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電影《花木蘭》裡的秘密,木蘭父親的身份讓木蘭不得不參軍

2020-09-11 戰爭史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文山樵人,無授權禁轉!

01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最早是託民歌「木蘭詩」所傳。故事大約發生於北魏年間。

電影劇情和「木蘭詩」基本契合,國家遭受入侵,向花木蘭家徵兵一名入伍參軍。

即「木蘭詩」中所言「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這說明,劉亦菲(啊,對不起,是花木蘭)家不是普通的農業家庭,花家是軍戶。

這就是說,木蘭的父親不僅當過兵還是職業軍人,花家很可能幾代男丁都是軍人。所以才會十二卷軍書,「卷卷有爺名」。

遠在南北朝時期,戶籍制度極為簡陋,主要作用是逐戶收租收稅,不會精細到每個人的姓名。否則憑空多了一個 「兒子」,是很難矇混過關的。

當然了,凡是國家,必有軍隊,用以攘境固土,彈壓地方。軍隊當然是由士兵構成,所以動員足夠數量的民眾參軍是統治者不得不面對的挑戰。由於戰爭與死亡的緊密聯繫,參軍的風險極高,積極性則必定不高。

所以沒有兵役制度的情況之下,軍戶就出現了。

《水滸傳》之中描述,梁山多名好漢便乃原是「軍戶出身」。這個軍戶,大約意思是以參軍當兵為職業的家庭,一般相傳幾代。每戶出一男子參軍,服役期間家庭可以減免相應賦稅並獲得糧秣布匹等資補。

02

我們可以參考泉州顏氏族譜的一段記載:

洪武九年抽軍,合當抽軍一名,南京留守軍。正戶顏應祖乃應抽完役,洪武十四年於南京當值病故,遂再抽其弟顏應嗣解補。

這是一個軍戶履行義務的標準模板。出人參軍的家庭獲取免租賦待遇,必須填滿兵額,去的人未役滿死了,得再抽人補充。

另有嘉興《府錄志》記錄:宣德五年,軍戶朱尚鈞家當抽兩人,撥守楚雄軍。而張(名舛失)戶有六丁,朱尚鈞以每丁科銀二兩貼張家當軍應役。再年每丁另貼銀一兩,張家戶主與長男代朱家當軍,後父子皆歿於楚雄軍。

軍戶,須得世世代代抽取男子參軍,這是古時候國家保證兵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實這制度戰國時候就有了,由於基本隔年就得打一仗,所以差不多年年得徵兵。

這種狀態下軍戶的優點很多,地方可以掌握兵源預期數目,屬於「預約取件」;而且軍戶之家的男子自小會接受來自父輩的基本軍事訓練,一般都能夠騎馬射箭,耳濡目染之下,往往對戰爭的慘烈殘酷多少也會有所了解,比一般「菜鳥」膽量要大一些,即戰力強不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防止逃兵出現,因為兵卒出逃,官府很容易追查,則由該丁所在軍戶再抽男子勾補。

另外,這個制度也利於國家對陣亡者家庭給予撫恤。

在影片《花木蘭》中我們可以看到,父親花周是個傷殘軍人,已經喪失勞動生產能力,花家亦無經商,但衣食無憂,全家還都能夠有較為體面的穿著打扮,應該是享受到相應的政策補貼之故,這應該是屬於符合實際的藝術想像。

03

當然木蘭詩中描述的從軍者自行購置馬匹及裝備的情況不會在中原地區出現。事實上,木蘭的敵人,柔然等遊牧民族才有這樣的習慣。比如金,規定從徵者自備馬一匹、草一束、弓兩副、箭矢三壺(捆),氈褥披鬥(一種類似雨衣的雨具)悉皆自備。國家負責什麼呢?刀槍劍戟、糧秣藥品。

像柔然發動的這些以劫掠為目的的戰爭,一般不發軍餉,劫掠所得財物士兵可以分獲相應份額。

事實上,金蒙執行的戶籍管理制度中明確有出軍之戶「猛安謀克戶」。而更加原始的匈奴,則幾乎是戶戶出軍,形成一種原始的全民皆兵。

而相比之下中原國家的軍戶制度要合理許多。戰時抽丁,戰罷可以回原籍休養,自給自足。如果是從調駐戌邊境,則有一定期限,期滿亦令發返。明朝在邊境設置衛所,長官則名「百戶」或「千戶」,就由此來。這樣的制度使得國家節約兵餉,個人得以回家團聚。

