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知青肚裡有墨水(八)

2020-08-27 蔚藍大龍

誤會的挑花運(二)

我前腳到家,沒想到年大妹後腳便跟回來了,這傢伙人高腿也長,既然把曹知青丟了,自己一人跑回來了,你說要命不要命。

我批評年大妹不該先走,應該陪著曹知青一起回來。她臉紅紅的說:你都走了,我那敢單獨陪著他一起回來,以後怎麼見人!

也是,山裡人講究多,最怕別人說閒話,面子比什麼都重要。姑娘家從不輕賤自己。


我們都希望曹知青在姑父家住上一晚,想不到他氣喘籲籲地回來了,顯然他是發現我們都走了,一個人害怕天黑走夜路,跑步回來的,手裡還拎著一小捆樹根。看樣子很生氣,指著我們的鼻子,說我們不道德,回家也不通知一聲偷著跑。大妹則把責任推給我。卻臉紅紅的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曹知青也不深究,要我們找工具帶手電擔水上山,要把那些樹根種到山上去。大妹趕快領著四姐妹擔水上山,我和曹知青則扛著鋤頭先走去山上栽那樹根。很快,總共十六條樹根被栽好了。四姐妹則跟著我們澆水落根。回來的路上,憑著路熟,誰也沒開手電,聽著曹知青的解釋和遠大抱負,活像他要在我隊落戶一輩子,說什麼過不了六年,山上就有了米慄收穫,大家過年就都有好吃的米慄招待客人。還說他到時候要弄上二百斤帶回上海孝敬他的父母親!

他說的這些話,真讓我們心裡暖烘烘的。尤其是她們四姐妹,高興的問這問那,不知不覺地就回到了家門口。

晚飯後,隊長破例來我家,帶來一壺糯米酒釀和幾碟下酒菜,就在我家商量下一步工作,那態度活像犯錯的小學生來見老師。

很快就扯上了油茶樹,這些油茶樹確實不爭氣,長得慢且不說,果子也結得特別少。看樣子,隊長是拐著彎地向曹知青討要方法。

果然,一番交談後,曹知青找到了原因,還有了應對方法。當他提出以嫁接法改造油茶樹時。大家己經很相信他了,因為本地人也種過嫁接的梨樹,只是那梨子不能當飯吃,沒有人把它當回事。

山上有上千棵油茶樹,能年年豐產的只有三棵,而人工種植的油茶樹都是長不大的老頭樹,改造這片油茶樹肯定要費工,眼下又是做堆肥的時節,怎樣兼顧卻成了難題。

曹知青說:只要派兩個手腳勤快的年輕人來幫忙就行了,早稻收割前都是嫁接的好機會。慢慢來,一旦熟手,很快見效。

年家四姐妹都爭著報名,曹知青只挑選大妹和四妹給他做幫手,還說會教會她們。後來,那兩姐妹果真學會了嫁接技術,比曹知青幹得還快。

山上多出了十幾棵米慄樹,曹知青還給每棵樹放了一擔腐熟的堆肥,還不忘放上一斤複合肥。為了做這些堆肥,他親自割青,一共割了十六擔,分四層壓上豬糞和大糞水。就像侍候自家自留地一樣。

山上己不種烤菸了,原來種過烤菸的地方全部種上了新品種大豆。油茶樹下又種上了紅薯,這薯藤是自留過冬的,全用地膜搭棚復蓋,只是天太冷時,讓各戶用火籠給棚裡加溫防凍,省去了去汕頭挑薯藤的麻煩。本隊種烤菸的事倒不怎麼關心了,只是開著手拖整了一天地,後來連整地的活都由年家姑娘去幹,自己則到各個種煙點跑。

這一年,本隊種了上百畝烤菸,新建了四個烤菸房。卻沒種一畝早稻,為了集中力量烤菸,大家又湊到一起吃食堂。曹知青很高興。每天三頓都會回食堂吃飯,除非去了我姑父那邊。即使去了那邊,晚飯肯定回來,也因為我隊是重點,不能馬虎!

