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記事之七

2020-08-28 閒雲隨野鶴

知青記事之七

我的朋友老三

河西走廊

朋友黃軍黃老三在我們當知青時就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時不時浮現在我腦海裡,出現在夢裡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他要我寫一篇文章來祭奠他吧。

因此在四十四年後的今天,我居然寫他的一些事情,也算是對朋友的一種遲來的哀悼吧。

老三同志本來姓楊,是父親死後母親改嫁帶到黃家來改姓的。因此他屬於黃家「茂」字那一輩的。

他個子不高,瘦精精的,一身儘是肌肉,硬邦邦的。他臉上經常是掛著笑容。因為在部隊當過兵,所以他一時講別腳的普通話,一時又是本地的土話,好像有點倒洋不土的,二甲二甲的,讓人感覺好像有些彆扭。

但是他不僅不以為然,反而認為自己這樣說話很光榮,自認為自己當過兵,還當過班長,是高人一等的。

我下鄉時,他是作為村幹部第一個來我們點上玩的。他一來就問寒問暖的,問長問短的,問我們缺什麼?摸我們的被子薄不薄。他叮囑我們說生產隊處於高山上,晚上比較冷,要預防感冒。因為他口吻有點領導者的風範,因此我的印象也特別深。

他說話雖然是有點南腔北調的,讓人初次聽到的有點反感,但是如果聽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不但不會反感,反而覺得親切。好久沒有聽到他的聲音,不知不覺會想起他的。

他讀過初中,又當過兵,因此是我們生產大隊見過世面的文化人。

他說話很幽默而又風趣,他說他們這姓黃的黃字,在百家姓裡是非常有親和力的。它能夠能和姓譚的譚,組合成譚黃(彈簧),或者是黃譚(黃檀,一種名貴樹木);能和姓劉的組合成劉黃(硫磺),或者是黃劉(黃牛);和姓熊的組合,就是熊黃(雄黃或者黃熊),但是最好不要和姓馬的組合,要不然就是馬黃(螞蝗或黃馬)了,也最好不要和姓雙的組合,要不然變成雙黃(」雙簧」)了。他說這樣的話,幾乎讓我們知青笑得人仰馬翻的。

他曾經和我開玩笑說」:我們是半個家門」,我感到莫名其妙,就說」你姓你的黃,我姓我的胡,兩個姓八竿子打不著啊。」我就有點莫名其妙地問他我們」怎麼會是半個家門呢?」

他說是按我們中國現代漢語拼音法則的推理。他說姓胡的胡聲母是H,韻母是U,H與U相拼為胡;姓黃的聲母是H,韻母是UANG,H與UANG相拼為黃,我們用的是同一聲母,難道我們不是半個家門嗎?對不對啊?

他的這一番歪門邪道般的高論,解釋,幾乎讓我五體投地。想不到他還有這樣稀奇古怪的解釋,雖然好像是有點牽強附會,但是又不得不讓人折服。厲害!

老三雖然個子小,但是勞力好,幹活特別賣命,打包穀、打穀子、挑牛糞、割墊牛欄格外攢勁,一挑都是兩三百斤,他的力氣可以和我們隊上的那隊長墩墩獨獨的的弟弟福寶匹敵,他們是一個不服一個的,他倆年輕氣盛,都講一股恨勁。

