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白鹿原》開篇第一句話是:
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熟悉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朋友一眼便會瞧出,《白鹿原》的這個開頭受到了《百年孤獨》首句的影響。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但《白鹿原》的開頭比《百年孤獨》的要更吸引眼球,其爆炸和香豔性的文字一下就勾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這也許就是中學語文老師在教學生作文時常講的那句「鳳頭豬肚豹尾」中的「鳳頭」吧!且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味道。
讀者在獵奇獵豔閱讀心理的驅使下閱讀完第一章後便會初步發現《白鹿原》首章有如下幾個寫作特點:
一、陳忠實先生喜歡用超級長句。
一句話四五十個字家常便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數。在中學學習時,語文老師一般會教導學生最好不要用較長的句子,超級長句容易引起閱卷老師的閱讀疲勞進而引起反感給你判個作文低分。而在《白鹿原》裡陳忠實先生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用長句,由於陳忠實先生是文字駕馭大師,故讀者在讀這些長句時卻感覺很過癮。
二、《白鹿原》女性觀是父系文化的產物。
在父系社會裡,女人是沒有地位的,其在婚姻上是沒有自由的,女人嫁給男人後多淪為傳宗接代的工具。就像白嘉軒母親說的,女人就是一層糊窗紙,死了破了揭掉再糊一層就是了。所以,白嘉軒連續死了6房女人娶了6房女人,每一個女人都沒有名字,也幾乎沒有成長經歷,只有入洞房後的羞澀、貪婪和不安。完全淪為了白嘉軒的性奴隸和傳宗接代的工具。
三、白秉德老漢為什麼死得那麼快?
作者想讓白嘉軒早日頂立門戶,成為能代表白家並叱吒風雲於白鹿原上的風雲人物,故必須要讓其父親白秉德老漢速速死去。這一點與《紅樓夢》裡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早死有異曲同工之處。《紅樓夢》裡讓賈敏早死,是為了讓林黛玉成為失去母愛後早早離家前往故事的發生地賈府;而《白鹿原》讓白秉德老漢早死是想讓其子白嘉軒早點成為擁有話語權的第一男主角。
四、地主身份的白嘉軒成為男主人公。
《白鹿原》寫作於1988年——1992年期間。陳忠實先生在那時就敢塑造地主形象且將地主寫成第一男主人公,而且這個形象還兼具一定的正面性,是一次冒險和大膽突破。因為在改革開放之前的文學作品裡,地主都是以壞人的面孔出現的,如周扒皮、黃世仁等。現在,陳忠實先生卻顛覆了這一塑造人物的定律,是需要勇氣的。
五、一點疑惑。
通篇閱讀過《白鹿原》的讀者都知道,朱先生是陳忠實先生精心塑造的一位重要人物。朱先生是白嘉軒的姐夫,他將在第二章裡出場,且有大段的文字介紹。
一點疑惑是什麼呢?
就是白秉德老漢病了死了,作為女婿的朱先生為什麼沒有出現?他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嗎?為什麼沒有前來奔喪?他幹什麼去了?他如果前去雲遊講學了,那麼,白嘉軒的姐姐也應該來吧!
在白秉德老漢生病和籌備葬禮時應該提一下朱先生,不僅應該而且非常有必要。從倫理上講,朱先生是白秉德老漢的女婿,老丈人死了,女婿前來奔喪合情合理;從寫作手法上講,這時提一下朱先生可以起到伏筆的作用,不然在第二章裡,白嘉軒尿尿尿出一株「仙草」,無解時情急時焦慮時想起了其姐夫朱先生,有些突兀。同時,也讓人覺得作者也是在情急時一招手便遣出了朱先生。
昨日,閒暇時再次閱讀陳忠實先生的長篇小說《白鹿原》,也許受陳忠實先生文風的影響,文中出現了多處長句,嘗試嘗試,希望不是東施效顰。倉促中寫下點讀後感,難免掛一漏萬、失之偏頗,貼出來權當拋磚引玉,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