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甄嬛傳》:華妃不是敗給甄嬛,而是敗給自己的「賢惠大方」

2020-08-27 小梨有話說

轉眼《甄嬛傳》播出已經近十年,但這部劇的難得之處便是常看常新、讓人每次都能有所領悟。

比如劇中華妃與甄嬛的爭鬥,以前覺得華妃的失敗是因為對手甄嬛的聰慧與強大。如今再看卻發現,以當時甄嬛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其實還並不足以將華妃踩在腳下,更不足以置華妃於死地。

真正造成華妃失敗的,其實是她自己。

她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事,放棄了自己身上最閃亮的個性光芒,卻轉而走起了「賢惠大方」路線。結果,反而像脫下了自己最堅實的鎧甲,將赤手空拳的自己乖乖送到了對手的鋒刃之下。



01

《甄嬛傳》中的華妃,一出場就先聲奪人,與眾不同。

她只是妾室,卻敢在皇后面前言行倨傲、鋒芒畢露,皇后在面子上卻不得不容讓三分。

她殺伐決斷,因新進宮的夏冬春愚魯無禮,便當場賜了令人聞風喪膽的「一丈紅」之刑,殺一儆百。

所有這些跋扈與任性,竟然絲毫不影響她成為整個後宮最最得寵的女人。

除了因為貌美如花,家世顯赫,更因為她本身這份張揚大膽實在太特別了——在皇帝眼裡,這是循規蹈矩的後宮之中難得的、恣意鮮活的「生命力」。



  • 她敢與皇帝耍小情調。皇帝喜歡。

別的嬪妃宮裡若是得到皇帝踏足,莫不殷勤迎接、小心伺候;唯獨華妃敢耍小情調,先開個「已經睡下了」的小玩笑、給皇帝一個半真半假的閉門羹,再撅起嘴撒個「敢走出去,就再也別來了」的嬌,最後伸出纖纖玉手、勾住皇帝的腰帶牽入紅羅帳。

相比於其他嬪妃的規規矩矩,華妃這份小情調真是風情萬種,難怪皇帝受用。

  • 她敢明目張胆地吃醋妒忌。皇帝也喜歡。

欣常在小產,皇帝出於安慰去陪了她,結果轉天華妃就讓內務府做了手腳,以「身體還需恢復」的名義取消了欣常在的侍寢資格。

能把吃醋做得這麼大膽張揚,後宮裡也只有華妃敢。皇帝嘴上說句「任性」,心裡依舊很受用。因為在他看來,這是華妃「愛他」的表現。

  • 她滿心滿腦子都是皇帝,皇帝更喜歡。

在時疫泛濫時,為了替皇帝分憂,華妃一本一本翻醫術找藥方,熬紅了眼睛。在短暫失寵時,「不愛讀書」的華妃居然背下了唐玄宗梅妃的《樓東賦》,在宴席上低回懇切地背給皇帝聽。

「愛他,就心心念念都是他」。這種愛情觀雖然未必全對,但卻恰是皇帝看重的。

所以,即使從容貌到性情都與皇帝的「白月光」純元皇后一點也不像,但華妃卻依舊能夠憑著獨有的明豔與活潑,霸道與痴戀,自成一派,成了皇帝身邊的紅玫瑰。



皇帝愛的就是她這份與眾不同,甚至公然表現出偏心。

無論是「麗嬪指使餘鶯兒下毒」事件,「查抄閒月閣事件」,還是「陷害眉莊假孕」,即便牽連到華妃,皇帝對她的懲罰其實都不痛不癢。

甚至連「造成甄嬛小產」這種嚴重事件(後期齊妃因類似的行為而不得不懸梁),華妃也只是褫奪封號、免去協理六宮之權。

如果華妃這些特質一直都在,後期即便有其兄年羹堯的連累,皇帝對待華妃本身也不會下重手。

偏偏華妃自己「變」了,將自己獨一份兒的優厚競爭資本給弄丟了。

02

由於哥哥年羹堯居功自傲,不停地試探皇帝底線、花式「作死」,也由於後宮中甄嬛一派的逐漸崛起,華妃在前朝後宮的雙重壓力下感嘆「今時不同往日」,言行舉止也逐漸有「畏首畏尾」之感。

