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的皇后,紅樓夢的探春,她們的內心都藏著一根「庶出」的刺

2020-11-02 醉吟扶夷

(一)

後宮的妃子們閒來無聊聚在一起看戲,臺上正演的是《薛丁山徵西》,臺下的皇后和華妃也沒閒著,你一言我一語地唇槍舌劍激戰正酣,比臺上的戲可精彩多了。

皇后和華妃上演了一出「好戲」

華妃借著樊梨花的故事率先向皇后開炮:「你說這樊梨花,千方百計地討夫君喜歡,可是她夫君只真心喜歡別人,休了樊梨花三次,本宮若是樊梨花,寧可下堂求去,總比眼睜睜看著夫君人在心不在的強。」

這是華妃暗諷皇帝不愛皇后,「人在心不在」,皇后人老珠黃,留不住皇帝的心。

華妃借題發揮諷刺皇后

皇后也不甘示弱,回敬華妃道:「做得正妻就要有容人的雅量,夫君再寵愛妾室也好,正妻就是正妻,即便是薛丁山休了樊梨花三次,還不是要三請樊梨花嗎?」

皇后的言下之意是:「小樣你別得意,再得寵你也只是個小妾,我照樣可以壓你一頭。」

華妃的小腦袋倒也轉得快,立刻接話道:「到底是那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涼將門的嫡出女兒,若是換作庶出女兒,再沒有這移山倒海的本事,那可真是死路一條了。」

華妃揭皇后的「老底」

不得不說華妃這小嘴確實歹毒,既借樊梨花的出身標榜了自己出身將門的嫡出身份,同時又翻出了皇后是庶出女兒的卑微出身,可謂是「蛇打七寸」,又準又狠!

末了,她還不忘皮笑肉不笑地問皇后:「您說是不是啊,娘娘?」

皇后被華妃當眾翻了老底,氣得臉色鐵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皇后被華妃當眾翻了老底,氣得臉色鐵青

那是因為,庶出的身份,是皇后宜修平生最不願提起的事情。

因為庶出的身份,宜修被當成一枚棋子送進了當時還是四皇子的胤禛身邊;待到胤禛繼位的形勢明朗,她們家又火急火燎地將精心培養的嫡出女兒純元送進了王府。

純元與胤禛「一見鍾情」,迅速得到胤禛的寵愛並有了身孕,同時也嚴重威脅到了妹妹宜修的地位。

恰在此時,宜修的兒子又因病夭折,絕望之下的宜修下手暗中害死了純元和她腹中的孩子,並成功坐穩了皇后的位置。

庶女宜修的皇后之路

但,「庶出」這兩個字,成了皇后一生中最忌諱的字眼,也是她內心深處深藏著的一根難以撥除的刺。

如今華妃偏用「庶出的女兒」來諷刺她,皇后顧及形象,自然不能當眾發作,但她的內心必定是氣炸了!

(二)

在《紅樓夢》書中,有一個人同樣也被「庶出」二字所困擾。

她就是探春

庶女探春

在《紅樓夢》書中,曹公給探春的判詞是「才自清明志自高」,是一位品味高雅、志向高遠、精明能幹的女子。

家僕興兒評價探春「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裡出鳳凰』 」;連王熙鳳都說「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她不錯。只可惜她命薄,沒託生在太太肚裡。」私下對她的才能稱讚不已,卻也對她的出身憐惜不已。

探春

正如王熙鳳所說,探春雖然出類拔萃,但在那個嫡庶分明的封建社會裡,「沒託生在太太肚裡」便是她的原罪,亦是她此生需要拼盡全力去掙脫的一副枷鎖。

沒錯,探春從不因自己是庶出的女兒而自怨自艾,更不會悲觀消極;相反,她一直都自尊、自愛、自強,她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得見;她的努力,讓我讀來心疼。

探春

比如說,她努力地與親生母親趙姨娘撇清關係。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趙姨娘的兄弟去世了,趙姨娘認為撫恤銀子太少而找到正在管家的探春吵鬧,希望探春看在趙國基是她舅舅的份上多賞些銀兩,豈料卻遭到了探春的斷然拒絕。而探春所說的話,卻恰好暴露了她內心最深處的隱秘

