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原著的3個差別讓我印象深刻

2020-09-27 大黎說成長

作者:大黎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作品,同名電影由萊昂納多主演。

電影豆瓣評分7.8分,分類為愛情片,但是其實不管是原著還是電影講的都不止是愛情,只是電影更加著重主角的愛情軌跡而模糊了配角的情感變化,而原著更加細緻,可以說各有所長。

看過原著小說和電影版之後,總體感覺雖然電影版誇大了原著中對爵士時代華麗奢侈場景的描寫,卻讓觀影者更加形象地體驗到了既尊重原著又更加立體的美國爵士時代的奢靡感。

細節上,在小說中出現了三次讓人印象深刻的綠燈在電影中得到更加明顯的體現。

綠燈是貫穿整部小說的關鍵線索,在整部小說中出現過三次,分別在小說開頭、中間和結局,將主角蓋茨比的感情分成了三個階段。

那麼綠燈到底代表著什麼?

可以說,那盞綠燈就代表著蓋茨比的夢想,一個叫黛西的女人。



01綠燈

當蓋茨比和黛西重逢的時候,他們分開已經五年,絕代佳人黛西已經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富商繼承人湯姆,並且育有一女;而蓋茨比也已經從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變成了極具神秘色彩的富豪。

萬萬想不到,蓋茨比努力的原因只是為了奪回黛西。

他在黛西家對岸買下了一座城堡,每周宴請無數名流,任由大報小報輪流報導,只是為了讓黛西聽說之後來一次宴會。

那盞綠燈,就在黛西家的方向,蓋茨比經常望著它伸出顫抖的手想要握住,如同抓住了黛西。

在電影中,當綠燈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代表著蓋茨比的夢想還沒有實現,那時候兩人還沒有見面;第二次出現的時候,綠燈對他來說已經沒有意義,因為蓋茨比如願以償地見到了黛西;第三次出現的時候,夢想已經落到後方,揭示了兩人愈行愈遠的命運。

綠燈在原著中將小說分成了三個完整的結構,幫助讀者理解蓋茨比不同時間段的心境變化;在電影中,也起著同樣的作用。

但是影片與文字的區別在於,影片更有畫面感,能幫助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原著中作者的文筆,而在小說中只能想像蓋茨比城堡對岸的綠燈,在影片中更加遙遠和空曠,更加孤寂和冷漠。



02粉色西裝

在原著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就是蓋茨比那身庸俗的粉色西裝,但是在電影中,粉色西裝被萊昂納多穿得溫柔而多情,當他那雙深邃迷人的眼睛看著黛西時,粉色西裝只會為他增光添彩,也許這是電影的魅力,美化了小說中的人物。

在我看來,粉色西裝就像蓋茨比的夢想,夢幻而不真實,這會不會是作者留下的伏筆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卻真的這樣理解過。

粉色就像是年少時代的夢想,而蓋茨比的夢想一直停留在過去,這就是他悲劇結局的做主要原因。

他愛黛西,為她創造了一切,然而,黛西似乎不太領情,她始終在抗拒著這一切。

蓋茨比幻想著黛西和湯姆攤牌,然後和他在一起,然而,他卻忽略了五年時間一個人也可以改變得很徹底,或者說,他從來沒看清過自己愛的是什麼人。

在影片中,黛西開車撞死了湯姆的情婦梅朵,而湯姆誤導梅朵的丈夫,蓋茨比是梅朵的情夫,為了遮蓋真相而撞死了她。

而黛西為了推卸責任,默認了這個謊言,轉身和湯姆離開了這裡,兩個本來已經各自背叛的人,因為共同的利益而和好如初,又變成了恩愛夫妻。



在影片中,梅朵的死因是因為被丈夫察覺了出軌,正在被逼問對方是誰,而這時候黛西駕駛著蓋茨比的車駛過,梅朵在窗邊看見,誤認為是湯姆的車,就掙脫丈夫跑出來攔車,最後被黛西撞飛,當場斃命。

在小說中,這一段說得比較隱晦,沒有直接說明梅朵死前的情形,而是以旁觀者猜想的形式敘述出來,給讀者留足了想像空間和神秘感,而電影就很直接的&34;了梅朵死前奔&34;的情節,讓梅朵的這個在小說中比較邊緣化但是卻很重要的角色更加立體和生動。