她說話小心翼翼,她御前暗懷心事。

而最要命的是,她居然將自己的貼身宮女頌芝獻給了皇帝,還不得不裝模作樣在皇帝面前做出大方賢惠之態。



曾經的閨房小情調,沒有了。

曾經的吃醋鬧脾氣,沒有了。

曾經的「眼裡只有你」,也變了。

無論是裝大方,還是扮賢惠,抑或揣度聖心,這些都不是華妃所擅長的事,如今卻不得不笨拙而可憐地去效顰。

違心地說什麼「你我都是姐妹,你站著我也不安心啊」,說什麼「讓芝答應伺候您午睡吧」,結果那一臉勉強的笑容,真是讓人又可笑又可憐。

壓抑了個性的華妃,就像失去了獨特香味的花朵,失去了小刺的玫瑰,泯然眾人,甚至更令皇帝失望。

這樣的微妙情感,使皇帝心中「華妃與甄嬛」這杆天平的重量發生了些微的變化。而這一點變化,便已在波詭雲譎的鬥爭中埋下了華妃的悲劇結局。

如果,華妃沒有進獻頌芝,沒有笨拙地替年羹堯分辯;即便她曾經在宮鬥中不擇手段,但皇帝畢竟顧念她那份難得的「明豔活潑」與「霸道痴戀」,結局會不會很不一樣?



03

無論是在《甄嬛傳》這樣的後宮裡,還是其他逆境中,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這永遠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具體哪些是自己所擅長的,又哪些不是呢?

回顧一下自己曾經做的事,哪些事做得很順利、不費勁,並且讓我們順利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這就屬於「擅長」的;反之則屬於不擅長的。

比如敬妃,論美貌、論爭寵的手段,都拼不過華妃、甄嬛等人,但敬妃的長處是性格沉穩、見機快、識大體,尤其是「分螺子黛」時的表現讓皇帝印象深刻;所以也一步一步走到了貴妃之位。

比如淳兒,年紀尚小,姿色也還沒有完全長開。但她巧妙利用了自己「年幼可愛」的優勢,將那份獨有的「兼具少女與蘿莉之美」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照樣輕鬆成為了皇帝眼前的紅人。

比如祺貴人,性子淺薄輕狂、沒什麼真正的智謀,但皇帝覺得她「不失可愛」。那麼,如果她不摻合到陷害甄嬛的陰謀裡,只一心發揚自己的「可愛」,也許不至於落得替人背鍋、慘死亂棍之下的命運。

比如餘鶯兒,優勢是唱曲兒唱得好,而最大的劣勢是出身不清不楚,「冒名頂替了別人的恩寵」。那麼,如果她能一方面好好發揮唱曲兒的優勢,一方面低調做人、別給其他人攻擊自己出身的機會,最終的結局也將大不一樣。



