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無理取鬧,就拿別人出氣,賈探春為何這樣不講理?

2020-09-13 棲鴻看紅樓

因為鳳姐小產病倒,從元宵後直病到八月中,榮國府內務不得不由鳳姐的上級領導王夫人親自打理。而王夫人不僅才幹不足,而且精力有限,頗有顧此失彼、掛一漏百之嫌。

於是王夫人抽調了李紈、探春、寶釵,組成三人領導小組,來處理榮國府的日常事務。但李紈「尚德不尚才」,寶釵是客居,實際責任主要落到了探春頭上。

然而就在上任不久,探春的生母趙姨娘,就在別人的挑動之下,借趙姨娘之弟趙國基的撫恤金問題,向探春發難。雖然探春有理有據,沒有被趙姨娘打敗,但這一份氣,可真不是好受的。

問題是趙姨娘是探春生母,探春也從來沒有不承認「我是姨娘養的」。親媽做錯了事,女兒能打她罵她嗎?

探春不能把趙姨娘如何,就轉過頭來拿別人撒氣。先是吳新登家的,然後是「一個媳婦」,就連有頭有臉的平兒,也被她罵了個夠,而且明言「拿他煞氣」。

自己受了氣,惹不起,就拿比自己弱小的出氣。探春作為《紅樓夢》主要人物中差評最少的角色,如此「媚上欺下」,豈不令人驚奇?

別急著下結論,更不要斷章取義,讓我們把這段故事完整點考慮。

最先出場的是吳新登家的,「心中已有主意,若是鳳姐前,他便早已獻勤,說出許多主意,又查出許多舊例來,任鳳姐兒揀擇施行;如今他藐視李紈老實,探春是青年的姑娘,所以只說出這一句話來,試他二人有何主見」。

看到沒有?不是探春拿吳新登家的出氣,而是吳新登家的先有「藐視」之心,而且大膽試探,當探春追問,她還要用「這也不是什麼大事。賞多賞少,誰還敢爭不成!」的話來推搪。作為領導,如果遇到這樣的下屬都縱容過去,以後如何令行禁止?

吳新登家的的劣跡還不止於此。本文第三段中,我提到趙姨娘受人「挑動」,也許會引起某些作者的異議:趙姨娘還需要別人來「挑動」嗎?

趙姨娘本性好鬥,這不錯。但計算一下時間,探春剛剛發落了吳新登家的,讓她按二十兩的舊例發放趙國基撫恤金,「吳新登家的去了。忽見趙姨娘進來」,趙姨娘馬上就來鬧事。

趙姨娘並不管家,她是怎麼知道襲人母喪賞銀四十兩?又怎麼知道趙國基的賞銀從四十兩降到二十兩?如果沒有人從中挑動,趙姨娘作為死者家屬,聽說這個消息總要有個過程,哪有這麼快的?而從中挑動的人,能把四十兩、二十兩的數字說得這樣清楚,卻偏偏忽略了「家裡的」「外頭的」這樣的原則,難道除了經手人,還會有別人不成?

看了這個,就知道探春上任之初,面臨著如何艱難的局面:以吳新登家的為代表的管事媳婦們,不僅自己消極怠工,還挑動趙姨娘來給探春為難。這是探春惱火的根源,也是她後來向平兒等人撒氣的原因。

「一個媳婦」來支賈環賈蘭上學的夥食補助,探春回絕,而且從根源上取消了這一項福利。這種政策的小變動,說不上誰對誰錯,但是從探春「凡爺們的使用都是各屋領了月錢的,……怎麼學裡每人又多這八兩?原來上學去的是為這八兩銀子!從今兒起,把這一項蠲了」的條理分明,和平兒「早就該免。舊年奶奶原說要免的,因年下忙,就忘了」的回答來看,並不是探春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合理的更改。

最冤枉的其實是平兒。幾乎是說一句話,就被探春頂一句,她還得陪著笑答應奉承著;探春使喚她去傳飯,做這樣粗使丫頭僕婦的工作,她也毫不抗拒地應命而去;探春批評王熙鳳的施政措施,她一個字不反駁;以至於到最後,探春自己也看不下去,說她是「避貓鼠兒似的站了半日,怪可憐的」。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既然有後來看著平兒可憐,為什麼前面要那樣掃她的面子?

