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記事之(②)

2020-08-11 閒雲隨野鶴

知青記事之(二)

斯 人 獨 憔 悴

河西走廊

接上文 籃球架豎好了,我們隊上就這樣七拼八湊,一個非常簡易的、但又讓人失魂落魄籃球場就建立起來了。這個的籃球場雖然不是那麼的規範,不是那麼標準,儘管它是那麼粗糙,但是它畢竟是當時我們整個烏泥大隊除學校外唯一的一個籃球場啊。

從此除了下雨或者下雪之外,幾乎每天都有我們隊上甚至來自周邊生產隊的回鄉青年和知青在球場上龍騰虎躍的較量。

當然外村來打球的知青落腳點理所當然就是我們點上了,吃住都是」在我們那裡,不過他們也會偶然帶」些來路不明」東西來共享。

他們有時要帶點餅乾、水果糖或者是豆腐之類的來,當然他們的馬桶包可能裝有一兩隻來路不明的半死不活雞、鴨什麼的,此時我們點上的老大李哥哥難免要死磨硬纏的要我陪他去山硐街上走那麼一趟,找我的那老父親,弄點什麼「金剛藤」、「五加皮」之類代用品的酒來過過癮,當然少不了再買上幾包當地產的「錦江牌」或貴定產的「藍雁」之類的低檔煙回來。

因此我在這一帶知青的眼裡,也有了點名氣,我好像在他們的眼裡也算是個有點搞幹的人了,可以說能夠讓許多的知青羨慕不已的。

這是因為當時我的父親在區供銷社工作,在他那裡可以弄到一點比較緊俏的日用品。那時我確實是有點近水樓臺先得月了。點上吃飯時,男男女女都喝上那麼一點酒,飯後再抽上一支煙,擺上幾個各式各樣的葷素搭配的龍門陣,相互開點玩笑,調侃一陣,或者大唱幾句,大喊幾聲,真有此樂何極之感,這大概是當地那些農民所講的是「窮快活」吧?

那天吃晚飯,我和阿桓、金宇幾個都喝了一點酒,然後有點就二燻二燻的去打籃球。

此時的球場上早已經有了平分、田德、八斤、老平、老長他們在爭搶欄板球了。旁邊還有一個個子比我略高黑瘦的年輕人,我不認識他,他年齡大概和我差不多,他臉特別黑,一對眉毛特別的青、粗而且濃密,很有一點兇像,他們喊他叫冬狗或者是東狗,不過在農村,給人起狗的名字多的是,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除了名字叫東狗的以外,我們隊上還有灰狗、臘狗、花狗、黃狗、土狗、毛狗呢。

大概是因為農村認為狗生得賤,容易養活,把人用狗來命名?,其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像狗一樣頑強旺盛的生命力。

那天我們又是分邊邊打。知青點的對生產隊的。我就和阿桓、金宇、於毛、劉兒是一邊的,八斤、老平、老長、東狗、福寶是一邊,熱心的女知青劉大姐和駐村的姓吳的幹部都來觀看了,他們主動而積極地要求在旁邊當業餘的裁判。

球場雖然有點高低不平,但是我們還是你來我往,龍爭虎躍。幾十個來回下來,他們不管是球技上還是勞力上,顯然不是我們的對手,基本上一直處於下風。因為「啦啦」桓哥的欄下三大步,當時在整個的公社甚至區裡面的知青中都是赫赫有名的,只要他一起步,那就是銳不可當,幾乎是百發百中;高個子於毛欄下搶球是一把好手,京宇的個子雖然不高,但是帶中很不錯,有這三個主力隊員在球場上縱橫馳騁,對方顯然是力不從心,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

在對方欄下,於高個一個迅速而漂亮的晴空霹靂大蓋帽,打掉了東狗的一個上欄球,接著又立馬利索的揭了他一個「鼎罐」,而且馬上又是一個蹦子,接著一拐子把冬狗撞到了三合土地上,弄了他一個「狗啃泥」,半天只爬起來上半截身體。

