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城》和《了不起的蓋茨比》,看「都市批判」的不同寫法

2020-08-30 湯靜諾


前言:沈從文在我國二十世紀的中文小說史上佔有一個重要地位,他最著名的小說《邊城》想必很多人​都應該讀過,這部作品在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裡排名第二,僅次於魯迅的《吶喊》。綜觀沈從文的創作歷程,如果要在用英文小說創作​的作家裡選一個人與之對應,那這個人最有可能就是菲茨傑拉德。菲茨傑拉德最著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二十世紀的英文小說一百強中也是排名第二。如今,我們就走進兩人的創作世界,去看他們的在創作上的異同。

​一.兩位作家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上個世紀「都市文明」批判派的典型人物

1.相似的社會背景為兩人​相同思想情感的表達埋下伏筆。

在西方有一個著名的詞語叫做「爵士時代」,這個時代持續的時間不長,從1918年到1929年。在這個時代裡,傳統的宗教文化已經解體,新的價值信仰還未到來,都市男女都沉迷於名利、地位和享樂。《了不起的蓋茨比》出版於1925年,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作品。《邊城》這部作品創作於1931年,和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創作時間幾乎屬於同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我國,是抗戰之前,這時候我國紙醉金迷的都市文化也已經讓大多數都市男女「摧眉折腰」。

2.兩人都畢生致力於「都市批判」的書寫

如果是熟悉菲茨傑拉德的讀者應該都知道,他在文學創作上具有明顯的「垂直性」。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他還有一部比較出名的名著,那就是《夜色溫柔》,這部作品也是進了二十世紀英文小說一百強的名單裡的。《夜色溫柔》這部作品無論是從創作手法還是表達的思想情感上來看,和《了不起的蓋茨比》都是一脈相承的,都屬於「都市批判」的範疇。

以上兩部作品是作者成熟期的作品,其實他的成名作《人間天堂》也是這個範疇。菲茨傑拉德的一生,都致力於「都市批判」的書寫。

綜觀沈從文的創作歷程,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邊城,他的代表作品也不多,好像我們叫得出來名字的作品就只有《邊城》。雖然他在小說領域的代表作不多,但他是一個多棲發展的作家,學術研究、詩歌和散文等文學領域都有涉及,比如散文的代表作是《湘行散記》。他也是一個畢生致力於「都市批判」的作家,沈從文對鄉村原生態生活的描寫有著特殊的「癖好」。然而,他有多歌頌自然生活的美好就有多厭惡都市紙醉金迷生活的複雜和迷失。

二.兩位作家的不同之處在於表達「都市批判」的藝術手法各有風格

1.從內容風格上來看,沈從文是典型的「鄉土文學」代表,菲茨傑拉德是典型的「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兩種美學一個從側面表達自己的思想,一個從正面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我國的上個世紀有個著名的文學流派叫做「鄉土文學」。這個流派的起源是魯迅,魯迅的《故鄉》開創了我國「鄉土文學」的先河。可能如今的我們提起「鄉土文學」時最先想到的是莫言,因為他也是這個流派的代表人物。其實,我國的很多作家都是這個流派的代表人物,比如魯迅、趙樹理、韓少功、莫言和沈從文,只是每個作家的鄉土風格不一樣。沈從文的鄉土風格有著陶淵明式的隱居色彩,這樣的色彩在《邊城》這部作品裡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上面一段我們就已經說過了,沈從文致力於書寫鄉村的美麗就是在批判都市紙醉金迷生活的迷失和黑暗,這是一種側面的批判手法。作者寫這部作品的目的是重塑都市迷失青年男女的品格,讓迷失的青年找回本心,而找回本心的方式就是重拾人性之善和美德,這是一種「建設性」的寫法。菲茨傑拉德用的也是「建設性」的寫法,文中的敘述者看透了都市的虛偽後果斷選擇回到了老家,這裡菲茨傑拉德也對鄉村的淳樸文明表達了肯定,這樣的文明是都市迷茫青年的救贖。

菲茨傑拉德和沈從文最大的不同是他在表達「都市批判」的時候,用的不是「鄉土文學」式的側面批判手法,用的是直接揭露的正面批判手法,這種手法像一把手術刀一樣,直接把都市紙醉金迷信仰的光鮮表面切開,把裡面的骯髒和不堪赤裸裸地展示給大家看,這類作家後來被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格特魯德·斯坦因稱之為「迷惘的一代」。《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一個悲劇故事,一個追夢青年最後殉葬都市文明的悲劇故事,這就對當時追名逐利的社會信仰提出了正面的批判。

