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東部,地處平原,每年夏季的多雨季節,以黃河為主的大小河流,都要泛濫,加之統治階級只管加重農民負擔,不管農民死活,年年收治河錢,卻不見在何處治河。黃河中下遊一帶,連年水災,弄得不少人年年逃荒。老百姓受盡水患的危害,想治河又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幻想靠神靈來保佑。因此,各個村莊都修有龍王廟,靠它來保佑地方無水患災害。
話說黃河有一條支流,這支流的河邊有一個大鎮,這個鎮正處在交通要道,經濟發達,人文鼎盛,十分繁華。王重新在這個鎮上有生意,商號名曰「泰來號」。在這個鎮的河邊,原來有座龍王廟,有一年被大水衝了。鎮上的人一直議論要修一座龍王廟,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修成。
這一年,鎮上又換了新的首領。新官上任,一要順應民情,二要為自己撈點資本,修龍王廟的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這位首領想,修廟光靠攤派不行,要發動捐資,那些有錢人最怕水患,要說捐資修廟,他們還是願意出的。如果攤派,那些窮人家交不上米,既惹民怨,又費力氣。如果先搞捐資,捐夠了更好,捐不夠,再去攤派也少些,收起來也較容易。
於是,他就把鎮上的有錢人、財主及商號掌柜請到一起,討論捐銀修廟的事。恰巧這時,王重新到「泰來號」來巡視。聽說是為捐銀修廟的事,他就跟掌柜說:「今天我在這裡,你就不要去了。我替你去走一趟吧!」掌柜當然很樂意。
因為來的都是鎮上有臉面的人物,當然不能怠慢,少不得拿好茶相待。等人來齊了,首領就把修龍王廟的事說了一番,最後落到要大家捐銀修廟上邊來。他說:「既為捐銀,咱也就不計數字了,大家各人著量自己的情況,把捐銀的數字寫在紙上,隨後,咱們著人再照數字到各家去收。現在就請大家開始寫吧!」
別看這些財主們討論起來轟轟烈烈,但是一到實際寫起捐銀數字來就顧慮重重了:寫多了,自己不願出;寫少了,又害怕不合首領的心事,怨自己帶壞了頭。所以,一個個推推讓讓,都不肯先寫。推來推去,推到了王重新的面前。王重新已經看透了大家的心事,故意說:「我看大家都願意出銀修龍王廟,只是一下子不知捐多少為好。既然大夥都不願先寫,讓我來寫,那我就不客氣了!」眾人見有人先寫,正好有臺階可下,便都說:「那好,那好,還是先生先寫!」王重新拿起筆來,在紙上寫道:山西泰來號,獨修龍王廟。捐銀三千兩;不夠再來要。眾人見此,個個盡皆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