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的中國到底有多民不聊生?
拜讀了麥家的《風聲》我才覺得真正接近了歷史。
這本小說裡的故事架構跟現代年輕人愛玩「狼人殺」遊戲幾乎一致。
講的其實就是抓出內鬼的故事,只不過這個內鬼在這本小說裡是個正義的使者,是副英雄的模樣。
而在這桌棋盤下,人性被公開暴露在陽光之下。
為了自保,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推脫嫌疑。
猜疑、內訌、污衊、陷害、暗算、廝殺,這些伎倆全部被擺在臺面之上。
人不是沒有陰暗面,只是沒有機會展露。
如果到了生死關頭,人的卑劣又算得了什麼。
麥家說《風聲》是有大絕望,大孤獨的。
在這大絕望和大孤獨下,又蘊含著許多小絕望和小孤獨,這可能是當代人無法感同的。
正因如此,這本書才值得我們細讀。
NO.1 破敗的中原
1941年的中國用「民不聊生」四個詞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當時的中國被日本侵佔,人民死的死、傷的傷,就算不被打死,餓死的也有一群人。
抗日還未結束,中國偏偏起了內訌。
國民黨和共產黨雖以一致「抗日」為主,但又貌合神離,各自為政,甚至還互相拆臺。
二戰又遠未結束,中國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放眼望去,山河破碎,窩棚成群,瘡膿滿目,中國處於硝煙不絕的亂世。」
這是當時中國的現狀。
在這大背景下的中國是絕望的、是無助的。
在小環境下的人民更是痛苦、無助和絕望。
在書中,作者用日本記者的口吻描寫了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
「走入中國,我的感受就如同走在地獄裡一樣,人都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乞丐比形容還多,見了我們都要排成隊,跪在我們面前向我們要財要物。
每一張臉上都籠罩著悲絕的陰影,如洪荒降世。」
當時的人民能夠靠誰?靠政府?更是靠不住。
他們濫用職權、貪贓枉法、勾心鬥角、酒肉縱慾,最讓人可笑的是,只要當時手裡有點小錢,買個官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人們都在為了自己的私慾放縱,無人關心世態,也不去理會那些活活餓死的同胞。
普通人民只能自求多福,而不敢祈求任何人。
在這副「狼人殺」的棋盤中,每個人物也有著自己的小孤獨和小絕望。
倘若群英會圍剿任務一旦失敗,日本人即漢奸會將會面臨生死之關。
所以,肥原、王田香必須要在4天之內揪出內鬼。
而在李寧玉、顧小夢、吳志國、金生火四人當中揪出內鬼,就是他們的使命。
這對他們所有人來說無疑是一場惡魔。
不是內鬼的,怕被當成內鬼被殺,是內鬼的怕被揪出來被殺害剿。
每個人每日都在恐懼中度過,就怕內鬼不顯身,自己反而成了替死鬼。
金生火尤其誇張,時刻備著一支手槍在身上,生怕有人害他。
顧小夢和李寧玉都是有秘密的人,對於她們而言更是擔心、害怕和絕望。
因為她們的秘密一旦被人發現,將帶來殺身之禍。
而吳志國最慘,被內鬼陷害後被日本人抓來用刑,直接把他打得皮肉綻開,堪稱生不如死啊。
每個人在這裡都是孤獨且絕望的,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活下去。
現在和未來在他們眼裡都是無邊無際的黑暗,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
為了獲取一絲安全感,這些人各自使出手段,非得爭出個你死我活才安心。
之後也有了顧小夢被暗算,吳志國被陷害的事情。
絕望讓一個人失去理智,孤獨讓一個人陷入無助,
在絕望又孤獨的處境中,能夠處於理智和正義的人少之又少。
可正是在這種場景下,我們祖輩的正義才顯得如此偉大,人性的光輝才會閃如此耀眼。
NO.2 破敗中的人性光輝
李寧玉作為唯一的內鬼,頂著巨大的壓力關在裘莊,一邊是自己的生死存亡,一邊是群英會的精英存亡。
如果不能把情報傳出去,就會眼看著群英會的精英被鬼子殺掉,包括周恩來總理。
