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蜈蚣吸血

2020-11-04 鬼手鉗

在山東淄博的一個農村裡,有一個青年人,叫蒲順,家有老父老母和妻子孩子,一家人住在幾間土牆草屋裡,是普通的莊戶人家。

蒲順在村裡算是身強力壯的人,也是家裡的一個壯勞力,能吃能幹,聲若洪鐘,看上去面色紅潤。

本來日子就這麼順順噹噹的過,可是蒲順突然生病了。

一家人是怎麼發現的呢,就見蒲順一天天消瘦下去,每天吃的一樣多,但是卻無甚力氣,臉上漸漸不見血色,無法從事勞作,走兩步就氣喘,到最後嘴唇都變得煞白,一點血色也無。

中間也把村裡的土郎中請來了數次,但是郎中也看不出來到底是什麼病症,只說是生了怪病,血虧氣弱,也就是缺血。

按理說這病一般是婦女才得,一個年輕的壯小夥怎麼會血虧呢,郎中說不出所以然,只是開些補血的藥。

家裡人無法,只這一個兒子,也曾賣了家裡的老母雞,湊錢把蒲順用個板車拉了送去縣城的醫館看了,所說皆和土郎中所說相差無幾。

眼見蒲順病越來越重,臉色越來越白,到最後竟面若金紙,眼見是不行了,叫來郎中一看,郎中搖搖頭,說是可以準備後事了。

一家人哀傷痛苦不表。商量著人都要死了,最後幾天讓蒲順吃點好的,也省的白來一遭。

第二天蒲順竟能下床走動,一家人知是迴光返照。

蒲順說想吃鎮上的油條。

大家都知道古時候農村的條件差,能吃上白面的算是極富裕的人家,普通莊戶人家一年到頭也就逢年過節能吃到肉,菜也是清湯寡水,少見油腥,一天三頓不是煎餅就是窩窩頭,少有人捨得另外花錢買這些吃食。

但是蒲順病入膏肓,想吃油條,一家人都願意去買。

可蒲順竟說幾個月都躺在床上,趁著今天精神好點,想出去走走,從村裡走到鎮上也就一刻鐘,想自己去買。家裡人自是不放心,可蒲順執意如此,家裡人想著都是莊裡鄉親的,路又不遠,也就只能依他去了。

再說蒲順從家裡出來,走到鎮上買了油條,又往家裡返,走到半路就走不動了,來回一共不到半個小時的路,想來他身體虛弱,這點路也是走不了了。

蒲順看路邊有棵歪脖子樹,就把油條掛到歪脖子樹上,在樹旁一躺,打算睡一會兒,恢復一下精氣神再走。

蒲順正睡著,迷迷糊糊的聽到有動靜響,睜開眼嚇了一大跳,竟看到一隻蜈蚣在地上一蹦一蹦的往上跳,去夠樹上掛的油條。再看這隻蜈蚣倒也不大,只是全身血紅,油光瓦亮,像是喝飽了血。

一看這情景,嚇得蒲順立馬從地上爬了起來,站到一邊。那蜈蚣一看蒲順站了起來,也是急了眼,也不夠油條了,圍著蒲順一個勁兒的轉。

蒲順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這蜈蚣爬到了自己的耳朵裡,吸血為生。怪不得自己血虧,漸漸面無血色,想是血都叫這蜈蚣給吸乾了。

