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2020-06-22 重慶巫溪

故事 ➤➤ 地方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女兒井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城廂鎮西,果園坡下,至今還有一口地下水水井。井水清澈透底,一年四季從不乾涸。井口周邊那早已磨光鋥亮的青龍骨石塊,訴說著它美麗的傳說。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很久很久以前,果園坡下住著母女二人,母親張氏,丈夫是一窮秀才,早年去世。女兒桃花,年方二八,聰明美麗、勤勞善良。母女倆靠種菜、納鞋底度日,相依為命。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這一年,巫溪時逢大旱,九九八十一天沒下一顆雨,莊稼枯萎、寧河斷流。母女倆種的蔬菜也難逃厄運。只好靠納鞋底餬口食。

一天,桃花上街賣鞋底回來。見家門口躺著一個老漢,在烈日曝曬下口吐白沫,奄奄一息。他懷中死死抱著一個葫蘆。桃花急招呼母親,一同把老漢抬進屋裡。忙用茶水灌下,不一會,老漢有了精神,把懷中的葫蘆抱得更緊了。老漢卻一再抱怨母女不該救他。說老天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妻子兒女都餓死了,自己活著也是活受罪。母女倆再三安慰老漢,勸他想開點。又把僅存的半合米熬稀飯餵他,還留他歇宿。老人熱淚盈眶,感激不盡。

第二天早上,母女倆發現老漢不見了。只見他的葫蘆放在桌上,下面壓著一張紙條,上寫著:「我乃東海龍王敖廣,因錯行雨簿,被玉帝罰下人間做三年苦役。如今役期已到,我即回天庭復命,為報你母女救命之恩,特以葫蘆相送。你們將其埋於地下三尺深處,自然便知究竟!」

母女將信將疑,但還是照紙條上寫的,在屋前挖了個三尺深的坑,把葫蘆放在坑裡,然後掩上土。說來也怪,剛掩完土坑,忽然從埋葫蘆的地方有一股泉水汩突汩突向上冒。泉水夾著泥土的芬芳,直沁人心脾。真是久旱逢甘露,遭難遇貴人。母女倆喜出望外,又擔來石頭壘了個井臺,砌成一口水井。母女倆不忘四周的百姓,叫他們都來擔水。從此,果園坡再也不缺水了。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積德行善的母女倆就把這口井叫做女兒井。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巫溪民間文學》主編 金良鑄。本書根據《巫溪民間文學三集成》一書原講述內容,結合有關史料及作者的實地採訪印證,加以修改、補充、完善(共九易其稿,新編18篇,採訪300餘人,費時兩年許,行程數千裡)而成。

本書共分為序言、故事(地方傳說、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寓言、笑話、吟詩作對的故事、其它)、歌謠(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諺語、後記五部分內容。

書中引用資料的出處所標註的鄉鎮,系按1989年建制調整前的原建制;所涉及的地理方位,一律按地圖標示而定,可能與原書有悖;作品中如含針砭時弊之意,係指其所產生之時代而言。

➢➢購心儀商品 買巫溪特產 盡在 巫朌小店

總編/鄒永武 編審/冉春軒 責編/汪大喜

編輯/唐曉洪

(投稿QQ:3316438836)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微信號:重慶巫溪(cqwxwx)