以上兩位作家在內容創作手法的不同也表現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東方講究含蓄委婉,西方講究的直接熱烈。

2.從藝術創作手法上來看,沈從文用的是「浪漫主義」表現手法,菲茨傑拉德用的是「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一個是用「虛構」的方式完成文本,一個是用「寫實」的方式完成文本。

提到沈從文的《邊城》,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個字那必然就是「美」。之所以這部作品會給我們這樣的感覺,這要歸功於作者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

整部作品作者用的是「詩性的語言」,所以它的環境描寫才會如此美,除了環境渲染得美,裡面的人性之美更是迷人。爺爺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沒有城市底層工作者的貪婪,渡河人多給他錢他硬是不要。翠翠天真爛漫,對愛情抱著一顆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的少女之心,絲毫沒有勢利之心。還有就是船總本人,沒有門第觀念。船總的兩個兒子,在自己的兄弟和自己喜歡上了同一個女孩子的時候,並沒有那種「血腥」的鬥爭,而是以一種更為人性和道德的方式來決定誰可以和這個女孩在一起。

沈從文在文中創造的是一個「想像中的世界」,這個世界和陶淵明的「桃花源地」是一脈相承的。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作品中沿用了自己一貫的「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菲茨傑拉德的小說最明顯的藝術手法就是「事實的象徵」。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蓋茨比、黛西、黛西的丈夫等一系列經典人物,這些人物生動形象、有血有肉,提取於現實社會的人物形象總讓我們覺得在什麼地方見過。但是這些人物形象又不是單純的客體,這些人物形象又是一些象徵,承載著菲茨傑拉德的主觀思想情感的表達。

比如蓋茨比承載的就是「追夢人」、黛西承載的就是「美國夢」、黛西的丈夫承載的就是「上流社會」。作者菲茨傑拉德正是通過這種「事實的象徵」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來完成文本的。

這部作品在藝術上還有一個非常具有創造性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就是「圈層敘述」。這部作品與傳統作品的敘述手法完全不一樣,其它的作品要麼運用上帝視角,要麼運用第一人稱,要麼運用第三人稱。作者菲茨傑拉德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更具真實感和細膩感,他運用了三個視角。在文中,從蓋茨比這個視角出發的敘述表達故事中人「我」的情感,從觀察者尼克這個視角出發的敘述表達旁觀者的情感,從作者這個視角出發的上帝視角表達的是整部作品的思想情感。

其實,沈從文作為中國上個世紀「都市批判」的代表作家,他不光運用過「鄉土文學」來對城市紙醉金迷社會進行側面地批判,他也嘗試過像菲茨傑拉德一樣對城市糜爛生活進行正面的批判,只是最後寫得不太成功。