這也讓讀者更確定了一件事,梅朵的悲劇由湯姆和黛西聯手造成,一個是她的出軌對象,一個是殺她的真兇,而這兩個人卻將一切責任推給蓋茨比。

當兩人商量著離開的前一夜,蓋茨比還在幻想著黛西會跟他離開,直到被梅朵的丈夫潛入槍殺,都還在等待。

所以說,蓋茨比一直活在過去,活在過去的夢裡,而豪宅、美酒、宴會、沙灘、泳池都是他為自己的夢精心鑄造的牢籠,仿佛住在裡面就能心想事成,然而黛西早已不是他心目中的黛西,夢想已經變質,談何實現。



03諷刺的對比

影片中有一段非常諷刺的情節,蓋茨比被冤殺,城堡裡正在準備葬禮,而黛西家的傭人正在忙忙碌碌地收拾行李,黛西若無其事地告訴女兒,他們一家三口要去度假,而此時圍繞在蓋茨比屍體旁邊的都是八卦記者和攝影師。

&34;

也許五年前的黛西還是那個愛著蓋茨比的姑娘,然而,五年後的黛西早已經被物質利益腐化,變成了另一個黛西,而蓋比茨比愛的黛西卻一直是五年前的那一個。

坦白說,在讀小說的時候,到了這一段並沒有如此強烈的對比感和諷刺感,電影畫面卻能清晰地展現他們的無恥和懦弱。

而蓋茨比身上最珍貴的地方就是他的真誠和自我救贖。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小說的對細節的描寫更細緻,電影刪減了一些內容。比如說作者為了塑造湯姆吝嗇的性格,有一段關於他用帕子包酒瓶的動作。

故事情節大致是:湯姆帶了兩瓶威士忌去城裡,但是只喝了一瓶,剩下了一瓶他用帕子包住準備帶回去,但在他拿出帕子正準備包的時候,還假惺惺地問了尼克和貝克要不要來一杯。

湯姆的身份是美國某貴族家族的接班人,可說富可敵國,在這樣的身份背景的襯託下,他的這一舉動顯得尤為虛偽。

這一段在小說中也只是三言兩語就帶過了,在電影中更加不容易被觀眾捕捉,如果沒有看過原著的人,可能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拍。



04最後

我感覺蓋茨比的悲劇結局一開始就註定了,如果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蓋茨比把夢想建立在人性之上本就不理智。就像原著中所強調的道德感,&34;,這個限度就是道德底線,也許是作者有意布局,原著中除了敘事者尼克站在了蓋茨比這邊,其他人都站在了對立邊,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致命的道德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黛西和湯姆。

但是不得不說影片更加注重主角的情感變化,對配角則是一帶而過的潤色,如果想要真正品味《了不起的蓋比茨》中,菲茨傑拉德筆下複雜細膩的人性對壘,小說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作者:大黎,寫優質的文章,說有趣的廢話。

