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民間故事|黃梅天的傳說

2020-11-27 開心三腳貓

江南黃梅天,陰霾雨綿綿。

欲問成梅由,佳話傳人間。

說起江南的黃梅天,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很久以前,在浙東四明山餘脈栲栳山下的上林湖地方,住著一個黑魚仙。她在丈夫七星道人遇難後,含悲忍淚,帶著女兒烏梅,虔誠苦修了五百年,被玉帝知道了,就敕封她為「烏靈聖母」,讓她上天供職。烏靈聖母在白日飛升前,把女兒烏梅叫到跟前,幹叮萬囑,要她潛心修煉,再過五百年也可以脫卻凡胎,列入仙班,到時母女就可在仙界重聚。烏梅含著淚含應了。聖母上天后,烏梅果然牢記母親的囑咐,日夜苦修,不覺就過了五百年。

那聖母在天上日盼夜盼,終不見女兒烏梅前來相聚,很是納悶,就命黃力土去上林湖探望。但力土回來復命說:只見到烏梅腕下的一副皮囊,人卻不見了。

那麼,烏梅不上天和母親相聚,卻到哪裡去了呢?原來烏梅成正果之日,正是江南大好春光時,桃紅柳綠,湖光山色,令人胸碎。烏梅尋想:何不在上天前夕,先飽覽一下人間春色。於是,她駕起白雲,沿著南山向東飛騰。一路上留神細看,果真是說不盡的鳥語花香,看不厭的良辰美景,不覺心怡神往,流連忘返。

中午時分烏梅來到蟹浦雁門嶺上,低頭望去,只見下面狂風陡起,飛沙走石,人們驚叫聲陣陣可聞。烏梅不知何故,就按下雲頭,想看個究竟。原來在山坡的亂草從裡跳出一隻吊晴白額大虎,把幾個正在砍柴的孩子驚倒在地,那老虎叼起一個孩子就往嶺上跑。這時,一個青年漢子提著鋤頭呼叫著奮勇追趕。那老虎叼了個孩子跑不快,在半嶺裡的懸崖邊被那漢子追上。只見他掄起鋤頭,對準老虎臀部狠命一擊。那虎痛得「嗷嗷」吼叫,放下孩子,張牙舞爪向那漢子撲來。他往旁邊一閃,隨又舉起鋤頭猛力向老虎頭部砸去,只聽「啪」的一聲,鋤頭沒打著老虎,卻砍在山巖上,把鋤頭柄都折斷了。那老虎卻早已兜將過來,一聲怒吼,猛向漢子迎面撲來,其快如風,那漢子再要躲閃已經來不及了,不由「哎呀」一聲閉上眼睛,向後倒了下去,自忖必死無疑。正在這時,他耳邊一聲風響,又聽得老虎一聲慘叫,不覺睜眼一看,原來是老虎墜落崖下,自己竟安然無恙,不由驚訝起來:「莫非我身在夢中嗎?」

這個漢子是誰呢?原來是鬥雞岱山民黃茂生,是個勤勞勇敢、樂於助人的好後生。只是家貧如洗,孤苦伶仃。這烏梅仙子見黃茂生捨生忘死,追虎救人,十分敬愛,就在暗中保護,見危急時,她就一甩衣袖,將老虎掃落斷崖,救了茂生。

那茂生定了神,也無暇去追究老虎是怎樣墜崖的,連忙爬起來去看受傷的孩子。只見孩子身上血跡斑斑,忙就近採來魚腥草給孩子止血治傷。這時,孩子的父親黃永良和村民都已趕來,永良見孩子得救,一把抱住黃茂生,熱淚盈眶,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這天傍晚,茂生砍柴回來,看到河邊有個陌生青年女子在那裡啼哭,像是個尋短見的,連忙叫來了在河埠頭洗衣的鄰居陳大媽。陳大媽是個熱心腸人,急忙趕上去拖住那個姑娘,問長問短,很是關切。那姑娘悲切切地回答,她叫烏梅,父母被財主逼死,自己隻身逃出,千裡迢迢,來蟹浦尋親,誰知男父已經身葬大海,現在是走投無路、舉目無親,所以………

陳大媽見這個姑娘可憐,不覺動了俠義心腸,慷慨地說:「姑娘不要傷心,你和我做個伴吧。」說著就陪著姑娘到自己家裡,叫茂生把埠頭的衣服捎帶回來。

那姑娘住在陳大媽家裡,做事十分勤快,人又溫柔聰明,大媽高興得什麼似的,疼愛得賽過親生女兒。茂生見大媽家多了一個人,就經常給她們砍點柴回來,又幫著挑水、幹活。茂生的衣服破了,陳大媽就讓烏梅姑娘給他縫縫補補,日子過得就像一家人似的。