在這一段話中,探春不但否認了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是她舅舅的事實,還捎帶上埋怨親媽趙姨娘,總是想方設法地鬧騰,「變相」地讓所有人都知道她探春是「姨娘養的」,她只不過是一個低微的庶出女兒。

那麼,可不可以反過來想,探春希望她的母親趙姨娘像周姨娘一樣活得默默無聞,最好是被人遺忘在某個角落裡,讓人再也想不起來她探春的卑微出身!

那麼,可不可以也這麼認為:在探春的潛意識裡,身為趙姨娘的女兒本就是一種恥辱?

探春的親媽趙姨娘

比如說,她一直努力地向尊貴的王夫人靠攏。

為了取得王夫人的信任,探春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

東府的大老爺賈赦盤算著想要賈母的貼身丫鬟鴛鴦,卻不料惹得賈母大怒,當眾斥責了前來討要鴛鴦的邢夫人,連帶著把正陪侍在旁的王夫人也教訓了一頓。

王夫人身為兒媳,自然不能和婆婆頂嘴;其他在座的各位也都有種種原因沒法為王夫人辯解。正當尷尬之際,探春站了出來,說出一番話,為賈母和王夫人解了圍。

正是探春的這一表現贏得了王夫人的信任,因此在王熙鳳病倒後,王夫人才能把管家的權力交給了探春,讓她得到了一個難得的展現和歷練的機會。

探春一直都在努力地證明自己雖然是「庶出」,卻並不比「嫡出」的差。只是在這過程中,她的內心真的能夠坦然嗎?

探春遠嫁

後記:《甄嬛傳》中的皇后宜修最後的那句「皇上你可知道,庶出的女子有多痛苦啊!」讓人聽後唏噓不已;《紅樓夢》書中的探春最終也只落得個孤身遠嫁的結局。「庶出」,是深埋在她們心底那根難以撥除的刺,這根刺所帶來的痛楚困擾了她們的一生。