就像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說的一樣:「每個作家的敏感處不一樣」,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創作風格,而這樣的風格的形成在於自己要找到自己的天賦之處,找到自己與外界的交流敏感點,這樣創作不僅讓自己的作品別具一格,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的創作啟迪,於我們依然有實用價值。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蓋茨比,他了不起在哪裡?
    菲茨傑德拉寫的第一部小說是《人間天堂》,他憑著這部小說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和地位,當然還有金錢,他大肆揮霍,還娶了富家女。《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什麼能把當時紐約的上流社會寫的入木三分,就是因為菲茨傑德拉身處上流社會縱情享樂,夜夜笙歌。大導演巴茲魯赫曼2003年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光準備時間就足足花了5年,期間大量訪問上流富豪,以便更精準的拍攝上流社會的生活。
  • 《了不起的蓋茨比》:幻想破滅的背後,隱含著對人生真諦的理解
    文|Bree英國作家伊夫林·沃說:「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隱含著道德準則和批判,越不明晰越好。」我想,《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這樣的。20世紀末,美國學術界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上榜,位居第二,這部小說由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所創作,於1925出版,被譽為當代最出色的美國小說之一,還被多次搬上銀屏。
  • 《了不起的蓋茨比》:他了不起在哪裡?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講述了男屌絲蓋茨比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了白富美黛西,不過後來白富美嫁給了高富帥且門當戶對的湯姆,但是屌絲蓋茨比仍然對自己心中的女神無法忘懷,日夜思念,肝腸寸斷。儘管場合不同,但是湯姆的角色都是粗魯,驕傲的,以及明顯的嫉恨,而且永遠都涉及欺騙與矛盾,他喜歡自己的情婦萊特爾,但是又沒法離開妻子,蓋茨比的到來不是給他帶來解脫而是壓迫與束縛,使得他只能盡力去相信自己深愛的妻子。
  • 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犧牲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在結婚之前曾經看過,那個時候感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就覺得他不過就是一個窮小子,為了追求到自己努力夢寐以求的初戀,努力奮鬥,最後又犧牲自己的故事。這樣的犧牲是不是算了不起了,我當時是很不以為然的。直到我結婚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回頭看這本書,我發現蓋茨比確實非常了不起,了不起在什麼地方呢?
  •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但是並沒有往下多看,因為當時覺得外國的小說裡面人名字有時候讀著讀著就容易弄混。後來過了幾年因為喜歡小李子,無意間看到他這個電影的海報就看了一遍這個電影。準備看電影的時候並沒有想起來曾經在書店無意間看過這個電影的原著,但是當我記著的那句獨白在屏幕中顯現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了那個在書店的午後。 電影很長,可能是我當時看的除了《達·文西密碼》最長的電影。
  • 了不起的蓋茨比究竟哪裡了不起,如何真正讀懂這本
    第一次看紅樓夢的人也會覺得這只是一個愛情故事,經典又在哪裡呢?《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是從一個愛情故事開始講述的,那他了不起的地方又在哪裡呢?——百度百科 所以具體到《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中,蓋茨比追求的東西是古今中外所有寒門子弟共同追求的東西,他們共同的信仰是:一個出身貧賤、道德健全的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獲得財富,完成逆襲,得到和達官顯貴、豪門世族的子女們平等的社會地位,或者,得到比他們更高的社會地位。
  • 《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美國夢的破滅及其現實意義
    1925年,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作者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成為了「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和《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金融職員尼克驚訝地發現自己夜夜笙歌的鄰居——大富翁蓋茨比,內心竟單純地愛著曾經的夢中情人黛茜,這是他一直的理想,蓋茨比曾因貧窮而失去了黛熙,為了找回愛情,他不擇一切手段成為有錢人,建起豪宅,只為能和黛西重溫舊夢。
  • 《了不起的蓋茨比》:跨越階層的畸形戀愛,經不起考驗的美國夢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篇名句。在閱讀這部書之前,早已看過這句話,那時只覺得這很契合我的人生觀點,每個人的出生環境不同,處世方法定然也不盡相同,因而要保持敬畏之心與悲憫情懷,不要隨便評論他人。
  • 從三個角度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魅力所在及帶給我們的現實思考
    ——菲茨傑拉德20世紀,是美國小說的黃金時代,《了不起的蓋茨比》位於榜首。2013年,同名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在美國上映,而後總共拿到了11項獎項,包括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還在豆瓣有7.9的評分。兩所豪宅,奢華奢侈的背後是貪婪、情慾、財富和地位在其中交織,將人性的欲望刻畫的淋漓盡致。黛西來到蓋茨比家的城堡,從她的眼神裡,蓋茨比知道她不喜歡這些人,於是城堡不再為眾人舉行盛大party,只為她一人而開,裡面的燈光一間間暗下去,暗到蓋茨比替黛西背了車禍的真相而被槍殺,黛西都不願意過來看一眼。
  • 《了不起的蓋茨比》:透析蓋茨比的破碎夢想虛幻人生