那陳大媽見茂生為人忠實,又孤苦無依,烏梅姑娘心地好,家世可憐;又見兩人年貌相當,就有心為他倆撮合。一天,當著他倆的面,陳大媽說:「茂生,你也該成家了,烏梅是個好姑娘,我做主配給你。成了家,相互也有個照顧,你心中以為如何?」茂生心裡早願意了,只是怕姑娘嫌自己窮,就回答說:「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茅房破舊,衣衫襤樓,吃了上餐無下餐,姑娘跟著我受苦,於心何安?」大媽笑笑說:「你們倆一個人勤,一個手巧,正是美滿的一對,日子是苦一點,總能對付著過。」又對烏梅說:「大媽給你做主了,你不見怪吧?」烏梅低著頭,羞答答地輕聲說:「聽憑您做主。」

成親那一天,鬥雞岱的窮鄉親們都來賀喜,你送菜,他送米,茅屋也給粉刷一新,婚禮雖然簡樸,倒是熱熱鬧鬧的。

婚後兩人相親相愛,苦日子過得十分甜美,對陳大媽就像親娘一樣關心侍候。這樣不覺就過了三年,烏梅生下一個男孩,茂生十分喜愛,取名天樂。

孩子滿月那天晌午,烏梅高高興興地給孩子餵好了奶,到河邊去洗衣。但轉眼之間,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半空中現出了兩個金甲天神。烏梅定睛一看,認得是烏靈聖母身邊的龜蛇兩將,知道來者不善,不免有些驚慌,忙問:「兩位將軍到此何意?」兩將拱手躬身道:「奉聖母之命,請仙子速返天宮團聚。」烏梅忙道:「請將軍轉稟我母親,說烏梅已在人間和黃郎成婚,並已有孩子,我願永居人間,不回天堂了,以後如有機緣,再向母親請安告罪。」龜蛇兩將再三催促,烏梅堅持不去,兩將勃然大怒道:「如此休怪無禮了!」便舞錘揮矛,前來捉拿。烏梅哪裡把他們放在眼裡,從發皆上拔出一枚銀釵,迎風一晃,化作兩把寶劍,就和兩將惡戰起來。

兩將雖來勢洶洶,卻不是烏梅的對手,不到半個時辰,直殺得龜蛇兩將汗流浹背,倉皇逃命。烏惦記著孩子,亦不追趕,正待回家,半空中又閃出金吒太子攔住去路。烏梅知道他的厲害,就上前施禮道:「太子,你何等也來逼我?」金吒哈哈笑道:「我也是受聖母之託,命你上天,快快跟我走!」烏梅知道求他無用,一咬牙,舞起雙劍,就和金吒狠鬥起來。那金氏果然厲害,烏梅漸漸氣力不支,虛晃一劍就想降潛雲頭往家裡逃。金吒忙從懷裡掏出一條繩子往空中一拋,喝聲「著!」就把烏梅緊緊捆了起來,並命龜蛇兩將押送上天。烏梅拼命掙扎著,叫道:「你們如不讓我和黃郎活別,我死也不上天庭。」金吒無奈,只得依允。這時,茂生抱著兒子也已聞訊趕來,眼見愛妻被緊緊捆住,拼命掙扎,不由急怒交加,仰望半空大聲喝問:「爾等何方妖魔,為何好端端動我愛妻,拆散我家庭?」龜將厲聲回答道:「烏梅乃上界仙子,怎好配與你凡夫俗子!我等奉仙子母親烏靈聖母之命,取她上天。此乃天意,你休得多言!」

茂生聽了,更加怒火萬丈,高聲痛斥道:「什麼天意!你們既自命為天神,難道就沒有一點同情之心,要活活拆散人間的夫妻嗎?」金吒聽了,默然不語,烏梅就乘機掙脫繩索,落下雲頭和茂生話別。烏梅含淚道:「實告郎君,我原是上林湖得道的仙子,因貪戀人間景色,又見你忠厚老實,勤勢勇敢,才設法和你結成夫妻,實指望從此白首偕老!誰知天凡有別,今日身不由己,撇下你父子兩人,叫我如何割捨?」茂生淚流滿面,拉住烏梅道:「你我結親以來,甘苦與共,患難相依,又有了一個嬌兒,你這一去,豈不是永無相見之日了嗎?」說完,又仰望半空恨聲地說:「我恨不能把這些惡魔拉了下來,問他個拆散夫妻之罪。」烏梅雖然心痛欲裂,但望望半空中隱約的神影,心知天命難違,求也無益,抱著天樂,拉著茂生哭道:「海可涸,石可爛,你我恩情永不變。就是他們把我押上了天,我也要千方百計回來和你團聚,你要好生保重身體,照顧天樂。」說著,夫妻兩人和天樂抱成一塊兒,痛哭不已。