不是這麼簡單的。平兒回屋去吃飯的功夫,王熙鳳就叮囑她「倘或他要駁我的事,你可別分辯,你只越恭敬,越說駁的是才好」。其實在王熙鳳叮囑之前,平兒「已經行在先」了。對於鳳姐的叮囑,平兒反而說她是「你太把人看糊塗了」。

鳳平之間,早就共識,要給探春立威,不惜自損顏面。但探春立威,受益的是整個榮國府,受益最大的卻是鳳姐:「趁著緊溜之中,他出頭一料理,眾人就把往日咱們的恨暫可解了」。

利用一時的沒面子,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是胸中有溝壑的遠見卓識。平兒是自願「沒面子」的,並不是探春用她來出氣。

雖然是自願,平兒的退讓,也讓探春深深感激。而探春的感激不會訴諸言語,卻會有更實際的回報。第六十二回,探春明言「只是今兒倒要替你過個生日,我心裡才過得去」,把平兒和寶玉、寶琴、岫煙放到同樣尊貴的地位上去,正是對前面「無禮」的補償。

人際關係是複雜的。趙姨娘喜歡和管家娘子們「扳厚,互相連絡,好作首尾」,卻屢屢被人利用;探春當面給平兒種種折辱,平兒看似忍辱負重,卻能換回尊貴的回報。到底誰得誰失,利大害大,就得各人自己去品味了。

