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這是紅樓夢中迎春的外貌描寫,這樣一個金枝玉葉,溫柔敦厚的美人,雖然出生於聲名赫赫的貴族賈府,卻性格懦弱,最終「一載赴黃粱」的悲劇,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位列金陵十二釵正釵之一的賈迎春,在全書中所用筆墨最少,出場次數也很少。在賈府奼紫嫣紅的美女叢中,她幾乎是一個透明的存在。
迎春的身份一直以來倍受爭議,其實她和探出一樣,都是庶出的。從邢夫人的這段話即可看出:「你是大老爺跟前人養的,這裡探丫頭也是二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如今你娘死了,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麼反不及他一半!誰知竟不然,這可不是異事」。
都是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是庶出的無疑了。
庶出的身份,說起來是小姐,但是卻和嫡出的千差萬別。要想在府裡爭得一席之地,要麼父親視為掌上明珠,要麼像探春一樣,自己努力爭上,去「攀高枝」。這兩點,迎春都不具備。但更重要還是如下三個原因。
原因一:幼年時期,生長環境不同。
迎春母親在她幼年時就過世了,幼年時期的女孩子,缺乏母愛,對其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有一個疼愛她的父親,也還好一點。可是迎春沒有這麼幸運,她既失去母親,又沒有一個疼愛她的父親。
其庶出的身份,在一家之主的父親也不關愛的情況下,那些看人下菜碟的下人們,更不會對她有多麼照顧,因為無所忌憚,唬了她,欺負她,她父親也不會在乎,繼母更是不聞不問。父母之愛嚴重缺失, 這對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無異於一個人生活在荒涼的孤島上。
探春雖同為庶出,但是她既有母親兄弟,又有明理正派的父親,且從小在賈母、王夫人跟前長大。雖不說有多麼受寵愛,但是以王夫人的為人,看在政老爺份上,也對她不薄。鳳姐就說過「太太是極疼的,無奈每每趙姨娘生事,寒了心。」
原因二,兩個人性格差異很大。
「從前看來你兩個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趙姨娘強十倍的,你該比探丫頭強才是。怎麼反不及他一半!」
從邢夫人的這段話中,可知迎春母親雖非正室,但卻是個十分厲害的人物。其父賈赦又是一品大將軍,從遺傳學上來講,女兒迎春應該也很不簡單才對。可恰恰相反,艱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迎春懦弱膽小的性格。
累絲金鳳被奶媽拿去賭,迎春都不敢言語。丫頭看不過,要去回鳳姐,迎春說 「罷,罷,罷,省些事罷。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事。」總以為不去計較、理會就能息事寧人。殊不知越是事事不追究,越是會縱容了小人,使其得寸進尺,爬到主子頭上。
奶媽的兒媳本不是迎春屋裡的人,按說是不能來迎春屋裡的,但她卻時常隨便來往走動,因奶媽賭博事發被抓而迎春沒去求情,就出言不遜,對著迎春說:
你滿家子算一算,誰的媽媽奶奶不仗著主子哥兒姐兒得些便宜,偏咱們就這樣『丁是丁,卯是卯,只許你們偷偷摸摸的哄騙了去。自從邢姑娘來了,太太吩咐一個月儉省出一兩銀子來給舅太太去,這裡饒添了邢姑娘的使費,反少了一兩銀子。時常短了這個,少了那個,那不是我們供給?誰又要去?