這次歪打正著,這蜈蚣聞到油條的香味,犯了饞,忍不住爬了出來,可是再想回去確是難了。

蒲順一下子用腳踩住蜈蚣,往土裡碾,那蜈蚣身上竟被碾得冒出一股血,然後就死了。

蒲順的病從那便慢慢好了。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蜈蚣吐丹
    在它後面,有一條長五六尺的紫金色蜈蚣(一尺=0.33米),緊緊追趕上來。蟒蛇跳進溪水,蜈蚣卻不能下水,就擺動它的那些腳,過了很久,蜈蚣嘴裡吐出一粒紅丸,顏色像鮮血一樣,紅丸落在水中。不久,水沸騰起來,一陣陣熱氣直往上衝,蟒蛇在水裡翻來覆去,很快就死了,浮在水面上。蜈蚣就飛到蛇頭上,啄食蛇的腦髓,然後又從水中吸回那粒紅丸,放進嘴裡,騰空而去。
  • 故事:神醫蜈蚣(民間故事)
    其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天正午,這個哈尼族醫生在山路邊的一棵大樹下休息,突然間他看到一條20多釐米長的大蜈蚣爬過來,它瞪著小眼,兩排長足在蠕動,搖頭擺尾,令人生畏。他擔心蜈蚣來刺螫,就拔出長刀,輕輕砍下去,把它斬成兩截。因為蜈蚣的每一節都有神經節,所以蜈蚣被斬成兩截後,神經節還會分別起作用,斷體在不停地掙扎和蠕動著。過了一會兒,他發現另一條蜈蚣爬過來了。
  • 民間故事:蜈蚣報恩
    從前有個姓王的小孩兒,整天沒事幹瞎晃悠,捉了只蜈蚣,放在竹筒裡養。竹筒用根麻繩拴在腰上,小孩兒每天捉些蟋蟀、螳螂、螞蟻等昆蟲餵它,有時候也餵些螃蟹、泥鰍、黃鱔。這王秀才趕考也帶著蜈蚣,權當解悶。這一日,王秀才走到山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眼看就要天黑,發現一座破廟。王秀才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跑進去。晚間,打雷下雨,王秀才正慶幸找了個安身的地方,突然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窗戶被吹開了。
  • 奇聞異錄故事:他多次堵塞蜈蚣巢穴,竟遭蜈蚣報復險些喪命
    人和動物在地球上共生很多年,產生過很多人和動物互幫互助的故事。當然也產生過很多人和動物間互相傷害的故事。今天講述的就是清代人著作《益智錄》中一個人和動物間互相傷害的故事,雖然裡面有了一些誇張和神話的成分,可是故事中的道理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鑑。清朝時期,章邑縣有一人名曰甲某,此人是個大孝子。雖然家貧無依,但是生的高大威武,依靠每日打柴販賣為生。
  • 潮汕俗語故事  蜈蚣雞母蛇
    潮汕民間有句慣用語「蜈蚣雞母蛇。」比喻那些互相制約或各有勝負,而形成連環套關係的人和事。例如在各種比賽中出現甲勝乙、乙勝丙、丙又勝甲的局面,或人際關係中甲怕乙、乙怕丙、丙又怕甲的現象。也有引申把男女「三角戀愛」關係譏喻為「蜈蚣雞母蛇。」這種比喻既生動又有道理。
  • 故事:我非常好奇,吸血鬼公主怎麼會沒有兩顆獠牙
    我的成績分數在全校前三名,我的這個成績一直保持了三個月,終於我和其他兩個吸血鬼被幸運的帶進了吸血鬼皇宮,見吸血鬼王血魔。吸血鬼皇宮裡兩邊站著幾十個吸血鬼,個個露出尖尖的兩顆獠牙,場面非常嚇人,好在我們都是吸血鬼,我也有兩顆長長的尖尖的獠牙,要不然看到那個場面肯定當時就會被嚇死。
  • 故事:蓮蓬鬼話:天降雷霆,劈死成精蜈蚣
