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白蛇化老翁求暫緩動工,拆掉老屋發現蛇窩,他索性一鍋燉了

2020-09-04 我為冠軍侯


文/我為冠軍侯

1

小樹屯有個小夥子叫作周大軍,從小就是個調皮搗蛋的主兒,他不愛學習,就愛幹點偷雞摸狗的事情,村裡幾乎每家都被他給禍害過,對他恨得牙痒痒,奈何周家人多勢大,大家惹不起,只能將這一口惡氣咽下。

人家都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周大軍卻信奉「近水樓臺先得月」,並把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禍害完外人也就算了,連自己人也不放過。

周大軍有個叔叔,因為小時候受了傷,落下了終生殘疾,一直到了50歲還沒找到媳婦兒,父母覺得對他有所虧欠,分家產時就多給了他一間村東頭的老屋。

周大軍父母倒不覺得有什麼,可周大軍卻不滿意了,儘管分配家產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並且他作為一個小輩也沒資格說什麼,可這小子瞧著叔叔無兒無女,老光棍一個,便讓叔叔把村東頭的老屋讓給他。

叔叔不答應,這小子便整天到叔叔家裡鬧,甚至還拿刀恐嚇,「那間老屋空著也是空著,讓給我建新房怎麼了?」叔叔百般無奈之下,只能含淚答應。

霸佔老屋以後,周大軍開始籌劃推倒老屋,將面積擴寬,建一個三層小別墅,留著以後當婚房。至於建房的錢,父母會幫忙想辦法,他們既然生了自己,就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一切安排好。

破土動工的前一天,挖機、渣土車都已準備完畢,周大軍請幫忙的幾個兄弟喝了頓酒,一直喝到酩酊大醉,便靠在沙發上沉沉睡去。

過了一會兒,他做了個夢,夢見一個白髮老頭,見了他之後俯身就拜,「小哥,老頭子一家借貴寶地居住已有數十年之久,感激之情難以言說,眼下小哥即將興建新房,老頭子一家自當搬離,懇請小哥暫緩兩日再行動工,待老頭子一家另覓他處容身,老頭子這裡先行謝過了。」

周大軍睡得迷迷糊糊,便揮了揮手說:「行,趕緊搬走,別耽誤老子建大房子!」老頭子頓時一喜,向周大軍鞠了一躬,這才離去。

第二天醒來,周大軍將這件事忘了個一乾二淨,眼看兄弟們都到齊了,二話不說就讓他們動工,先把老屋給平了。

幾鏟子下去,老屋被擊得粉碎,沙塵散去,一股血腥味傳了過來。開挖機的小夥子定睛一看,頓時嚇得面色發白,身子抖若篩糠,原來老屋下面是空的,裡面住著一窩蛇,剛才地面被挖機震塌了,這窩蛇被壓得粉身碎骨,腥血直流。

2

具體有多少條,大夥子數不清,他喊了一聲周大軍,「軍哥,你快來看看,咱們今天還繼續嗎?」第一天動工就見了血,害了這麼多條性命,小夥子有些忐忑。

周大軍看到眼前這一幕,先是一愣,隨後是一陣狂喜,「繼續,繼續個屁,正愁沒什麼好吃的招待兄弟們,現在不就有了?」

周大軍從屋裡拿了個大盆出來,搬開磚頭、石頭,將那些蛇屍撿到盆裡,不一會兒盆就裝得滿滿當當,周大軍興奮地說:「兄弟們,這可是好東西,大補呀,前兩年在外地打工,就好這一口,每個月都要吃上一兩回,今天咱們先別幹了,把這些蛇給燉了,好好吃喝一頓再說。」

周大軍當即在老屋旁邊支了個口鍋,把蛇洗剝乾淨,丟入大料燉了起來。別的不說,周大軍對烹飪蛇肉確實有一套,不一會兒肉香就遠遠傳了出去,令人垂涎三尺。

老屋挖出一窩蛇的事情很快就被叔叔知道了,他拄著拐杖一路小跑過來,待看到侄子弄死這麼多條性命不知悔改也就罷了,居然還打算把它們給吃了,腦中嗡的一響,氣得差點吐血,「造孽呀,你、你怎麼把家神都給燉了!」

