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風聲》:破敗下的中國,人性到底有多脆弱?

2020-11-20 木霖大叔


抗日時期的中國到底有多民不聊生?

拜讀了麥家的《風聲》我才覺得真正接近了歷史。

這本小說裡的故事架構跟現代年輕人愛玩「狼人殺」遊戲幾乎一致。

講的其實就是抓出內鬼的故事,只不過這個內鬼在這本小說裡是個正義的使者,是副英雄的模樣。

而在這桌棋盤下,被公開暴露在陽光之下。

為了自保,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推脫嫌疑。

猜疑、內訌、污衊、陷害、暗算、廝殺,這些伎倆全部被擺在臺面之上。

人不是沒有陰暗面,只是沒有機會展露。

如果到了生死關頭,人的卑劣又算得了什麼。

麥家說《風聲》是有大絕望,大孤獨的。

在這大絕望和大孤獨下,又蘊含著許多小絕望和小孤獨,這可能是當代人無法感同的。

正因如此,這本書才值得我們細讀。


NO.1 破敗的中原

1941年的中國用「民不聊生」四個詞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當時的中國被日本侵佔,人民死的死、傷的傷,就算不被打死,餓死的也有一群人。

抗日還未結束,中國偏偏起了內訌。

國民黨和共產黨雖以一致「抗日」為主,但又貌合神離,各自為政,甚至還互相拆臺。

二戰又遠未結束,中國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放眼望去,山河破碎,窩棚成群,瘡膿滿目,中國處於硝煙不絕的亂世。」

這是當時中國的現狀。

在這大背景下的中國是絕望的、是無助的。

在小環境下的人民更是痛苦、無助和絕望。

在書中,作者用日本記者的口吻描寫了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

「走入中國,我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地獄裡一樣,人都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乞丐比形容還多,見了我們都要排成隊,跪在我們面前向我們要財要物。

每一張臉上都籠罩著悲絕的陰影,如洪荒降世。」

當時的人民能夠靠誰?靠政府?更是靠不住。

他們濫用職權、貪贓枉法、勾心鬥角、酒肉縱慾,最讓人可笑的是,只要當時手裡有點小錢,買個官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人們都在為了自己的私慾放縱,無人關心世態,也不去理會那些活活餓死的同胞。

普通人民只能自求多福,而不敢祈求任何人。

在這副「狼人殺」的棋盤中,每個人物也有著自己的小孤獨和小絕望。

倘若群英會圍剿任務一旦失敗,日本人即漢奸會將會面臨生死之關。

所以,肥原、王田香必須要在4天之內揪出內鬼。

而在李寧玉、顧小夢、吳志國、金生火四人當中揪出內鬼,就是他們的使命。

這對他們所有人來說無疑是一場惡魔。

不是內鬼的,怕被當成內鬼被殺,是內鬼的怕被揪出來被殺害剿。

每個人每日都在恐懼中度過,就怕內鬼不顯身,自己反而成了替死鬼。

金生火尤其誇張,時刻備著一支手槍在身上,生怕有人害他。

顧小夢和李寧玉都是有秘密的人,對於她們而言更是擔心、害怕和絕望。

因為她們的秘密一旦被人發現,將帶來殺身之禍。

而吳志國最慘,被內鬼陷害後被日本人抓來用刑,直接把他打得皮肉綻開,堪稱生不如死啊。

每個人在這裡都是孤獨且絕望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活下去。

現在和未來在他們眼裡都是無邊無際的黑暗,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

為了獲取一絲安全感,這些人各自使出手段,非得爭出個你死我活才安心。

之後也有了顧小夢被暗算,吳志國被陷害的事情。

絕望讓一個人失去理智,孤獨讓一個人陷入無助,

在絕望又孤獨的處境中,能夠處於理智和正義的人少之又少。

可正是在這種場景下,我們祖輩的正義才顯得如此偉大,人性的光輝才會閃如此耀眼。


NO.2 破敗中的人性光輝


李寧玉作為唯一的內鬼,頂著巨大的壓力關在裘莊,一邊是自己的生死存亡,一邊是群英會的精英存亡。

如果不能把情報傳出去,就會眼看著群英會的精英被鬼子殺掉,包括周恩來總理。

「她一想到這個場景就四肢無力,心跳如鼓,頭腦變得一片空白。

恐懼就像四十度的高燒一樣從胸膛生發,傳遍她身體的每個部位」

這是李寧玉當時的處境,也是她當時最大的感受。

在個人與國家的層面,她還是毅然選擇了國家。

可她是無力的,因為她內無幫手,外無接應,只有孤身一人。

但在這看似坐以待斃的情景中,她毅然反抗,在最後一天時,犧牲了自己的性命換來了希望。

這裡不得不提及一個人,那就是顧小夢。

原先李寧玉偽造顧小夢的字體,想用她的名義傳遞情報,如果被發現也不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可無奈這件事被顧小夢抓了個正著。

