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敬妃不爭不搶,與人為善,雖不得寵,卻是笑到最後的人

2020-11-19 紫依



文/紫依

再刷《甄嬛傳》時,發現敬妃才真正是全劇裡最善良,最智慧,最有情商的好人。

她的與人為善,終究讓她笑到最後。

雖然她的母家一般,也不得皇帝的寵愛,更沒有自己的子嗣;可她還是能夠在最後,穿著雍容華貴,與甄嬛談笑風生,而且還白白得了一個女兒朧月。

一手普通的牌,在敬妃的手上,打出了出奇的好效果。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她的那套強大的生存策略:看似不爭不搶,處處隱忍,與人為善,實則廣結善緣,為自己覓得好同盟。

她與甄嬛之間,像極了成年人的友情,始於利益交集,結成共同體,求得共生,暫得溫暖。

畢竟像沈眉莊那樣的真心閨蜜,本就可遇而不可求。

它需要正確的時間與地點,還需要漫長的光陰來打底。其難得程度,並不比愛情少半分。

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沒有永遠的朋友。

今天便來談談這個前期存在感不太強,後期成為神助攻的敬妃吧。

自知是制衡的棋子,便守拙安靜,隔岸觀火地看待後宮諸事

敬妃自始至終都是個明白人。

她於萬紫千紅的後宮之中姿色平平,母家的背景又一般,進王府的時候,只是華妃房中的格格。

她的存在,只不過是因為當初王府一同進宮的幾個「老人」中,除了皇后、華妃、曹貴人、端妃、齊妃之外,便是她了。

皇后不用多說,太后的娘家人,聲勢顯赫,後位非她莫屬。

華妃有個年羹堯,在外頭替皇帝打仗,立下赫赫戰功,同時也是稱帝的有功之臣;在帝位不穩,戰事未平的時期,皇帝完全是有求於他的。所以,華妃一人多年來凌駕於皇后之上。

端妃常年累月地病著,而她之所以還能活著,不過是替皇帝背鍋而已。當年那碗落子湯,是皇帝做的手腳,端妃遞給華妃以致小產。所以,儘管華妃將所有怨恨指向端妃,灌她喝下紅花湯終身不孕,但只要皇帝在,就會有她的一席之地。

齊妃雖然蠢笨不得寵愛,但她好歹有個三阿哥,而且是最年長的阿哥,只要她後來不幹那些實名制的糊塗事,這後宮中,她完全是穩的。

曹貴人地位低下,可偏偏有個十分討皇帝喜愛的溫宜公主,而且她還是華妃那邊的人,只要華妃不倒,她便有立足之地;哪怕華妃倒了,她也還有公主可以倚仗。

算來算去,就只有敬妃最可憐了。她既不是皇后的人,又常年累月地被華妃壓制著,而且無子嗣。


但敬妃勝在一點,她無子的原因,便是早期與華妃同住時,聞多了皇帝和太后特製的歡宜香。

這點皇帝心知肚明,所以對她內心有愧。

這點愧疚,足以讓敬妃自保。

如果沒有後來甄嬛的出現,只要她偏安於一隅,不出挑也不來事,平平安安等著當個太嬪,對她而言,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而她存在最大的價值,便是牽制華妃而已,儘管她實際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但至少皇后之下,比華妃資歷深的,有端妃;

與她同級的嬪妃,始終有敬妃這麼一個。

這樣也不至於讓華妃一人獨大。

甄嬛入宮前的局面,便是端妃避世,齊妃站隊皇后,曹貴人依附華妃;

而其他嬪妃,總是要圍繞最近正得寵的嬪妃開展話題。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有人得寵時,有羨慕的、也有諷刺的;有人失寵時,有感慨的,也有嘲笑,還有落井下石的。

敬妃大部分時候,都是安靜地坐著,既不背後議人長短,也不對後宮的寵愛大肆議論。

她就像一個旁觀者,哪頭都不靠,恪守本分,安靜地做完自己請安的分內事,然後離開。

敬妃與甄嬛有段掏心窩子的話,聽了讓我無比傷感。

你哪裡知道我這深宮寂寞的感覺。

我的宮中有326塊磚,每一塊我都撫摸過無數次。

其中有31塊,已經出現了細微的裂痕。


久居深宮,皇帝不愛,又無子嗣,也無聊得來的姐妹。

她的深夜裡,只能摸著地磚度日。

在甄嬛傳的前半段裡,她的存在感是極弱的。

然而,正如甄嬛所評價的,若真是一無是處,又怎能在華妃之下獨善其身這麼多年?


