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跟綠蕪提起,已經為她向皇兄請旨,冊封她為側福晉。之前的十年,如果沒有綠蕪,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來。可是那時,他什麼都給不了她。
現在,他終於有能力給予,他只想竭盡全力地對她好,不想她再受任何的委屈。
可是,對綠蕪來說,請旨一事讓她有些恐慌和害怕。其實能夠呆在十三爺身邊,她已經很滿足了,她並不想計較那些名分。
比起名分,她更在意能不能陪在十三爺身邊。只是她的身份,對十三爺和承歡來說,可能只有拖累。
別人說的那些不好聽的話,從前又不是沒有聽過,如果只是她的話,她可以無所謂。
可是如果因為她的身份,而成為了攻擊十三爺的理由,甚至因此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和非議。
那樣的話,她會於心難安的,還不如就此離去。沒有了她,十三爺和承歡會好過很多。
她清楚的,那十年的朝夕相處,已是奢侈。
綠蕪留了一封信給十三爺,便離開了。她讓十三爺不要去尋她,她回江南去了。只是,她已存了死志,她並不想他知道。
十三進宮求四爺給他人手,去尋綠蕪。可是他不知道,他是找不到她的。
很快,四爺和若曦先一步得到了綠蕪已經投湖自盡的消息,四爺將這個消息瞞了下來。
十三找了好些天,依舊一無所獲。他慚慚地絕望了,每日在屋子裡借酒消愁。四爺束手無策,只好讓若曦去試試能不能勸好十三。
出宮的路上,若曦想起了很多從前的事。說起來,她和綠蕪才見過幾次面,卻能聊得來。
她還清楚的記得,當年十三帶她去見綠蕪,他們三個談天說地的場景。雖然已經過去多年,現在想起依舊恍如昨日。
她帶著綠蕪在十三出事時,給她寫的信,給十三編織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綠蕪和十三之間,不僅有情義,還有家仇。綠蕪的離開,只是為了盡孝。
或許是因為若曦從未騙過十三,十三對這個故事深信不疑。若曦回宮後,四爺好奇若曦是如何勸動十三的。
這時的若曦才知道,原來她編的這個故事,大部分都是真的,只是綠蕪離開的那部分是假的。
綠蕪原本也是出身富貴之家,因明史案家人獲罪,她自此流落青樓。也因此,她的身份成為了她的枷鎖。
即便有十三和若曦這樣,不計較身份的人,願意與之相交。可是這樣的人,也終是極少數極少數的。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會因為她的身份而看輕她,都不會像十三和若曦那樣,因人品而看重她。
很早的時候,綠蕪便心悅十三了。可是她也清楚,她和十三之間是不可能的,他們的身份本身就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那時候的她,本也沒有想過要奢求什麼。只要十三願意來她這裡,喝喝酒,聊聊天,便心滿意足了。
那時候的十三快意灑脫,不羈肆意,還沒有哪個女子能真正地走進他的心。他對綠蕪有欣賞,有憐惜,卻沒有心動。
如果十三沒有被圈禁,可能他們之間會一直保持現狀。
十三被圈禁之後,綠蕪四處相求,想去養蜂夾道照顧十三。經過多方努力,才終於得償所願。
可以說,綠蕪是在十三最落魄時,仍願意不離不棄相伴左右的人。這時候的綠蕪對十三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從前的綠蕪,是他的紅顏知己,是他煩悶時的一處解憂之地。如果沒有也就是沒有了,最多可惜一陣子。
綠蕪和十三的愛情,開始於養蜂夾道,然後開花結果。
在這裡,雖然是被圈禁,條件也艱苦了些,可是有了綠蕪的陪伴,十三才覺得生活有了希望。
對綠蕪來說,養蜂夾道是一處世外桃源。在這裡,完全不用顧忌世俗的眼光和非議。在這裡,他們朝夕相伴,他們只需要考慮彼此。
可當他們離開,回到了京城,回到了俗世之中,他們之間的鴻溝就沒辦法忽視。
即便十三想要傾其所有地對她好,他也無法真的理解,綠蕪身上所背負的巨大壓力,綠蕪的離去是必然的。
可是對於十三來說,只是離開,會更容易接受。所以,四爺和若曦都選擇了,對十三隱瞞。
綠蕪對於十三來說,除了愛,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他精神上的支柱。如果只是生離,這個支柱就不會倒。
全文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顏二評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