那金吒在半空中等得不耐煩了,就撥開雲頭大喝一聲:「烏梅,此時不走,我難以復命。」只見那條繩子又拋了下來,捆住烏梅,漸漸離地而起。茂生見狀,忙把天樂放在地上,用雙手拉住烏梅衣襟,死不放鬆。龜蛇兩將見狀,就揮戈將茂生和烏梅隔開,押著烏梅,冉冉升人云中去了。茂生哭倒在地,昏死過去。

待黃永良、陳大媽等眾鄉親趕到,救醒茂生,抱起天樂。眼望天空愁雲迷漫,烏梅早已不知去向。

再說,烏梅仙子被押入烏雲宮,受到聖母嚴厲斥責,把她關在宮中,不讓外出,並揚言道:「若要逃走,必將黃茂生等壓死在雁門嶺下!」烏梅忍氣吞聲,茶飯不思,徹夜不眠。聖母見此光景,就親自前來勸解道:「女兒不可任性。」

烏梅道:「母親,你過去在上林湖常給我講孟姜女幹裡送寒衣,哭倒長城的故事,孩兒至今牢記在心。」

烏靈聖母皺了一下眉頭說:「這是凡間夫妻,你我已成天仙,何必再提!」

烏梅又說:「母親,你還給我講過『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可是天上的事了。」

聖母用手理了一下頭髮,沒有回答。

「那織女、牛郎被王母活活拆散!」烏梅噙著珠淚無限深情地說,「母親,如果你是當時的織女,你的心情又應該是怎樣呢?」

『這……」聖母想說,但又閉住了嘴。

「就是喜鵲也感動得在銀河上搭了橋,讓他倆相會。母親,你難道一點也不同情嗎?」

烏靈聖母撫摸一下手心手背,她看了烏梅一眼,啟齒開言:「你不能怪為娘的狠心,實是玉帝規定,仙凡有別,為娘三思,終覺不妥!」

「什麼仙凡有別?」烏梅氣憤地說,「玉帝自己可以娶王母,不許別的神仙配夫妻,難道這是平等合理的嗎?」

「女兒,輕,輕聲!」聖母急忙擺手,「我兒,你講話要小心,切莫連累為娘!」

「母親,做女兒的可以體諒你的苦衷。」接著她又語重心長地問,「母親,那碧波潭的鯉魚精,配與人間張珍,寧願削去幹年道行,變成凡人。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大士,不是也成全了他們?—這又做何解釋?」

聖母難以回答,只得低頭託腮,閉口不言。

最後,烏梅從宮中捧出一頂七星道冠,跪在聖母面前,含著眼淚悲切地說:「母親,看看父親的道冠,你將心比心想一想吧!」

聖母一見七星道冠,不由一陣心酸,她鼻翼翁動,思緒萬幹:想起自己日在上林湖與丈夫七星道人多少恩愛,生了這顆掌上明珠—烏梅。後來七星道人向東海龍王敖廣索取借去玩賞的「上林碧玉」,慘遭龍王殺害。自己帶著烏梅逃進大風潭避難……她想到當年捧著這頂丈夫留下的七星冠痛不欲生的情景,不禁老淚縱橫。她深有感觸地說:「女兒,依了你天理難容;不依你捫心有愧。也罷!」烏靈聖母正色地說,「為娘答應你每年五月間下凡一次,與黃茂生團聚一月,但不可久戀紅塵。玉帝如果見罪,由為娘承當!」

「多謝母親!」烏梅雖不滿足,但總算和親人有了相會之日。

自此以後,每逢夏曆五月,烏梅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人間和茂生、天樂以及蟹浦雁門嶺鬥雞岱的鄉親們相聚。