相關焦點

  • 不認「親舅舅」,訓斥親生母親,當家的賈探春真是「翅膀硬了」?
    賈探春臨危受命走馬上任不久,生母趙姨娘兄弟趙國基死了,需要分發賞賜。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賈探春如何處理這件事。於公,趙國基是賈家奴才。奴才死了自有定例。於私,趙國基是趙姨娘的兄弟,也是賈探春名義上的「親舅舅」。賈探春管家,給多給少代表她執法的尺度。
  • 賈探春遠嫁時,終於喊了趙姨娘一聲「娘」,當時就淚奔了
    反之,賈環是賈寶玉競爭對手,王夫人不但不教導他,還明裡暗裡通過壓迫趙姨娘而潛移默化影響賈環成長,不得不說豪門內的親情背後不那麼單純。賈探春對嫡母王夫人與生母趙姨娘之間的齟齬一清二楚。王夫人教她養她的目的她也明白。但她並不會覺得自己被利用。
  • 王夫人對探春的感情淡淡,從趙國基喪事可以看出一二
    賈探春是王夫人的庶女,她精明能幹,又有遠見,為了能夠靠攏嫡母王夫人,不惜疏遠生母趙姨娘胞弟賈環。那麼賈探春到底拉攏住嫡母王夫人沒有呢?許多讀者對這個細節都沒放在心上,其實,這裡面蘊含著王夫人對賈探春的態度,如果王夫人真的為賈探春著想,她應該在接到趙國基的死訊後便安排妥當才是。因為無論她怎樣安排,作為趙姨娘的直接上司,趙姨娘明面上不敢對她有任何微詞。但是王夫人沒有,並且沒有給任何提示。其實若只有趙國基一個人死了,王夫人這樣做也不算什麼。
  • 探春,賈府裡的帶刺玫瑰,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探春知道和寶玉搞好關係,給寶玉做鞋子,賈政都說「虛耗人力,作踐綾羅」,可見賈探春給賈寶玉作鞋極盡奢華,是非常費工夫的。可是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和親弟弟,就又是一個態度了。探春給寶玉下功夫做鞋,趙姨娘發牢騷,正經的兄弟沒鞋穿,鞋搭拉襪搭拉的給別人做那麼好的鞋子。探春的反應是這樣的,「環兒難道沒有分例的,沒有人的?
  • 對於探春而言,最悲劇的結局是什麼?遠嫁?不,是不能做正妻
    當然,探春也會眷戀親情,比如,她喜歡寶玉哥哥,她喜歡大觀園裡的姐妹和青春歲月,她應該也喜歡老祖宗賈母;但是,她清醒地看穿了賈府的局面,知道「被別人抄家的日子不遠了」。所以,對於探春而言,這些親情,是排在「施展抱負、創建家業」之後的。
  • 賈探春與趙姨娘:從冷漠生疏到護母心切,一對愛恨交織的母女
    探春時常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歷來就有不少《紅樓夢》的讀者都對探春喜歡不起來。原因就在於探春對待生母趙姨娘的態度以及她和趙姨娘的關係。從原文第二十七回,我們得知,探春攢錢讓寶玉幫她買東西,作為酬勞,她許諾做一雙鞋給寶玉穿。寶玉一聽見三妹妹說做鞋,就想起一個故事:他穿著三妹妹做的鞋,偏偏叫老爺看到了。老爺一看到這樣的鞋,就問是誰做的。很顯然,探春的女工不入賈政的眼。寶玉見父親問,只好撒謊說是舅母給的,好免去賈政對探春的責問。
  • 賈探春一耳光打在邢夫人臉上,王夫人暗自快意,鳳姐見機裝病避禍
    尤其抄檢大觀園影響極壞,賈家內部的反彈極大。(第七十四回)鳳姐見他這樣,忙說:「媽媽走吧,別瘋瘋顛顛的。」一語未了,只聽「拍」的一聲,王家的臉上早著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時大怒,指著王家的問道:「你是什麼東西,敢來拉扯我的衣裳!
  • 探春破累絲金鳳案,王熙鳳:三小姐再有本事,也捋不清賈家這泥潭
    探春是賈家四姐妹中出類拔萃者,諢名「玫瑰花」,又香又辣,曹翁送她一個「敏」字:自身能力超凡卓群,見識遠格局大,是個連王熙鳳都不敢惹的嬌小姐。探春也有不能為外人道的心病,就是那個不省心的親娘趙姨娘。探春在大觀園中,是除了寶釵、黛玉外最耀眼的姑娘,卻屢屢因為是姨娘養的孩子,幾次三番被人戳穿痛處,下不來臺。
  • 賈探春的最終結局並非遠嫁那麼簡單,最終以泉石為伴,孤老而終
    賈探春的一生全隱藏在芭蕉、臘梅和紅杏三種花中。探春是賈府「又紅又香」的玫瑰花,她在文中已知的結局就是和親遠嫁,正如她的判詞所說的那樣: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好多人都認為探春遠嫁後會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但賈府已有一個好景不長且死於非命的皇妃賈元春,同樣身為王妃的探春真能做到鶴立雞群獨善其身嗎?