微博:@重慶巫溪

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巫溪民間文學 | 果園坡下有一口女兒井

相關焦點

  • 巫溪民間文學 | 紅巖鄉蛐龍坡
    故事 ➤➤ 地方傳說蛐 龍 坡在巫溪與奉節縣交界處,有一面寬闊的長坡,叫蛐龍坡。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早以前,這地方到處都是一片亂石坡,地方十分荒涼,這裡只有戶把兩戶人家居住。在一座山上,有一家姓李的,家裡只有夫妻二人,雖說日子過得不很稱心,但粗茶淡飯還是有吃的。
  • 巫溪民間文學 | 金盆金鵝
    故事 ➤➤ 地方傳說金 盆 金 鵝金盆鄉境內龍王坪一帶,取名金盆,這裡有一山它們的來歷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龍王坪上有一天生水井,井口似盆,泉水清澈明淨,終年水流不斷。因流量小,飲用不便,眾人商議將井擴大。一天,動土深挖,現出一塊石板,阻塞著泉水出口。大家心想要是把石板揭開,水不就更大了嗎?於是,大家動手將石板撬開,忽然金光一閃,「呼」的一聲,一對金鵝,扇著耀眼的金翅,沖天而起向北飛去。
  • 巫溪民間文學 | 鮑 三 娘
    故事 ➤➤ 人物傳說鮑 三 娘三國時候,劉備帶領人馬入川,有一支隊伍是關興帶起的。一天,路經巫溪縣馬坪鄉,這裡四面懸巖,山頂一塊壩子正好練兵,於是決定在這裡駐紮下來。若不是他箭下留情,這箭早已落到我的身上了,三娘心裡這樣想著。她想關興這人,論人品不凡,論武藝不錯,倘若能與他打夥,成為我的壓寨郎君該有多好!當夜她便悄悄咪咪地摸進了關興的營盤,見關興已睡熟,忙把迷魂香點燃吹入帳內,竟把他背走了。過了九龍山,上了涼風埡,穿過椅子坪,又上七歌坡。這坡又高又陡,一連歇了七道氣才到達鮑家莊。這時,她早已累得熱汗長流,解下了背著的關興放在床上。
  • 巫溪民間文學 | 白鹿引泉
    故事 ➤➤ 地方傳說白 鹿 引 泉寧廠古鎮的寶源山下有個石洞,洞口有個石雕的龍頭,從龍頭嘴裡含的龍珠兩邊噴湧出一股清亮亮的泉水流進龍池住在這一帶的巴人,以打獵捕魚為生,他們經常乘著獨木舟,往來於大寧河上,有時上山打獵,有時下河捕魚。
  • 巫溪民間文學 | 鳳凰山的傳說
    在夜色月光下,山峰酷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只可惜右翅被人打折了,再也飛不起來了。人們稱它為鳳凰山。據說鳳凰原本是觀音菩薩的坐騎。一天,因玉皇大帝外出巡遊,觀音在家代行政務。當著諸神對鳳凰說:「大寧縣民託土地公公傳來消息,該縣正遭大旱,寸草不生。今派我坐騎鳳凰帶我的楊柳淨瓶下凡。將瓶中之水在城外灑三點,在城內灑一點,即可消除旱情,風調雨順,千萬不得有誤!」
  • 巫溪民間文學 | 徐家寒婆廟
    故事 ➤➤ 地方傳說寒 婆 廟徐家鄉寒坡村,很久以前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廟宇叫寒婆廟。廟內有一逼真的裸體女神塑像,不要看她光著身子,傳說她每逢農曆十月十六這天,還要上山打柴哩。據說寒婆是魯班的母親,提起他們母子,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 巫溪民間文學 | 九龍水庫的故事
    老琴師有個女兒,取名水兒,生得聰明,長得美麗,十幾歲起就跟琴師唱歌,她唱起歌來更是迷人。一天,水兒隨父路經一個山洞,父女在旁邊歇氣,一邊彈琴一邊唱歌。唱呀唱,這歌聲傳到龍王耳裡,龍王聽了非常歡喜,決計把水兒擄去做龍宮的歌女。於是,從洞內掀起一股潮水把水兒捲去了。
  • 巫溪民間文學 | 龍女借碗
    故事 ➤➤ 地方傳說龍女借碗在山青水秀的豐靈山上有一個洞洞裡流著一股清亮的泉水傳說曾有一個聰穎善良的龍女住在洞中只要有借有還總是有求必應這事傳到一個輕浮的人耳裡他想這龍女一定很漂亮倒要去看看於是他去向龍女借碗龍女正好拿碗出來他想伸手把她抓住「譁」的一聲碗掉在地上摔得稀粑爛龍女轉身進了洞從此人們再也借不到龍女的碗了《巫溪民間文學
  • 巫溪民間文學 | 尖山的來歷
    就是有一宗缺水。魯班很想造福人類,打算引水進壩,解決壩裡吃水難的問題。可他東找西找就是找不到水源。正在焦急,突然眼前一亮,他俯身一看,見萬丈高崖腳下流淌著一條灣灘河水,不覺十分高興,便與趙巧兒商量,準備挑山堵水。趙巧兒一看水在高山腳下,離壩那麼遠,信心不足。魯班便與他打起賭來說:「雞鳴以前河水不上尖山壩,就算我魯班輸了。」
  • 巫溪民間文學 | 徐家有座紗帽山
    說駱公若死後安葬於此,家中定有享不盡的榮華受不盡的富貴,駱公按承諾,先將地理先生留下,地理先生一生浪跡江湖,也樂得有個歸宿。不久,駱公跨鶴西去,駱家將其安葬於烏龜包。說來也巧,第二年駱大高中狀元,駱二在家理料家事,駱家漸漸成了當地名門望族。地理先生日漸失明,雙目不見。
  • 巫溪民間文學 | 雲臺觀上飛來的神鍾