歡迎關注我的帳號:大黎說成長,一起讀名著故事,聊百味人生~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蓋茨比,他了不起在哪裡?
    歲月永遠不會滄海遺珠,如梵谷一樣,在菲茨傑德去世十年後,他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其他三四十本小說再次在美國和西歐走紅。一九九八年,紐約文學出版社蘭登書屋回顧本世紀英語小說的組成,由負責編選世界名著經典的「現代文庫」編委會選出二十世紀最佳小說一百部,《了不起的蓋茨比》排第二,在二十世紀美國小說中選,《了不起的蓋茨比》自然就是首選。
  •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準備看電影的時候並沒有想起來曾經在書店無意間看過這個電影的原著,但是當我記著的那句獨白在屏幕中顯現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了那個在書店的午後。 電影很長,可能是我當時看的除了《達·文西密碼》最長的電影。但是看完之後我覺得有點失望,因為沒有看出來《了不起的蓋茨比》到底有什麼了不起的呢?是他打破了自身的階級壁壘但用了些非法的手段成為富豪?還是因為他對愛情的執著一直喜歡著一個叫黛西的富家女呢?
  • 從三個角度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魅力所在及帶給我們的現實思考
    ——菲茨傑拉德20世紀,是美國小說的黃金時代,《了不起的蓋茨比》位於榜首。2013年,同名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在美國上映,而後總共拿到了11項獎項,包括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還在豆瓣有7.9的評分。》之所以有強大魅力,讓裡面的每個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外,更是因為它的傳遞的價值觀帶給我們更加深刻的思考。
  • 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犧牲
    《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在結婚之前曾經看過,那個時候感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就覺得他不過就是一個窮小子,為了追求到自己努力夢寐以求的初戀,努力奮鬥,最後又犧牲自己的故事。這樣的犧牲是不是算了不起了,我當時是很不以為然的。直到我結婚之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回頭看這本書,我發現蓋茨比確實非常了不起,了不起在什麼地方呢?
  • 《了不起的蓋茨比》:透析蓋茨比的破碎夢想虛幻人生
    一切塵埃未落定時,也是一切皆有可能時——蓋茨比前段時間瘋狂迷戀小李子的盛世美顏,看完了他出演的所有作品,除了最為著名的鐵達尼號,其中同時可以稱之為巔峰之作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帶給我很多感觸。在美國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可謂是一部人盡皆知的經典小說。電影的開頭以主人公尼克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電影故事的講述。
  • 了不起的蓋茨比究竟哪裡了不起,如何真正讀懂這本
    《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是從一個愛情故事開始講述的,那他了不起的地方又在哪裡呢?他了解你恰恰到你本人希望被了解的程度,相信你如同你樂於相信你自己那樣,並且教你放心他對你的印象正是你最得意時希望給予別人的印象。」此時,他因為善良地救援他人,遇上了自己的貴人,大富翁科迪先生,成為他的僱員,並一路受到提拔與訓練,在科迪死前的幾年內完成了自己的上流社會的技能教育:「蓋茨比的模糊輪廓已經逐漸充實成為一個血肉豐富的人了」。
  • 《了不起的蓋茨比》:他了不起在哪裡?
    看過小說之後,我就跑去翻看電影,不得不說影像的衝擊感確實強大,讀到犯困的小說,看電影的時候我倒是聚精會神。《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講述了男屌絲蓋茨比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了白富美黛西,不過後來白富美嫁給了高富帥且門當戶對的湯姆,但是屌絲蓋茨比仍然對自己心中的女神無法忘懷,日夜思念,肝腸寸斷。
  •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很愛你,所以我要配得上你
    文/學乃身之寶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2013年版)是根據美國著名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影片以一個叫尼克的年輕人的視角,主要講述了一個社會底層的年輕人蓋茨比,為了追求心愛的姑娘黛西,想方設法躋身上流社會,卻最終夢想破滅的故事。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破碎而虛幻的愛情故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講述了主人公蓋茨比與黛西,看是有情卻無情的破碎而虛幻的愛情故事。 希望這本書除了讓你得到文學巨著內容和形式的收穫感,也讓你在愛情觀上得到啟發。 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書,第一:金錢買不回愛情,沒有錢卻會失去愛情。第二:世上沒有完美愛人,完美愛人是虛榮之戀的幻影。第三:愛情或許能讓人一見鍾情,但合適才能讓愛情長長久久。
  • 《了不起的蓋茨比》|淺析蓋茨比美國夢的破滅及其現實意義
