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民間故事|「亂話三千」的來歷

2020-11-28 開心三腳貓

慈谿民間對於某人講一些無頭無腦、毫無根據、無中生有的事情統統叫做:「亂話三天」或「亂話三千」,實際上這「亂話三千」還有一個來歷呢。

據說,從前,有一個縣官,吃了飯實在是太無聊了,他忽發奇想,在全縣各地貼出了這樣一個告示:在本縣管轄之內,凡是身高在七尺(一米=3.6尺)以上的男女青年,下個月陰曆十五,在縣城門口,經本官當場測試丈量後,都可獎勵三千個銅鈿。

告示一經貼出,真是一下子樂壞了那些長腳和高個子,大家分頭相告,眉開眼笑,坐等月半到來,去縣官那裡領取三千賞金。

高個子可以領賞的消息也傳到了兩個一瘦一胖的矮子耳朵裡,兩人好不傷心,相互嘆氣,只怨父母不長志氣,生了他們兩個矮子,兩人即使加起來也只有二米另一點,只能眼睜睜地去看別人在縣官那裡領取獎賞。

忽然,那個瘦矮子想出了一個妙計,他對胖矮子悄悄地說:「咱們何不來個相互合作,共同去領賞呢?」

胖矮子說:「此計何講?」

瘦矮子就在胖矮子耳邊如此這般地講了一下,兩人開心地笑了。

到了十五這一天,那縣官開始坐在縣城門口,對身高七尺以上的青年開始一一發賞,這時,前面走來了一個個子瘦瘦,穿著長衫,身高七尺半的男子漢,旁觀者齊聲高喊:「快快讓開,長腳領賞來了。」

大家都唰唰唰地讓出一條路來,只看縣官發賞金給他。

那縣官一看這人,果真長得修長,他也不由分說,對那長子就說:「你這人果真長哉,全縣要數第一了,老爺今天開心,獎你三千銅錢,快快拿去吧。」

正當那長腳領好三千銅錢,背在身上,即將轉身離去之時,冷不旁這長腳肚臍下的丫卵邊竟也輕輕地發出了聲音:「老爺,我也想要三千銅錢。」

這縣官老爺也是一位缺少思考的糊塗官,他「哈哈哈」地大笑了三聲之後,竟然說道:「你這個長腳也真奇怪哉,口上會講話倒不算稀奇事,今天竟然其丫卵也會說話的,奇哉,怪哉!好吧,今天老爺開心,也獎賞儂丫卵三千個銅錢吧,這權叫做『卵話三千』吧。」