我隊的烤菸工作也出奇的順利,各戶都請來了親戚幫忙,我家來得最多,整整兩桌,吃飯都輪著來,樓上也騰出兩間當客房。每天都是摘煙辮煙上烤,年家四姐妹己是烤菸的師傅。晚上還要加班拆煙扎梱。大家每天工作超過了十二小時,都是計件的,多勞多得,各盡所能。親戚越來越多,每家都達到了兩桌以上。要不然,種這麼多烤菸,還真吃不消。

菸草公司直接在我隊現場收購,裝車外運。種了那麼多煙,幾乎沒有廢品,大部分是中二上二,小部分是中一中三上一上三,就這樣,曹知青還直嚷嚷說他們壓價了,把很多中一上一煙都作中二上二煙給秤了,隊長很少發言,只是拿出好吃好酒招待他們,可這些菸草公司的人卻油鹽不進根本不領隊長的情,不吃這一套。連在我們食堂吃飯都及時付帳,每人每餐四兩糧票二毛錢。不過他們賺了,這每桌四菜一湯只一個素菜,每人八毛也不夠原料費。只是他們己超標準付夥食費了,誰讓你那麼大方?

因為親戚們都只是吃飯不拿錢糧來幹活的。隊裡每隔一天殺一頭肥豬,餐餐有肉,每天四頓乾飯。炊事員三個忙得昏天黑地的。老人們則幫著洗碗筷。隊裡除了幾個上學的,沒有一個閒人。

終於烤完了煙,隊長還要把把親戚們留下來做割青做堆肥,也因為烤制菸葉,影響準備晚稻的堆肥。如果不能補上堆肥這一課,怕會影響晚稻產量,儘管今年的公糧和徵購糧去年就完成了,作為隊長要設法讓倉庫裝滿糧食才放心。

曹知青願意出面去多弄點化肥,可隊長不同意,他說那是敗家子種田,靠化肥種田會越種越瘦。只有農家肥才是正道。

晚稻用了新品種,曹知青堅持每畝用兩斤,秧田按一比十準備,從浸種到播種和水肥管理,全部獨斷專橫。隊長也樂得當個甩手掌柜。

剩下的三百斤種子,則送到了姑父家,由大妹全程指導育秧。價格是一換五。一千五百斤稻穀通過糧站調撥方式轉到我隊。這曹知青也是夠精的,硬是從種子裡摳出來一千五百斤糧食。我知道他有那個「緩長劑」打底,這樣做是合適的。

姑父那裡也栽了一百五十畝新品種,他們縣裡的領導也派人來蹲點學習。還專門免費送來一噸肥田粉(硫酸銨)和磷肥。還要年大妹專門住下來指導工作。每月給工資二十塊。年大妹笑著告訴他們,我們隊去年分值是一塊四。給二十元太少了,果然他們把每月的工資加到三十元,沒再提住下來指導,只是要求年大妹要把工作做細做好,確保豐收。

本來曹知青要把上海捲菸廠給他的津貼補給年大妹的,這下可好,年大妹的收入比他還多一倍。

曹知青給他們送良種,是因為那邊的烤菸都運過這邊來收購,把谷種和豆種送給那邊擴繁,是為了堵住那邊領導的嘴。畢竟是鄰縣,怕惹麻煩。

姑父那個小隊的新品種大豆也獲得了好收成,寸草不生的荒坡,收穫了一萬多斤。縣裡按五毛一斤收購作種子全縣推廣,因為他們縣有太多類似荒地可以開發。新品種晚稻也表現很好,全部按一比二收購作種子,準備來年推廣。

都說農村人越有越貪,越窮越懶。我小隊也因此變得越勤奮,栽完了晩稻,隊長宣布解散食堂,怕上級會來批評,可社員們卻要求把食堂辦下去,方便大家多掙工分。尤其是佔六斤夫婦堅決反對散食堂。因為他們的兒子在讀師範學院。女兒去了護士學校,開支很大。他們要想多掙工分,只有依靠食堂。沒辦法,食堂散不了。曹知青卻告訴隊長,現在不是63年,沒有人會催你散食堂。

我們的事情驚動了地區領導,晚稻收割前,縣長陪著地區領導來視察我們的晚稻,還進行了估產。又跟我隊按一比二籤約,要收購我們的稻穀做良種到全地區推廣。

由於曹知青從縣裡弄來了一噸肥田粉,儘管隊長不同意,還是把化肥用了。化肥是曹知青領著年家四姐妹散下去的,五個人幹了兩天,讓今年的晚稻平均畝產一千一百二十斤。也是因為這品種的高產性能使地區領導下決心推廣這個品種。曹知青的看菜下飯的方式施肥使全部晚稻產量都保持相對一致,還做到了無病蟲害。