聽聽,這是一個連屋裡人都算不上的人,能對主子講的話嗎?好像凡事,迎春都是應該為她們做的一樣。丫頭說「你不知我們這屋裡是沒禮的,誰愛來就來」。可見下人們對迎春,毫無對主子的恭敬之意。
探春卻可以說是女中豪傑,雖然她也因身份問題感到自卑,但是她卻像石縫裡的草,頑強的自己博未來。她的性格裡有賈政的正直公允,又有趙姨娘的潑辣大膽。所以才有後來王夫人委命她暫管府裡大小事物。
探出頭腦聰明,思路清晰,辦事公平。她敢於在自己母親來鬧時,堅持只給二十兩銀子為舅舅過世的事,敢於興利除弊,目光長遠的為賈府的未來。敢於在拆檢大觀園時言辭鋒利的訴說她的不滿,保護自己屋裡的下人。
這才是一個大家小姐的做事風格,是下人們不敢亂來的原因。連鳳姐這麼厲害的人物,都對探春讚不絕口。加上又有文化,如果讓她管家,妥妥的比鳳姐都穩妥且得人心。
原因三:沒有一個好爹
雖為賈赦長女,和其他姐妹們比,迎春卻是最沒有依靠,沒人疼愛的一個。連外人黛玉都有賈母這個保護傘,迎春作為賈家的二小姐,卻毫無依靠。整部書中,無論父親賈赦,哥哥賈璉,嫂子鳳姐,甚至以疼愛孫女著稱的賈母,都未曾有人表現出對迎春哪怕一點的關愛 。
父親賈赦年老卻色性不改,家裡侍妾成群。女兒迎春在他眼裡,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是一個生命如草芥的人。
到第八十回,賈家已經開始沒落,經濟上也大不如前。但是以賈府這樣級別的人家,況且賈母尚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再窮,也不至於拿不出五千兩銀子還債。這五千兩銀子的債是因何而產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能為了這個錢賣女兒抵債,可見必是見不得人的事,賈赦已經處理不了。
孫家祖上系軍官出身,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酬權變,年紀未滿三十,且又家資饒富」
賈赦之所以看中孫紹祖,應該也有賈家將敗,孫家家資饒富,想拉攏之意。孫紹祖與賈赦是同輩,且為人「一味的驕奢淫蕩貪歡媾」,人品差的不得了,這些賈赦應該是知道的,卻全然不顧。連叔叔賈政都不同意把自己侄女如此下嫁,做父親的賈赦卻鐵了心要嫁女給如此不堪的人,這樣的父親,也真是世間少見了。
無奈當時的父母之命,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賈赦手裡,儘管賈母也不同意,無奈有她的親爹在,也不能過多幹涉,只淡淡的說「知道了」。
迎春嫁入孫家,如同跳進了龍潭虎穴,生不如死。託奶媽回來讓賈府接她回去散散,未嘗不是求救的意思。可當時宮中的元春已失寵,賈府已經自顧不暇。對平時不出眾的迎春,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除了同情,根本無力去救了。
這個一向溫順的姑娘,此時第一次不認命了,哭著說「我不信我的命就這麼不好!」王夫人知道此時想救迎春,賈府也是有心無力了,只能讓她認命:
…已是遇見了這不曉事的人,可怎麼樣呢?想當日你叔叔也曾勸過大老爺,不叫作這門親的。大老爺執意不聽,一心情願,到底作不好了。我的兒,這也是你的命。
王夫人的一席話,讓迎春徹底絕望,知道自己是無法通過娘家改變命運了。出嫁才一年,還未滿17歲,即被孫紹祖折磨至魂歸西天。
這件事情若放在探春身上,其父親政老爺是堅決不會同意的。因為這是自己的女兒,自己可以作主。下嫁女兒也要看人品,孫紹祖那般禽獸一樣的人物,連侄女迎春下嫁他都不同意,更何況是自己女兒。所以探春再慘,也慘不過姐姐迎春。
探春最後遠嫁,結局說不上好,也算不上太差。雖然也是賈家無奈之舉,更有勢力的人權壓所致,但好歹是個王妃。探春本身又有才幹又厲害,遠嫁後受欺負的可能性比較小,只是離親人遠一點罷了。比起姐姐的遭遇,已經是十分幸運了。
不同的人對逆境有不同的生存能力。迎春向來以順從,接受,不爭不搶,順其自然的態度來對待,所以在賈府裡,她的存在感很低,更像是一個背景牆,來襯託其他姑娘們的恣意芬芳。老實人向來都是吃虧的,只是她這虧,吃的也太大了點。
而探春是個不甘服輸的姑娘,對處世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和處理方法。她努力爭上,是想擺脫自己出身的限制,博一個出人頭地,讓家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她不是勢利,而是形式所迫,不然,誰不願做一個溫順和美的小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