而且抽丁時也要依據軍戶家庭男子數量擇定多寡,避免家庭失去基本勞力而困頓飢貧,或者使農業生產受到過大影響,畢竟中國一直自古是以農桑為國本。

也正是由於農耕文化的長久影響,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做出舉家成為軍戶的選擇還是十分艱難的,所以軍戶的數量不是很多,往往不足以應付所需。因此中國自漢代就有了一種補充途徑,國家法典之中設立一種懲罰措施:沒入軍籍。就是將犯罪者沒入軍籍,以抵其罪。大體等於「充軍」。

但是這一類充軍的兵源素質較差,一般都是都是承擔修築運輸之類的繁苦勞役。也不太給予軍事訓練。遇到打仗,這類充軍不會委以重任,頂多就是壓糧運草或者當做炮灰。

而上戰場的一般是木蘭這類世襲軍戶。前面說過,這類軍戶久經沙場,膽氣過人,往往還具有一定的軍人榮譽感和奉獻精神,屬於優質兵源。

正如影片中的花周老先生雖然傷患纏身仍然壯心不已,決心應徵當抽。

中原地區和西北民族戰擾達上千年,萬裡長城腳下,掩埋了數不清的軍戶屍骨!

本文參考的資料有:

《宋史·兵志》;

《百叢雜記》清 蕭言宗;

《狼煙志》;

《何以國之》;