04 結語

正如《甄嬛傳》主題歌《紅顏劫》唱的:天機算不盡,交織悲與歡。

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預見成敗,唯有盡力做到最好。

而最事半功倍的辦法,不是挖空心思、投機取巧,而是自身行事「揚長避短」。畢竟,別人的心思不容易把握,但自己擅長什麼卻是自己最清楚的。

發揮自己所長,在正確的方向上步步為營,勝過臨時抱佛腳、笨拙地東施效顰。

大家對華妃的失敗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甄嬛傳一一一寵妃華妃為什麼會敗給新寵甄嬛?
    其中囂張跋扈的華妃是甄嬛一入宮的勁敵,不僅家世顯赫,並且深得雍正皇上寵愛,可為什麼會敗給甄嬛呢?「漂亮、家世好」這是華妃的代名詞,也是甄嬛心中的印象。入宮當天便收到了華妃的厚禮,比宜修皇后的還要貴重,便有多了「出手大方」的印象。一場眾新人對宜修皇后行大禮,讓甄嬛見識了華妃的蠻橫。
  • 甄嬛傳:華妃恃寵而驕,甄嬛藉此除掉她
    一提到《甄嬛傳》這部劇,大家就會想到劇中兩大女主角,一個是在逆境中不斷崛起的甄嬛,一個是在順境中,猶如溫水煮青蛙的華妃。要說兩人開始還是沒有深層次的交集,甄嬛進宮時華妃就恃寵而驕,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裡。原本甄嬛與華妃是可以相安無事,卻因為皇帝長期寵愛甄嬛,華妃心裡妒忌,她百般難為甄嬛害她失去孩子,甄嬛決定開始反擊。劇中我們明顯感覺到華妃鬥不過甄嬛,這是為什麼呢?
  • 重刷《甄嬛傳》:雍正真正愛過的人,不是純元和甄嬛,而是華妃
    《甄嬛傳》中,雍正皇帝真的愛純元嗎?或許那是年少初見,心底的一絲悸動,再加上身份的匹配與合適,他覺得那便是真愛。可若純元一直活著,恐怕也會成為他胸口的「硃砂痣」,而不是心底的「白月光」吧!後面他與甄嬛相處愉快,好似忘記了純元皇后,後來因為一件故衣就處置了甄嬛,只因為甄嬛是純元的替身?仔細看這一段你會發現,其實雍正處置甄嬛,不是因為純元的衣服,而是想要找個藉口處置甄嬛罷了。
  • 為什麼甄嬛和華妃同樣都愛皇上,到最後甄嬛贏了,而華妃卻很慘
    離宮修行的甄嬛對愛情已經心灰意冷,是果郡王允禮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對心愛之人至死不悔的付出,打動了甄嬛,讓心如死灰的甄嬛再度燃起愛情之火。重獲真愛的甄嬛幸福滿滿,她和允禮一起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和允禮的相愛是甄嬛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沉浸在幸福生活中的甄嬛,正醞釀著等允禮回來一起遠走高飛,去過屬於他們兩人的幸福生活。
  • 甄嬛傳:最愛皇上的不是甄嬛不是華妃,而是毫不在意的她,難怪了
    甄嬛傳:最愛皇上的不是甄嬛不是華妃,而是毫不在意的她,難怪了甄嬛傳這部電視劇也是非常的經典了,劇中的女兒們爾虞我詐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每一個都會給我們留下深深的印象,女兒們之間的戰鬥也是不容小噓的,也是厲害的不得了呢!
  • 《甄嬛傳》宜修:接連扳倒華妃、甄嬛的她,是怎麼把自己作死的?
    怎麼過這一生,都在於自己的選擇,最終拼的是心態。《甄嬛傳》裡的皇后烏拉那拉宜修,身居太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高位,有著別人不能匹敵的優勢,最終卻重重地跌落谷底。「高處不勝寒」,她敗就敗在心態二字上。沈眉莊得寵,她便在一言一語巧無聲色間挑起了華妃和沈眉莊的矛盾。拉攏安陵容,挑撥她與甄嬛的關係,並在關鍵時刻給甄嬛一擊。
  • 扳倒華妃的,不是甄嬛,不是皇后,而是華妃一生摯愛的皇帝
    甄嬛傳中的華妃,看過一遍電視劇的人,會說她蠻橫霸道、心狠手辣、奢靡浪費。再次看甄嬛傳,你會覺得華妃,不過是個從小被慣壞的白富美,想做壞事又沒腦子,被身邊的有心之人,教唆哄抬設計,一步步被逼的無法回頭。而真的看明白各種真相後,你終會看到,華妃也是個可憐的姑娘,她把自己的一生,家族的榮光都獻給了畢生所愛的皇上,而自己、家族卻都被當做籌碼、棋子,最後牆倒眾人推,沒有價值後,被棄之如敝履。
  • 《甄嬛傳》中最大的亮點,不是華妃勾腰帶,不是甄嬛沐浴,而是她
    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們就知道,這部戲裡並沒有大尺度的鏡頭,更別說吻戲了,但是劇中也有幾個鏡頭很銷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甄嬛傳》講述了少女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一代太后的故事。
  • 甄嬛傳裡最狠的不是甄嬛,而是溫柔的她
    《甄嬛傳》真的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視劇,即便是過了幾年還是讓人看了欲罷不能,這部宮鬥劇堪稱古代版的職場女性升職記,真正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女人狠起來男人都害怕。剛開始看劇的時候,發現華妃是裡面最狠毒的一個,但華妃的狠毒是明面上的,皇后的狠毒則是背地裡的,甄嬛的狠毒是被逼的,這些女人都有著非常高的計謀,最後的贏家自然是甄嬛。