年終決算,分值比去年增加了四毛。佔六斤要求隊裡在過年前把那無法種水稻的二十畝荒地改造過來,還說隊長要不同意也不行,表現得特別積極,大家心裡都明白,還不是貪工分,因為明年的堆肥己經備足了。隊長想讓大家休息,到過年只有四十天了。曹知青倒是支持佔六斤,認為把那二十畝荒地改造過來也好。手扶拖拉機機也可以幫忙。

他和隊長去現場確定了作業方案後,便把手拖開到社辦農機廠進行改造,按他的設計,手拖改成了簡易鏟車,還從生資門市買回四十米透明塑料水管,他用這玩意確定田埂高度,用簡易鏟車推平每一丘田。從三百米外運來粘性黃土鋪上三十公分厚,全隊勞動力用筐挑黃土,幹了三十天才幹好五畝田,寸土難移呀!

這是早年山上泥石流留下的砂礫荒地,要改成水稻田談何容易。不過隊長還是提前二十天讓曹知青回家探親,隊裡家家戶戶給曹知青送東西,餘氏做了一袋美味紅薯幹,隊裡送給曹知青二百斤大米。由於東西太多,大家一致推舉年大妹代表大家護送曹知青回家,每家都往年大妹兜裡塞紅包,都叮囑大妹大方些,在上海多住些日子,一定要把曹知青領回來!


曹知青無法推脫,只好讓年大妹陪自己回家,城裡人比農村人開放,帶個農村妹子去上海看看大城市也好,又沒多大難外,因為一天就能到達省城火車站,當晚就有回上海的列車,沒有住旅店的麻煩。