如果不是我去拉他,他可能還起不來。 打球的人都拍手鬨笑起來,看球的人也笑起來了。東狗的臉頓時馬上漲紅了,接著是由紅變青。他一下子惱羞成怒,咬緊牙關,一把搶過老平的球,就朝著於毛頭上就是猛地一球,然後又衝上前去,咬牙切齒地踢了於毛兩腳,然後才氣喘籲籲地站在那裡,瞪著像牛犢的眼睛,怒視著於毛,意思好像是您要講哪樣,老子和您單挑!

正在得意的於毛先是有點懵了,他愣了一陣,好一會才反應過來。他扭起東狗就要往草叢摔。論勞力,論個頭,論技巧,冬狗顯然絕對不是怒氣衝衝的於毛的對手 ,我趕緊撲了上前去,把於毛的身子包住,桓哥也及時地擋在中間,此時其他的人也湧了上來,才把他倆隔開。

此時他倆咬牙切齒,怒目而視,頗有再鬥之意,我們趕緊各自推著自己的人回家去了。 就這樣的,在一個特殊的場合,我第一次認識了怒目而視、咬牙切齒的東狗,一個性子非常剛烈、好強、又好面子的回鄉青年,昨天他剛好從貴陽回來,他一直都在貴陽哥哥那裡從小學讀到初中,所以我不認識他。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知青記事之(六)
    知青記事之(六) 喝酒的故事(三) 胡河西 我們點上的老知青阿桓是不講究穿著打扮的,一天都是穿得襤褸,衣服披一塊搭一塊的,他愛跨一雙屋坎下毛波波家的一雙爛膠統統鞋,臉可以幾天洗一回或幾天不洗,牙倒是每天都刷一到兩次。但是他的最大的業餘愛好是吹口琴和酷愛喝酒。
  • 知青記事之七(中)
    知青記事之七(下) 憶朋友老三與福保 河西走廊 接上文 老三的雖然手杆細,但是全是肌肉。他經常挽起自己手腕,鼓起一瓣一瓣的肌肉,對我們炫耀似的說:&34;推銷&34;衝突&34;火&34;這兩個年輕人爭強好勝,必然沒有好的結果,你看那些老虎豹子,那麼兇,結果是無影無蹤了。只有那些弱小的兔子、老鼠還活得挺鮮的。
  • 知青記事之(八)
    知青記事之(八) 我們生產隊的羅林羅高子 胡 河 西 我們火把坨生產隊的一個隊員叫『』羅林『』,開始我們還認為他姓羅,後來才知道他根本不姓什麼羅,他是姓侯。 羅林說好辦,在您們知青點吃一餐就行了。幾天後,阿桓後門打來幾斤包穀酒和幾斤肉,還有不知從哪裡找來的香和紙(那個時候是不敢公開燒香燒紙的,否則就是搞迷信活動,是要被批判鬥爭的),辦好飯菜,帶信把他請來吃飯喝酒。羅林帶著一腳泥巴來了,他手裡提一個黑麻秋堽的小油瓶。今天他是以一個醫生的架子,大搖大擺理所當然地坐在八仙桌的上八位。
  • 知青記事之(十四)
    知青記事之(十四) 難得忘的兩件「蠢事」 胡河西 開始知青辦還沒有給我們點修新房子,我們只好臨時住老知青的舊屋子裡,不過我們床目前有一個告叔家的苕坑,老知青桓哥和老知青玉毛是老搭檔,在隔壁睡,我就和京宇睡。 我們把塑料薄膜鋪在床鋪板上,上面墊了兩床棉絮,外面天寒地凍,北風冷颼颼的,屋內很暖和,我們也知足了,我們心安理得住了一個多月。
  • 知青記事之七
    知青記事之七 我的朋友老三 河西走廊 朋友黃軍黃老三在我們當知青時就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時不時浮現在我腦海裡,出現在夢裡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他要我寫一篇文章來祭奠他吧。 因此在四十四年後的今天,我居然寫他的一些事情,也算是對朋友的一種遲來的哀悼吧。 老三同志本來姓楊,是父親死後母親改嫁帶到黃家來改姓的。