「她一想到這個場景就四肢無力,心跳如鼓,頭腦變得一片空白。
恐懼就像四十度的高燒一樣從胸膛生發,傳遍她身體的每個部位」
這是李寧玉當時的處境,也是她當時最大的感受。
在個人與國家的層面,她還是毅然選擇了國家。
可她是無力的,因為她內無幫手,外無接應,只有孤身一人。
但在這看似坐以待斃的情景中,她毅然反抗,在最後一天時,犧牲了自己的性命換來了希望。
這裡不得不提及一個人,那就是顧小夢。
原先李寧玉偽造顧小夢的字體,想用她的名義傳遞情報,如果被發現也不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可無奈這件事被顧小夢抓了個正著。
顧小夢心想,這李寧玉是想要害死我啊,於是氣憤地想要舉報她。
而李寧玉拼命求她不要舉報自己,顧小夢心一軟就答應了,也不再告發她。
在李寧玉吃毒藥自盡的那晚,她跪下來求顧小夢幫她把情報送出去,
顧小夢起初不肯答應她的請求,可當李寧玉跪得膝蓋破裂,血淋淋地往下滴時,她答應了。
這是出於同情,也因她是國民黨人員,跟李寧玉都有一顆抗戰勝利的心,
這才接受了李寧玉的請求,幫她把情報送了出去。
若不是顧小夢冒死把情報送了出去,群英會的精英很可能會在當晚被鬼子剿滅。
正因李寧玉的犧牲精神、顧小夢的冒死精神,群英會才得以順利進行,抗日戰爭才提前結束。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很難去理解這種事情,甚至難以去接受這種故事。
可在歷史上,這樣事情貌似真不少。
趙一曼,在一次掩護部隊時被捕,在獄中遭遇敵人的嚴刑拷打,逼她說出情報,可她寧死不屈,一字未提,最終慘遭槍斃。
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縣時,為了炸掉敵人的暗堡,用自己的身體託起炸藥包,英勇犧牲。
狼牙山五壯士,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抓及讓武器落到敵人手中,把槍枝砸碎後縱身跳下懸崖。
我想這就是人性的光輝,他們寧死不屈,只是為了讓國家早日復甦。
雖善良在私慾面前容易敗下,但我相信人性的光輝永不毀滅。
世間善總會比惡多,正如人間已善為榮,以惡為恥。
NO.3 善惡終有報
你相信善惡有報嗎?
「不相信」
我朋友毅然決然地否定了我。
因當時剛看完《八佰》,他舉了一個孫元良的例子。
他說:「若不是孫元良逃跑,把謝晉元和他的兵團扔下,哪有「八佰壯士」據守四行倉庫的驚世壯舉。
再加上他這種貪財好色的本性,害了多少姑娘,貪了多少財產,還玩忽職守,一打仗就坐飛機跑的人,你說他該不該死?
最氣的就是,這種人居然沒判刑,還活了103歲」
我用希阿榮博堪布的話回應他:
「善惡終有報,今生未有果報,下幾世總會遭報應的」
他接著反駁我:他生的兒子秦漢都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了,你還跟我說善惡有報。
左:秦漢 右:孫元良
可我始終相信善惡有報,也堅定相信因果論。
做過的壞事總會有報復的那天,做過的好事總會有福報的那天。
不是今生就是來世,差不了。
正如麥家所寫的那樣:
「萬物有萬般神秘的邏輯,正如:你用右手挖人眼珠,人用左手捏你右眼珠。
這是世相的一種,不過他沒有那麼直接、明朗而已,像暗香疏影,像暗度陳倉,是私底下的世相。」
這樣的描寫,就像他小說中反派人物的下場一樣。
肥原遭到顧小夢的報復,叫殺手將他大卸八塊,扔在嶽廟。
松井石根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但他在日本戰敗以後被處於絞刑。
漢奸王田香被處死刑以後,他的子女受受他的影響成了罪人的子女,
為了洗清這種恥辱,他的兒女不隨他姓,也從來不買日產貨,花了一輩子幫他父親還債。
犯過的錯,都會像陰影一樣,陪伴他度過整個餘生。在夢裡,在夜裡,在陽光底下,成為他一生的噩耗。
正如古語:多行不義必自斃。
壞事做多了總會遭到報應的。
人要始終要保持正直、堅守善良才行,就像李寧玉一樣。
木霖大叔:一個溫暖、有趣、三觀極正的大叔,陪伴你度過所有不開心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