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頭像閱讀其他篇章
話說劉伯欽護送唐僧行至一座大山山腰處,對唐僧道:「這裡叫兩界山,乃是大唐邊界,我只能送到這裡了。」唐僧求他再送一程,劉伯欽道:「前面乃是韃靼地界,那廂虎狼不伏我降啊!」
正在此時,忽聽得山腳下有人高呼:「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嚇得唐僧驚慌不已。劉伯欽道:「這必是那山腳下石匣中的老猿在叫。」唐僧忙問:「是何老猿?」
劉伯欽道:「老人曾說,此山舊名五行山。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於此,下壓一個神猴,由土神監押,餓了吃鐵丸,渴了飲銅汁,至今凍餓不死。長老莫怕,我們且去看看。」
兩人來到山下,果然見那石匣中有一猿猴,露著頭,連連招手:「師父,你怎麼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唐僧問道:「你可是叫我?」那猴道:「正是,正是。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於此處。逢觀音菩薩點化,叫我在此等候取經人的。快救我脫身,保你西行!」
唐僧聽了,滿心歡喜。又道:「只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你?」那猴道:「不用斧鑿,這山頂上有如來的金字壓帖,你去將帖兒揭起,我自會出來。」
劉伯欽扶著唐僧來到山頂,只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一塊大石上貼著一帖,上書「唵嘛呢叭咪吽」六個金字。
唐僧跪下拜了幾拜,禱祝一番,上前將封皮輕輕揭下。只聞得一陣香風,把壓帖刮在空中。有人叫道:「我是監押大聖的天神,今日他的災難已滿,我回去見如來交差了。」
唐僧與劉伯欽來到山下,對那猴說:「揭了壓帖,你出來吧。」那猴十分歡喜,叫道:「師父,請走開些!我好出來,莫驚嚇了你!」
劉伯欽和唐僧往東走了六、七裡遠,又聽得那猴高叫:「再走,再走!」於是,他們又走了十裡路。
這時,忽聽一聲巨響,山崩地裂!回頭看時,那兩界山已崩塌粉碎!
唐僧與劉伯欽正自驚恐,只見那猴早到了他的馬前,赤身跪下,對唐僧拜了四拜道:「我出來也!多謝師父!」
唐僧道:「我給你起個法名,卻好呼喚。」那猴說道:「我原有個法名叫孫悟空。」唐僧歡喜道:「此名正合我門宗派,我再與你起個混名叫『行者如何?」悟空連聲叫好。
劉伯欽恭喜唐僧收了一個好徒弟唐僧施禮道謝,當下ニ人互相告別。
悟空扶唐僧上了馬,自家背著行李在前邊領路。過了兩界山,突然見一隻猛虎咆哮而來,唐僧驚得滾鞍落馬。悟空卻歡喜道:「師父莫怕,它是給我送衣服來的!」
只見悟空從耳朵裡拿出一個針兒,迎風一晃,變作碗口粗細的鐵棒,迎著猛虎當頭一棒,那猛虎登時腦漿迸裂。
唐僧不由贊道:「想不到你還有如此本領!」悟空笑道:「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慢說是只虎,便是條龍,見了俺老孫也不敢造次。」說罷,悟空拔了根毫毛變成一把牛耳尖刀,挑開虎腹。
悟空剝下一塊虎皮,用葛藤束在腰間,遮了下身。然後對唐僧道:「師父,我們且先上路,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
悟空背了行李,請師父上馬。唐僧問道:「你剛才打虎的鐵棒,如何不見了?」悟空笑道:「我這棒叫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我將它變做繡花針收在耳裡了。」
師徒兩個邊說邊走,不覺已近黃昏。悟空遠遠望見前面有個莊院,便對唐僧道:「師父,前面有戶人家,我們前去投宿。」
來到莊院前,唐僧下馬,悟空前去敲門。一個老人開門見悟空好似雷公,嚇得腳軟身麻,連叫「鬼來了,鬼來了!」
唐僧上前忙道:「老施主休怕,他是貧僧的徒弟,不是鬼怪。」老人見他面貌清奇,方才站穩。唐僧又道:「貧僧是唐朝差往西天拜佛求經的,路過此地,天色已晚,特來借宿。」
老人將他們請進屋內,安排了齋飯。飯畢,悟空又問老人借了針線。
悟空縫好虎皮,用藤條圍在腰間。見師父有一件白布僧袍,便扯過來披在身上,問唐僧道:「師父,老孫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
唐僧見悟空喜歡,便將僧袍送給了悟空。悟空謝過師父,又去尋些草料餵馬去了。
[可愛]歡迎關注哦,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