  •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一)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 我的朋友」行長」 河西走廊 」行長」屬於老知青了,是另外一個生產隊的。我也不知道他姓什麼,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叫」行長」,只因為老知青叫桓哥他」行長」,我們入鄉隨俗,也跟著桓哥叫他「行長」。 他最愛到我們點上玩,來玩時不忘帶點小吃之類的。
  •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二)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之二) 大個子大平 河西走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混就是幾十年了。我開始並不認識楊大平的,因為那個時候他是在二中讀書,我是在一中讀書,我們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學校,當時沒有認識的可能。
  • 知青軼事之(十一)
    知青軼事十一(中) 「禮 尚 往 來」 (中) 河西走廊 (接上文)已經是冬天了,地上鋪了一層薄薄的沙雪,天氣格外冷。那天我和桓哥去坎下三媽家烤火。還沒有進門,就聽到狄三妹對三媽和三伯說:「三媽啊、三伯啊,我要幫您們講,那些男知青,您們莫慣勢他們,他們太討死嫌了,那次偷了我們的煤油不相算,他們還摻水進去,害的我們找柯毛換燈芯,麻煩死了,所以我和小劉就偷他們的米,他們也只是乾瞪眼,您看,到底是哪個兇點?」
  • 知青軼事之(二)
    知青軼事之(二 ) 鼾 聲 隆 隆 胡河西 我們知青點上的大宇哥,身材高大,粗壯肥胖,性格豪爽,喜喝酒,有一身好力氣,挑臺三五百斤沒有問題,也曾練過少林寺的武術,如「大紅拳」、「小紅拳」之類的,一雙啞鈴有三十斤重,他能夠舞得如同風車一般,水潑不進的。一般三五個人是打不過他的,知青拗把他都是第一名。
  • 知青歲月(之二)夜獵
    崑山玉/文我們下鄉的村莊——小峪口是博山域城西邊靠山的一個小莊,滿打滿算二三十戶人家,所以,插隊的知青也就不多。第一批知青就我們十個人,知青點大院是借用的社員家的房子,西屋和北屋由知青住,南屋和東屋由房東兩家老弟兄住。那天,我們一行十人坐著單位上送我們的車進了莊,受到了社員們的熱烈歡迎。
  • 知青故事(六)
    也許是我嫁給了當地人的緣故吧,我在知青中的感覺有了些微妙的變化,大家見面似乎親近了些。加之我愛人性情極好,人緣極好,和這些知青們處得極好,慢慢的我家成了知青們經常聚會的地方,不僅我們隊的弟弟妹妹們叫著他大哥,常來常往,就是那位曾經說我「如雷貫耳」的,當時還沒分配,每次從村裡到縣城我家也是必來的。金泉就更是聯繫得多了,既有他愛人是我同學這一層,又有和我愛人同事這一層。
  • 知青軼事之(九)
    知青軼事之(九) 」以 工 換 工」 河西走廊 那天是生產隊打包穀,我們早上趟著露水在野雞田的土頭一個人打了一挑包穀,挑回來送到巖房子讓保管福寶過秤登工分,然後回點上燒火煮早飯吃,免不了又是苕絲絲當菜,米湯煮白菜當湯。 吃了中飯,就在K毛家堂屋裡休息歇涼、聊天。當時有老場、桓哥、金宇、老三等好幾個。
  • 知青人物畫廊