但這種歡樂畢竟是短暫的,在歡樂中想到離別之苦,大家又不免傷心落淚,連老天在這一個月裡也是愁雲密布,陰雨連綿,為他們一酒同情的淚水。


轉自中國民間故事叢書-浙江寧波▪慈谿卷

講述:劉阿烏劉德龍48歲農民初小 記錄:膝佔能

1984年採錄于洋山鄉周家段村

本文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聯繫必刪。

相關焦點

  • 慈谿民間故事|「亂話三千」的來歷
    慈谿民間對於某人講一些無頭無腦、毫無根據、無中生有的事情統統叫做:「亂話三天」或「亂話三千」,實際上這「亂話三千」還有一個來歷呢。因為「卵」同「亂」在慈谿民間又是同音字,「卵」字又較難寫,有人為了方便,就寫成了「亂話三千」。後來又傳訛為「亂話三天。」
  • 慈谿民間故事|壽頭
    在阿拉三北,有關由來,還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呢。  年早的辰光,阿拉地方有一個痴呆的人,名叫樟壽,他母親給他起這個名,是希望他聰明又長命,好像樟樹一樣招人喜歡。  但樟壽雖然長得身材魁梧,儀表堂堂,頗有玉樹臨風的樣子,也招人喜歡。  但大腦卻長得不夠聰明,有些笨頭笨腦。因此也常常惹來一些笑話,讓人不禁捧腹。
  • 慈谿民間故事|新娘上轎為啥哭
    搜集整理人:餘燕平、杜松根來源:慈谿民間故事集
  • 慈谿民間故事丨直落路「十八困」
    但這十八困的產生,卻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  很久很久以前,在黃金浦邊住著一戶人家,只有三個人:一個寡婦和寡婦公婆。寡婦年輕輕的死了丈夫,無兒無女,但有一對七八十歲的公婆,耳聾眼瞎,完全靠人贍養。  這個心地善良的媳婦,為了年老的公婆,為了名節,她立意守寡,贍養公婆。白天在丈夫留下的幾畝薄田上耕耘,起早摸黑料理公婆生活。
  • 娘家是黃梅
    「我娘家也是黃梅的。」女人的黃石話開始夾雜黃梅話。「哦,是黃梅哪裡的?」「濯港。」「啊?我們正是濯港的!」我們都笑起來,世界好小。女人一邊舀著豆漿,一邊低頭淺笑,我感覺這裡面有故事。「到我家去坐坐不?我家就在附近。」女人很熱情。老餘笑著對我說:「說不定是個好素材,你又喜歡寫作,我陪你去坐坐。」
  • 故事:民間故事|窯中仙
    民間故事|窯中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乾隆年間,四川蓬州有個叫盤龍的小鎮。天上沒有月亮,但此時正是農曆十幾,也是夜白朦朧天,勉強看得見幾尺外的情景,李無賴連走邊哼著下流曲兒,明顯就是個流氓混子。翻過一個叫連山灣的山灣時,他順著下山的竹林小道摸了出去,這竹林約有半裡寬窄,布滿了小半山坡。竹林裡側靠著山巖,是一口大窯。
  • 民間故事傳說——金牛山的傳說
    一直想寫一些民間傳說,因為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我的父親一輩小時候的樂趣就是坐在大街上曬太陽,聊天,然後聽老一輩的講光怪陸離的故事,而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搬個小板凳坐在電視機錢看動畫片,而現在的小朋友們或抱著手機看各種動畫視頻,或拿著學習機聽一些小故事,或者對著圖畫書聽媽媽講書裡的故事,而一些民間的故事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歷史遺忘,我個人一直很喜歡這些民間的傳說,我小時候為了聽我爸講故事可以任勞任怨給家裡幹農活的
  • 故事:民間故事|青蛇姐弟
    民間故事|青蛇姐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王虎沉浸在震驚之中,沒想到這山洞連接著的,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地方,這難道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這個女子同蛇如此親密,到底是何人呢?女子撲哧一笑說,公子不用擔心!我雖然是妖仙,但不會吃你的。上次公子救的這條蛇,其實是我弟弟。我是這山中的蛇仙。多年前,我在山裡尋到了一枚靈果,吃後就轉化為通靈之體了,便可以修煉。後來渡過了化形仙劫,便可以化形為人,成為蛇仙。
  • 故事:民間故事|天鵝真君
    民間故事|天鵝真君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隱龍村有個叫於松的男子。他妻子三年前病亡後,就一人獨居。過了二十來天,小雞都相繼孵出來了,可那巨蛋一直沒動靜。沒有辦法,於松只好換隻雞又孵。就這樣,於松足足換了七八隻雞,為了此蛋,花了半年時間來孵化,這才有了要破殼的徵兆。這天晚上,於松守在雞窩邊上看著。巨蛋上突然裂開一條縫,接著一下殼子完全破開。於松看清裡面的東西時,一下傻了眼。那母雞都嚇得一下竄出雞窩,不敢認這個小怪物了。
  • 故事: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