    一切塵埃未落定時,也是一切皆有可能時——蓋茨比前段時間瘋狂迷戀小李子的盛世美顏,看完了他出演的所有作品,除了最為著名的鐵達尼號,其中同時可以稱之為巔峰之作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帶給我很多感觸。在美國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可謂是一部人盡皆知的經典小說。電影的開頭以主人公尼克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電影故事的講述。
  •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情的淪陷
    終究是付出多的那一方淪陷在自己的深情之中,而忘了自保,忘了人性中有自私的一面的,也是正是這種毫無保留的愛才更為珍貴,更讓人覺得了不起,成為經典蓋茨比第一次遇見黛西,相互喜歡上了對方,蓋茨比就認定這個美麗動人的女人是他今生至愛,他堅信她也像他愛她那樣。但當時蓋茨比還是身無分文的無名小卒,於是他為了配上她,他奮鬥了五年,但在這五年期間,黛西並沒有等蓋茨比,而是嫁給了一個富商湯姆。終於蓋茨比變成為富豪,於是他建了一座奢華府邸在黛西家的河的對岸,每晚看著河對岸發出的綠光,伸手去捕捉那光束,好似捉住黛西的一絲絲身影。
  • 蓋茨比為什麼了不起
    它曾多次被搬上大熒幕,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主演是萊昂納多和凱瑞·穆裡根。《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個關於「夢」破碎的故事。人們在快樂的時候總是容易忘乎所以,蓋茨比自然被黛西拋諸腦後。蓋茨比失望又痛苦,他開始關注報紙,收集所有關於黛西的消息。上帝沒有拋棄蓋茨比,他有了發財的機會——販賣私酒。在三年中,蓋茨比就賺到了很多的錢,他在West Egg買了一棟別墅,和黛西家在East Egg的別墅隔海相望。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的人生悲劇及現實意義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通過精彩的畫面和動人的影音向觀眾展現了男主角蓋茨比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悲劇。影片通過敘述者尼克·卡羅維講述著男主傑伊·蓋茨比和女主黛西·布坎南之間的愛情引發的一系列的故事。五年前,當時還是一名軍官的蓋茨比偶然間出現在黛西的家門前,兩人相見,一見鍾情,自此兩人陷入愛河。
  • 《了不起的蓋茨比》:夢想沒有高低,卻有對錯
    作品介紹《了不起的蓋茨比村上春樹曾說:如果沒有與《了不起的蓋茨比》相遇,我寫出來的小說會與現在完全不同,也許什麼都不寫。這個時期的美國,財富的多少成了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人們開始盲目地賺錢,賺快錢,《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主人公——蓋茨比也走上了賺快錢之路,成了這個特殊時代的犧牲品。作者菲茨傑拉德就生活在這個特殊時代,《了不起的蓋茨比》更像是菲茨傑拉德自身的影射。
  • 《了不起的蓋茨比》 |蓋茨比走向毀滅的原因,愛情不可強求
    01《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在多年前就聽說過了,當時,誤認為是比爾·蓋茨自傳,就沒有閱讀,對比爾·蓋茨還是比較了解的,覺得沒有必要再看有關他的內容,因此,這本書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直到前段時間湊單買書,看到了這本書,就瀏覽了一下簡介,發現我的想當然的認為錯的離譜。
  • 《了不起的蓋茨比》:分析蓋茨比的美國夢的幻滅原因
    爵士時代的代言人《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著名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是最富盛名的作品,創作於20世紀20年代,該書奠定了作者作美國「爵士時代」桂冠詩人和「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地位。今天,我就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及蓋茨比先生的物質夢和愛情夢來分析蓋茨比先生的美國夢幻滅的原因。01 時代背景:喧囂的爵士時代19世紀20年代是被稱為爵士時代,奢華和享受是那個時代的代名詞,正義或道德一文不值,自私或冷漠冷卻籠罩著一切。
  • 滿卷儘是夢破碎的聲音|《了不起的蓋茨比》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傑出的書,它的篇幅不長,沒有一般長篇巨著那樣冗長的劇情和繁複的人物,故事也很簡單,就像一個優美而悲傷的夏夜。讀完這本書,讀者會像小說的主人公蓋茨比一樣,仿佛做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夢。隨著露珠的破滅,主人公死去,小說也就結束。
  • 《了不起的蓋茨比》以迎合她人為出發點的努力,大多都以悲劇收場
    所以把之前想看沒看的書翻出來看了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作者連嶽極力推薦的小說,也是美國學術界選出的排名第二的優秀小說,被多次搬上大熒幕。《了不起的蓋茨比》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蓋茨比的窮小子,很年輕的時候跟富家女黛西有一段熱戀,後來因為工作原因,蓋茨比不得不暫時離開,當他再回來找黛西時,黛西已經嫁為人婦。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是門當戶對的愛情,終究一拍兩散
    《了不起的蓋茨比》近幾年特別火,你也一定聽過它的鼎鼎大名。因為這本書,我還曾鬧過一出笑話。「《了不起的蓋茨比》不錯,你可以試試看。」朋友說。「我對這樣的書不感興趣。」我說。「為什麼?」「我知道「比爾蓋茨」了不起,這種成功學的書有什麼好看的。」
  • 電影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原著的3個差別讓我印象深刻
    作者:大黎《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作品,同名電影由萊昂納多主演。在電影中,當綠燈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代表著蓋茨比的夢想還沒有實現,那時候兩人還沒有見面;第二次出現的時候,綠燈對他來說已經沒有意義,因為蓋茨比如願以償地見到了黛西;第三次出現的時候,夢想已經落到後方,揭示了兩人愈行愈遠的命運。綠燈在原著中將小說分成了三個完整的結構,幫助讀者理解蓋茨比不同時間段的心境變化;在電影中,也起著同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