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色戒》解讀:欲女不知亡國恨,還是浪漫主義幻想故事

2020-06-10 城市郎影視

電影《色戒》源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改編。李安導演之所以拍電影《色戒》與張愛玲的小說有很大關係。我們也想知道張愛玲到底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後,再&34;歷史事件呢?還是其它原因呢……?這些都吸引著我們去關注和解讀它。也許,任何好的作品都可能有多種解釋。

之所以現在仍在談論《色戒》,無疑是因為這部電影大尺度的情慾誤區飽受爭議。

拍成電影後,《色戒》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無論是了解作品本身,作品的背景,還是作者的花邊新聞等。

電影《色戒》解讀:欲女不知亡國恨,還是浪漫主義幻想故事

王佳芝(湯唯飾演)|易先生(梁朝偉)

張愛玲的小說《色戒》之所以令人震驚,是因為我們經常看到的關於女性特工和漢奸的故事不可避免地被寫成女性特工的愛國主義和漢奸的憎惡。張愛玲的女特工由於個人私慾而傷害了國家。更特別的是,女性特工感情激烈的原因不是一般言情小說中的真愛,而是性慾……。


電影《色戒》解讀:欲女不知亡國恨,還是浪漫主義幻想故事

鄺裕民 | 王力宏飾

電影《色戒》的劇情大概是這樣的:

故事發生在1938年,當時中國正處於一個動蕩的時代,一群愛國青年在香港成立了一個話劇團,以籌集資金用於抗日戰爭。該團團長鄺裕民(王立宏飾演)對汪精衛及其他漢奸非常不滿。當得知汪精衛的手下特工易先生在香港時,他決定夥同其他成員並開始暗殺行動。

易先生(梁朝偉飾演)狡猾精明,一般人都難以接近他。唯一的缺點是好色。大家商量後決定用[美人計]來對付易先生。由劇團裡的臺柱王佳芝(湯唯飾演)假扮香港貴婦,先接觸易太太(陳衝飾演),然後再等待時機色誘易先生,來創造暗殺的機會。

王佳芝的美麗和演技成功吸引了易先生的注意。易先生第一次與王佳芝交往後,他一步步跟著王佳芝回家。小組成員已經待在家裡,可惜的是,在最後一刻,易先生沒有進入房屋,暗殺失敗了。

大家認為,王佳芝缺乏男女經驗會阻礙她的誘惑。王佳芝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並與團裡唯一有男女經歷的梁潤生發生關係。此種做法也讓她和鄺裕民之間的微妙關係出現了裂縫。天不隨人意呀,易先生突然接到上級的任命,他不得不離開香港,暗殺行動只能失敗而告終。

兩年後,香港淪陷。王佳芝移居上海,偶遇鄺裕民,兩人之間,過去的微妙感覺已不復存在。 鄺裕民重申要暗殺易先生,王佳芝也同意了。這一次王佳芝接近易先生,他們之間的私情發展很快,暗殺計劃似乎比上次進行得更加順利。

在這一天,王佳芝假裝與易先生一起去一家珠寶店,但實際上已經通知了槍手伏擊。此刻,易先生竟然給王佳芝送了一枚鑽戒,眼中充滿了愛意。這種轉瞬即逝的表情立刻衝擊了王佳芝。她突然想到:「這個人真的愛我」。但是,為時已晚,她小聲說:「快點走」。這時,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假戲真做,愛上了易先生。

無奈的是,該劇必須有一個結局,一個從情感上無法承受卻必須承受的結局。

易先生回來後下令進行封鎖,並殺死他抓到的所有人,包括王佳芝。他站在妻子的身後看著打麻將,心裡想著王佳芝, 他覺得:「她的影子將永遠留在他身邊,儘管她恨他,但對他的最後感覺還是很強烈的。」他們是獵人和獵物之間的關係,也是最原始的欲望,不管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存在著強烈的佔有欲。


電影《色戒》解讀:欲女不知亡國恨,還是浪漫主義幻想故事

當然,《色戒》中的「性」也使每個人都呆了,但令人驚訝的是,李安導演在故事的結尾來個大轉身,直接把影片轉向浪漫主義形式。

也把這種由恨生愛的轉變,清楚地展示給了每個觀眾。

在小說中,性慾寫得很隱晦,在電影中的性慾,卻在這部戲中起關鍵作用;所有情節的矛盾和緊張實際上也源於此。

湯唯這次在《色戒》裡的表演得很精彩:青春漂亮的女學生和風華正茂的「麥太太」,在湯唯身上合二為一。被她毫不費力地轉變;她用裹在旗袍裡的風情徹底徵服了老辣好色的易先生,每一個鏡頭都把這種風情表現到了極致。

梁朝偉飾《色戒》裡的易先生顛覆了他在《花樣年華》、《無間道》和《英雄》裡的一貫形象。在和「麥太太」的第一次床戲裡,他用另外一副面孔完美演繹了這個變態的漢奸。

床戲演得那麼真實,那麼徹底,使我對兩位演員肅然起敬。直到影片結束的時候,你可能依舊停留在李安導演的故事裡不能自拔:如果那個人是你會怎麼樣呢?……呵呵!


