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好,廠家直銷鴨絨被需要嗎?」「女生您好,新學期補課開始報名啦!」「尊敬的用戶您好,恭喜您獲得了廠家試用名額」……大數據時代,我們一天究竟會收到這樣的多少廣告?
簡訊、電話、彈窗廣告、開屏廣告,甚至連手機充電,都能安排上充電廣告!一天天按下刪除鍵不知多少次,網上總說現在的廣告都是大數據安排的,可有些東西自己不僅沒搜過,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比如植髮、整容、拔牙,但為什麼我們依然會收到無窮無盡的廣告?
在大數據分析師夏予川創作的小說《大數據時代》中,就展現了廣告騷擾帶給用戶的無窮煩惱。小說中,創業者李零從清晨使用手機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了被廣告的各種騷擾。朋友圈廣告、應用啟動廣告、信息流廣告、天氣軟體廣告,坐上地鐵看看小說吧,結果在線小說中也植入了廣告!簡直要把李零折磨到哭泣!他無比鬱悶地說:究竟是誰創造了廣告啊?
李零的創業夥伴楊壹壹看著他哭笑不得,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李零答疑解惑:這就不得不提到「大數據」,看似高大上的技術,其實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要說完全沒有大數據的安排,購物網站倒是很會推薦,今天搜鐵鍋,明天就能給你整一頁的廚房大裝潢。有網友說得好,購物網站推薦精準,因為付錢的人是你;其他平臺推薦奇怪,因為付錢的是廣告商。這話說得對也不對。只要是廣告,廣告商就沒有不付錢。不同的結果,只不過是對大數據算法需求不同。
像購物網站的較為精準的推薦,是建立在消費者實際購買、搜索、瀏覽的前提上,也就是充分表達了購買慾,區別只是什麼時候買、買哪家、買多少。推薦自然更為精準。
而其他非購物網站的網絡平臺,他們的廣告以廣而告之為目的。大數據需要提供的是平臺用戶的類別,比如性別、年齡等,方便廣告投放。當然這樣的分類,無疑是死板的,可能讓不想看的看到,也可能讓想看的人看不到。
更精準是否可以做到的,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成本太高了,它不像購物網站有消費者直接搜索,缺少更直接的信息;用戶人數很高的情況下,進行篩選,時間長、費用高。
但隨著大數據的進一步發展,是不是會有更為精準、更為低廉的方式存在,就不好說了。
而且廣告這種東西,大多數時候,不是我們消費者覺得需不需要,而是廣告商決定的,「不要你覺得,我覺得你需要!」
看到這裡,是不是被《大數據時代》中楊壹壹的說法感到了驚訝?雖然這是一部講述科技創業的正能量小說,看起來比較輕鬆那種,但是對大數據的應用利弊講得很有趣。尤其是關於創業者李零與楊壹壹攜手,利用大數據技術幫助人們排憂解難,讓人對大數據頓生理解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