  • 落魄的豪門千金賈探春和史湘雲來比拼|論誰最潑辣、最敢說
    賈探春、史湘雲出生雖比別人顯赫富貴,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榮國府的三小姐賈探春、史國公家裡的小姐史湘雲,堪稱富貴之鄉的奇葩花。賈探春雖生在富貴之家,但庶出的身份,又有一個不明事理、愛出風頭、到處攪和鬧事的生母;一個讀不進書,心胸狹小,專營雞鳴狗盜之事的親弟弟賈環。
  • 庶女逆襲的標杆:青銅段位賈探春、王者段位盛明蘭
    探春是榮國府賈政的次女,生母為趙姨娘,從一出生起就比不得嫡母太太肚裡生下來的長姐元春。元春作為賈政的第一個女兒,後來又進宮封為賢德妃,成為了賈府至高無上的榮耀,她憑藉的就是賈政嫡女的身份和地位。對於探春而言,她有能力有本事,就因為生母低賤的緣故,嫡母王夫人對她的態度也是模稜兩可,既想器重她又厭惡趙姨娘的存在,既想丟開她又捨不得她身上的一番才幹,庶女的出身無疑限制了探春的個人發展。
  • 賈探春,可能就是《康熙王朝》裡的藍齊兒,而趙姨娘則是榮妃
    順著這一思路,紅樓迷「習習寶蓋小車車」認為賈探春,很可能影射康熙帝的皇三女我們知道賈環是妾室趙姨娘所生,而賈探春也是趙姨娘所生。他們同父同母,是真正的親兄妹。而胤祉和固倫榮憲公主,恰恰是康熙帝的妾室榮妃馬佳氏所生,他們同一母親。另外,探春在賈府裡有「三姑娘」之稱,而固倫榮憲公主恰恰是康熙帝的皇三女。
  • 賈探春,你太猛了
    且說探春被趙姨娘了氣了個半死,內心一口怨氣難以發洩,又正好要處理許多事情,於是她就開始拿眾人作筏子渡江,而且還專門挑有頭有臉的。平兒說,別人回一件,她就駁一件;回一百件,她也要駁一百件。她要殺伐決斷,確立威信。
  • 紅樓夢中的管理高手不是王熙鳳,也不是賈探春,而是被人忽略的她
    說起紅樓夢中的而管理高手,很多人第一個都會想到王 熙鳳、賈探春,事實上,林黛玉才是隱藏在紅樓夢中的管理高手。王熙鳳這樣做,雖然圓滿完成了任務,同時也失去了人心,因為人不是打怕的,而是敬怕的,你打他一次,他記恨你一輩子,你敬他一次,他敬畏你終身。此外,王熙鳳還經常以權謀私,為了個人利益傷害無辜性命,她惹下的這些人命官司成為賈府日後垮臺的重要證據。
  • 迎春被孫紹祖凌辱,為何賈府無人為迎春出頭出氣
    後來賈母查賭,要趕出奶媽,迎春的奶嫂強迫迎春說情不成,想耍賴不贖回累金鳳,迎春聽之任之,並不理會,甚至和稀泥:「罷,罷,罷,你不能拿了金鳳來,不要牽三扯四亂嚷。我也不要那金鳳了,便是太太們問時,我說丟了,也妨礙不著你什麼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
  • 古人生孩子為何自己不養,一定要讓別人幫著養?
    大家是否還記得《紅樓夢》有這樣一個情節:十二釵之一賈探春在見到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姨娘時,竟然不能叫母親,而只能管賈政的正妻王夫人叫母親!這是不是很讓人不可理解?其實這在古代的大家族中是普遍現象,同時也解釋了為何達官顯貴要請奶娘來帶孩子,因為正妻要負責所有下一代的成長和教育,這是義務,同樣更是正妻的權利!
  • 《紅樓夢》的女性力量:為什麼說,女性都該活得像探春而非黛玉?
    而三姑娘賈探春,正是這樣一朵帶刺的鏗鏘玫瑰,她用自己的自尊自愛,優秀才能,讓賈府的一眾牛鬼蛇神對她「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探春的親弟弟賈環,還有生母趙姨娘,這兩人卻永遠是出類拔萃的賈探春內心的痛,亦是探春這個人物的爭議之處。
  • 有個女孩名叫探春
    才華甚至也不遜色釵黛二人。在賈府眾多小姐裡面,賈探春可以說是僅次於賈元春的,性格上和男孩相仿,也有殺伐決斷的才幹,能力上不輸於王熙鳳,甚至比王熙鳳更強,畢竟賈探春是個文化人。不過探春的底子太差,也就是上天給探春的出身不好,母親是賈政的小老婆,而且是一個做事沒有格局的小老婆。看看同是趙姨娘生的賈環,你就知道賈探春有多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