    答案就是這本《了不起的蓋茨比》。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用了一個比喻來形容自己對這本書的熱愛:「我將這本書小心地擱在神龕上,時不時看上幾眼,以此度過我的人生」。為此,身為小說家的他,還專門翻譯了這本書的日文版,並且作序。
  • 《了不起的蓋茨比》|你們夢想有錢的生活,我用錢追逐夢想的生活
    相信很多剛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都會跟我有一樣的看法。為了對蓋茨比這個小說的人物能夠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找到萊昂納多主演的同名電影(2013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與小說情節基本一致。當我再次審視這個男人究竟哪裡了不起的時候,我想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 《了不起的蓋茨比》:解讀爵士年代下,那盞迷人又危險的燈塔
    這個瘋狂咆哮、狂飆突進的十年,被菲茨傑拉德濃縮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裡,四分五裂的文明,於近百年後的今天,重現熒幕。「了不起的」——蓋茨比尼克眼中的蓋茨比,究竟有什麼了不起派對上優雅迷人的蓋茨比先生派對的主人蓋茨比置身其中,散發著慵懶迷人的獨特氣質,手拿高腳杯,轉身後那心領神會的一笑,以及足極為罕見、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給尼克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不是門當戶對的愛情,終究一拍兩散
    《了不起的蓋茨比》近幾年特別火,你也一定聽過它的鼎鼎大名。因為這本書,我還曾鬧過一出笑話。「《了不起的蓋茨比》不錯,你可以試試看。」朋友說。「我對這樣的書不感興趣。」我說。「為什麼?」「我知道「比爾蓋茨」了不起,這種成功學的書有什麼好看的。」
  • 《了不起的蓋茨比》:深情的淪陷
    終究是付出多的那一方淪陷在自己的深情之中,而忘了自保,忘了人性中有自私的一面的,也是正是這種毫無保留的愛才更為珍貴,更讓人覺得了不起,成為經典蓋茨比第一次遇見黛西,相互喜歡上了對方,蓋茨比就認定這個美麗動人的女人是他今生至愛,他堅信她也像他愛她那樣。但當時蓋茨比還是身無分文的無名小卒,於是他為了配上她,他奮鬥了五年,但在這五年期間,黛西並沒有等蓋茨比,而是嫁給了一個富商湯姆。終於蓋茨比變成為富豪,於是他建了一座奢華府邸在黛西家的河的對岸,每晚看著河對岸發出的綠光,伸手去捕捉那光束,好似捉住黛西的一絲絲身影。
  • 《了不起的蓋茨比》:跨越階層的畸形戀愛,經不起考驗的美國夢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開篇名句。在閱讀這部書之前,早已看過這句話,那時只覺得這很契合我的人生觀點,每個人的出生環境不同,處世方法定然也不盡相同,因而要保持敬畏之心與悲憫情懷,不要隨便評論他人。
  • 了不起的蓋茨比:揭露了美國貴族階層的「偽」與平民階層的「真」
    《了不起的蓋茨比》反映的是20年代的美國。剛剛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大發了一筆戰爭得來的橫財,一下扭轉了負債國的謙卑姿態,將自己捧為高高在上的債權國。美國一夜翻身當上了「地主」,這也燃爆了民眾對物慾追求的渴望,財富成為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
  • 《了不起的蓋茨比》:幻想破滅的背後,隱含著對人生真諦的理解
    文|Bree英國作家伊夫林·沃說:「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隱含著道德準則和批判,越不明晰越好。」我想,《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這樣的。>在現代社會,每逢國家的大型節日,家庭或不同組織有重大事項時,才會有盛大的派對展開慶祝,而在電影中,以爵士舞曲配合的宴會在電影出現了很多次,不管大型還是小型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五次
  • 《了不起的蓋茨比》:夢想沒有高低,卻有對錯
    村上春樹曾說:如果沒有與《了不起的蓋茨比》相遇,我寫出來的小說會與現在完全不同,也許什麼都不寫。這個時期的美國,財富的多少成了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人們開始盲目地賺錢,賺快錢,《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主人公——蓋茨比也走上了賺快錢之路,成了這個特殊時代的犧牲品。作者菲茨傑拉德就生活在這個特殊時代,《了不起的蓋茨比》更像是菲茨傑拉德自身的影射。
  • 從《邊城》和《了不起的蓋茨比》,看「都市批判」的不同寫法
    菲茨傑拉德最著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二十世紀的英文小說一百強中也是排名第二。如今,我們就走進兩人的創作世界,去看他們的在創作上的異同。​一.兩位作家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上個世紀「都市文明」批判派的典型人物1.相似的社會背景為兩人​相同思想情感的表達埋下伏筆。
  • 《了不起的蓋茨比》:上流社會浮華的背後,折射出人性刺骨的荒蕪
    我在看村上春樹所著的《挪威的森林》的時候,也發現,書中多次以「我」的主角身份反覆提到《了不起的蓋茨比》,是青春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陪同夥伴」。張愛玲也曾說:菲茨傑拉德是我最推崇的美國作家,他是個天才,寫作技巧高超,他的作品有強烈的時代特性,敘述清晰,文風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