由於曹知青答應了年大妹陪他回上海,各戶還送來了過年的甜米酒,裝滿了一個五十斤裝的大塑料桶,還有一桶自製的高粱酒。由年四妹開著手扶拖拉機送到了公社客運站。

篇幅有限,請侯續篇。

相關焦點

  • 曹知青肚裡有墨水(七)
    點心不吃,水酒也不來喝,站得遠遠的,總瞄著曹知青,嘰嘰喳喳的不知在說什麼。 隊長家的幾個大丫頭往這些桌上添食物,招呼那幾個姑娘前來吃點東西,卻怎麼也請不動她們。年大妹拉上曹知青,卻很快就把她們請進來了,年大妹指著曹知青說:還是你有面子,你就陪她們多吃一點吧。曹知青拱拱手:行,借花獻佛,大家別客氣,還為幾個姑娘每人斟上一碗酒。然後陪著本隊的小孩在地上下褲擋棋。
  • 知青記事之(八)
    知青記事之(八) 我們生產隊的羅林羅高子 胡 河 西 我們火把坨生產隊的一個隊員叫『』羅林『』,開始我們還認為他姓羅,後來才知道他根本不姓什麼羅,他是姓侯。 他的個子在整個大隊都是比較高的,大約有一米八五以上的身材個子,但是給人的形象是很瘦的,一身都是皮包骨的樣子,顴骨高高聳起,所以人們在喊他『』羅林」的同時,有個叫『』神仙『』的矮個子生產隊會計又給他起了另外一個非同一般的外號,喊他「排骨架架」,大人小孩也是跟著那麼地喊,但是他一點也不生氣,反而是笑眯眯的爽快地答應,喊他綽號的人也許是公字輩或孫子輩之類的了,他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 知青記事之(②)
    知青記事之(二) 斯 人 獨 憔 悴 河西走廊 接上文 籃球架豎好了,我們隊上就這樣七拼八湊,一個非常簡易的、但又讓人失魂落魄籃球場就建立起來了。這個的籃球場雖然不是那麼的規範,不是那麼標準,儘管它是那麼粗糙,但是它畢竟是當時我們整個烏泥大隊除學校外唯一的一個籃球場啊。
  • 知青記事之(六)
    知青記事之(六) 喝酒的故事(三) 胡河西 我們點上的老知青阿桓是不講究穿著打扮的,一天都是穿得襤褸,衣服披一塊搭一塊的,他愛跨一雙屋坎下毛波波家的一雙爛膠統統鞋,臉可以幾天洗一回或幾天不洗,牙倒是每天都刷一到兩次。但是他的最大的業餘愛好是吹口琴和酷愛喝酒。
  • 留守知青和他的兒子們(六)
    (六)返 城1978年,知青返城的大潮洶湧而來,所有能走的人都像漏網之魚一樣地遊走了,只剩下我們這些和當地人結婚的知青,眼巴巴看著他們的離去自己就像十冬臘月掉在水井裡,全身拔涼拔涼的,惶惶不可終日。每天心裡都在念叨,現在連裡還剩下幾個知青? 終於在10 月和我同時下鄉的最後一名好友也要返城了,聽到消息後,我帶著兩個兒子趕到場部去為他送行。時值初冬,天色灰濛濛的,荒草衰微,冷風襲來,我感到從心裡陣陣發緊。我和兩個兒子站在大道邊,當時大兒子5歲,老二3歲,他們太小,哪能理解我心亂如麻,小哥倆茫然四顧,鼻涕無畏地流淌下來。
  • 知青軼事之(十一)
    知青軼事十一(中) 「禮 尚 往 來」 (中) 河西走廊 (接上文)已經是冬天了,地上鋪了一層薄薄的沙雪,天氣格外冷。那天我和桓哥去坎下三媽家烤火。還沒有進門,就聽到狄三妹對三媽和三伯說:「三媽啊、三伯啊,我要幫您們講,那些男知青,您們莫慣勢他們,他們太討死嫌了,那次偷了我們的煤油不相算,他們還摻水進去,害的我們找柯毛換燈芯,麻煩死了,所以我和小劉就偷他們的米,他們也只是乾瞪眼,您看,到底是哪個兇點?」
  • 知青軼事之(二)
    知青軼事之(二 ) 鼾 聲 隆 隆 胡河西 我們知青點上的大宇哥,身材高大,粗壯肥胖,性格豪爽,喜喝酒,有一身好力氣,挑臺三五百斤沒有問題,也曾練過少林寺的武術,如「大紅拳」、「小紅拳」之類的,一雙啞鈴有三十斤重,他能夠舞得如同風車一般,水潑不進的。一般三五個人是打不過他的,知青拗把他都是第一名。
  • 知青故事(六)
    我們隊15個學生,就有9個女孩,6個男孩中有一個殘疾,不到一年就轉回京了,我又是年齡最大的,不自覺中就有了家長作風。再加上我是先來考察然後到各校去動員再帶隊來的,又早早就參加了工作,無形中增添了領導的意味,所以在知青中就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除了我們隊的知青以外和其他人接觸很少,更別說男同學了,那次在車站偶遇,一位男生毫不客氣地對我說:「你就是張立華呀?如雷貫耳啊!」大家對我的芥蒂可見一般。
  • 知青軼事(三)
    知青軼事 人物畫廊(三) 」 馬車客」謝老三 河西走廊 他為什麼叫謝老三,我不知道,大概因為他是排行第三吧,這是我的猜測,他的學名叫謝昌友。我和他認識是在一個知青歡迎會上,他是作為老知青代表向新知青致情文並茂的歡迎詞,所以我印象比較深。 他也是我們臨近生產隊點上的,是專門替生產隊趕馬車找副業的。
  •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一)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 我的朋友」行長」 河西走廊 」行長」屬於老知青了,是另外一個生產隊的。我也不知道他姓什麼,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叫」行長」,只因為老知青叫桓哥他」行長」,我們入鄉隨俗,也跟著桓哥叫他「行長」。 他最愛到我們點上玩,來玩時不忘帶點小吃之類的。