    民間故事|三年狐仙緣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白楊村有個叫王慶的人,他住在村子北邊靠山的竹林下。他們這地方,一直都有狐仙的傳說,認為狐狸是有靈性的,一般情況下不能打殺。可是要放了這個偷雞賊,王慶又心有不甘!畢竟自己損失好幾隻雞了。
  • 故事:民間故事|招魂金鈴
    民間故事|招魂金鈴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丹陽有一個落魄書生,姓孫名良,他家中早年也是當地的豪門,父祖兩代都在朝中做官。第二天一早,孫良再去打探消息,得知孫家仇人一家,一夜之間全部被砍掉了腦袋,連那位和仇人一起要迫害自己的知府也掉了腦袋。
  • 故事傳說|窮書生解夢
    韓水張口述 岑伯清整理轉自《慈谿民間故事集》圖文/編輯:maomi
  • 故事:民間故事|黃仙舅子
    民間故事|黃仙舅子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早些年,小石村有個叫石茂的人,他父母去世得早,一人住在山腳下幾間老屋裡。那黃鼠狼立即指天發誓,說絕不會哄大哥。三天之後,我保證一個漂亮的仙女來到大哥家中,如果做不到,我天雷轟頂而死。見黃鼠狼如此說,石茂心想幾隻雞也值不了幾個錢,就放下了槍,萬一這妖精說的是真的呢?石茂說,既然你都發誓了,我就信你。這雞也給你咬死了,你妻子需要吃雞,你就叼走吧!不要忘記你說過的話。那黃鼠狼眨了眨眼,對著他拜了拜,叼起那隻雞往後山去了。
  • 民間故事|貪財秀才,索命女鬼
    民間故事|貪財秀才,索命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那天晚上,王秀才在書房讀書。此後,夜夜如此,轉眼過了四十九天。王秀才身體早垮了,每天都有氣無力。這天晚上,見美女進來,他又等美女念咒變吃的出來。美女看著他說:秀才,今晚是最後一夜了,我的銀子快沒了,只有最後一兩,要留下生孩子,不能給你了。今晚,就是我們最後一晚。王秀才雖然身體不濟,可是很不捨得,流下淚來。美女說,今晚不吃了,上床去吧!
  • 故事:民間故事|古廟女鬼
    民間故事|古廟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嘉靖年間,陝西鳳翔府有個叫杜適的秀才,他出身寒門卻很有學問。這天,他走在回家的一段山路上,這時天快黑了。第二天醒來時,阿細早已不在了。杜秀才忙看床頭,那個紗布包還在,幾錠金子也都在裡面放著。杜秀才心中高興,收拾一番騎著驢子回家了。杜秀才拿一錠金子,換了300兩銀子,購置百畝良田,又建起一所大院子,娶了一妻三妾,過上了富貴日子。可不到半年,他突然一病不起,七竅冒出一股股黑氣。
  • 故事:民間故事|頓悟仙丹
    民間故事|頓悟仙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正德年間,寶雞府有個叫宋文的秀才。這天晚上突然變了天,很快雷鳴電閃,下起傾盆大雨。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 民間故事|聰明的老三媳婦
    文|《城鄉筆記》特約作者 江孟英(女)有一位老漢,他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長大後都娶了媳婦但是老漢說回去有條件:老大媳婦回去住半個月,回來時要帶一個&34;;老二媳婦回去住七八天,回來時要帶一盤&34;;老三媳婦回去住三五天,回來時要帶一個&34;。
  • 民間故事|龜元仙功
    民間故事|龜元仙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以前,終南山下有個杜家鎮。離鎮不遠的村裡,有個叫杜青松的小夥,他喜歡打抱不平,但也經常挨揍。第二天,家裡人叫他起床,不見應答,他母親只好去掀被子。天啊!這娃沒氣了!她慌張地大叫起來,全家人都嚇住了。村裡還有個懂武之人,過來看了看說道,他這是練功走火入魔,已經沒命了,節哀順變吧!家人都很傷悲,但也沒有辦法。第二天,杜青松就被裝進棺材,葬到了山坡上。兩天後,兩姐和父母去墳頭祭這個短命兒子,卻發現墳後有一個大洞。
  • 故事:民間故事|女鬼借床
    民間故事|女鬼借床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中期,四川順慶府雙橋鎮,有叫盧川的人,他早年在縣府做衙役,幹了幾年後,因為看不慣堂上黑暗,便辭去職務回了老家。他雖有一身武藝,卻不善於種地。
  • 民間故事|蛇新娘復仇
    民間故事|蛇新娘復仇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大龍山下有一村莊。第二天一早,林雄就連忙去找人看日子,十天後有一個適合婚嫁的吉日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喜歡請關注@靜月齋文化。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