與人為善,廣結善緣,亦是自保

其實,活到敬妃這把年紀,這種資歷,確實是宜靜不宜動。

若以她日漸消逝的容貌,擼起袖子、撩起裙角,想方設法地去爭,求個一兒半女的,想必皇帝的面都沒見著,就已經被華妃或者皇后壓得死死的。

而她的地位又十分尷尬。

  • 當朵解語花吧,又比不過甄嬛;
  • 能唱能跳吧,又拼不過安陵容
  • 安靜穩重吧,又比不過家世極好的沈眉莊;

因為敬妃就屬於這種一不留神就被遺忘的角色。

她看起來似乎沒啥特點,也不敢主動爭寵,所以只能拿淡泊從容,歲月靜好的性格,作為自己最大的優勢,立立標杆。

大家都知道她是個不出風頭的人,雖然位份在那裡,可既不礙眼也不來事,自然大家都懶得出手加害,或者拉攏這麼個雞肋角色。

「無用」就是敬妃最大的自保武器,更何況到後面站隊pk時,你就會發現她根本就不是笨嘴拙舌的「無用之人」。

加之她本身也很識趣,於是皇帝偶爾心血來潮了,還能去她那裡坐坐,談談心。

她自知「無用」,便從未主動加害於人,能夠施予援手的,出言勸諫的,她都會主動作為。

她生性喜歡養烏龜,便是這一性格的最好體現。

烏龜的優點是什麼?

以靜制動,韜光養晦,長命百歲。

敬妃對剛入宮,不明就裡的甄嬛,提點四阿哥的身世,生怕她不小心觸了皇帝的黴頭。


這四阿哥你也看到了,心性聰明,又沒病沒災的,皇帝不待見,你可曾想過為什麼?

敬妃的樂於助人,不僅僅是對自己宮裡的沈眉莊和甄嬛。

就連祺貴人剛入宮之時,一不小心脫口而出的「庶出」二字,不慎得罪了皇后。

所有人都在看笑話,只有敬妃起身替她解圍說,祺貴人不是故意的。


一般的主位,都見不得自己宮裡的人得寵。

比如富察貴人之前,拼命壓著安陵容,祺嬪經常搶欣貴人的恩寵。

可是敬妃從來沒有半點架子,從沈眉莊入宮那時,對甄嬛說的,「主位的敬嬪娘娘是個很好說話的人」,便知她的日子確實好過。

所以,敬妃加入甄嬛戰隊,早在此時並埋下伏筆。

沈眉莊無論得寵,還是被禁足,抑或是得了時疫,敬妃都對她百般照顧。

因為她深知,她倆一損俱損,華妃時時刻刻等著一石二鳥,正好尋她個錯處給打發了。


所以,為了自保,她處處保護著沈眉莊,不叫她在自己宮裡出事。

沈眉莊被禁足在她的宮裡時,她在皇上可容忍的範圍內,隨時給她送點吃的、用的,提供點方便,明哲保身的同時,她也樂得做個好人。

畢竟後宮裡30年河東,30年河西,風水輪流轉,沈眉莊此時倒了,可她的好姐妹甄嬛還得寵著呢,以後的事誰都不一定。

也正是因著此事,敬妃與甄嬛這一新晉勢力親近,順帶打擊了一下華妃。

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皇帝與當時的敬嬪正在下棋時,內務府來人稟告,今年波斯國進貢螺子黛只有三斛,不比往年,該如何分數?

皇帝言,這樣的小事,也來問他?