    知青記事 人物畫廊(三) 」 馬車客」謝老三 河西走廊 他為什麼叫謝老三,我不知道,大概因為他是排行第三吧,這是我的猜測,他的學名叫謝昌友。我和他認識是在一個知青歡迎會上,他是作為老知青代表向新知青致情文並茂的歡迎詞,所以我印象比較深。 他也是我們臨近生產隊點上的,是專門替生產隊趕馬車找副業的。
  • 知青短篇小說之五
    知青短篇小說之五 」意 外 收 獲」(二) 河西走廊 緊接上文 由於亞西有點愛炫耀,愛吹牛,整個公社的知青基本上都覺得他有點裝模作樣、南腔北調、油腔滑調的,所以都有點煩他。特別是那些女知青,更是如此,他一看到她們,就熱情洋溢,但是迎來的多半是白眼。但是他不以為然,照樣是我行我素。
  • 知青軼事(三)
    知青軼事 人物畫廊(三) 」 馬車客」謝老三 河西走廊 他為什麼叫謝老三,我不知道,大概因為他是排行第三吧,這是我的猜測,他的學名叫謝昌友。我和他認識是在一個知青歡迎會上,他是作為老知青代表向新知青致情文並茂的歡迎詞,所以我印象比較深。 他也是我們臨近生產隊點上的,是專門替生產隊趕馬車找副業的。
  • 我的知青生涯(10)小靳來了
    我的知青生涯(10)小靳來了 我們知青之間正彆扭著呢,誰也不說開,就那麼悶著。那兵看樣子也就十八九歲的樣子,可是他的軍裝上衣有四個兜,一般的老百姓都知道穿四個兜上衣的是幹部,最低也是「排叉子」(排長),他做自我介紹:「我叫靳愛國,在「河北日報」社,來你們公社這辦事,(來幹什麼,當時也沒有聽清,也沒有記住)聽說你們知青小組之間鬧點意見,所以來看看,我也沒什麼事,找你聊一聊,我就是想和你談談心,交流交流」。
  • 留守知青和他的兒子們(六)
    (六)返 城1978年,知青返城的大潮洶湧而來,所有能走的人都像漏網之魚一樣地遊走了,只剩下我們這些和當地人結婚的知青,眼巴巴看著他們的離去自己就像十冬臘月掉在水井裡,全身拔涼拔涼的,惶惶不可終日。每天心裡都在念叨,現在連裡還剩下幾個知青? 終於在10 月和我同時下鄉的最後一名好友也要返城了,聽到消息後,我帶著兩個兒子趕到場部去為他送行。時值初冬,天色灰濛濛的,荒草衰微,冷風襲來,我感到從心裡陣陣發緊。我和兩個兒子站在大道邊,當時大兒子5歲,老二3歲,他們太小,哪能理解我心亂如麻,小哥倆茫然四顧,鼻涕無畏地流淌下來。
  • 曹知青肚裡有墨水(八)
    誤會的挑花運(二) 我前腳到家,沒想到年大妹後腳便跟回來了,這傢伙人高腿也長,既然把曹知青丟了,自己一人跑回來了,你說要命不要命。 我批評年大妹不該先走,應該陪著曹知青一起回來。她臉紅紅的說:你都走了,我那敢單獨陪著他一起回來,以後怎麼見人! 也是,山裡人講究多,最怕別人說閒話,面子比什麼都重要。姑娘家從不輕賤自己。
  • 北京記事|車耳營發生的驚天故事(上)
    《北京記事|鳳凰嶺上龍泉寺的故事》),金章宗確立的「八大水院」大都是在遼國遺留的建築上改建的,其中四座就位於陽臺山與鳳凰嶺之間的山上,「清水院」位於陽臺山南麓,就是如今的「大覺寺」(見《北京記事|西山大覺寺》)。
  • 穿成七零大佬的嬌嬌白月光/穿書之炮灰知青女配/起點文男主是我爸
    ①《繼後》②《我與師門格格不入》③《讓你們社長入贅我本丸》④《穿書之炮灰知青女配》⑤《女尊之洗白男主後我稱帝了》⑥《蓄意》⑦《元始問我肯認錯了嗎》⑧《穿成七零大佬的嬌嬌白月光》⑨《起點文男主是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