  • 知青歲月(之二)夜獵
    當大隊的齊書記領著我們進了知青點大院,迎接我們的第一聲卻是拴在院裡一棵老槐樹下的一隻皮毛髮青,兩耳直豎,面相兇惡的大狼狗的吠聲。我們男知青看著有些新奇,幾個女知青就嚇得驚叫起來。這時,就見從南屋裡走出一個青年人一邊大聲的吆喝著狗一邊對著女知青說:「別害怕,別害怕,它不咬人。」
  • 我的知青生涯(10)小靳來了
    我的知青生涯(10)小靳來了 我們知青之間正彆扭著呢,誰也不說開,就那麼悶著。那兵看樣子也就十八九歲的樣子,可是他的軍裝上衣有四個兜,一般的老百姓都知道穿四個兜上衣的是幹部,最低也是「排叉子」(排長),他做自我介紹:「我叫靳愛國,在「河北日報」社,來你們公社這辦事,(來幹什麼,當時也沒有聽清,也沒有記住)聽說你們知青小組之間鬧點意見,所以來看看,我也沒什麼事,找你聊一聊,我就是想和你談談心,交流交流」。
  • 留守知青和他的兒子們(八)
    〈八〉賣菜1984 年的春天來了。不曾想剛一年時間,農機具就被沒有機械的機務人員搶回家了,我是留守知青力單勢薄沒有盤根錯節的家族關係,難與他們爭鋒,對此連隊領導表示也毫無辦法。承包名存實亡。我的前方沒有平坦之路,想回北京看看有什麼機會,經過多次與老婆協商她就是不同意並把家裡不多的錢藏起來。我見說服不了,只能往前混著看了。每逢佳節,月明風清、北雁南歸,心裡思鄉的愁緒隨之飄向遠方,我仿佛聽到故鄉在召喚。
  • 知青記事之七(中)
    知青記事之七(下) 憶朋友老三與福保 河西走廊 接上文 老三的雖然手杆細,但是全是肌肉。他經常挽起自己手腕,鼓起一瓣一瓣的肌肉,對我們炫耀似的說:&34;推銷&34;衝突&34;火&34;這兩個年輕人爭強好勝,必然沒有好的結果,你看那些老虎豹子,那麼兇,結果是無影無蹤了。只有那些弱小的兔子、老鼠還活得挺鮮的。
  • 知青記事之(十四)
    知青記事之(十四) 難得忘的兩件「蠢事」 胡河西 開始知青辦還沒有給我們點修新房子,我們只好臨時住老知青的舊屋子裡,不過我們床目前有一個告叔家的苕坑,老知青桓哥和老知青玉毛是老搭檔,在隔壁睡,我就和京宇睡。 我們把塑料薄膜鋪在床鋪板上,上面墊了兩床棉絮,外面天寒地凍,北風冷颼颼的,屋內很暖和,我們也知足了,我們心安理得住了一個多月。
  •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二)
    知青記事人物畫廊(之二) 大個子大平 河西走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混就是幾十年了。我開始並不認識楊大平的,因為那個時候他是在二中讀書,我是在一中讀書,我們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學校,當時沒有認識的可能。
  • 知青記事之七
    知青記事之七 我的朋友老三 河西走廊 朋友黃軍黃老三在我們當知青時就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時不時浮現在我腦海裡,出現在夢裡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他要我寫一篇文章來祭奠他吧。 因此在四十四年後的今天,我居然寫他的一些事情,也算是對朋友的一種遲來的哀悼吧。 老三同志本來姓楊,是父親死後母親改嫁帶到黃家來改姓的。
  • 【我的知青生活】吃羊肉
    在農村當知青的時候 我們三個知青住在一個山坡上的老廟子裡老石匠養了一頭母羊,母羊肚裡已懷了生孕。每天早上蔡石匠將羊牽到附近山上放養,晚上才牽回家來。 一天傍晚收工回來,蔡石匠吩咐他十來歲的兒子去山上把羊牽回來。兒子小名叫四妹崽,平常十分調皮搗蛋。看天色已晚不想去,又怕他爸打他,只好滿腹牢騷去牽羊。由於心裡有氣,在路上朝母羊肚子踢了幾腳。 這天晚上母羊死了。
  • 「知青往事」在墳窩裡找到失蹤的女知青
    我們正在納悶彷徨之際,只見禤顯生、楊時、楊坤、梁鑑榮、塗小平等好幾個廣州知青和陳道傑等好幾個汕頭知青,還有好幾個轉業軍工,加起來約有二三十人左右,跟著指導員來到我們跟前,隨後連長也帶了事務長羅樹祥等十幾個老工人一起來到。隨即指導員作了尋人工作布置,一部分到紅峰河的上下遊去找,一部分到割稻的田裡面的池塘和小溪裡打撈尋找,還有一部分在連隊裡守候,若見她回來便派人過來說一聲。
  • 兒子打翻了一瓶五分錢的墨水:這個老爹嚎哭了一個多小時
    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們剛升入初中的那一年,當時買一瓶墨水要兩角錢,但是還有一種比較便宜的方法,就是買一片好像現在的藥片一樣的墨片,放入空墨水瓶中,再加入熱水,浸泡幾分鐘後,便成為墨水……我的這個同學小名叫傻蛋,中午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和他一起,每個人花了五分錢,買了一片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