敬嬪就替姜總管圓場,她說到,僧多粥少,未免嬪妃爭執,皇帝的賞賜是最佳的。

因為數量不多,姜總管新官上任,拿不準皇上的喜好,看不清楚後宮的風向,請示領導便是最好的方法。

於是,皇帝想了想,就看著一眼姜忠敏。

敬妃便圓場道,你雖是新官上任,倒是也乖覺。


接下來,皇帝就開始分了。

皇后貴為中宮,不能少了她那份

甄嬛畫遠山黛最好看,也便給她,再者。(他停頓了一下)

我明白皇帝的顧慮,敬嬪一直都不得皇上所愛,只因進府年份久了,人又不錯,這才能夠保得位置。

可是如果皇帝當著她的面,把僅有的3份嫘子黛都分出去了,面上又確實不太好看,難免還得再賞點東西安慰一下。

於是,敬嬪又十分知趣地說,臣妾自信眉不畫而黑,皇帝無需考慮她。


這就又替皇帝解圍了。

皇帝隨即就說,華妃最愛長眉入鬢,便給她吧,其餘的嬪妃若無螺子黛,用銅黛即可。

如此分配完之後,皇帝還是覺得,對敬嬪有些虧欠,便看著敬嬪說,其實應該賞她一斛螺子黛,謝她告訴自己眉莊飯菜有毒一事,免了後宮的一場風波。

敬嬪笑言,皇帝說過,聽了便忘了,何苦還要謝她呢。

皇帝見此,便握住了敬嬪的手。



這個細節,說明他們之間,早已不是夫妻,更多的是同盟的味道。

敬嬪對皇帝瞭然於心,從不逼迫,更不爭寵,也沒有自己的小心思,懂事得讓人喜歡。

因為沈眉莊假孕一事,皇帝十分氣惱,安排她禁足,可儘管如此,她也罪不至死。

只是如今居然飯菜被人下毒,想想也知,應該會是華妃幹的。

可是敬嬪發現後,只是來跟皇帝說一聲,並申請能夠用自己宮中的小廚房替她送飯,目的已經達到了。畢竟毫無證據,不可隨意攀比,而她雖有功,但皇帝也不覺得這份功有多重。

因此,這事兒也就這樣過去了。既知華妃扳不倒,那只要在可允許範圍內,求得自保即可。

如此識大體的妃子,在後宮之中,便是絕無僅有了。

這也難怪為何皇帝會如此看中,而且還許她一起學習協理六宮事宜。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明顯高於麗嬪、曹貴人之流。

又比如,後來的閒月閣事件。

甄嬛利用浣碧坑華妃的計劃,很明顯並未事先透露給敬嬪。

但現場,敬嬪兩次出言都旁敲側擊地打擊了華妃,她這個助攻的精明,事後也得到了甄嬛的認可。

日久見人心,你為人善良、不耍陰謀詭計,關鍵時刻還會拉你一把的人,外人一定會敬重你幾分的。

而敬妃,又絕對不是淳常在、富察貴人、麗嬪、祺貴人那種沒心機的傻白甜。

她屬於典型的,進攻不足,防守有餘的角色。

叫她旁敲側擊可以,煽風點火也可以,但讓她出手害人,基本上也屬於打蛇不打七寸,與齊妃實名制下毒無異。

以利益為前提,結成共同體,站隊甄嬛

敬妃,早在眉莊落難之時,便加入了甄嬛戰隊,只是,那時的同盟並不牢靠。

生朧月時,甄嬛萬念俱灰,分娩第三日便自請出宮,為保護孩子,她把孩子託付給了敬妃,而非閨蜜沈眉莊,原因有二:

一來,眉莊當時也已經心灰意冷,不願意爭寵。而且只是一個嬪,位分不夠高,還要居敬妃之下,她自身都難保,朧月更是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保護。

二來,敬妃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幫助協理六宮了。把孩子和丫鬟留下來給她,就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女兒和姐妹沈眉莊。朧月的前程必不會差。