電影《色戒》解讀:欲女不知亡國恨,還是浪漫主義幻想故事


[圖片素材來源電影《色戒》]

相關焦點

  • 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
    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怪象,許多朝代的滅亡都歸結為女子們過錯。因為妲己魅惑紂王,紂王才終日沉迷酒色,殘害忠良。最終段斷送了商朝而錯歸咎在妖媚的妲己頭上。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得褒姒一笑。最終導致了周王朝的滅亡,而錯在褒姒。白居易形容楊貴妃的容貌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之美。
  • 色戒:李安的電影,張愛玲的小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小說《色戒》,呈現出小說家張愛玲的人生觀。電影《色戒》,展現了導演李安的人生觀。李安對自己的電影,褒多貶少,從不承認有失敗作。可人非聖賢,誰人不會失敗?李安熱愛電影,但是父親思想保守,當時也都認為搞藝術是不務正業,反對李安當導演,可是,李安還是走上了這條道路,李安因此對父親懷有一份歉意。對於父子間的衝突,李安認為自己對不起父親,不認為父親要求不合理。李安的這種反應,和張愛玲的反應,可說是兩個極端。
  • 《色戒》中的細節藝術之美
    《色戒》是張愛玲於1953年開始構思,發表於1983年的一部小說,篇幅很短,只有寥寥幾萬字,創作歷程卻長達25年。張愛玲對自己的這部作品很是偏愛,甚至於針對這部小說推出後引發的爭議,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進行辯護(即《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在張愛玲的創作人生中,都稱得上是罕見的。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色戒》是她的得意之作。
  • 莫泊桑的《一生》:拋開法式浪漫主義後的女性真實生活
    法國電影《女人的一生》,改編自莫泊桑小說《一生》,原著我是在初中時候看的,描寫了沒落貴族少女讓娜,從驚喜、失望、絕望再到燃起希望的生活故事。區別於我們常見的法式浪漫主義,這部電影的基調側重於真實,幻想和浪漫更多隻存在於女主前期對於未來的憧憬中。
  • 在鑽戒的璀璨裡,為情而傷 ——簡評《色戒》
    小說故事發生在抗戰期間的上海,女主角王佳芝和一群愛國學生暗中定下「美人計」要刺殺漢奸特務頭子易先生。但在最後關頭,劇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佳芝在鑽戒神秘的紅光和易先生溫柔憐惜的神情中,深受感動,在人性與階級性的矛盾鬥爭中敗下陣來,最終墮入了愛情的虛幻想像,在鑽戒的璀璨裡,為情而傷。
  • 王佳芝是張愛玲的火、鄭萍如的冰——寧靜也暴烈的《色戒》
    ——張愛玲《色·戒》很多人認識《色戒》是通過李安的電影,因為某些不可言說的緣由,這部張愛玲短篇改編的電影,引起了向來對情愛冷漠的直男們的興趣,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電影《色戒》海報作為張愛玲書迷的我,初讀這篇文章是初中的時候
  • 張愛玲的《色戒》被李安改了哪些地方
    2007年,著名導演李安將《色,戒》改編成電影,轟動一時。但電影對小說原著改動很大,原著本來就機關重重,令人費解,被電影這麼一改,就更加難懂了。一要讀懂《色,戒》,首先必須了解它的創作背景。這就要說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很快公布「懲辦漢奸條例」,也包括「文化漢奸」,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就是在這時候被當做「文化漢奸」而鋃鐺入獄。
  • 張愛玲和王佳芝的《色戒》:千古情人獨爾痴,愛究竟值不值得?
    王佳芝是虞姬愛霸王,還是為虎作倀?張愛玲於是借著王佳芝的故事,把如何對胡蘭成漢奸身份的問題,給了個交代。明知胡蘭成亦人亦鬼,可從小缺愛的她,卻放不下自己手裡的風月寶鑑。痴心女子古來多,理智往往在情感面前敗下陣來。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即便渾身鎧甲的女金剛,也有內心之柔弱處。
  • 「色戒」對現代人性觀念的啟示