當即提起拐杖,打算把鍋給掀了,卻被周大軍一把推倒在地。

「叔,我還打算待會兒弄一點孝敬你呢,你自己不吃就算了,別耽擱別人吃,這蛇肉可是大補呀。」

「補,補死你們。」叔叔眼看無力阻止,罵罵咧咧地起身走了,眼不見為淨。

蛇肉燉好以後,幾個小夥子搬來兩箱酒,啤的白的都有,就著蛇肉吃喝起來。

這一吃就吃到了晚上,滿滿一大鍋蛇肉,被幾個年輕小夥子吃了個乾乾淨淨。

周大軍喝多了,不等洗腳,便倒在床上睡了過去。剛睡著,一頭身子水桶粗的白色巨蟒便鑽了出來,口吐人言道:「你這個言而無信的小人,害了我妻兒性命,我要殺了你給她們報仇。」周大軍嚇壞了,發了瘋一樣四處逃竄,可白色巨蟒不給他絲毫機會,血盆大口一張,將其吸進嘴裡,嚼了個稀巴爛。

第二天早上,周大軍的父親到屋裡叫他起床,連著叫了幾聲,卻一點反應也沒有。奇怪之下,便伸手摸去,這才發現兒子的身體已經涼透了......

(本文由我為冠軍侯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故事,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故事:老屋裡的歲月如歌
    待到一個荷包做成,卻是潸然淚下,驀然間才發現,原來心裡真的少了一些東西奶奶家的窖與老屋隔了一個雞窩,那裡養著大白鵝。奶奶是喜歡養鵝,她說「鵝是大牲口,長起來後不容易有病」。有一次奶奶殺了一隻鵝,燉了一鍋,可是解了饞了。
  • 給顧二郎戴綠帽,顧廷炳被流放,顧廷燁悄麼地一鍋燉了四房
    給顧二郎戴綠帽,顧廷炳被流放,顧廷燁悄麼地一鍋燉了四房。顧廷炳被流放的真實原因,其實是顧廷燁暗黑的報仇雪恥之計謀的開始。顧家四房,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顧廷燁溫水煮青蛙,暗中把惡首四叔、顧廷炳以及劉姨娘文火給一鍋燉了,癱瘓的、被流放、被打壓的,各個罪有應得,沒好下場。
  • 燉了一鍋豬蹄,懷孕的兒媳藏著不給婆婆吃
    可今天下午發生的一件事兒,實在是寒透了他的心。下午阿姨下班後,回到家裡正準備做飯,看見兒媳婦拎著一口袋豬蹄子回來了。這麼長時間了,這是兒媳第一次下班回家主動買菜。阿姨覺得挺欣慰,看來兒媳並不摳門。看著兒媳燉了一鍋豬蹄,阿姨想著晚上可以大大牙祭了,於是高興地把菜炒好,就等著兒子回家好好吃一頓。
  • 故事:在德國熬雞湯,把消防員熬來了
    4月份的時候,房東告訴我,他的孫子要來讀中學,家裡沒有空餘房間了,所以我要在聖誕節之前搬走,給孫子挪地兒。正常在德國都有3個月的「辭退」時間,房東算給了我小半年時間用來搬家,自然是要搬走的。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我的房間比較舊了,房東想趁著夏天把房間翻修一下,要我把東西收拾一下,先搬到他家的地下室居住。
  • 兒時的老屋
    我的老屋是父母結婚的時候建的,據說花了三千塊錢。還是父親出去打工掙的錢,爺爺湊了點,建成的三間小平房,兩邊圍了院牆,院牆只有一米多高,我上初中的時候已經和院牆差不多高了。大門是兩扇大鐵門,門口是一個過道,過道旁邊就是廚房。大鐵門永遠是半關著,半關的大鐵門裡放著一個四輪拖拉機,後面是一架馬車。記得在過道裡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兒。