那時候,所有人都將此舉視作託孤。

敬妃感激涕零,自然把朧月視如己出,衣食住行精心照料,與眉莊亦相處融洽。

這麼些年,因著皇帝對甄嬛的念想,敬妃藉由朧月,與皇帝親近不少。

只是她做夢也想不到,甄嬛竟然還能觸底反彈,改頭換面,以鈕祜祿氏甄嬛的名義被迎回宮中。

敬妃開始惶恐。

朧月對她的重要性,已非固寵可以解釋得過的。

這場源自生母和養母間的嫌隙暗生,引發了一場女人之間的戰爭。


縱觀全劇,她唯一做的一件傻事,就是揭發了崔槿汐和蘇培盛對食之事。

以她那點恩寵,如果沒有朧月,那日子就是數完了326塊地磚,接著去數昭陽殿的瓦片。

所以,哪怕明知皇后要利用自己,她也願意進攻一回,只為了能夠把朧月留在身邊多幾年。

好在,甄嬛生完龍鳳胎之後,大度地一笑泯恩仇;敬妃得到了朧月的撫養權,自然也就順著臺階拜倒,誓死效忠。

這樣的同盟關係,是甄嬛捨棄了親生女兒換來的。雖穩固,但終究不能入心。

此後,她在滴血驗親、扳倒安陵容和甄嬛小產嫁禍皇后的三件事中,全力輔助,甚至連帶著朧月一起,共同推倒皇后。


結語

《甄嬛傳》的大結局,甄嬛、敬妃與欣貴人圍坐著聊天,三人都打扮得華貴而隆重,談笑風生神情愉悅。

這是一種勝利者的姿態。

敬妃,才是最大的贏家。

孩子孝順體貼,自己也榮耀加身做了皇貴太妃,再也不必數著地磚盼天明。

對一個無子無寵的妃嬪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這也是她善於藉助甄嬛的力量,為自己謀得利益最大化。

反觀甄嬛後來的處境,子女雖多,卻都不能承歡膝下。

自己的親生女兒朧月歸敬妃;她與果郡王的龍鳳胎,為了保全他們的安危,也都寫到被廢的果郡王名下;自己當親生女兒養著的,是閨蜜沈眉莊與藍顏知己溫實初的孩子;