原來事情是這兩個一瘦一胖的矮子所為,瘦子站在胖子肩頭上,兩人相互合作,身上穿上了特製的長衫,扮作一人,哈哈哈,糊塗官辦了件糊塗事。

這樣,這「卵話三千」的事情就很快一傳二,二傳三地傳開來了。

因為「卵」同「亂」在慈谿民間又是同音字,「卵」字又較難寫,有人為了方便,就寫成了「亂話三千」。

後來又傳訛為「亂話三天。」


轉自:慈谿老陳的博客 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聯繫必刪。

相關焦點

  • 慈谿民間故事|壽頭
    話一個人笨頭笨腦,拎不清爽,阿拉三北人喜歡用「壽頭」來作稱。閒話有「儂個壽頭,這樣的事情儂也會去做啊!」那麼,壽頭一說是怎樣來的呢?  關於「壽頭」一詞的來歷,有好事者考證,說在現實生活中,先天性痴呆症患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額角特大而聳,額骨上布滿皺紋,與畫裡或塑像中的「壽星頭」極像,於是就冠以「壽頭」之稱,意喻痴呆者。  其實這個解釋是不盡然的。在阿拉三北,有關由來,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呢。
  • 慈谿民間故事|新娘上轎為啥哭
    搜集整理人:餘燕平、杜松根來源:慈谿民間故事集
  • 慈谿民間故事|黃梅天的傳說
    原來在山坡的亂草從裡跳出一隻吊晴白額大虎,把幾個正在砍柴的孩子驚倒在地,那老虎叼起一個孩子就往嶺上跑。這時,一個青年漢子提著鋤頭呼叫著奮勇追趕。那老虎叼了個孩子跑不快,在半嶺裡的懸崖邊被那漢子追上。只見他掄起鋤頭,對準老虎臀部狠命一擊。那虎痛得「嗷嗷」吼叫,放下孩子,張牙舞爪向那漢子撲來。
  • 故事傳說|窮書生解夢
    管門老伯走過來說:「你這個書生亂話三千,快走開,老相爺出來了。」書生說:「小姐若沒有這種心思,西瓜是不給我吃的。」還未說完,已被裡面出來的老相爺聽見。相爺一看這書生,人雖貧困潦倒,但也眉清目秀,一看字又寫得好,如果把這件事傳出去,女兒的名聲要壞的,嫁給這書生,是萬萬不能的。還是叫他進來,替自己算算帳,寫寫字。想罷,就叫管門老伯對書生說了,窮書生當然滿口答應。
  • 慈谿民間故事丨直落路「十八困」
    選自《慈谿民間故事集》編輯:maomi
  • 故事:民間故事|天鵝真君
    民間故事|天鵝真君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隱龍村有個叫於松的男子。他妻子三年前病亡後,就一人獨居。於松心中明白,這個娃肯定來歷不簡單,不是普通人類,這定然是一個神蛋,這孩子可能是仙人轉世。他決定好好養育孩子,有這樣一個兒子,也知足了。孩子太小,怎麼餵養是個大問題。於松想了想,到鎮上去買回一頭奶羊,用羊奶來餵這個孩子。孩子很能吃,一天要喝不少奶。他長得飛快,不到半個月,就從巴掌大長到了十餘斤,幾乎是正常兩三個月的孩子大小了。
  • 故事:民間故事|鬼子救母
    民間故事|鬼童救母​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從前有一個姓陶的書生,待人熱情誠懇,有人遇到困難找他幫忙,陶生一般都會相助,很有俠義之風。陶生連忙舉起手中的燈籠,借著昏暗的燭光,他看清和他相撞的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童,穿著白色的衣服,臉上慘白沒有一絲血色,但是頭髮很亂、氣喘籲籲,好像奔跑了好久的樣子。
  • 故事:民間故事|頓悟仙丹
    民間故事|頓悟仙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正德年間,寶雞府有個叫宋文的秀才。窗外的天空中,一條條電蛇蜿蜒,那雷聲震天動地,將宋文的耳膜震得隆隆亂響。這時候,他看見一道白影飛奔而來。很快到了廟門外,急促的叩門聲響起,宋文連忙過去開門。這是一個白裙女子,極為美麗,但此時長發散亂,身上多處流血,發出陣陣焦臭之味,很明顯,這女子被雷劈了。宋文扶她坐下,剛想問什麼情況時,這女子頭一歪,直接昏了過去。
  • 故事:民間故事|黃仙舅子
    民間故事|黃仙舅子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小石村有個叫石茂的人,他父母去世得早,一人住在山腳下幾間老屋裡。石茂看著女子,吶吶說不出話了,舌頭都不靈活了。這女子笑著說,小女子前來,公子不請我進去喝一杯嗎?
  • 故事:民間故事|窯中仙
    民間故事|窯中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乾隆年間,四川蓬州有個叫盤龍的小鎮。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青柳莊有個叫阿細的紡紗女,16歲,就吊死在村後的竹林中。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畫中狐仙
    民間故事|畫中狐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信陽秀才吳青,原本出身富家,幼年衣食無憂。吳秀才雖然家境好,卻一點也不紈絝,他待人和善,喜歡交友。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招魂金鈴
    民間故事|招魂金鈴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丹陽有一個落魄書生,姓孫名良,他家中早年也是當地的豪門,父祖兩代都在朝中做官。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風起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目的是以故事觀人生、明事理、知情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請關注本號。
  • 故事: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
    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白楊村有個叫王慶的人,他住在村子北邊靠山的竹林下。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青蛇姐弟
    民間故事|青蛇姐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蛇新娘復仇
    民間故事|蛇新娘復仇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大龍山下有一村莊。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古廟女鬼
    民間故事|古廟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嘉靖年間,陝西鳳翔府有個叫杜適的秀才,他出身寒門卻很有學問。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貪財秀才,索命女鬼
    民間故事|貪財秀才,索命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那天晚上,王秀才在書房讀書。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龜元仙功
    民間故事|龜元仙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以前,終南山下有個杜家鎮。離鎮不遠的村裡,有個叫杜青松的小夥,他喜歡打抱不平,但也經常挨揍。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故事:民間故事|古墓麗鬼
    民間故事|狐鬼姐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道光年間,四川保寧府有個叫朱冶的秀才。此人很有學問,但無奈時運不濟,參加兩次鄉試都名落孫山。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