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個悲傷的孩子與一個強大的樹人,能碰撞出什麼火花呢?成長中溫暖和淚水,實際上教育了孩子什麼?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一部奇幻片《當怪物來敲門》中找到答案。
《當怪物來敲門》改編自小說《惡魔呼喚》,是一部廣受稱讚的好萊塢暖心治癒神作。電影用了反童話的表現手法,講述少年康納在樹人的陪伴下走出成長傷痛陰霾的治癒故事。成長的痛苦一直是孩子教育的敏感話題,該片正是用孩子的視角來看待成長的過程。
這部影片不是雞湯亂燉,也不是繁複的道理說教,而是用少年康納的一段奇妙旅程揭示成長的道理和意義。故事溫暖中飽含力量,讓每一位觀眾都為劇中的生死別理動容。《怪物來敲門》沒有用悲傷情節大肆渲染淚點,反而用一種直接的方式告訴孩子:愛不能解決苦難,但是給了我們繼續生活的勇氣。
影片中,少年康納的母親身患絕症,父親離開有了新的家庭。康納一邊要照顧母親對抗病魔,一邊要容忍校園暴力,還有&34;的外婆。年紀輕輕的少年從小就要獨立面對生活的艱辛,特別是心中母親隨時都會離開的恐懼。
一日,康納發現古老的紫杉樹變成了一頭巨大的怪物,他悄悄地走進,心驚膽戰又感到非常好奇。康納發現怪物沒有傷害他,反而很喜歡給他講故事。
1、故事1:信仰是治癒的一半
真誠的牧師驅趕走了脾氣暴戾、行為古怪的製藥師,因為在他的觀念裡,製藥師的行為和思想都不會被社會認同,有悖教義。在那個社會,人們排斥異類,加上有牧師的支持,所有人都排擠歧視製藥師。
1天, 牧師的女兒生病了,求助無門之際想上天哀求,願意用一切來換回女兒的健康,包括他的信念。而當他放棄自己的信念時,牧師已經淪為了行屍走肉,為社會所拋棄。這個故事教育康納,信念是不可拋棄的,一旦失去了信念,人就失去了價值。
2、故事2:辯證地看問題
心懷奸計的女巫後媽被王子鎮壓,民眾歡呼雀躍把王子奉為一代明君。深受愛戴的王子被歷史記錄下來,被人們稱為&34;。但實際上,王子誣陷了女巫,並且為了王位親手殺害了心愛的姑娘。
非黑即白是傳統觀念,人只有好壞之分,而且人們總是憑藉他輿論引導者的一面之詞或者自己片面的判斷去分辨好壞善惡,這就會導致偏見的產生。
這個故事的含義是,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心中的偏見具有更大的毀滅力量。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3、 故事3:認識自我
樹人告訴康納從前有一個隱形人,因為忍受不了被忽略,所以他拼了命要獲得別人的關注。這使康納想到了自己,他在校園中被無視、被排擠,面對傷害,康納也只能像透明人一樣縮在角落。
隱形人就像是康納的自我寫照,聽到樹人的話後,康納揮拳衝向了一直欺凌他的同學,並且告訴他自己不是隱形人。沒有人應該被忽視,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每個人都必須好好地認識自我。
這三個童話故事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用不同的故事帶給康納一場精神的洗禮。自從母親患病以來,康納就一直有揮之不去的夢魘,不斷的被這個夢魘折磨。而在樹人給他講了一個個故事後,他才得知了夢魘的真相:因為心裡有恐懼,所以害怕失去母親。
正如電影那樣,每個孩子都需要上人生的第一課——生命來去匆匆,離別會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是愛能夠幫助我們解脫苦難。孩子應該知道人生充充滿了困難,需要我們不斷的放下,才能真正的成長和前進。
康娜逃避生活,不敢面對母親的離去,這個敏感的少年甚至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所以他曾經問:&34;無論是母親的離去,還是在校園中所受的欺凌,康納認為這是對他的懲罰,而且只要他能接受懲罰,母親就不會離世。他拼命地衝著怪物喊:&34;而樹人的回應是:&34;。
《當怪物來敲門》表面上講的是一個少年如何直面親人離世的恐懼,實際上它背後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如何在困難中繼續保持生活的勇氣。樹人的三個故事講完,康納更加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做,產生了一種面對失去面對痛苦的勇氣,他的心裡燃起了希望。電影詮釋的重點就是,心中所有的不舍都源自於愛,愛會給我們帶來恐懼與痛苦,但是愛也能給我們繼續生活的勇氣。
很少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懂得愛與離別,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就算是小孩子也不可避免地面對遺憾。家庭教育中應該包含愛的教育和離別教育,讓孩子儘早的去學會面對困難,接受生活的艱辛,你應該學會坦然的放下。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和接受的過程,在愛和勇氣中走向未來。
整部影片看下來,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少年與怪獸之間的奇妙旅程,還有孩子的成長與心理。
康納從小就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關愛,因為母親患上重病內心就更加不安。母親化療期間不能照顧他,他只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但是他與外婆的相處並不愉快。父親曾回來陪伴他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又因為工作離開。康納學校得到了老師的鼓勵,但是這只能短暫療愈他的內心,而且他還要同時面對同學的把柄。
樹人怪物就像是康納內心的光明引導者,它教育康納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學會面對痛苦,找到自己的勇氣和希望。
就像是媽媽與康納進行正式的道別,康納流著淚說:&34;,但媽媽和樹人都告訴康納:&34;康納媽媽也是他的人生導師,他一直大方的表達對自己的愛,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在陪伴中,孩子能夠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父母處事為人和對孩子的關懷愛護都會根植於他的內心。電影最後呈現的是康納從一個青澀的男孩到成熟男人的成長,這也表明了他明白愛並不會隨著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愛存在於我們的內心而非外物。
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扮演的角色絕不僅僅是說教的家長,更多的是朋友的陪伴,人生的導師。《當怪物來敲門》這部影片教給我們的是關注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更多關懷,用愛和溫暖減少他們內心世界的黑暗。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他的心理需求很簡單,陪伴就是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基礎。和孩子一起享受相處的時光,能夠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滋養。孩子會意識到,父母就在我的身邊會一直做我堅強的後盾。
我是小F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