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理家,其才華有目共睹,但是其畢竟太年輕,在兩件事的處置上,其格局真的低了那麼一點點。
且說探春被趙姨娘了氣了個半死,內心一口怨氣難以發洩,又正好要處理許多事情,於是她就開始拿眾人作筏子渡江,而且還專門挑有頭有臉的。平兒說,別人回一件,她就駁一件;回一百件,她也要駁一百件。她要殺伐決斷,確立威信。
話說她這開源節流沒有錯,可是一刀切就有問題了,特別是在這件事上。
當時,她叫來了剛才進來要回話的媳婦。問賈環和賈蘭在學校裡往常所領一年的銀子,是做哪一項用的。那媳婦回答說:「一年學裡吃點心或者買紙筆等。」
探春一聽說,立馬就要把它給駁了,說凡爺們的使用不是都領了麼,怎麼學校裡又要領這八兩銀子。然後就果斷地說:「從今兒起,把這一項蠲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探春此舉非常不妥當。中國人常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探春剛一上任就把學校裡這項銀子給砍了。真是讓人寒心。看來,中國人捨不得在教育上花錢,自古就有之。
要知道這錢並非被趙姨娘、李紈給領回了家,而是直接撥到學校裡。賈寶玉不去學堂讀書,那婆子就沒有提到賈寶玉在學校所要交的八兩銀子。探春覺得給了生活費就夠了,如此不重視教育。
孩子們在學校裡吃點點心當作營養午餐,買點紙筆不行嗎?從今往後,學校裡沒有這項銀子,孩子們豈不是要受苦。一天到黑在學校學習讀書餓了,沒點心吃,紙筆等也要自家買了。把正常的福利都給剝奪了,真是太不應該了。
那些讀書的孩子也不高興了吧。一方面會讓用心讀書的家庭感動寒心,另一方面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往後就更可名正言順不去了。往後,賈環也可學賈寶玉不去讀書了。當然,賈蘭那好學的孩子還是會去,只是家裡每年要多花費八兩銀子。
如此,探春這一作為也寒了與她共同打理家務的李紈的心。當時,李紈就在她身邊,回的又是賈蘭的事情,探春卻想不到這一點。其情商,真是有點欠缺。李紈也不吭聲,真是個老好人。
相反,我們的平兒做得就十分得當了。當時,探春剛跟趙姨娘吵完架,那婆子來回這件事的時候,平兒就趕緊將她轟走,讓那婆子先出去等著。平兒還不是怕那婆子撞到槍口上把事情給弄黃了。她想讓探春消消氣後,再來處理這件事。從她不斷地伺候平兒,安撫平兒就可看出來。
只可惜那婆子的話早已說出口,探春殺心已起,孩子們去學校念書所需的銀子必然會泡湯。
可見,管理者處事最不可衝動,更不可逞一時之勇,要講究迂迴。萬事要從實際出發。像探春這樣,為了節儉而下死心節儉,大家只會覺得她狠,不會說她如何懂管理。當然,她後來責罵榮國府的管理者、勾心鬥角之人,是覺得無力回天了,不可不如此痛罵一頓。她最後的狠,是頗值得欣賞的。
另外一件事發生在吃飯的時候。當時,李紈和探春的飯送到了議事廳,寶釵的沒有送過來,探春質問寶釵的怎麼不端來一起吃。那送飯的丫頭連忙命令媳婦們去傳話,讓人把寶釵的飯給送了來。
誰知探春聽了卻很不高興,說那丫頭不該指使外面的管家娘子們,說她們是辦大事的,說那丫頭不知高低。探春駁了丫頭的話,她卻派了平兒去傳話。
真是豈有此理。平兒剛才對她那麼好,現在竟然成了她的跑腿的了。在她心目中,平兒連那些管家娘子都不如了。那吃飯的時候,那些娘子們不是有優哉遊哉嗎?
平兒不跟她計較立馬就往外走,去傳話。平兒還只走出大門,那些娘子們一把就把平兒給拉住了,說:「哪裡用姑娘去,我們已有人叫去了。」並因殷勤備至的照顧著平兒。
看來,那些媳婦們當時都被比探春要精明。平兒這等有智慧的女子,怎麼能把她當作一個跑腿的傳話的傭人呢?那個時候,探春不把平兒當回事,真的太不應該。好像她在生王熙鳳的氣,有意整平兒似的。格局看起來是多麼小。
如此看來,探春治家,開出的都是一劑劑猛藥了,管你受得了還是受不了。這也是她理家越理越亂的原因吧。只可惜平兒命苦,身份低微,如果王熙鳳病了,她讓平兒全權代理她,一定會把榮國府管理井井有條。因為平兒懂得恩威並施,處事平和。探春,太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