    張愛玲的《色戒》本來是講一個充滿正義的女大學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漢奸易先生意圖行刺的故事;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並準備下手時,卻發現自己已動真情,於是通風報信讓易先生逃過一劫,易先生卻決定將他們趕盡殺絕的故事。
  • 色戒短評:所有的欲望都有前世今生的緣起
    我一直對李安心懷敬佩,華語電影導演裡,還沒有哪一個導演能像他如此全能,且品質沒跑偏過。我企圖去揣測李安拍此san級片的學術探討價值,畢竟他是搖曳著藝術的幌子,漂亮地完成了一次qing/se電影的傳播。一顆鑽戒,就是折射世人萬相的鏡子。好/色如我者看到了床/xi兇猛。物質崇拜者看到了光芒耀眼的鑽石。善感者看到了荒誕無望的愛情。
  • 《反基督者》:撒旦的情與欲。
    《反基督者》又譯《撒旦的情與欲》是拉斯·馮·提爾2009年的作品,那時的我已經不再收藏各種版本的DVD了。雖然這部電影早早的列在迅雷下載文件裡,直到如今才有時機按下了播放按鈕。少量劇透。2009坎城電影節最黑暗、最恐怖、最血腥的電影,這是廣告宣傳語。最佳女主角夏洛特·甘斯布,這是所獲獎項。
  • 《色戒》王佳芝的色,易先生的欲;王佳芝的感情,易先生的冷酷
    而《色戒 》,是寫一群愛國學生策劃的愛國除奸失敗的故事。《色戒》中的王佳芝,在刺殺易先生的關鍵時刻,動了感情,放走了大漢奸易先生,背叛愛國除奸大義,導致她與參與刺殺的同學們,全部被易先生一網打盡,成了十惡不赦的的罪人。
  • 《真理之戒》書評:電影配樂之祖「尼伯龍根指環」欣賞指南
    由於樂劇的演出宏大和其中深厚的藝術意義、哲學思想,因此英國國家學術院和英國皇家文學會的羅傑.斯克魯頓,專門著作《真理之戒》(解讀《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真理),從多個角度詳細解讀這部樂劇,末尾還附錄劇中出現的近200段主題動機音樂。
  • 電影《八百》:少數人到多數人的戰爭
    電影中,蘇州河兩岸始終有這或明或隱的對比關係。這使我想到了,唐代的李商隱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不寬的蘇州河對岸,便是租界區,與對岸的斷壁殘垣,傷痕累累,飽經戰火摧殘的建築對比,租界區仿佛是人間天堂。
  • 張愛玲《色戒》:別逗了哪有什麼愛情,王佳芝再演下去就是阮玲玉
    張愛玲的小說中最愛《色戒》,沒有之一。李安的電影也是錦上添花。湯唯演活了這個又純又欲的臥底女學生王佳芝不知為什麼,看到王佳芝,我總會想到阮玲玉,她們都有一個缺失的原生家庭,她們都很美,她們都喜歡表演,一個復刻了電影中的人物命運,另一個則因入戲太深送了命。沒有目標的灰姑娘王佳芝母親早逝,因為戰亂,父親帶著弟弟去了英國,把她留在國內,跟著舅媽過寄人籬下的生活。
  • 《燃燒》這部充滿欲望犯罪的電影,不輸《寄生蟲》
    不得不說,韓國的電影的確在某些方面較為出色,韓國電影的力量之大,大到可以揭露他們的國情,改變他們的一些現狀的地步。例如熔爐等電影,都對韓國的社會進步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而今天想要說的《燃燒》這部電影,也是很具有話題性和強烈的爭議性的一部。
  • 李承鄞,這個又A又欲的「渣男」實在讓人恨不起來啊
    只是我萬萬沒想到,這部叫《東宮》的言情劇居然這麼狠,捨得讓剛滿18歲的女主「一遇渣男全族滅,半條小命掩黃沙」。除了女主,從男一到男三,女二到女三都逃不掉悲劇的命運。可以說,全員虐,全劇慘。自殺的自殺,被殺的被殺。活下來的,要不就是餘生無愛無欲,要不就是終生孤絕悔恨。
  • 我讀張愛玲之《色戒》
    提到張愛玲讓人第一想到的大概就是《色戒》,這當然要歸功於李安幾年前的一部同名電影。原著中倒是沒有電影中那樣激情片段,電影完全是把這個當作賣點了,但結局是一樣的。 王佳芝最後放走了易先生,是因為愛嗎?或許是有一點的,但佳芝自己並不確定,那一刻她倒認為易先生是愛她的,她若有所失,她以為一切都太遲了,她以為他已經走不掉了,但她對他說了一句「快走」。
  • 最早直男魯智深,拒絕金翠蓮並非因色戒,真相是他有一個不良嗜好
    最早直男魯智深,拒絕金翠蓮並非因色戒,真相是他有一個不良嗜好 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傳》裡性格鮮明的人,文化程度不高,行伍出身,所以橫鼻子冷眼,一看便是「賊人」。算上後來殺人放火,僧門五戒已破了四項,但色戒有沒有破,很多人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