《金佗粹編》

大家有什麼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花木蘭從軍
    前朝有名的將軍花在春辭官後住在西安城外,改名為花孤。他有一個女兒叫花木蘭,從小便跟母親學工識字,會織布裁衣,能吟詩作畫。同時,花木蘭還跟父親學習騎馬拉弓,舞槍弄棒,學得一身好武藝。  賀廷玉在全國徵兵,徵兵書發到了家家戶戶,只要家裡有成年的男人都要應徵入伍。
  • 《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成功經驗&電影「花木蘭」慘澹票房
    為了更好理解作者,電影慘澹的票房以及豆瓣極低的評分,還是沒能攔住我的好奇,親自到影院觀看。沒有親身體驗,也就沒有發言權,更難理解作者在書中的所思所想。電影《花木蘭》的故事,與我們中學課本中的《木蘭辭》相去甚遠,先來回顧小時候背過的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 木蘭詩為何會流傳千年,花木蘭的故事究竟是真還是假?
    我還記得當年在念中學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裡面有一首詩叫做&34;,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有聽到過,這首詩主要是在講北魏末年,大概是公元560年左右,距今大概1400多年前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是一個叫做花木蘭的小女生,平時都在家裡幫忙務農和打雜,有一天她的父親收到了徵兵令,要去為國家打仗,但是她不捨得讓年邁的父親親自上戰場
  • 為何必須抵制美國版《花木蘭》?
    雖然木蘭辭裡有一句:對鏡貼花黃,但是,畫出來的就是這種低劣又荒唐的效果?頭上戴的,臉上畫的,胸前穿的,怎麼看都是原始部落裡的形象啊,呵呵,說白了吧,這就是美國人想告訴中國人的中國審美,它才不管你心裡是怎麼想的,它覺得,總有一部分人願意選擇接受!
  • 各小說中花木蘭的結局如何?嫁人了麼?
    初中咱們學過一篇經典文章,叫做《木蘭辭》,說在南北朝的北魏有個女英雄,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還小,所以木蘭決定要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
  •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木蘭從軍的真相
    近期電影《花木蘭》上映,說好的也有,說不好的也有,總之這個傳奇故事又上了熱搜,於是我又讀了一遍《木蘭辭》,忽然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花木蘭從軍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就讓我細細道來。 第一,花木蘭是狡猾的,從首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 民間故事:木蘭從軍
    南北朝時期的花木蘭是一個聰明、懂事,也很孝敬的女孩子。她很小就沒有了母親,跟著爹爹長大。後來爹爹年級大了,弟弟還小,家裡的重活都落在了木蘭身上。木蘭從沒有怨言,她任勞任怨,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一天晚上,木蘭正在織布,一個軍官騎馬來到她家門前,遞給她一份公文,說:「邊疆正在打仗,皇帝命令徵兵,你家有一個名額,必須有一個人去邊關打仗。」木蘭翻開公文,果然爹爹的名字在上面。木蘭回到屋裡,左思右想:爹爹年紀大了,弟弟還小,怎麼為國出力呀?木蘭左思右想,一晚沒有合眼。
  • 美國《花木蘭》:兩小時,我看了一場村莊械鬥
    李老師,你真的會這麼做嗎?整個電影裡,鞏俐都沒什麼表情,就是一副酷酷的樣子。不光鞏俐沒表情,其他演員也沒啥表情。李連杰一直是那個半死不活的樣子;單于一直是那個欠扁的樣子;甄子丹一直是那副弱雞的樣子;就連主角花木蘭也沒什麼表情,一直就是有點不太開心的樣子。前一段迪士尼還拍了一個真人版《獅子王》,大家看過吧?跟《花木蘭》比起來,那些獅子和鬣狗的表情就過於豐富。
  • 《花木蘭》:這鍋大亂燉雖不夠好,但它也沒有網友抨擊的那麼不堪
    這些是出自中國流傳千年的《木蘭辭》中的詩句,這首詩描述的是中國婦孺皆知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而這一傳奇故事為我們塑造了花木蘭這個集忠、孝、勇的巾幗英雄形象。也成為藝術表現中,最受大眾追捧的形象,文學、戲曲、影視劇層出不窮。
  • 李木蘭的退休生活之七
    聯想起大姐的話,李木蘭似乎明白了什麼,便繞道走了。 因為演了那個方惠,下午活動時就經常和唐宋強在一起,他是班長,又是男主角,配合她對臺詞,給她說戲,幫她體會角色,是份內的事,也沒有人說什麼。只是一下午,鋼琴夫人會來排練場走好幾趟,發痴撒嬌,空氣裡往往瀰漫著一股甜味,當然,對李木蘭就一副不待見的樣子,別說看你,眼皮都不朝你撩一下。李木蘭心裡好笑,她想除了演戲,自己和唐宋強交集都沒有。