顧小夢心想,這李寧玉是想要害死我啊,於是氣憤地想要舉報她。

而李寧玉拼命求她不要舉報自己,顧小夢心一軟就答應了,也不再告發她。

在李寧玉吃毒藥自盡的那晚,她跪下來求顧小夢幫她把情報送出去,

顧小夢起初不肯答應她的請求,可當李寧玉跪得膝蓋破裂,血淋淋地往下滴時,她答應了。

這是出於同情,也因她是國民黨人員,跟李寧玉都有一顆抗戰勝利的心,

這才接受了李寧玉的請求,幫她把情報送了出去。

若不是顧小夢冒死把情報送了出去,群英會的精英很可能會在當晚被鬼子剿滅。

正因李寧玉的犧牲精神、顧小夢的冒死精神,群英會才得以順利進行,抗日戰爭才提前結束。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很難去理解這種事情,甚至難以去接受這種故事。

可在歷史上,這樣事情貌似真不少。

趙一曼,在一次掩護部隊時被捕,在獄中遭遇敵人的嚴刑拷打,逼她說出情報,可她寧死不屈,一字未提,最終慘遭槍斃。

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縣時,為了炸掉敵人的暗堡,用自己的身體託起炸藥包,英勇犧牲。

狼牙山五壯士,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抓及讓武器落到敵人手中,把槍枝砸碎後縱身跳下懸崖。

我想這就是人性的光輝,他們寧死不屈,只是為了讓國家早日復甦。

雖善良在私慾面前容易敗下,但我相信人性的光輝永不毀滅。

世間善總會比惡多,正如人間善為榮,以惡為恥。


NO.3 善惡終有報

你相信善惡有報嗎?

「不相信」

我朋友毅然決然地否定了我。

因當時剛看完《八佰》,他舉了一個孫元良的例子。

他說:「若不是孫元良逃跑,把謝晉元和他的兵團扔下,哪有「八佰壯士」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

再加上他這種貪財好色的本性,害了多少姑娘,貪了多少財產,還玩忽職守,一打仗就坐飛機跑的人,你說他該不該死?

最氣的就是,這種人居然沒判刑,還活了103歲」

我用希阿榮博堪布的話回應他:

「善惡終有報,今生未有果報,下幾世總會遭報應的」

他接著反駁我:他生的兒子秦漢都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了,你還跟我說善惡有報。

左:秦漢 右:孫元良

可我始終相信善惡有報,也堅定相信因果論。

做過的壞事總會有報復的那天,做過的好事總會有福報的那天。

不是今生就是來世,差不了。

正如麥家所寫的那樣:

「萬物有萬般神秘的邏輯,正如:你用右手挖人眼珠,人用左手捏你右眼珠。

這是世相的一種,不過他沒有那麼直接、明朗而已,像暗香疏影,像暗度陳倉,是私底下的世相。」

這樣的描寫,就像他小說中反派人物的下場一樣。

肥原遭到顧小夢的報復,叫殺手將他大卸八塊,扔在嶽廟。


松井石根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但他在日本戰敗以後被處於絞刑。


漢奸王田香被處死刑以後,他的子女受受他的影響成了罪人的子女,


為了洗清這種恥辱,他的兒女不隨他姓,也從來不買日產貨,花了一輩子幫他父親還債。

犯過的錯,都會像陰影一樣,陪伴他度過整個餘生。在夢裡,在夜裡,在陽光底下,成為他一生的噩耗。

正如古語:多行不義必自斃。

壞事做多了總會遭到報應的。

人要始終要保持正直、堅守善良才行,就像李寧玉一樣。


木霖大叔:一個溫暖、有趣、三觀極正的大叔,陪伴你度過所有不開心的時光。

相關焦點

  • 顧曉夢到底愛不愛李寧玉?從麥家《風聲》解析兩個女人的情感密碼
    顧曉夢到底愛不愛李寧玉?她們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記得剛剛看過電影《風聲》的時候,很多小夥伴都在求證討論,說她們之間含情脈脈的眼神、曖昧纏綿的相處都指向了一個事實。但是,我並不支持這種看法,我更傾向於她們之間的「愛」,隸屬於另外一種性質。
  • 顧小夢到底愛不愛李寧玉?從麥家《風聲》解析兩個女人的情感密碼
    顧曉夢到底愛不愛李寧玉?她們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記得剛剛看過電影《風聲》的時候,很多小夥伴都在求證討論,說她們之間含情脈脈的眼神、曖昧纏綿的相處都指向了一個事實。但是,我並不支持這種看法,我更傾向於她們之間的「愛」,隸屬於另外一種性質。
  • 《風聲》:遭遇「密室迷宮」中的大絕望,麥家重塑信仰的力量
    題目包括:撐船的人長相有什麼特點,船上有沒有備用櫓?有幾個?」 撐船的人,有一個牙齒是橫著長的;備用櫓有一根,靠右邊放著。 十來個題目,麥家都回答上來了。 這不是諜戰劇的劇情,而是作家麥家的大學經歷。有了這個故事內核,麥家擺出講故事的姿態,娓娓道來,表現出引入入勝的一面。 《風聲》也借鑑了迷宮敘事的後現代敘事手法,把懸疑用類似迷宮的結構來架構,像剝洋蔥一樣,層次分明地去探尋人的命運、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善惡等精神內涵。
  • 麥家《風聲》:經歷17次退稿成長起來的小說家
    《風聲》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風聲》原著小說出自於優秀作家麥家之手。麥家寫完東風部分時,故事的原型顧曉夢強烈反對這本書的繼續創作,麥家為了找出故事中的真相,更通過了對故事中人物原型的尊重,麥家決定去臺灣,對原型人物進行採訪。最終,才有了這本書的順利出版。
  • 麥家新版《風聲》:人人皆鬼,鬼在找鬼
    「世間多難,人生多險,我們註定孤獨,我們也註定堅韌。」如果說將小說搬上螢屏最多的,麥家當數之一;如果說「搞鬼」解密最多的,麥家還當數之一。麥家何須人物?國內「諜戰小說第一人」,繼魯迅、錢錘書、張愛玲後首位入選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當代作家。
  • 告別諜戰,麥家寫就的傳奇與人性
    談及麥家,首先想到的還是他的諜戰小說,例如《風聲》《風語》《暗算》等。不過這一固有印象在2019年被麥家親自打破,他在小說《人生海海》裡告別了以往驚險刺激的諜戰,轉而寫起了故鄉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但習慣是強大的,即便告別了諜戰這一寫作主題,在麥家的筆下,故事依舊充滿了曲折與懸念。
  • 《風聲》:當你以為自己窺見真相,麥家卻用實力給出另一番答案
    然而,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那些發生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抗日反偽故事,則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傳奇。人都是鍾情於故事的,尤其是熱血沸騰的故事,這大概就是時至今日,紅色影視作品為什麼仍然令人們喜愛的原因吧。的長篇小說《風聲》就是一部立足於時代大背景下的諜戰作品,它曾在2009年國慶節前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風聲》上映,且由著名演員周迅、李冰冰、蘇有朋、張涵予、英達、蘇有朋、黃曉明等強強聯合,從而獲得一眾好評。
  • 小說《風聲》——原來她才是真正的「老鬼」
    聽朋友說麥家的小說非常精彩,特別是這部《風聲》懸念迭起,情節步步緊扣,強烈推薦我去看一看。我之前有看過周迅、李冰冰主演的電影《風聲》,而看完原著小說之後才發現書中的情節和電影裡居然相差甚遠,故事還是一個故事,但裡面每一個人物都變得更加豐滿!
  • 《風聲》大絕望下的英雄主義
