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民間故事|壽頭

2020-11-28 開心三腳貓

  話一個人笨頭笨腦,拎不清爽,阿拉三北人喜歡用「壽頭」來作稱。閒話有「儂個壽頭,這樣的事情儂也會去做啊!」那麼,壽頭一說是怎樣來的呢?

  關於「壽頭」一詞的來歷,有好事者考證,說在現實生活中,先天性痴呆症患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額角特大而聳,額骨上布滿皺紋,與畫裡或塑像中的「壽星頭」極像,於是就冠以「壽頭」之稱,意喻痴呆者。

  其實這個解釋是不盡然的。在阿拉三北,有關由來,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呢。

  年早的辰光,阿拉地方有一個痴呆的人,名叫樟壽,他母親給他起這個名,是希望他聰明又長命,好像樟樹一樣招人喜歡。

  但樟壽雖然長得身材魁梧,儀表堂堂,頗有玉樹臨風的樣子,也招人喜歡。

  但大腦卻長得不夠聰明,有些笨頭笨腦。因此也常常惹來一些笑話,讓人不禁捧腹。

  樟壽結婚後,有一年,他老婆叫他去娘家借一臺布機過來。老婆知道他記性特差,為了防止他忘記,就叫他一邊走,一邊背「布機」兩字。

  樟壽很聽老婆的話,就一路走,一路「布機」不停地到丈姆家去了。

  誰知走著,走著,冷不防在一塊石頭上板了一腳,爬起之後,竟然把「布機」說成「肚機」了。

  到了丈姆屋裡,樟壽嘴上還一直說著「肚機,肚機。」做丈姆聽了以為他路走得多了,早飯沒吃飽,肚皮餓了。

  所以,就馬上到灶間裡,燒了一碗荷包蛋讓他吃下。樟壽吃好之後,還是不斷地說著「肚機」。

  丈姆娘心想:畢竟是青年人,可能一碗點心勿夠,還沒吃飽,就又趕緊去燒早晝飯,讓他吃飽了肚皮。

  吃好早晝飯,他還是對丈姆娘一個勁地說「肚機,肚機。」這下,丈姆娘這下發火了,拿起身邊的布機板要打他。

  樟壽一看,忙話:「姆媽,這就是阿拉要借的東西。」丈姆娘這才明白,原來「肚機」是「布機」,於是拿來柴繩扁擔縛好,叫他挑著回家而來。

  挑到半路上,樟壽也覺得有點累了,放下布機休息一會,這個辰光,剛好有個熟人經過,見此就跟他開起玩笑來了。

  「布機有四隻腳,儂只有兩隻腳,應該是布機背儂,怎麼儂反要挑著布機走,儂真是阿壽啊。」

  樟壽一聽:對啊!就坐到布機上,叫布機駝著自己走。可是布機一動也不動,樟壽就生氣對布機罵:「儂個混帳東西,阿拉挑儂滿頭大汗都沒一句閒話,叫儂背一下,儂卻介懶惰,一動都勿肯動。不背阿拉算了,阿拉各人自走,儂有四隻腳,阿拉兩隻腳,看看啥人走得快。」

  說完,就自顧自地回家去了。

  回到屋裡,老婆問伊借的布機何在,樟壽聽老婆如此話,知道布機還沒到家,就哈哈大笑:「布機四隻腳介沒用場,還是阿拉兩隻腳走得快。」

  老婆聽得雲裡霧裡,問他是怎麼回事?樟壽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與布機比賽、看誰走得快的經過詳細地講了一遍。

