋著,華妃是朕要保的女人。

你們要是敢輕舉妄動,就看看曹琴默的下場。

所以我們應該可以理解為何甄嬛要抓住肅喜放火這件事順水推舟。

眉莊為什麼要自己傷害自己,然後嫁禍給華妃。

說起來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大家同為皇上的嬪妃,眉莊只不過一時大意被陷害就失寵,甄嬛失子之後就發了一點脾氣就被冷落,但是華妃做了那麼多壞事依然毫髮無損。

皇上對華妃的寬容度未免也太高了吧?

到了最後,皇上被逼的不得不處置華妃的時候,他也是把黑鍋甩給皇后,並且說「不必來回朕了」。

皇上深知以華妃的烈性子,沒有他的旨意絕不會就死,而他就是不肯親自下旨,怎麼也要給華妃留一絲最後活著的希望。

皇后下了旨意賜死華妃之後,是甄嬛親自去送華妃上路的。

華妃這個人,甄嬛不得不殺。

不僅是因為喪子之痛,她們就是情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有華妃活著,甄嬛就不得不承認,就是比愛情,她也贏不了華妃。

在逼死華妃的那天,甄嬛特意盛裝打扮,穿著的就是華妃當年特意送給她的繡著夕顏的蜀錦裙子。

當日華妃收到這條裙子,曾勃然大怒,以為蜀錦局詛咒她「花只能開一夜」,所以就把這條裙子賜給甄嬛。

甄嬛此時特意穿上,也是諷刺華妃,看你往日轟轟烈烈,今日還不是輸的一敗塗地?

按照皇后的旨意,蘇培盛來賜死華妃。

果然,華妃不肯就死,非要討皇上親自下的旨意。

年世蘭可不比餘鶯兒,她不肯坦然就死,蘇培盛是萬萬不敢強逼的。

就在事態僵持不下的時候,甄嬛出馬了。

注意,這裡甄嬛對華妃做的事情,也是後來皇后對甄嬛做的事情。

甄嬛欺騙華妃,皇上一點都不喜歡華妃(不喜歡還容她活到現在,華妃犯的罪死十次都有餘了),只是因為她是年羹堯的妹妹才虛與委蛇,華妃才會絕望尋死。

後來皇后欺騙甄嬛,皇上一點都不喜歡甄嬛,只是因為她和純元像,才把她當成純元的替身,甄嬛才會對皇上死心。

整個《甄嬛傳》就像一個輪迴,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華妃一開始當然不相信甄嬛的鬼話,當華妃自信地說:你個賤人知道什麼?

甄嬛神色黯然。

對於皇上和華妃如何相愛的,她的確知之甚少。

我覺得皇上愛上華妃,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是在潛邸就相識的,當時皇上還是四爺,奪嫡之爭撲朔迷離,誰也不能保證當時的皇上真的可以奪嫡成功。所以皇上覺得華妃對他的愛更為純粹,少了一點功利的因素。

當時借端妃之手打掉華妃的孩子也是萬般無奈,所以以後也加倍寵愛華妃以做補償。

這時的皇上,已經體會到權力給他的枷鎖,雖然萬般不得已,也不得不犧牲掉他和華妃的孩子,而且為了避免以後再發生此類事情,給華妃賜了用了就絕育的歡宜香。

如果華妃有端妃的智慧,她應該會想到,賜予歡宜香並不是因為皇上不愛華妃,而只是個人感情讓位於皇權的犧牲。

華妃是個愛情至上的傻女人,只要愛情的火苗還沒有熄滅,她絕不會輕易就死。

但是甄嬛利用歡宜香和皇上借端妃之後打掉她腹中胎兒一事,完全抹殺了皇上對華妃的感情,單細胞的華妃無法理解皇上複雜和隱忍的內心,是如何在愛情和權力之間做艱難的抉擇,並且在這之後多次用權力補償華妃的複雜心態。