    《風聲》作為麥家的代表作之一,一經出版便斬獲多項大獎,並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和話劇作品。作為難的一見的優秀文章建議大家一定要都去看看!震撼心靈~! 《風聲》 麥家說:「每個人都應該當英雄。實際英雄這個詞有點被我們濫用,容易導致一種歧義,但是我還是想讓英雄這個詞回到本意上,首先拯救自己,然後再拯救人類,我覺得救好了自己,人類也不需要救,每個人當好自己,每個人救好自己,每個人當好自己的英雄,當好自己人生的英雄。」
  • 麥家《風聲》全新修訂版來了,電影只拍出了原著的三分之一
    每個人都有嫌疑 《風聲》又名《肥原的困惑之老鬼究竟是誰?》(開個玩笑)。 電影只拍了原著的三分之一 本來我計劃的是先講講作家麥家的人生故事,但在花了四個小時一口氣看完《風聲》之後,還是決定開門見山,直接講講這本書寫了什麼。
  • 品讀麥家「人生海海」:任憑再多生命的離奇也終將化作人生的況味
    但無論是影視劇還是原著小說,其故事的曲折傳奇、懸念不休以及人物內心充沛的波雲詭譎,都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未曾有過的諜戰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麥家架構作品的技巧得到了充分展示,人類的意志則在情節的漸進壓榨下發出一聲聲悲鳴,像一支支穿雲利箭刺破天穹,奔向心靈宇宙無限深刻的不知處。正如莫言評價所說:麥家是一個拓荒者。而他的作品亦如是。
  • 這個比《羅生門》更撲朔迷離的故事裡,我看到了人性的真相
    麥家「中國諜戰文學之父」的名號由此坐實,無人可撼動。作為「解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風聲》延續了麥家一貫的小說做法——將人置於嚴酷的極端環境中,以此考驗人性、拷問歷史。以小說作試金石,對善與惡、真與假、忠誠與背叛等主題加以追問和辨認,是麥家小說的旨趣。從這一層面來講,《風聲》與《解密》《暗算》一樣,都與「解密」、情報有關,屬於不折不扣的「特情」小說(或如其他評論者所言,是「新智力小說」)。
  • 《風聲》: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近來讀了麥加的諜戰小說《風聲》,之前看周迅、李冰冰版電影《風聲》很感人,欽佩那個年代的人對內心信仰的執著與堅定。故事發生子啊一九四一年春夏之交:日偽時期。地點是中國江南名城杭州:西子湖畔。中共的地下工作者「老鬼」打入敵人內部,但是不幸露了馬腳。
  • 原著《風聲》:迷宮式劇情,反轉燒腦,演繹真人版「狼人殺」!
    十一年後再讀這麥家的原著《風聲》,意外地讓我顛覆了對國產小說的認知。這本經典懸疑故事著作,在當代中國小說裡,可以稱得上是獨一無二,故事情節反轉再反轉,好似迷宮一般,讓讀者一步一步地去突破。那麼,這部原著到底講了些什麼呢?一九四一年,日偽時期,西子湖畔發生了一樁大事。
  • 華人夢想傾力打造《風聲》沉浸式戲劇 國產諜戰大IP潛力無限
    區別於市面上已有的同類戲劇,《風聲》是一部由華人夢想耗時數年為中國觀眾量身打造的大型原創沉浸式作品故事改編自「諜戰小說第一人」麥家的同名原著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少佐肥原追查洩密的「老鬼」為線,聚焦於我黨地下工作者暗中潛伏時的驚險較量,將特情、偵破等故事元素及人性發掘熔為一爐。熟知的歷史背景、深刻的家國情懷,都更能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跟隨角色心潮起伏。
  • 《風聲》:大孤獨大絕望之後的心靈鏡像
    《風聲》,是當代優秀的諜戰小說,也是密室小說,作家麥家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日偽時期,代號「老鬼」的我黨地下工作者,潛於日偽情報組織內部。某日,我黨集結抗日反偽志士開會的消息走漏了風聲,「老鬼」知情而報,情報不幸被敵人偶然截獲。敵人為找到「老鬼」把所有嫌疑人被軟禁在裘莊,企圖各個擊破。就在這危如累卵之際,完全與世隔絕的「老鬼」卻在無數耳目的監視下,以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傳出了情報。
  • 酷刑、愛情、友情,情報、諜戰、密室,哪個原因吸引你看「風聲」
    《風聲》The Message2020年8月被按下了很久停止鍵的電影院再次重開,再次重看了這部感覺很新,但是算起來有11年的電影。著名的諜戰小說家麥家的作品,第一次在《人民文學》看到這部作品,整個人都被驚訝到了,麥家的作品一直是諜戰題材的,
  • 小說《風聲》「老鬼」出色地完成任務,詮釋了個人成功的三大要素
    這是作家麥家的代表作《風聲》中的主角「老鬼」,在執行任務被囚禁時,既要努力隱藏自己的共黨臥底身份,還要努力將那份事關同志們安危的重要情報傳出去時的真實心情寫照。其作品《解密》《暗算》《風聲》《人生海海》等作品被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發行。其個人也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南方文學盛典年度傑出作家、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榮譽。根據其小說改編的《風聲》電影版,掀起了中國諜戰影視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