  • 扳倒華妃的幕後黑手,不是甄嬛,不是皇后,而是這個萬人敬仰之人
    甄嬛傳中的華妃,看過一遍電視劇的人,會說她蠻橫霸道、心狠手辣、奢靡浪費。再次看甄嬛傳,你會覺得華妃,不過是個從小被慣壞的白富美,想做壞事又沒腦子,被身邊的有心之人,教唆哄抬設計,一步步被逼的無法回頭。而真的看明白各種真相後,你終會看到,華妃也是個可憐的姑娘,她把自己的一生,家族的榮光都獻給了畢生所愛的皇上,而自己、家族卻都被當做籌碼、棋子,最後牆倒眾人推,沒有價值後,被棄之如敝履。
  • 不是純元也不是甄嬛,而是她!
    不是純元也不是甄嬛,而是她!看過《甄嬛傳》的都知道,雍正是純元替身收集愛好者,純元皇后雖然一直貫穿了整部劇,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哪怕會議中也沒有她的樣貌,似乎只活在其他人的言論中。她是皇帝心目中的白月光,就連甄嬛最初受寵都是因為她與純元皇后長得像,但是就連雍正到死都不知道,其實他最愛的不是純元和甄嬛,而是她!
  • 甄嬛獨攬盛寵許久,卻在瞬間完敗?其實宜修的殺手鐧不是純元舊衣
    其實宜修的殺手鐧不是純元舊衣宜修在後宮待了那麼久,幾乎什麼樣的女人都見過了,就沒有一個人能夠威脅到她地位的,就算華妃也做不到,所以她也就沒有什麼好怕的,直到甄嬛出現,這一個操作就惹怒宜修了,宜修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現在坐的這個皇后之位,要是任由甄嬛這樣發展下去,估計都要把她後宮之主的地位給搶了。
  • 甄嬛傳:真正想害死曹琴默的並不是皇上和太后,而是女主甄嬛
    大家好,我是月半小二,今天來剖析一下《甄嬛傳》中曹琴默的死。聰明如她,心機頗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結局正如其名字,琴默,琴默不作聲,這個伏筆甚好。聰明如她,心機頗深,機關算盡,反害了卿卿性命 看過一遍甄嬛傳的大多數觀眾對曹琴默的死,可能會有點誤解
  • 甄嬛傳:皇后若想開了這三點,只怕華妃甄嬛聯手都不是她對手
    《甄嬛傳》前半部分,皇后坐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靜觀華妃和甄嬛兩虎相爭,坐收漁翁之利。坐山觀虎鬥,兩虎俱傷,她卻毫髮無損。作為皇帝身邊的老人之一,皇后溫婉大方,對後宮嬪妃親切端莊,與華妃的囂張跋扈相比,簡直讓人如沐春風。在甄嬛離宮之前,後宮所有嬪妃「生」與「不生」全憑皇后的一念之間。
  • 重看《甄嬛傳》:囂張跋扈的華妃害人無數,為何卻讓人恨不起來?
    《甄嬛傳》播出已經好幾年了,但每隔一段時間,都忍不住翻出來看一看,這部當年的宮鬥經典直到現在都為人津津樂道,劇中人物的經典形象、細微表情,都讓人印象深刻。今天看到蔣欣飾演的華妃被關在一間小黑屋裡,大勢已去,哥哥被殺,皇上已經徹底放棄了她。
  • 重溫《甄嬛傳》30:華妃與甄嬛既是政敵又是情敵
    溫儀公主養在曹琴默那邊好好的,你非要搶過來自己帶,現在自己作的自己不能睡覺。然後,華妃又做了一件性質極其惡劣的事情。她竟然餵溫儀這個小的孩子吃安神藥。安神藥我估計就是古代的安眠藥,這東西大人都不能多吃的,怎麼可以餵一個剛剛滿周歲的小孩吃?連奶娘都看不下去了。華妃還囑咐奶娘不許說出去,否則就要她們的腦袋。
  • 重看《甄嬛傳》,深思甄嬛命(原創)
    重看《甄嬛傳》,甄嬛的一生,都與皇宮息息相關。閨閣時,作為家中嫡長女,一切努力、優秀都是身份使然。她既知自己難逃的入宮命運,也知自己對家族的擔當。她不能像妹妹甄玉嬈一樣,按照自己的心意決定自己的嫁娶。這一切,無關父母之命,是她作為家中嫡長女之命。
  • 甄嬛傳:雍正賞給甄嬛的這件東西,救了眉莊一命,卻惹怒了華妃
    甄嬛傳:雍正賞給甄嬛的這件東西,救了眉莊一命,卻惹怒了華妃臨幸的那天晚上,雍正意外發現眉莊還挺端莊大方的,就連著寵幸了眉莊好些日子,直到甄嬛出現,眉莊才開始沒那麼得聖寵了。這接連著的寵幸,讓甄嬛一時風頭無限。雍正這時格外寵著甄嬛,就連西域進貢的螺子黛也送給了甄嬛。在原來,甄嬛這份其實是華妃的,可見她有多受寵了。
  • 《甄嬛傳》碎玉軒被燒,甄嬛受傷,皇上雷霆大怒遷怒華妃?
    電視劇《甄嬛傳》中雍正真的因為碎玉軒被燒,燒傷了眉莊,嚇壞了甄嬛,就一定要賜死華妃嗎?華妃認為自己之所以會被打入冷宮,除了年家垮臺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甄嬛在背後搗的鬼,她天生就是不服輸的人,所以自己的日子不好過,甄嬛的日子也別想好過
  • 9年後重溫《甄嬛傳》,才明白華妃為什麼鬥不贏甄嬛
    最近又在網上刷到了《甄嬛傳》,看到華妃自盡,我還是會意難平。華妃是傳統意義上的正面人物嗎?不是,整個後宮就屬她鬥得最起勁,她的負面事跡多了去了。她心胸狹隘,手段殘忍,除了不害皇室子嗣的性命,只要一出手基本招招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