被甄嬛忽悠的華妃心如死灰,憤然觸柱而亡。

甄嬛的目的達到了(對她最有威脅的情敵終於死了),她也終於榮升為皇后的第一號對手。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甄嬛為什麼會對華妃的死感到不安
    我們都知道,甄嬛和華妃是死對頭。從甄嬛受寵的那一天開始,華妃就預感到甄嬛將是自己最大的勁敵。再以後由於皇帝專寵甄嬛,在雷雨夜丟下華妃去碎玉軒陪甄嬛,激起了華妃的殺意!跟由於年羹堯的自恃功高蓋主,甄嬛和皇帝一起設計,除掉了年羹堯及其黨羽。華妃因此也大勢已去,甄嬛再借肅喜之手製造了火燒碎玉軒。並在華妃冷宮中,說出歡宜香的秘密,使華妃含恨而終!華妃死了,甄嬛卻沒有大仇已報的喜悅,反而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觸,這又是為什麼呢?
  • 扳倒華妃的,不是甄嬛,不是皇后,而是華妃一生摯愛的皇帝
    華妃愛皇帝嗎?愛,非常愛,甚至不夾雜權利地位,這些身外之物。華妃被哥哥送入雍親王府做格格,一是因為華妃年少時,本就美豔動人,更是因為雍正需要這樣強有力的外戚,馬上將華妃提升為側福晉,寵愛有加。華妃很快便有了身孕,可皇帝借端妃之手的一碗落胎藥,毀了她全部的喜樂。她不是沒有懷疑過端妃害她的原因,她正是知道端妃跟她一樣,出身武家不屑於暗中害人,才安心喝了那碗藥。
  • 原來甄嬛第一次小產的真兇不是華妃,也不是安陵容,竟然是?她?
    記得第一次看到甄嬛被華妃罰跪小產時,我簡直憤怒值到了極點。所以華妃喊冤的時候我簡直氣到模糊。這時候已經初見端倪,不希望甄嬛這一胎生下來的有:皇后、華妃、安陵容。其實華妃雖然跋扈,但是她心裡最重要的是皇上,她比較在乎的皇上寵愛誰。她自己失去過一個孩子,打胎這事不是她的主要業務。所以她一開始只是想讓皇上少去甄嬛那。對孩子她還沒有歪心眼。
  • 重刷《甄嬛傳》:雍正真正愛過的人,不是純元和甄嬛,而是華妃
    《甄嬛傳》中,雍正皇帝真的愛純元嗎?或許那是年少初見,心底的一絲悸動,再加上身份的匹配與合適,他覺得那便是真愛。可若純元一直活著,恐怕也會成為他胸口的「硃砂痣」,而不是心底的「白月光」吧!他對甄嬛的感情便是起於此。如果不是因為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后,恐怕他不會選擇她,還對她那樣上心。
  • 為什麼甄嬛和華妃同樣都愛皇上,到最後甄嬛贏了,而華妃卻很慘
    甄嬛因自己的才情和機智 ,因一張酷似純元皇后的臉而倍受恩寵。因恩寵太盛,威脅到了華妃和皇后的利益,而連遭陷害打擊。先是被害小產失子,而後皇后又暗中指使祺貴人的父親中傷陷害—甄嬛的父親甄遠道,使甄遠道蒙冤獲罪入獄,使甄嬛的家族也連帶被陷害打擊。而自己也被皇后陷害誤穿純元故衣,惹怒了皇上, 被禁足碎玉軒。
  • 重溫《甄嬛傳》30:華妃與甄嬛既是政敵又是情敵
    華妃還囑咐奶娘不許說出去,否則就要她們的腦袋。可見她心裡很清楚,自己做的不是好事,這事是對溫儀公主有害的。這裡我想用皇上說的一句話來評價華妃:賤婦,我看你不是無知,而是十分狠毒。,是因為宮裡陰氣太重,如果有陽氣鎮殿的話。
  • 殺死福子的兇手不是華妃,也不是皇后