    很久以前,廟上有數十個道士,他們花了很大力氣,化緣修廟,廟子修在險巖上,玉皇閣修上幾層樓,地勢最高,下修祖師殿,雕著純陽老祖的臥像有一天,老道在回廟途中,眼皮打架,朝地上一坐,打起瞌睡來。朦朧中見一個挽髻的道長,來到他跟前。道長對老道說:「我已遊完了你們廟宇。看你廟上還缺一口鐘,我想送你一口,想要不想要?」老道士說:「想要,想要,正想一口鐘,就是有了鍾,還愁弄不上山哩!」這道長說:「不妨事,你趕忙點做一口大鐘架子,到時定給你送來就是。」「大鐘在哪裡?」
  • 巫溪民間文學 | 金升銀鬥
    有一天,一個討米的叫化子,路過這裡望了望金升,又望了望銀鬥,忽然靈機一動,說:「有了,我來把它取走吧!」於是他趕忙跑去要了一根扦擔,扦擔有六、七尺長,形狀象扁擔,是一種兩頭用鐵皮包尖挑稻草禾稈用的工具。再把討來的五穀雜糧挑在兩頭,爬上巖去,放在升、鬥前面,並向升、鬥磕了一百個頭,說也奇怪,沒用吹灰之力,便將金升、銀鬥輕輕兒地取下來了。
  • 巫溪民間文學 | 賈半仙
    傳說大寧縣有個姓賈名村的人,從來家貧,種田為生。一天,他進廚房打水,見家裡的老鹽罐「冒汗」,他噫了一聲感到很是稀奇。後來他便經常留心察看,每當天要下雨時,老鹽罐都這樣在變戲法。有一年,天旱半月,田裡無水,大家都在挑水灌田,他在一旁逗趣:「你們還挑啥子水嘛,天就要下雨了!」「你怕是熱昏了腦殼,這麼大的太陽哪來的雨!」大家又這樣聳傷他。他見眾人不聽,就躲在大樹底下歇涼去了。
  • 巫溪民間文學 | 萬古寺的傳說
    有一天早上,一個赤著腳、繫著紅肚兜的童子走進山門,向千秋長老施禮道:「聽說大師喜歡下棋,我來陪您下幾盤。」老和尚喜出望外,連說:「好,好!」老少對奕,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不分上下。從此,這童子成了千秋長老的棋友,天天來寺下棋,直到夕陽西下,玉兔東升,才依依別去。有一天,長老問他姓名,他只說姓何,別的笑而不答。
  • 巫溪民間文學 | 荊竹峽懸棺的傳說
    ,洞裡共有24副黑黢黢的棺材,離河面大概有幾十百把丈高。有一個部落勢力強大一些,他們每次抓到勢力弱的那個部落的俘虜後,把心肝挖來吃噠就把屍體甩到大寧河裡餵魚。一次,勢力弱的那個部落為了反抗勢力強的那個部落,就和勢力強的那個部落打了一仗,結果勢力弱的部落打敗噠。強部落併吞了弱部落,侵佔了弱部落的財產。還把弱部落的人攆出了大寧河境。
  • 巫溪民間文學 | 蘭英寨忍子坪
    故事 ➤➤ 地方傳說忍 子 坪在蘭英鄉境內,有一座蘭英寨。離這個寨子不遠,有一個地方,取名忍子坪。這個名字是啷個取來的?山下的官軍越聚越多,直向寨上擁去,薛剛得報,急得心如火燎。這時,蘭英顧不得身懷六甲,早已披掛整齊,帶著一隊人馬,飛身上馬,衝下山去與官軍大戰。只見刀槍相碰,殺聲震天,殺完數十回合,覺得腹中胎氣已動。蘭英急命士卒在山上架起子母炮,內灌三鬥三升火藥,一炮打入敵陣,把官軍消滅了。打敗了官軍,蘭英肚內絞痛,在馬上生下了兒子薛蛟。
  • 巫溪民間文學 |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有個老人,是個秀才,名叫王鹹寧。有一年,他父親死了,請陰陽先生看地。陰陽先生說:「地有一塊好地,我不能講,看真了地是要瞎眼睛的。」王秀才趕忙求情地說:「先生如若為我看真了地,眼睛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把你象對待父母一樣,生養死葬,決不食言。」陰陽先生答應了。便給他看準了一個地下藏有鯉魚的墓地。沒過幾年,陰陽先生的眼睛果然瞎了。王秀才便把他接到家裡供養。
  • 巫溪民間文學 | 朝陽洞羅漢送子
    從前,在多數的寺廟裡,都有羅漢殿又過了許多年,這事才有了下落。據說是一位信女,結婚多年不生,來廟求送子觀音送子。可是,進廟一看,見全是羅漢。她趁黑夜無人,便請力夫抬走一個。回家後,請匠人照樣用泥塑了一個女羅漢,把它供在家裡。第二年,果然生了一子。後來,她又把兩個羅漢偷偷地抬去還給廟上。自此以後,人們說:「求羅漢也能送子。」於是,朝陽洞裡香火旺盛,廟裡的羅漢也更出名噠。
  • 巫溪民間文學 | 趙巧兒送燈臺
    二天,把他原來的木牛胯子下兩鑿子一打,果然靈,走得靈活,就象是活的一樣。魯班見了,心中大驚:「這怎麼得了哇,比我做的還好看些,二回我怎麼求衣食呢?」這天,魯班做了兩個乖巧的燈臺,一個犀牛角做的,一個用木頭做的。用犀牛角做的這個塗成了黑色,用木頭做的這個塗成了五彩色。
  • 巫溪民間文學 | 炭佬倌
    大寧廠有個姓李的富人,不僅擁有六個灶房,而且還開了一個大商鋪,真可謂家財萬貫,富甲一方。他為了炫耀門庭,下了請貼,請來全縣文人墨客為他寫匾,匾上要寫「大丈夫」三個字。別看這三個字簡單,可要把它寫好,並不那麼容易。因為這個匾,有一丈多長,三尺多寬,這三個字筆劃又少,單要把它擺正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