  • 故事:老翁害了兩兄弟,夜裡紅面人來敲門,一個月後他沒了命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89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明朝末年,下邳城外的小村子裡,住著三位老翁。這三位老翁關係甚好,情同手足。其中兩位老翁家境一般,另一位老翁家產殷實,在村子北面還有良田幾十頃。
  • 故事:繡花鞋就浮在眼前,老翁卻撈不著,下河撈時木匠喊住了他
    這賣菜的王老翁便是如此這般的人物。不過好在他是有驚無險,多虧過路木匠大喊一聲,這才救了他。我們繼續講故事:王老翁家住李家屯,平時種些菜,一早一晚挑到鎮上賣了換些銅板。雖說辛苦,但吃喝倒也不愁。老翁又在不遠處發現另外一隻繡花鞋,那上面也有一顆大珍珠,此時也在泛著光亮。老翁心中大喜:「鞋沒啥用,可那兩顆珍珠卻是好東西呀!足可以賣個好價錢了!」老翁是喜出望外,遂走到河邊撿起身邊的樹枝就伸手去撈。
  • 故事:一次善舉,老翁躲過一劫
    古時候的衢州,有一個王姓老翁。老翁人性善良,常做善事。村中很有人誇讚他說:「如此大善之人,普天之下少有,他必得福報。」老翁對於村民的話卻不放心上,依舊多行善事。有一日,住在北街的李老漢家圍滿了人。老翁不知發生何事,便也行了過去。
  • 故事:他被老翁害了命,15年後轉生為富家公子,結局不禁讓人感慨
    15年前他被養花老翁所害;15年後他轉世做了富家公子,報了此仇。看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孽債,誰也拖欠不了。書歸正傳,咱們開始講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小鎮子,鎮子上有一個白姓老翁。老翁的老伴兒沒得早,膝下有兩個兒子,皆已娶妻成家。
  • 故事:男子趕著馬車外出,一位白髮老翁攔住他,提醒他夜裡有一難
    話說次日,高東早早地趕著馬車出了門,走到村頭,只見一位白髮老翁迎面走來,攔住馬車道:「你先等下再走,我有話要對你說!」聞聽此言,高東心裡直納悶,自己從沒見過這個老頭,他到底要說什麼呢?心裡這麼想著,高東便停下了馬車。
  • 故事:民間故事:魏老翁救村民
    西漢年間的平壩村有一個採藥為生的採藥人,因為他有六十一歲了,因此村裡人習慣叫他魏老翁,時間久了村裡人漸漸的忘記了他的名字,他也習慣的村裡人喊他魏老翁。 這個魏老翁就住在淮河邊的平壩村,他經常採藥的山離村莊大概三十裡地,魏老翁常年在深山採藥不僅熟悉深山的環境,而且經常和山裡的鳥獸打交道,時間久了便精通了鳥獸們的語言。
  • 故事:老翁帶他去吃酒,從屋梁上摔下來,已在一千多裡之外
    明朝時期,河間縣的書生莊心劫心地善良,有一天,他拜訪文友回來,走在山路上,發現路邊躺著一個老翁,道士打扮,不住地呻吟。他上前詢問,原來老翁的大腿中了一箭,疼痛不止。 莊心劫問道:「好端端的,誰會射你一箭?」老翁苦著臉說:「我上山撿蘑菇,被獵人誤射一箭,他們嚇跑了,我拔了箭支,好不容易走下山。又疼又累,故此在這裡休息一下。」莊心劫問他家住哪裡?老翁說還有十幾裡路。
  • 老屋,老屋,你別倒!
    站在村口遠遠望去,老屋像在酣睡,許是太累,睡得那樣安詳、靜謐回想起當初的一幕幕,眸子裡,總是閃爍著晶瑩。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棟普通農舍,土牆青瓦。牆壁上是白色石灰,下部分是一米多碳黑色,簷口也抹了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響得多遠的。因為它是爹和娘為了我們兄弟三人能討媳婦而修建的。老屋是爹和娘耗盡心血的傑作,也是我們一家艱苦奮鬥的見證。