有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

而這簡單的「庶出」兩個字,又是古代多少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呢?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皇后一國之母,為何每天都親手卸耳環?藏的秘密太深了
    導語:甄嬛傳:皇后一國之母,為何每天都親手卸耳環?藏的秘密太深了!宜修皇后是與純元和純元影子甄嬛槓上了一輩子的女人,前半生她活在庶出和異母姐姐的陰影之下,未出嫁時在家中許多待遇都不如姐姐,這時候就已經埋下了妒火殺戮的因果,後來也想老天爺有意戲耍捉弄一般,爭完父母的寵愛,又要來爭丈夫的寵愛,偏偏那個人最後還做了皇上。
  • 探春遠嫁蕃國時叫出的那一聲「娘」道出了母女倆的真實關係
    在封建社會下最講究的是尊卑有序,嫡庶有別,嫡出的子女地位要遠遠高於庶出子女,嫡母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而姨娘是處於半主半奴的位置,所以姨娘生的子女在古代封建社會下是沒有地位的,家裡的繼承權也只有嫡子才能繼承,並且姨娘生下孩子時,都要交由嫡母撫養,只能稱呼嫡母為「母親」,而生下他的親娘卻只能喚作「姨娘」。
  • 《紅樓夢》的女性力量:為什麼說,女性都該活得像探春而非黛玉?
    《紅樓夢》的真正偉大之處,在於它的立意與格局早已超越了時代的桎梏。古代各類小說名家在文本中所創作的女性形象,都是孫二娘、潘金蓮一類,千般萬般地詳盡描寫女性的嫵媚風流,或粗俗異類。但不管如何美,總是離不開男人的映照與幫襯,女性力量和光輝,都在男性這汪湖中浸染才能得以發散。
  • 對比《紅樓夢》來看如今大火的宮鬥劇的紕漏
    當然,因為本來宮鬥劇大部分都是戲說,當然不會要求所有地方都符合歷史。然而戲說不是亂說,有些內容有些過於偏激,甚至給觀眾信以為真的假象。而《紅樓夢》又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再加之曹雪芹本人本是豪門大族出身,書中所寫內容雖然有些是曹公杜撰,但是大部分還是符合當時社會環境的。
  • 《甄嬛傳》:「聽說當今皇后是庶出」,一句話便暴露了浣碧的心機
    《甄嬛傳》在當年是一部很火的電視劇,記得我剛剛看這部劇的時候還是名初中生,到現在己經是大學生了。最初看的只是跌宕起伏的劇情與後宮裡的情情愛愛,現在再看這部劇,發現裡面有許多細密極恐的細節,反映的不單單是後宮,更是人性。
  • 賈探春與趙姨娘:從冷漠生疏到護母心切,一對愛恨交織的母女
    賈府在家的三個女孩中,要數探春最為突出了。連小廝興兒都說,探春這朵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有刺戳手,可惜不是太太養的。」探春時常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歷來就有不少《紅樓夢》的讀者都對探春喜歡不起來。原因就在於探春對待生母趙姨娘的態度以及她和趙姨娘的關係。
  • 賈探春何以成為大觀園裡人愛人敬的玫瑰花
    在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賈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冷二郎」中,尤二姐問起賈府中的人物時,賈璉的小廝興兒說了一段十分生動有趣、幽默詼諧的話,幾乎把榮國府的主要人物都評說了一遍,而且把他們的特點都加以形象生動的描述,以至聽的人都被他逗的笑了起來。
  • 賈探春遠嫁時,終於喊了趙姨娘一聲「娘」,當時就淚奔了
    《紅樓夢》一直被再創作。從清代的繪畫作品,改編的戲劇,到近代電影,地方戲曲以至於現代的電視劇。影響最大的是八七版電視劇《紅樓夢》,無論怎麼看都是經典。其中有些改編很值得稱道。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賈探春遠嫁前,向趙姨娘喚的那一聲「娘」,當時無數人因此而淚奔了。
  • 庶女逆襲的標杆:青銅段位賈探春、王者段位盛明蘭
    其實在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也有這樣一位庶女,她精明能幹、有勇有謀,比家族中很多男丁都眼光長遠,在整個家族走向衰亡的時候,她也能躲過一劫,重新開闢一片新天地。沒錯,同樣都是庶女、同樣的被人瞧不起,可是她們卻不甘落後、暗暗積蓄力量,只待有朝一日的崛起!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探春和明蘭活成了庶女逆襲的標杆,對於今天的女性同胞而言,她們也成為了最好的勵志楷模!