  • 《花木蘭》:肆意扭曲東方傳統文化的誅心之作
    《花木蘭》在千呼萬喚中終於上映了,我也懷著莫名的激情看了一遍,開頭,就毫無違和感。木蘭在追一隻雞,還不惜飛上房頂,這是我們心目中的花木蘭嗎,雖然她還小,但是會這樣無聊嗎。編劇的腦子是被門擠了嗎?木蘭的父親是這樣的目光短淺的人嗎?
  • 李木蘭的退休生活之八
    有天,李木蘭放學回家,看見家裡擺了滿滿一桌菜,還有一瓶紅酒和三個高腳酒杯,心下疑惑,是不是走錯了,但她明明是掏自家鑰匙開的自家的門呀,她當然是不會相信有田螺姑娘的,就是有,給她煮飯的也應該是田螺大爺呀,但田螺大爺童話裡沒寫,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兒子藍劍冒充了田螺大爺,這可是太陽從西邊出了了哈!藍劍,你少給我裝神弄鬼,快出來!她高聲大氣地喝道,果然是他,笑呵呵地出來了,「媽,今天我要孝敬孝敬您!」
  • <木蘭奇女傳>第十三回朱天祿
    丫鬟走至內閣,叫聲:「小姐,不要織機,老爺請你說話。」木蘭道:「老爺夜來辛苦,今如何起得這樣早?」即來父親房內請安。天祿道:「我兒且坐。你父親今日五更出頭,偶得一夢,好生奇怪。我兒負性聰明,必有妙解。」遂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木蘭道:「此夢先兇後吉,大喜之兆。父親夢與青羊相鬥,扯斷其尾,而羊心拖出,分明是個『恙』字。父親明春當有重病臨身。
  • 李木蘭的退休生活之五
    當晚,蒙朝貴打來電話告訴她,郝正常對她相當滿意。李木蘭遲疑一下說,還是算了吧,我覺得我們不合適。蒙朝貴說,合適不合適,你都不要過早下結論,還是先處處吧。老郝是個實在的人,處久了,你就知道他的好了。俗話不是說,日久生情嘛。蒙朝貴笑著把日字咬得很重,調調也拖得很長。李木蘭懂那個意思,沒接他的話頭。 第二天,李木蘭被一陣濁重的敲門聲驚醒。
  • <木蘭奇女傳>第十一回
    尉遲恭命從人喚那婦人過來,尉遲恭問道:「你有什麼冤枉?」那好人道:「小好人姓沈。因本鎮的千戶劉老爺生了少爺,僱小婦人的兒媳王氏為乳母,至今七年,不見放出,竟納為偏房。小兒年輕懦弱,無力伸訴。小婦人聞公爺到此,故敢大膽叫屈。」尉遲恭大怒,著人將劉千戶喚到,公爺問道:「你為何強佔民婦為妾?」劉千戶叩首道:「千戶並無此事。」公爺叫沈氏出來對證,千戶啞口無言。
  • 李木蘭的退休生活之四(純屬虛構)
    李木蘭和攝影記者正好擔當了這個大任。李木蘭是反對以記者這種身份介入的,她覺得媒體應該幫助市民化解矛盾,而不應該激化矛盾,讓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當時報社正好擴版,新聞要走都市報的路線,用有爭議的民生事件吸引老百姓眼球,反對無效。部門主任對她說,你是職務創作,不用站在道德的高度。李木蘭聽懂了,主任是說,理解的要服從,不理解的也要服從。
  • 李木蘭的退休生活之六
    一股悲憤之情湧上來,瀰漫胸腔,李木蘭登時覺得出不了氣,心臟咚咚咚跳得要躍出胸腔。李木蘭一直低血糖,發著時往往大汗淋漓,身子發虛,這次發得比哪次都厲害,黑暗無邊,閉上眼就有永遠回不來的感覺······她想,明天得上醫院了! 電話就是這個時候打進來的,電話裡一個女子嚶嚶地哭泣。「你是?」李木蘭問。屋外黑如鍋底,屋內靜得出奇,耳朵裡是女子的哭聲,李木蘭不禁毛骨悚然。
  • 花木蘭民間版,被皇帝收進後宮為妃(有點搞笑)
    看到一個版本的花木蘭民間故事,結局是木蘭被皇帝收進後宮為妃。細想一下,一個軍旅混了十二年的木蘭將軍,進了後宮,那景象也挺棒的…………容嬤嬤正要舉針來扎,卻被木蘭妃一把刁住手腕,輕輕一擰,登時脫臼。木蘭妃哈哈大笑三聲,揸開五指狠狠搧了過去,搧的那婆子好似個滴溜溜的陀螺,原地轉了半天方癱在地上。皇后大怒,尖聲斥道:「賤婢怎麼敢打我的人!」
  • 李木蘭的退休生活之三(小說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男的說是某電影廠的導演,和他見面那天,開著一輛進口的寶馬,穿一件皮夾克,歪戴一頂貝雷帽,嘴裡叼著雪茄,嘖嘖,這哪裡是偏居西南一隅的電影廠導演,完全是好萊塢的大導演嘛,玉兒快暈倒了。導演則盛讚玉兒的美貌,說,「哦,麥嘎得,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你了!」那一刻,玉兒說,她的心呀,就像酒心巧克力,被愛情狠狠咬了一口,流的全是芬芳的酒釀蜜汁。
  • 小說《京華煙雲》|木蘭為何會原諒出軌的丈夫
    木蘭聰明美麗,婚後蓀亞很愛妻子,他們孕育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妻子仍沒逃過丈夫出軌的宿命。我們且看木蘭如何與「小三」成為朋友,挽回迷途丈夫。人到中年又經歷了喪女之痛,敏感的木蘭越發的想將家南遷杭州,實現田園生活。到了杭州木蘭不再穿綢緞換上了一般人的衣服,儼然一個衣著樸素的女人,戲稱自己是「鄉下老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