唯有一個過繼的四阿哥,兩人攜手同行,也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

敬妃,當真是不容小覷啊。

歡迎關注,一起分享深度劇評和八卦

相關焦點

  • 《甄嬛傳》:性格軟弱,老公不疼,敬妃憑什麼能超越甄嬛笑到最後
    前期的敬妃也確實如此,剛出場時,敬妃還是敬嬪,無子無寵,亦不受寵。遇事唯唯諾諾,從不主動出頭。即便後來晉升為妃,也處處被同為妃位的華妃壓一頭,雖有協理六宮的權力,卻是形同虛設,就連小允子都說她是一個不能做主的人。
  • 她是《甄嬛傳》中活得最通透的女子,靠這八個字笑到最後
    》中,敬妃揭發蘇培盛和槿汐對食被發現,甄嬛招敬妃到永壽宮問話時,敬妃對自己這麼多年在後宮真實感受的泣淚傾訴。敬妃,在《甄嬛傳》原著中是馮若昭。書中對她容貌氣質的描寫是端莊和氣,五官清秀,一顰一笑皆是貞靜之態。聰慧和美麗都是不顯眼的,再留心也不過是尋常大家閨秀的氣質,是家常的那種隨和與親切。
  • 《琅琊榜》:看似不爭不搶的靜妃,憑什麼能笑到最後?
    後來,她的兒子蕭景琰登上皇位,她也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太后,與皇后和越貴妃相比,她才是笑到了最後。有人說,她不爭不搶就打敗了對手,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她不是不爭不搶,只是什麼恩寵、名分、面子等,這些她都不在乎,所以沒必要去爭搶。她看似不爭,其實是有所爭,有所不爭。02不爭。劇中,皇后當眾羞辱她「醫女出身,身份低賤,不配抄佛經」時,她並不分辯,只是一笑置之。
  • 從敬妃角度看《甄嬛傳》:最是重情之人卻最易被忽略
    《甄嬛傳》熱播了好多年,劇中人物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其中有一位存在感沒那麼強烈,卻一路笑到最後的娘娘——敬妃。若是從敬妃的角度看《甄嬛傳》,會有不一樣的收穫。這許就是皇帝敬重敬妃之處,也是她的封號「敬」的含義。封賞為江山皇帝每一次封賞敬妃,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平衡後宮權力。從敬嬪到敬妃,是為了制衡華妃。由敬妃到敬貴妃,是甄嬛為了踩低安陵容而建議皇帝大封六宮。
  • 甄嬛勝券在手,為何最後不和敬妃爭朧月了?有些事情太過現實
    導語:甄嬛勝券在手,為何最後不和敬妃爭朧月了?既然是這樣,在甄嬛回宮當上熹貴妃的時候,明明能奪回朧月的,最後卻不和敬妃爭了呢?,她當然捨不得朧月,但朧月回到甄嬛身邊比待在她身邊要好,就想著把朧月給還回去了,結果朧月不願意,這下敬妃就不想還了,還為了朧月和甄嬛去鬥。
  • 《甄嬛傳》:敬妃無子無寵,深宮中每一塊磚她都數過,是個狠角色
    9年後再看《甄嬛傳》,發現了很多之前沒有注意的人和事,比如說甄嬛的盟友敬妃,就是淮生之前忽略掉的人。不知她是因為甄嬛害死雍正而怪她,還是因為這宮裡害過她的人都不在了,她沒有了鬥志。而敬妃,還陪伴在甄嬛左右,做她最忠誠的追隨者。
  • 9年後才懂《甄嬛傳》敬妃:終身不孕,沒有野心,卻是個狠角色
    在後宮中,敬妃的位份很高,不爭寵,卻得皇上尊重,必然能保全朧月。當初很多人問甄嬛為何不把朧月交給沈眉莊?很明顯,沈眉莊避寵,又和甄嬛感情頗深,把朧月帶在身邊,難免時常提起甄嬛。而那時候皇上對甄嬛決絕,不讓人在後宮提起她。
  • 甄嬛傳:敬妃有功在身,為何不向皇上要螺子黛?
    《甄嬛傳》中華妃是最囂張跋扈的,不僅是眾妃之首,還因哥哥年羹堯,極其受到皇上的寵愛,華妃也因此經常不中無人,就連一宮之主皇后有時也要讓著華妃。雖然華妃是一位最受寵愛的妃子,但是論到信任程度,華妃就遠遠不如敬妃了,敬妃的穩重被大家看在眼裡,入宮的年份也很久了,所以在皇上的心裡,敬妃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 《甄嬛傳》中活得最通透的女子不是甄嬛,而是不受皇帝寵愛的她
    甄嬛傳中活得最通透的女子,大家覺得是誰呢?有人認為是甄嬛吧,她最後成為了太后,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她美麗,聰慧,但是她經歷過大喜大悲,經歷過皇帝的薄情,經歷過心愛的人被毒死在面前,也經歷過與自己的親骨肉分離。甄嬛經歷了所有的痛楚,才能登上高位。
  • 《甄嬛傳》裡活得最通透的人,不是敬妃端妃,而是沈眉莊
    雖然部分網友絕得端妃和敬妃是該劇中活的最通透的人,因為她們不僅在夾縫中活到了最後,還報了仇成了人生贏家但是8年後再看這部劇,反而覺得沈眉莊才是《甄嬛傳》中活得最通透的那個人。除了聰明睿智,看人精準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1 閨閣之中重情義,不搶姐妹風頭真正的好姐妹,是不會去搶心愛之人喜歡的東西的。從甄嬛和玉嬈之間的相處方式就可以看出來。