    第二天我們去看這顆被劈死的樹時,竟然在大樹裂開的地方發現一個碗口大的洞,裡面躺著一隻手指大的蜈蚣,早已經死去。今天要說的故事是一個傳說,發生在民國時期,我們那邊有一個砍柴謀生的村民,姓柳,人們都叫習慣叫他柳三。
  • 故事:我和公主在吸血鬼王國裡,度過了九百九十九年幸福的日子
    扳著指頭算一算,過完這一個冬季,我在吸血鬼王國裡就度過了一千年了,只嘆息光陰似箭啊!在我的記憶裡,吸血鬼世界裡從來沒有下過這麼大的雪,給我一種感覺,有大事要發生。果然不出我所料,短短的幾天就傳來說,有不少流浪的吸血鬼為了取暖,到地獄火溝邊去烤火,有一些吸血鬼不小心掉進了地獄火溝,化為了灰燼,還有一些吸血鬼寧願跳進地獄火溝燒死,也不願意受這樣的寒冷。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蜈蚣
    蜈蚣焦蔭泉先生做秀才時,曾經在我的鄰村開塾館教學生,我當時住在黃臺山,和他經常來往。某次,他說到發生在章邑的一件事。主人公的姓名、詳細住址我都忘了,只記住了事情經過。暫且把主人公叫做某甲。章邑某甲,家境貧困,侍奉母親非常孝順。他身強體壯,每天砍一擔柴,賣了維持家用。
  • 故事:吸血鬼王國裡沒有什麼國家大事,我順利的當上了鬼王
    吸血鬼王國裡沒有什麼國家大事,我順利的當上了鬼王,改變了以前鬼王殘忍的制度,我把所有的吸血鬼都當人看我是吸血鬼王女兒的丈夫,吸血鬼王只有一個女兒,所以大家都推薦我當鬼王,我也只是說暫時管理,等鬼王回來了,鬼王的位置還是他的,當然只有我們幾個人才知道鬼王是永遠不會回來了。我和公主還有所有的吸血鬼們在吸血鬼的世界裡,過了三年平靜的生活。三年後的七月初七,我按照吸血鬼王國的風俗習慣,舉行了盛大的鬼節活動,舉國上下歡騰一片,那場面和人間過春節差不多。
  • 聊齋故事:兄弟挖蜈蚣,道士見了直磕頭,它是你們的祖先
    ,可誰見過這麼大的蜈蚣呢?體型比人還大,兄弟倆趕緊爬出了地基,還用棍子捅了捅這巨大的蜈蚣,這蜈蚣也不動彈,他們驚慌地叫人,這時候剛好一道士路過,廣平見著連忙把道士拉過來看這個巨型蜈蚣是怎麼個回事,結果這道士見著了什麼話也沒說就趴在地上跪拜,廣平性子急,對著道士就是一頓吼:「你這道士,這是個啥嘛,咋一個屁都不放就自己就跪拜起來了?」
  • 聊齋故事:員外從蜈蚣嘴裡救下青蛇,不但逃過一劫還成為朝中重臣
    ,接著蜈蚣向青蛇發起進攻。只幾個回合,蜈蚣便爬到青蛇的背上開始咬食青蛇,青蛇在草地上痛苦地掙扎。青蛇痛苦地看著李萬,李萬於心不忍,說道:就讓我幫幫你吧。他用樹枝將蜈蚣打跑,青蛇圍著李萬轉了一圈也鑽進草叢不見了。沒多久,陳謙下朝回家,來到李萬的所在別苑邀李萬共飲。
  • 蜈蚣蟒蛇誰歷害,袁玫告訴你!
    不要看蟒蛇氣勢洶洶,長相兇惡,令人不寒而慄,但是遇到蜈蚣,蟒蛇就瞬間認慫。袁玫在《子不語》裡,講了這麼一個故事章升扶見大蟒身後有一隻身長五六尺的紫金色蜈蚣,緊追不捨。大蛇見擺腿不了蜈蚣的追殺,乾脆停止逃跑,掉頭直奔蜈蚣而去。蜈蚣正在拼命追趕,見大蛇突然轉身衝過來,居然退後幾步,閃在了一邊。大蛇尾巴猛地向蜈蚣掃去,蜈蚣堪堪躲過。蜈蚣隨即展開反擊,飛一般咬住大蛇的頭,緊咬住不放。大蛇疼痛難忍,不住在地上翻滾。蜈蚣隨著大蛇在地上滾來滾去,稍稍一鬆開,大蛇終於將蜈蚣甩開,迅速逃走。
  • 被蜈蚣咬了,他竟然用此物以毒攻毒
    九十年代,山村夏天伸手不見五指的夜總是很漫長很漫長的,人們沒有那麼多的消遣玩樂工具,有的只是翻來覆去講了很多遍的老套故事,以及各種家長裡短。若是誰家有臺電視機,那可謂是眾星拱月般的存在,大人小孩在他家擠得滿滿當當。
  • 故事:明朝一漁夫,捕獲一條大鯉魚,放生後成為大富翁