    表面上看,福子好像是被華妃讓周寧海推入水井淹死的,真是如此嗎?,如果你是頌芝,你會怎麼辦?所以她也會意識到,把福子賜給華妃,就註定了她變「泡芙」的命運。但以上兩個人都不是福子之死的真正兇手,殺死福子的幕後兇手其實是頌芝。
  • 淳兒死前,曹貴人往河裡扔石子真正目的,只有甄嬛明白華妃也不懂
    甄嬛是一直把淳兒當作妹妹看待的,就這樣,淳兒在後宮中度過了幾年快樂的時光。,淳兒卻拿著一捧鮮豔的紅梅要去找甄嬛。有一日,她和甄嬛約著放風箏,風箏脫了線,淳兒去撿風箏可沒想到正好碰上華妃在御花園內受賄,被淳兒看到聽到,華妃看到偷聽的淳兒,就讓周寧海去追,活活把淳兒給淹死了。說到淳兒的死,不得不提到一個,這個人就是曹貴人。
  • 《甄嬛傳》碎玉軒被燒,甄嬛受傷,皇上雷霆大怒遷怒華妃?
    電視劇《甄嬛傳》中雍正真的因為碎玉軒被燒,燒傷了眉莊,嚇壞了甄嬛,就一定要賜死華妃嗎?皇后和華妃本來就是生死對頭,皇上將華妃交給皇后處置,豈不是正好體現了他對華妃失望透頂,已無任何感情可言。更重要的是她和皇上夫妻多年,又怎能不清楚華妃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自己真的處死了華妃,只會讓雍正對她的厭惡更深一層。況且後宮之中,目前對她威脅最大的人是甄嬛,所以這件事情大概率到最後,皇后反而會為華妃求情。
  • 重看《甄嬛傳》:華妃不是敗給甄嬛,而是敗給自己的「賢惠大方」
    比如劇中華妃與甄嬛的爭鬥,以前覺得華妃的失敗是因為對手甄嬛的聰慧與強大。如今再看卻發現,以當時甄嬛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其實還並不足以將華妃踩在腳下,更不足以置華妃於死地。真正造成華妃失敗的,其實是她自己。
  • 9年後重溫《甄嬛傳》,才明白華妃為什麼鬥不贏甄嬛
    最近又在網上刷到了《甄嬛傳》,看到華妃自盡,我還是會意難平。華妃是傳統意義上的正面人物嗎?不是,整個後宮就屬她鬥得最起勁,她的負面事跡多了去了。她心胸狹隘,手段殘忍,除了不害皇室子嗣的性命,只要一出手基本招招致命。
  • 華妃到死也不知,為何甄嬛穿了自己送的這件衣服後頻頻得寵?
    甄嬛傳這部大劇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看過吧,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這個細節嗎?我們都知道甄嬛在入宮後就深受皇上的寵愛,而且皇上對她好的程度都令後宮所有人嫉妒,不過說到這裡不止大家還記不記得,當時我們愛吃醋的華妃曾也送過甄嬛一件衣服呢,而且這件衣服甄嬛每天穿戴反倒幾次再三得皇上寵幸。
  • 甄嬛首獲寵,皇后和華妃開始了第一輪battle預熱
    這是在客套嗎?不是,這是在打壓甄嬛。因為按照規矩,甄嬛並沒有在侍寢之後就來請安。一上來就先發制人,打壓嬛嬛一頭。03有意思的是,華妃黨的首要目標不是皇后,而是華妃的情敵甄嬛。首先出馬的是曹琴默,但曹琴默這人心懷鬼胎,她有自己的小九九。不但要除掉甄嬛,還想讓競爭對手麗嬪出局。不過她布置得特別隱蔽。
  • 在《甄嬛傳》中,如果甄嬛沒進宮,誰會成為後宮最終的贏家?