  • 甄嬛傳:嫡女出身的玉嬈,其實看不起庶出的浣碧!不單是嫡庶之分
    導語:「甄嬛傳:嫡女出身的玉嬈,其實看不起庶出的浣碧!從她們兩個對待甄嬛和雍正的言行舉止就知道了,不過啊,兩人也因為這個原因,受到的待遇也很不一樣啊。嫡女出身的玉嬈,為何其實看不起庶出的浣碧!不單是嫡庶之分。
  • 當《紅樓夢》遇到《甄嬛傳》,竟然毫無違和感
    宜修和皇上也曾是兩情相悅的,皇上還一度打算立宜修為皇后。直到宜修的姐姐純元出現,皇上移情別戀,瘋狂地愛上了純元,還立了純元為皇后。對皇上一往情深的宜修,心中產生了無比的嫉妒和憤恨。隨著皇上身邊的女子越來越多,她的嫉妒和憤恨變成了對這些女子以及她們的子嗣不動聲色卻無比殘忍的迫害殺戮,妄圖通過「量」的控制得到皇上的專情。《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也是如出一轍。
  • 《甄嬛傳》:皇后真正的對手,不是甄嬛也不是純元
    《甄嬛傳》裡的皇后宜修,原本是不必親自下場參與宮鬥的。論身份,她出身於太后的家族,一入王府就是側福晉,後來又被冊為皇后。無論是她自己的地位,還是她家族的地位,都比皇帝身邊的其他女子高出了一大截。最初,純元皇后還在的時候,宜修是側福晉。本來,她可以在純元皇后的庇護下,穩穩噹噹地做一輩子側福晉、貴妃、貴太妃。可是,宜修卻深為焦慮。在烏拉那拉氏家族,她是庶出的女兒。她害怕自己一輩子都抹不掉「庶出這兩個字,更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會和自己一樣,因為庶出而在奪嫡中落人下風。
  • 同樣是庶出身份,迎春和探春為何差別如此之大?三點告訴你原因
    迎春的身份一直以來倍受爭議,其實她和探出一樣,都是庶出的。都是老爺「跟前人養的」,出身一樣,是庶出的無疑了。庶出的身份,說起來是小姐,但是卻和嫡出的千差萬別。要想在府裡爭得一席之地,要麼父親視為掌上明珠,要麼像探春一樣,自己努力爭上,去「攀高枝」。這兩點,迎春都不具備。但更重要還是如下三個原因。
  • 家裡眾姐妹最後都很悲慘,探春遠嫁他鄉能善終嗎?
    假如她們用詩詞來罵人的話,整個賈府除了賈政父子而外賈珍父子,賈赦父子恐怕很難聽出個所以然。而建詩社居然由一個女子提出來實在是體現了探春心胸的寬大和就是有男兒風的氣魄,連寶玉都說倒是三妹妹高雅。作為一個庶出的女孩子在王熙鳳面前威風凜凜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 平兒說了一句謊話,王熙鳳聽了不生氣卻很高興,當眾誇讚探春懂事
    紅樓夢第七十三回中發生了一件事,迎春的乳母因在大觀園中聚賭被查,乳母的兒媳婦威脅迎春去討情,不討情就不贖回攢珠累絲金鳳,因此還與迎春屋裡的丫頭繡橘吵嘴。這件事原本與探春沒有關係,但探春敏感的心開始感慨物傷其類,她不光要替姐姐迎春出頭,還要怒斥嫂子王熙鳳的不作為,讓她們受了這樣天大的委屈。
  • 探春:高標見致,真紅玫瑰也
    「千紅一窟,萬豔同悲」,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紅樓夢》,塑造了眾多品貌各異的女子形象。這許多女子你最喜歡誰?除了黛玉,我就最喜歡探春。探春不僅是三春中最出色的那一個,也是紅樓眾多女孩子的「人尖兒」。探春有個諢名叫「玫瑰花兒」,用下人的話說是「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只是刺扎手」。這是說她不但長得美而且獨具個性。
  • 不認「親舅舅」,訓斥親生母親,當家的賈探春真是「翅膀硬了」?
    賈探春臨危受命走馬上任不久,生母趙姨娘兄弟趙國基死了,需要分發賞賜。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賈探春如何處理這件事。於公,趙國基是賈家奴才。奴才死了自有定例。於私,趙國基是趙姨娘的兄弟,也是賈探春名義上的「親舅舅」。賈探春管家,給多給少代表她執法的尺度。
  • 甄嬛傳:皇后為何拋棄祺貴人這個棋子?祺貴人這句話能說明一切
    甄嬛傳》在甄嬛離宮修行後,後宮便是皇后一手遮天,此時皇后手下有了兩個最得力的棋子,那便是安陵容和祺貴人,安陵容一向心思細膩,心機頗深,皇后也不能完全把她掌控;但是祺貴人相對來說比較聽話,按道理說皇后應該更加喜歡祺貴人,但是到最後祺貴人卻是皇后第一個拋棄的棋子,這究竟是為何?
  • 富貴鄉裡孤獨的俠客——深刻解讀探春的孤獨
    源自對身份的極不認同庶出是探春一生抹不掉的痛。雖然探春和其它兩位姑娘一樣在王夫人處教養,三人一樣的裝束,一樣的丫頭婆子配置,但是探春內心是自卑的。因為自卑,她會把主子奴才一類的話常掛嘴邊,時刻提醒自己和他人她現在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