    導讀:筆者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古典書籍,尤其是稗官野史,趣聞雜記之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兩則饒有趣味的古代民間故事在寫作之前,需要聲明一下,民間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播形式,筆者寫民間故事只為奇文共賞,不可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第一則故事:漁夫和龍王太子話說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太湖之濱居住著一個漁夫,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漁夫一直以來都以打漁為生,家中有個老婆,靠給人織漁網貼補家用。兩口子日子過得雖然不富裕,也還算溫飽無虞,平安恬淡。
  • 故事:民間故事|古墓麗鬼
    民間故事|狐鬼姐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道光年間,四川保寧府有個叫朱冶的秀才。此人很有學問,但無奈時運不濟,參加兩次鄉試都名落孫山。原來那面碗裡,竟然爬出來好幾條三寸長的大蜈蚣。剛才碗中的麵條,都是一根根的乾草。朱冶頓時呆住了。這女人到底是什麼人?為何要害他?後來的白裙女子,阻止他吃麵實際上是救了他。那紅裙女子見狀,嘴角森然的慘然笑了起來,他看著朱秀才說,既然公子來了此地,就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二妹,我要他的命,也是為了孩子,這是沒辦法的事,你不要阻攔我。
  • 故事:我3歲已開刀5次,胸口有一條大「蜈蚣」,爸爸說好看也紋了一條
    寫在故事的最前方:都說「大鐵漢」柔情,可是我這個小小的三歲孩童也有「小鐵漢」柔情的那一刻。我和爸爸都是「鐵漢」,都有一條美麗的「蜈蚣」紋身,只不過我這個比較真實一點。本事件根據真實故事,作者以未來「小鐵漢」的角度結合父母的講述去闡述整個故事。
  • 男子救了一隻蜈蚣,誰知3天後蜈蚣咬傷他兒子,意外治好他的病
    這天,丁力去趕大集,被一群人吸引,只見一個老道士用瓶子裝著一隻大蜈蚣,足有兩尺長,有人問他蜈蚣怎麼這麼大,老道士說:「這蜈蚣是我從山上抓來的,我看他年齡甚大,大概有千年,如果用來泡酒或者煉丹肯定能延年益壽!」人們聽後,紛紛叫好。
  • 故事:惡夫妻相互算計,妒婦血祭紅蜈蚣,落得要飯的下場
    她從小聽說過紅蜈蚣嗜血,於是,每天往土罐裡,倒入一些豬血。這一養,就是一個月。 一個月後,沙氏餓了紅蜈蚣兩天。這一天,趁著敖屠夫早上去趕豬回來,她把紅蜈蚣挑出來,塞進肉案子的縫隙裡。敖屠夫把豬趕回來,殺好豬,把豬肉擺在門口的肉案子上賣。紅蜈蚣聞到豬血味,爬了出來。
  • 一個陰陽先生和代家祖先的故事:風水的事情不由你不信
    在石阡民間,有一個說法:陰陽先生給人選墓地時,不能把風水選得太準,如果太準,在帶給孝家興旺發達的同時,會因為洩露天機,給陰陽先生帶來災難,眼睛失明。 沒成想有一天,那陰陽先生的徒弟路過此地,竟聽見了師傅的悲歌,他來到師傅面前,了解了師傅的遭遇,對忘恩負義的代家恨得咬牙切齒,他問師傅毀掉代家的風水的法子,師傅對他說,某天某夜雞叫時,代家祖墳會裂開,長出一根白筍子,然後墳冢裡會爬出一公一母兩條雷公蟲(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