就是因為他這樣賣力氣,讓他累起傷孽病,最後病入膏肓,患了不治之症,二十三歲就腰折了。

這個時候去世離他結婚還不到一個月,他的那個未婚妻嫁給了他弟弟。

老三經常來我們點上玩,有時甚至就在點上睡了。人太熟了,因此他死了我很害怕,就喊老平來打伴。

埋他那天,路途突然下大雨,我覺得是滿天淚雨,村來的老人說是天都可憐他。走著走著,抬棺材的龍槓突然斷了,幸好那些村民是扛著杉木板走,才下蠻把杉木板墊在了沉重的棺材下面,因為照迷信的說法:裝死人的棺材在送葬的路途,是絕對不能放在地上的。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知青記事之七(中)
    知青記事之七(下) 憶朋友老三與福保 河西走廊 接上文 老三的雖然手杆細,但是全是肌肉。他經常挽起自己手腕,鼓起一瓣一瓣的肌肉,對我們炫耀似的說:&34;推銷&34;衝突&34;火&34;這兩個年輕人爭強好勝,必然沒有好的結果,你看那些老虎豹子,那麼兇,結果是無影無蹤了。只有那些弱小的兔子、老鼠還活得挺鮮的。
  • 知青記事之(②)
    知青記事之(二) 斯 人 獨 憔 悴 河西走廊 接上文 籃球架豎好了,我們隊上就這樣七拼八湊,一個非常簡易的、但又讓人失魂落魄籃球場就建立起來了。這個的籃球場雖然不是那麼的規範,不是那麼標準,儘管它是那麼粗糙,但是它畢竟是當時我們整個烏泥大隊除學校外唯一的一個籃球場啊。
  • 知青記事之(六)
    知青記事之(六) 喝酒的故事(三) 胡河西 我們點上的老知青阿桓是不講究穿著打扮的,一天都是穿得襤褸,衣服披一塊搭一塊的,他愛跨一雙屋坎下毛波波家的一雙爛膠統統鞋,臉可以幾天洗一回或幾天不洗,牙倒是每天都刷一到兩次。但是他的最大的業餘愛好是吹口琴和酷愛喝酒。
  • 知青記事之(八)
    知青記事之(八) 我們生產隊的羅林羅高子 胡 河 西 我們火把坨生產隊的一個隊員叫『』羅林『』,開始我們還認為他姓羅,後來才知道他根本不姓什麼羅,他是姓侯。 羅林說好辦,在您們知青點吃一餐就行了。幾天後,阿桓後門打來幾斤包穀酒和幾斤肉,還有不知從哪裡找來的香和紙(那個時候是不敢公開燒香燒紙的,否則就是搞迷信活動,是要被批判鬥爭的),辦好飯菜,帶信把他請來吃飯喝酒。羅林帶著一腳泥巴來了,他手裡提一個黑麻秋堽的小油瓶。今天他是以一個醫生的架子,大搖大擺理所當然地坐在八仙桌的上八位。
  •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一)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 我的朋友」行長」 河西走廊 」行長」屬於老知青了,是另外一個生產隊的。我也不知道他姓什麼,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叫」行長」,只因為老知青叫桓哥他」行長」,我們入鄉隨俗,也跟著桓哥叫他「行長」。 他最愛到我們點上玩,來玩時不忘帶點小吃之類的。
  • 知青記事之(十四)
    知青記事之(十四) 難得忘的兩件「蠢事」 胡河西 開始知青辦還沒有給我們點修新房子,我們只好臨時住老知青的舊屋子裡,不過我們床目前有一個告叔家的苕坑,老知青桓哥和老知青玉毛是老搭檔,在隔壁睡,我就和京宇睡。 我們把塑料薄膜鋪在床鋪板上,上面墊了兩床棉絮,外面天寒地凍,北風冷颼颼的,屋內很暖和,我們也知足了,我們心安理得住了一個多月。
  •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二)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之二) 大個子大平 河西走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混就是幾十年了。我開始並不認識楊大平的,因為那個時候他是在二中讀書,我是在一中讀書,我們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學校,當時沒有認識的可能。
  • 知青人物畫廊
    知青記事 人物畫廊(三) 」 馬車客」謝老三 河西走廊 他為什麼叫謝老三,我不知道,大概因為他是排行第三吧,這是我的猜測,他的學名叫謝昌友。我和他認識是在一個知青歡迎會上,他是作為老知青代表向新知青致情文並茂的歡迎詞,所以我印象比較深。 他也是我們臨近生產隊點上的,是專門替生產隊趕馬車找副業的。
  • 三本種田文《後娘養兒記》《古代養娃日常》《七零暖寵小知青》
    哈嘍大家節日快樂~今天推薦的是三本種田文,有喜歡的,收藏關注小編哦,每天分享各類型的小說~後娘養兒記[七零]作者:浣若君>巾幗英雄化身古代後娘七零暖寵小知青[穿書]作者:少音書大尾巴狼生產隊隊長VS白甜軟糯小知青
  • 穿成七零大佬的嬌嬌白月光/穿書之炮灰知青女配/起點文男主是我爸