    如果沒有甄嬛,那皇后毒誰那,沒了華妃,皇后在後宮就是一家獨大,端妃、敬妃德高望重,但是沒有恩寵,沒有恩寵沒有兒子就沒有底氣,她們跟皇后鬥什麼呢?而且重要的是,皇上之所以查辦皇后不是因為甄嬛陷害孩子的事,而是很多事合在一起皇上真震怒了。包括之前的滴血驗親的事,所以皇上才會說皇后一直視嬛嬛為眼中釘。
  • 為什麼華妃可以賜夏冬春一丈紅卻沒有賜甄嬛一丈紅呢?
    我的回答是,主要是主角光環,要是死了,就沒戲演了。我也看了很多人的回答,他們的那麼多的推理,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是我卻覺得,如果當時華妃真的給了甄嬛一丈紅或者其它重刑,甄嬛這輩子是廢了,但是華妃可能會很爽。我們來看看可以左右華妃賜甄嬛一丈紅這件事的幾大勢力:皇上,皇后,太后,華妃。
  • 扳倒華妃的幕後黑手,不是甄嬛,不是皇后,而是這個萬人敬仰之人
    華妃愛皇帝嗎?愛,非常愛,甚至不夾雜權利地位,這些身外之物。華妃被哥哥送入雍親王府做格格,一是因為華妃年少時,本就美豔動人,更是因為雍正需要這樣強有力的外戚,馬上將華妃提升為側福晉,寵愛有加。華妃很快便有了身孕,可皇帝借端妃之手的一碗落胎藥,毀了她全部的喜樂。她不是沒有懷疑過端妃害她的原因,她正是知道端妃跟她一樣,出身武家不屑於暗中害人,才安心喝了那碗藥。
  • 《甄嬛傳》:華妃被打入冷宮賜死時,甄嬛為什麼要去看?
    論說甄嬛應該非常恨華妃,當然,華妃也對甄嬛恨之入骨,恨不得吃她的肉喝她的血。華妃被打入冷宮,皇后讓她從白綾、毒酒、匕首中選擇一種就死。華妃沒有皇上的旨意不肯就死。非要蘇公公去請皇上的聖旨。不得不說,她到死的那一刻,對皇上還不死心,還幻想著皇上不是真心殺她。這個時候甄嬛來了,她要會一會歷史上有名的華妃娘娘。甄嬛為什麼不避嫌,還要看望一位將死的答應?一是因為聽說華妃不肯就死。
  • 甄嬛傳:華妃恃寵而驕,甄嬛藉此除掉她
    一提到《甄嬛傳》這部劇,大家就會想到劇中兩大女主角,一個是在逆境中不斷崛起的甄嬛,一個是在順境中,猶如溫水煮青蛙的華妃。要說兩人開始還是沒有深層次的交集,甄嬛進宮時華妃就恃寵而驕,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裡。原本甄嬛與華妃是可以相安無事,卻因為皇帝長期寵愛甄嬛,華妃心裡妒忌,她百般難為甄嬛害她失去孩子,甄嬛決定開始反擊。劇中我們明顯感覺到華妃鬥不過甄嬛,這是為什麼呢?
  • 甄嬛傳一一一寵妃華妃為什麼會敗給新寵甄嬛?
    ,在家被芳若姑姑教習宮中禮儀之時,華妃這個名字便第一次入了甄嬛的耳朵。「漂亮、家世好」這是華妃的代名詞,也是甄嬛心中的印象。入宮當天便收到了華妃的厚禮,比宜修皇后的還要貴重,便有多了「出手大方」的印象。一場眾新人對宜修皇后行大禮,讓甄嬛見識了華妃的蠻橫。
  • 重溫《甄嬛傳》16:甄嬛裝神弄鬼,華妃棄車保帥
    從崔槿汐向皇上報告餘答應毒害甄嬛那場戲我們就可看出,崔槿汐儼然就是甄嬛身邊最得力的侍婢了,流朱浣碧都要靠邊站。這時,崔槿汐發揮她的聰明才智,勸甄嬛用餘答應的死,來做一場好戲。這場好戲真是演的盪氣迴腸,直接將麗嬪打入冷宮,華妃被削去協理後宮之權。華妃集團遭受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