  • 故事:新聊齋:男孩打掃土地廟,多年後被一老翁接走,娶回美貌嬌妻
    於是一些百姓就趕到土地廟,對著土地公的神像求雨,希望他能顯靈救救芒州縣。可惜旱情一直連續了大半年,一滴雨水不曾下過,百姓們見求土地無效,就慢慢不再去土地廟供奉了。這天,韓童在土地廟除草之時,大門外進來了一位白髮老翁,他拄著老拐杖,笑容很慈祥。韓童見狀,忙放下手中掃把問老翁:「老爺爺此處是廢廟,你來此有何貴幹?」
  • 故事:老木匠晚歸遇到鬼童,白髮老翁出手相助,善心讓他渡過劫難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69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北宋年間,江浙交界處有一個老木匠。他姓張名友,字仲厲。他常常外出給主家做木工活,晚歸已成家常便飯之事。鄉民們都說,張木匠人性本就善良,又常做善事,神鬼也敬畏他。事雖如此,不過在張木匠花甲之年,他卻遭遇一件怪事,好在他的善心引來神秘老翁相助,這才免於此難。
  • 奶奶燉了一隻雞,給孫子吃肉,孫女喝湯,3天後奶奶愣了
    專門跑了幾裡路,在鎮上買了一隻大公雞,回來準備給孩子們燉了吃。雞肉燉了一下午。香味飄滿了整個院子。到了晚上,雞肉燉好了。該吃飯了。張大娘端上一鍋香噴噴的雞肉,放在桌子上,高興地說道:「飯上桌了,香不香呀!」孫子和孫女一起說道:「香,好香!」張大娘拿筷子夾了很多的肉,放進了孫子的碗裡。張大娘說:「香的話,就多吃點,趁熱吃!」孫子大口的吃肉。孫女趕緊端起碗來,滿懷期待的等著張大娘給她夾肉。
  • 奶奶的和爸爸的老屋,都是一本故事書
    這老屋還在奶奶修建的。那會沒有現在的紅磚,水泥牆。老家農村黃泥土摻雜了稻草渣,就砌成了牆。屋頂蓋的是泥窯裡經過幾天幾夜燒築出來的青瓦。高高大大的四間大瓦房,當時可是我們村最氣派的房子。奶奶也是我們村裡最勵志的老太太。奶奶和她新房,就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奶奶是一個三寸金蓮的小腳老太太,我爺爺去世那會。
  • 故事:玉帝賜劍斬惡龍
    一天,他偷偷觀看惡龍混戰,有的口吐烈火,有的口伸利劍,有的飛砂走石,有的噴水千丈,撕來咬去,不分勝敗,只攪得天昏地暗,狂風呼嘯,暴雨傾盆,周遭村人吃盡苦頭。躲在一邊的王向陽,十分憤慨,怒火中燒,拉開彎弓,連射九箭,不但沒傷惡龍一片鱗甲,還險些被惡龍發現,丟掉性命。
  • 故事:沛縣老家的「老屋土」
    老師、老同學、老戰友、老朋友,老宅子、老房子、老屋土,一串「老」字,把人帶到遙遠的歲月。大老爺我沒謀過面,聽奶奶講,他是剝馬中毒而亡;三老爺,老頑童,一生無憂愁,平時喜歡編個順口溜,有趙樹理筆下的「李有才」板話之說。爺爺老兄弟仨,三位老宅子。我父親兄弟四人,父親老大,二叔朱廣庭,綽號朱聾子;三叔朱廣葉,大字不識一籮筐,但打鳥打兔子,百打百中,也是一位巧木匠;四叔朱廣坤,是當年大隊的赤腳醫生。父親兄弟四人,分家另住,每人一位新宅子。
  • 故事:大雨滂沱黑夜裡,倒塌房子裡藏著的過去
    待到一個荷包做成,卻是潸然淚下,驀然間才發現,原來心裡真的少了一些東西奶奶家的窖與老屋隔了一個雞窩,那裡養著大白鵝。奶奶是喜歡養鵝,她說「鵝是大牲口,長起來後不容易有病」。有一次奶奶殺了一隻鵝,燉了一鍋,可是解了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