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甄嬛傳》播出已經近十年,但這部劇的難得之處便是常看常新、讓人每次都能有所領悟。
比如劇中華妃與甄嬛的爭鬥,以前覺得華妃的失敗是因為對手甄嬛的聰慧與強大。如今再看卻發現,以當時甄嬛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其實還並不足以將華妃踩在腳下,更不足以置華妃於死地。
真正造成華妃失敗的,其實是她自己。
她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事,放棄了自己身上最閃亮的個性光芒,卻轉而走起了「賢惠大方」路線。結果,反而像脫下了自己最堅實的鎧甲,將赤手空拳的自己乖乖送到了對手的鋒刃之下。
《甄嬛傳》中的華妃,一出場就先聲奪人,與眾不同。
她只是妾室,卻敢在皇后面前言行倨傲、鋒芒畢露,皇后在面子上卻不得不容讓三分。
她殺伐決斷,因新進宮的夏冬春愚魯無禮,便當場賜了令人聞風喪膽的「一丈紅」之刑,殺一儆百。
所有這些跋扈與任性,竟然絲毫不影響她成為整個後宮最最得寵的女人。
除了因為貌美如花,家世顯赫,更因為她本身這份張揚大膽實在太特別了——在皇帝眼裡,這是循規蹈矩的後宮之中難得的、恣意鮮活的「生命力」。
別的嬪妃宮裡若是得到皇帝踏足,莫不殷勤迎接、小心伺候;唯獨華妃敢耍小情調,先開個「已經睡下了」的小玩笑、給皇帝一個半真半假的閉門羹,再撅起嘴撒個「敢走出去,就再也別來了」的嬌,最後伸出纖纖玉手、勾住皇帝的腰帶牽入紅羅帳。
相比於其他嬪妃的規規矩矩,華妃這份小情調真是風情萬種,難怪皇帝受用。
欣常在小產,皇帝出於安慰去陪了她,結果轉天華妃就讓內務府做了手腳,以「身體還需恢復」的名義取消了欣常在的侍寢資格。
能把吃醋做得這麼大膽張揚,後宮裡也只有華妃敢。皇帝嘴上說句「任性」,心裡依舊很受用。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華妃「愛他」的表現。
在時疫泛濫時,為了替皇帝分憂,華妃一本一本翻醫術找藥方,熬紅了眼睛。在短暫失寵時,「不愛讀書」的華妃居然背下了唐玄宗梅妃的《樓東賦》,在宴席上低回懇切地背給皇帝聽。
「愛他,就心心念念都是他」。這種愛情觀雖然未必全對,但卻恰是皇帝看重的。
所以,即使從容貌到性情都與皇帝的「白月光」純元皇后一點也不像,但華妃卻依舊能夠憑著獨有的明豔與活潑,霸道與痴戀,自成一派,成了皇帝身邊的紅玫瑰。
皇帝愛的就是她這份與眾不同,甚至公然表現出偏心。
無論是「麗嬪指使餘鶯兒下毒」事件,「查抄閒月閣事件」,還是「陷害眉莊假孕」,即便牽連到華妃,皇帝對她的懲罰其實都不痛不癢。
甚至連「造成甄嬛小產」這種嚴重事件(後期齊妃因類似的行為而不得不懸梁),華妃也只是褫奪封號、免去協理六宮之權。
如果華妃這些特質一直都在,後期即便有其兄年羹堯的連累,皇帝對待華妃本身也不會下重手。
偏偏華妃自己「變」了,將自己獨一份兒的優厚競爭資本給弄丟了。
由於哥哥年羹堯居功自傲,不停地試探皇帝底線、花式「作死」,也由於後宮中甄嬛一派的逐漸崛起,華妃在前朝後宮的雙重壓力下感嘆「今時不同往日」,言行舉止也逐漸有「畏首畏尾」之感。
她說話小心翼翼,她御前暗懷心事。
而最要命的是,她居然將自己的貼身宮女頌芝獻給了皇帝,還不得不裝模作樣在皇帝面前做出大方賢惠之態。
曾經的閨房小情調,沒有了。
曾經的吃醋鬧脾氣,沒有了。
曾經的「眼裡只有你」,也變了。
無論是裝大方,還是扮賢惠,抑或揣度聖心,這些都不是華妃所擅長的事,如今卻不得不笨拙而可憐地去效顰。
違心地說什麼「你我都是姐妹,你站著我也不安心啊」,說什麼「讓芝答應伺候您午睡吧」,結果那一臉勉強的笑容,真是讓人又可笑又可憐。
壓抑了個性的華妃,就像失去了獨特香味的花朵,失去了小刺的玫瑰,泯然眾人,甚至更令皇帝失望。
這樣的微妙情感,使皇帝心中「華妃與甄嬛」這杆天平的重量發生了些微的變化。而這一點變化,便已在波詭雲譎的鬥爭中埋下了華妃的悲劇結局。
如果,華妃沒有進獻頌芝,沒有笨拙地替年羹堯分辯;即便她曾經在宮鬥中不擇手段,但皇帝畢竟顧念她那份難得的「明豔活潑」與「霸道痴戀」,結局會不會很不一樣?
無論是在《甄嬛傳》這樣的後宮裡,還是其他逆境中,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這永遠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具體哪些是自己所擅長的,又哪些不是呢?
回顧一下自己曾經做的事,哪些事做得很順利、不費勁,並且讓我們順利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這就屬於「擅長」的;反之則屬於不擅長的。
比如敬妃,論美貌、論爭寵的手段,都拼不過華妃、甄嬛等人,但敬妃的長處是性格沉穩、見機快、識大體,尤其是「分螺子黛」時的表現讓皇帝印象深刻;所以也一步一步走到了貴妃之位。
比如淳兒,年紀尚小,姿色也還沒有完全長開。但她巧妙利用了自己「年幼可愛」的優勢,將那份獨有的「兼具少女與蘿莉之美」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照樣輕鬆成為了皇帝眼前的紅人。
比如祺貴人,性子淺薄輕狂、沒什麼真正的智謀,但皇帝覺得她「不失可愛」。那麼,如果她不摻合到陷害甄嬛的陰謀裡,只一心發揚自己的「可愛」,也許不至於落得替人背鍋、慘死亂棍之下的命運。
比如餘鶯兒,優勢是唱曲兒唱得好,而最大的劣勢是出身不清不楚,「冒名頂替了別人的恩寵」。那麼,如果她能一方面好好發揮唱曲兒的優勢,一方面低調做人、別給其他人攻擊自己出身的機會,最終的結局也將大不一樣。
正如《甄嬛傳》主題歌《紅顏劫》唱的:天機算不盡,交織悲與歡。
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預見成敗,唯有盡力做到最好。
而最事半功倍的辦法,不是挖空心思、投機取巧,而是自身行事「揚長避短」。畢竟,別人的心思不容易把握,但自己擅長什麼卻是自己最清楚的。
發揮自己所長,在正確的方向上步步為營,勝過臨時抱佛腳、笨拙地東施效顰。
大家對華妃的失敗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