  • 甄嬛傳:有那麼多人選,甄嬛卻把朧月交給了敬妃?看敬妃做了什麼
    導語:甄嬛傳:有那麼多人選,甄嬛卻把朧月交給了敬妃?看敬妃做了什麼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雍正的后妃幾乎都是沒有孩子的,像是敬妃這些宮裡的老人是沒得生,而安陵容和祺貴人這些想生不能生,最後生得最多的,還是甄嬛。甄嬛的第一胎不出意外,被宜修給打掉了,好不容易在第二胎時生下朧月,不過剛出生,甄嬛就把朧月託付給了敬妃。
  • 甄嬛傳:敬妃曾是華妃房中的格格,為何沒有和她統一戰線?
    甄嬛傳:敬妃曾是華妃房中的格格,為何沒有和她統一戰線?敬妃在甄嬛傳中是一個不爭不搶的嬪妃,她在後宮中幾乎透明是一個透明人,她位分一般,也不得皇帝寵愛,更是沒有子嗣,但在後宮中她總有一席之地,地位也是穩步上升,從華妃房中的格格到皇帝的嬪妃,後來更是被升為妃、貴妃,很多時候皇帝對她也是非常信任的,正是因為她不爭不搶的性子。
  • 甄嬛傳:敬妃明哲保身唯一的算計,卻是為了留著朧月公主
    敬妃是一個中正端方之人,在後宮你爭我鬥的戰爭中,敬妃既不站隊皇后,也不幫著華妃,不拜高踩低也不趨炎附勢。而敬妃無子還能封到妃位,大概也是皇上對害她不孕而心懷愧疚。嬛嬛和皇帝鬧翻,出宮帶髮修行,出走時把孩子交給敬妃撫養,因為敬妃能照顧好朧月。
  • 甄嬛傳原著:後宮險惡,為啥敬妃端妃欣貴人能全身而退?
    引: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韓愈)不過分,不愚鈍,不縱容的善良,是人生旅途最好的通行證。即便處於四面危機的後宮。《甄嬛傳》原著中不很得寵卻挨到了最後,得享天年的敬妃、端妃、欣貴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善良而不軟弱的人,無敵。
  • 《甄嬛傳》眉莊:嬛嬛,為何不將朧月交給我撫養?甄嬛:對不起
    在很多人心中,《甄嬛傳》是清朝宮鬥劇排第一的,《甄嬛傳》講述了甄嬛從一個清純少女最後變成後宮裡最大的贏家的一生。皇后自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安排人刺破了甄嬛的吉服,送來了已經去世了的純元皇后的吉服。純元皇后是皇上心中的白月光,自然不容別人玷汙。
  • 甄嬛傳原著:敬妃端妃欣貴人說,最智慧靠譜的投資,不是審時度勢
    《甄嬛傳》原著中不很得寵卻挨到了最後,得享天年的敬妃、端妃、欣貴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善良而不軟弱的人,無敵。何況是人尖子大聚會,矛盾大集中的後宮呢?這個課堂的品級可著實不低。今天小編來說說《甄嬛傳》中,三個秉性善良,不爭為爭,以慢贏快,最終得以圓滿的嬪妃。
  • 《如懿傳》裡的陳婉茵 一個無寵小透明卻笑到了最後
    不知道見了說什麼。其實她是不想和純妃爭寵。皇帝本來是去看純妃的,如果她冒然過去無疑就是邀寵。那就會得罪了純妃。連上一屆的宮鬥冠軍甄嬛都說,在這宮裡想要升,要猜透皇帝的心思。想要活,那就要猜透其他女人的心思。她出身不高,姿色平平,在皇宮中這樣一個美女如雲的地方,她當然很容易被淹沒。她只有不爭不搶,謹慎小心,從不敢有任何越矩的事情。不給任何嬪妃造成威脅。
  • 原來只知《甄嬛傳》敬妃恨皇后,殊不知知她也恨皇上才與甄嬛為伍
    《甄嬛傳》中敬妃娘娘,在華妃獨大時,亦可明哲保身,可見敬妃娘娘是有本事的人。在劇中,敬妃娘娘沒有華妃那樣的母家,讓她無後顧之憂;也沒有皇后那樣的出身,儘管是庶出,但仍舊有著烏拉那拉氏的高貴血統;更沒有甄嬛那般酷似純元皇后的面孔,得佔先機……。這些敬妃娘娘都比不過,且她並沒有皇上的盛寵,也無子嗣,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能夠在後宮待到最後,成為贏家。這是為何呢?
  • 《如懿傳》裡的陳婉茵 一個透明小人物 是如何笑到最後的
    不知道見了說什麼。其實她是不想和純妃爭寵。皇帝本來是去看純妃的,如果她冒然過去無疑就是邀寵。那就會得罪了純妃。連上一屆的宮鬥冠軍甄嬛都說,在這宮裡想要升,要猜透皇帝的心思。想要活,那就要猜透其他女人的心思。她出身不高,姿色平平,在皇宮中這樣一個美女如雲的地方,她當然很容易被淹沒。她只有不爭不搶,謹慎小心,從不敢有任何越矩的事情。不給任何嬪妃造成威脅。
  • 甄嬛傳:敬妃能撫養朧月,為何還要告發槿汐?弘曆不小心害了甄嬛
    甄嬛被雍正傷心後,生完朧月沒幾天就決定離開,把朧月託付給值得信任的敬妃。原本端妃也是值得託付的人,但是端妃早已有了溫宜,敬妃同樣是妃位,也跟甄嬛交好,甄嬛才放心託付。其實敬妃真的對朧月很好,以前沒有人陪伴的時候,敬妃只能沒有盼頭地數數磚頭,養養烏龜,自從有了朧月,生命裡像有了一道陽光,未來也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