  老婆聽了,又好氣又好笑,對他話:「儂真是個呆大阿壽,布機木頭做,怎麼會自己走路呢?趕快迴轉去挑來,否則要被人家挑去的。」

  樟壽聽了老婆的話,就迴轉去挑布機了。

  還有日頭,樟壽去衛裡走親戚,他老婆就叫他回家的辰光,順便從城裡帶一些沙糖,再買一把雨傘,因為家裡這兩樣東西都缺。

  樟壽回家走到半路的辰光,天卻突然下起雷火大雨來。樟壽一邊打雨傘,一邊心想:阿拉老婆甚介厲害,曉得今末會落大雨啊。

  看到人家在雨中狂奔亂竄,他真佩服老婆有先見之明了。

  但他打了雨傘遮風雨,卻忘記了籃裡的沙糖,等他回到屋裡,老婆問他沙糖在哪裡?籃裡的沙糖早已被雨偷走了。

  老婆看到介貴買來的沙糖都泡了湯,拿過雨傘就打樟壽:「儂真是阿壽,氣煞阿拉啦。儂只曉得遮儂個壽頭,卻勿曉得糖不能泡水啊!」

  「壽頭」這個稱呼就是從這個故事裡引申出來的,後來就成為痴呆,不開竅人的一個代名詞了。


【故事來源】根據陳長雲老師所述民間故事整理。

【壽頭】三北民間老底子閒話。痴呆,不開竅的人。

相關焦點

  • 慈谿民間故事|「亂話三千」的來歷
    慈谿民間對於某人講一些無頭無腦、毫無根據、無中生有的事情統統叫做:「亂話三天」或「亂話三千」,實際上這「亂話三千」還有一個來歷呢。因為「卵」同「亂」在慈谿民間又是同音字,「卵」字又較難寫,有人為了方便,就寫成了「亂話三千」。後來又傳訛為「亂話三天。」
  • 慈谿民間故事|新娘上轎為啥哭
    搜集整理人:餘燕平、杜松根來源:慈谿民間故事集
  • 慈谿民間故事|黃梅天的傳說
    烏梅道:「母親,你過去在上林湖常給我講孟姜女幹裡送寒衣,哭倒長城的故事,孩兒至今牢記在心。」烏靈聖母皺了一下眉頭說:「這是凡間夫妻,你我已成天仙,何必再提!」烏梅又說:「母親,你還給我講過『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可是天上的事了。」聖母用手理了一下頭髮,沒有回答。「那織女、牛郎被王母活活拆散!」
  • 慈谿民間故事丨直落路「十八困」
    選自《慈谿民間故事集》編輯:maomi
  • 故事:民間故事|窯中仙
    民間故事|窯中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乾隆年間,四川蓬州有個叫盤龍的小鎮。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黃仙舅子
    民間故事|黃仙舅子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小石村有個叫石茂的人,他父母去世得早,一人住在山腳下幾間老屋裡。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鬼子救母
    民間故事|鬼童救母​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從前有一個姓陶的書生,待人熱情誠懇,有人遇到困難找他幫忙,陶生一般都會相助,很有俠義之風。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靈犀),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青柳莊有個叫阿細的紡紗女,16歲,就吊死在村後的竹林中。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畫中狐仙
    民間故事|畫中狐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信陽秀才吳青,原本出身富家,幼年衣食無憂。吳秀才雖然家境好,卻一點也不紈絝,他待人和善,喜歡交友。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招魂金鈴
    民間故事|招魂金鈴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丹陽有一個落魄書生,姓孫名良,他家中早年也是當地的豪門,父祖兩代都在朝中做官。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風起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目的是以故事觀人生、明事理、知情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請關注本號。
  • 故事: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
    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白楊村有個叫王慶的人,他住在村子北邊靠山的竹林下。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頓悟仙丹
    民間故事|頓悟仙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正德年間,寶雞府有個叫宋文的秀才。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青蛇姐弟
    民間故事|青蛇姐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蛇新娘復仇
    民間故事|蛇新娘復仇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大龍山下有一村莊。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古廟女鬼
    民間故事|古廟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嘉靖年間,陝西鳳翔府有個叫杜適的秀才,他出身寒門卻很有學問。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天鵝真君
    民間故事|天鵝真君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隱龍村有個叫於松的男子。他妻子三年前病亡後,就一人獨居。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貪財秀才,索命女鬼
    民間故事|貪財秀才,索命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那天晚上,王秀才在書房讀書。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龜元仙功
    民間故事|龜元仙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以前,終南山下有個杜家鎮。離鎮不遠的村裡,有個叫杜青松的小夥,他喜歡打抱不平,但也經常挨揍。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古墓麗鬼
    民間故事|狐鬼姐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道光年間,四川保寧府有個叫朱冶的秀才。此人很有學問,但無奈時運不濟,參加兩次鄉試都名落孫山。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女鬼借床
    民間故事|女鬼借床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中期,四川順慶府雙橋鎮,有叫盧川的人,他早年在縣府做衙役,幹了幾年後,因為看不慣堂上黑暗,便辭去職務回了老家。他雖有一身武藝,卻不善於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