    ①《繼後》②《我與師門格格不入》③《讓你們社長入贅我本丸》④《穿書之炮灰知青女配》⑤《女尊之洗白男主後我稱帝了》⑥《蓄意》⑦《元始問我肯認錯了嗎》⑧《穿成七零大佬的嬌嬌白月光》⑨《起點文男主是我爸》
  • 曹知青肚裡有墨水(七)
    點心不吃,水酒也不來喝,站得遠遠的,總瞄著曹知青,嘰嘰喳喳的不知在說什麼。 隊長家的幾個大丫頭往這些桌上添食物,招呼那幾個姑娘前來吃點東西,卻怎麼也請不動她們。年大妹拉上曹知青,卻很快就把她們請進來了,年大妹指著曹知青說:還是你有面子,你就陪她們多吃一點吧。曹知青拱拱手:行,借花獻佛,大家別客氣,還為幾個姑娘每人斟上一碗酒。然後陪著本隊的小孩在地上下褲擋棋。
  • 《穿成七零美知青》VS《六零之傻人有傻福》
    《穿成七零美知青》 作者:朝露晨曦  文案:  三分鐘催熟蘿蔔,五分鐘催熟玉米、小麥、高粱。百年人參也就一年半載的功夫。回到七十年代的植物系大佬表示,在這物資緊缺的年代生活毫無壓力。  原想紮根在農村,結果一朝天翻地覆。
  • 知青短篇小說之五
    知青短篇小說之五 」意 外 收 獲」(二) 河西走廊 緊接上文 由於亞西有點愛炫耀,愛吹牛,整個公社的知青基本上都覺得他有點裝模作樣、南腔北調、油腔滑調的,所以都有點煩他。特別是那些女知青,更是如此,他一看到她們,就熱情洋溢,但是迎來的多半是白眼。但是他不以為然,照樣是我行我素。
  • 黌門記事(七)擔水
    黌門記事(七)擔水住平房的時候,擔水應該是每家每戶一件最日常的生活內容。在我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用一根長棍兩頭綁上8號鐵絲給我做了一副擔杖,兩個裝過油漆的小桶,用鐵絲彎成半圓,兩頭末端往外一彎,然後襯著木塊在油漆桶的兩側釘上兩個小眼兒,鐵絲的鉤子往裡一紉,一副完美的擔水傢伙什就大功告成。於是每次大人擔水時,我就跟屁蟲一樣挑著一副傢伙什跟在後邊,倒是也能連灑帶留地擔回一些。
  • 知青軼事之(十一)
    知青軼事十一(中) 「禮 尚 往 來」 (中) 河西走廊 (接上文)已經是冬天了,地上鋪了一層薄薄的沙雪,天氣格外冷。那天我和桓哥去坎下三媽家烤火。還沒有進門,就聽到狄三妹對三媽和三伯說:「三媽啊、三伯啊,我要幫您們講,那些男知青,您們莫慣勢他們,他們太討死嫌了,那次偷了我們的煤油不相算,他們還摻水進去,害的我們找柯毛換燈芯,麻煩死了,所以我和小劉就偷他們的米,他們也只是乾瞪眼,您看,到底是哪個兇點?」
  • 知青軼事之(二)
    知青軼事之(二 ) 鼾 聲 隆 隆 胡河西 我們知青點上的大宇哥,身材高大,粗壯肥胖,性格豪爽,喜喝酒,有一身好力氣,挑臺三五百斤沒有問題,也曾練過少林寺的武術,如「大紅拳」、「小紅拳」之類的,一雙啞鈴有三十斤重,他能夠舞得如同風車一般,水潑不進的。一般三五個人是打不過他的,知青拗把他都是第一名。
  • 我的知青生涯(41)串門
    到了別的知青點兒,見了面都異常親切,家長裡短的說個不休。那時候人們都指望著工分生活,串門也是有時有晌,不可能常去串門。下鄉五年,我一共去外大隊串門兩次,而且都是有原因的。 一年夏末秋初,我弟去了我那,要到另一個大隊看望同學,我就和他一起去。那個大隊離我們那有八裡地,那個知青點兒有以前的老三屆知青,後來又去了幾個73屆的初中畢業生,其中就有我弟的同學。
  • 車禍讓她重生七十年代,做了下鄉知青,組建軍婚家庭,三年生七子
    今天給大家推薦車禍讓她重生七十年代,做了下鄉知青,組建軍婚家庭,三年生七子!話不多說,請往下看。第1本:《重生七十年代之心機小商女》——作者:小牧兮兮短評簡介:前世破產女商人杜昕陽遭遇車禍後重生於1975年,靈魂附身在自己已故知青姐姐身上,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境遇,機遇和挑戰重新開始,她將開始一場不同尋常的人生之旅。
  • 「知青往事」在墳窩裡找到失蹤的女知青
    忽然,幾位新會女知青慌慌張張地跑來說,汕頭知青張秀卿、陳玉英、顏愛媛說同宿舍的林瑞英收工後到現在還沒回來,不知出啥事了。我讓她們把事情說細點。原來割完稻收工時,林瑞英說草帽落在工地上,便一個人回去拿,還叮囑幫她領飯,但現在眼看天都黑了,還未見人回來。女知青們心裡很急,怕出什麼事,讓我們一起去找她。那時,我們剛到連隊還不到兩個月,人生路不熟,怎麼找呢?
  • 女知青 | 知青經歷留下的不只是記憶
    泉州長途抵達葛坑知青點後, 我與知青點的另兩名男知青Y和C第一次見面認識。隨後, 一名落單的男知青S也匆匆趕到。接下來的日子, 我們六位知青在同一屋簷下, 開始了共舀一鍋飯的生活。男知青住在廚房東側的樓下, 房門正對著廚房那張湊合擠下六人的小餐桌。小屋約八平方米, 曲尺型搭著大小兩張床。知青Y和C合睡一張大床, S獨自睡小床。屋內昏暗, 南頭有小窗。有時男知青厭煩廚房外間嘈雜時, 就會關上門, 自個兒對著南窗眺望。女知青住在閣樓上。閣樓是男知青小屋及與小屋相連的後外廊的上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