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姥姥收留瓦匠住一宿,瓦匠給姥姥修房子,姥姥執意送他半片瓦

2020-08-30 女生宿舍音樂美文


文/趙主任


那個年代的人,都很實誠。

記得姥姥家的白面,都是給重要的客人烙油餅吃的。


媽媽說那年,她們姊妹8個都還小,沒糧吃。

村上的鄰居給我姥姥一百斤小麥,說不要錢,等有糧了還,沒糧了就算了。

後來直到鄰居搬家,姥姥也沒能還上那一百斤小麥。

事情過去了好多年,姥姥也惦記了好多年,一直是個心事。



記得我小時候那會,經常有路過的趕路人到我家投宿,我姥姥還會招呼一口熱乎飯。

那會沒多餘的床板,客人一般就在柴禾房或偏屋住上一宿,天沒亮就走了,也會碰到回來道謝的。


一回,一個瓦匠在鄰村幹完活,路過我們村突然下起了暴雨,正趕上我姥姥家門口。

瓦匠的褂子,淋的呱呱透。

姥姥給讓進了屋子。


瓦匠在我家住了一宿,看我姥姥家漏雨:大娘,明天放晴,俺給你修修房。

姥姥直接拒接了:俺家沒錢,等有錢再修。

錢什麼錢,我就幹這活的!


第二天,小瓦匠蹭的爬上房,三下五除二,一上午就規整完了。

姥姥中午烙的韭菜盒子,瓦匠怕姥姥給錢,說去食雜店買煙,就再也沒回來。


姥姥去食雜店,後來攆了二裡地,也沒看到。

最後扒著門框子,不是心思:後生!連個韭菜盒子也沒吃,就走了。

嘖嘖嘖!



沒幾天,村裡路過一幫瓦工,姥姥拽住人家,比劃問認不認識那個小瓦匠。

對方說認識,一個村的。


姥姥顛顛小腳,一路小跑回到院子裡,尋了一個塊瓦片,摔開一半。

遞給那其中一個瓦匠一半:和那個小後生說,俺家欠他的工錢,等有錢,俺上門去還給他。

讓他先拿這個記上帳。到時候,俺去還錢,對上縫,俺就給他錢。


對方搖搖頭,樂了:這個老祖啊!



姥姥去世前,說了一句話,這輩子,誰的也不欠。

就是借的人家鄰居100斤小麥,沒還給人家,並吩咐爸爸和姑姑,有時間,再找找人家。


至於那個小瓦匠,爸爸拿著瓦片,去還給人家錢。

小瓦匠蹲在自家院子淚噴了:那個晚上,俺大娘給俺洗褂子,把俺衣裳晾在了炕上,第二天一早就幹了。

晚上,大娘還給俺烙的油餅,第二天中午,還給俺烙的韭菜盒子。


俺欠俺大娘的,怎麼成了她欠俺的了!

這錢,讓俺怎麼能心安!

臨走,瓦匠把錢還給了爸爸,自己又從兜裡掏了20塊錢:買點燒紙,替俺給俺大娘燒燒。



每年過年,爸爸都要給家裡去世的祖輩上墳。

一個老人的墳,就在我姥爺墳的不遠處,現在已經看不出墳的樣子了,幾乎和地面平行了。


爸爸說,當年姥姥曾交代說:

給人家也單獨燒些紙錢,經常幫著薅薅墳上的雜草啥的。



姥姥說,那是姥爺生前交代的。

姥爺當年來這個村要飯,要到這個好人家。

人家給姥爺一個窩頭,看姥爺沒吃飽。


人家翻箱倒櫃也沒有啥了。

最後給姥爺倒了一碗水,端給姥爺。

後來,又奪了回去,給姥爺加了一大勺子,雪白雪白的白糖。


當時人家身邊還站著個孩子。

姥爺說,當時,可把人家那個孩子饞壞了。

姥爺說,那會兒,那個孩子也就七八歲吧。



一百斤小麥,半塊瓦片,一碗糖水,就是姥姥臨終前,全部的惦記。


讓我最難忘的就是,姥爺已經沒了多少年了。

那個當年給姥爺一個窩頭和一碗糖水的人家的墳墓,也都已經夷為平地了。

姥姥卻還是惦記著。


姥姥叮囑爸爸有時間,去給人家墳上拔拔草啥的。

姥姥抹扯眼淚哭喪著:當年,要不是人家那一個窩頭和一碗白糖水,你姥爺就真的餓死在大街上了。


我是趙主任,讓我們一起懷念過去,懷念良心。

相關焦點

  • 姥姥的一家
    無論是姥爺或者姥姥說什麼話他都非常聽。三姨是最聰明的,每次姥姥給她錢買東西,她總會悄悄留下一點錢,等攢多了領著我小舅買粉腸吃。姥姥本來能上班,可是一大幫孩子讓她牽掛,索性她不去了,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日子困難點卻也其樂融融。可是我的姥姥,卻成了標準的家庭婦女。她的選擇很無奈,卻叫人敬佩.
  • 故事:姥姥去世一個月後,有個歲數跟姥姥差不多的老奶奶,來找姥姥聊天
    文/趙主任姥姥去世時八十六歲。姥姥去世後一個月左右,有個歲數跟姥姥差不多的老姐妹,來找姥姥聊天。她在院子裡看見我,我告訴她姥姥已經走了。老奶奶眼花,還有點耳背:孩子!俺歲數大了,聽不真亮兒,她這個猴精兒上哪裡耍去了!我探近身子,伏在她耳朵上:奶奶,我姥姥已經沒了一個多月了!
  • 八月十六,去姥姥家
    晌午吃了餃子,後雨小了,然後去姥姥家。進大門的時候俊喊「姥」,未回應;進了堂屋,看到姥姥在東間「禱告」。姥姥年紀大了,耳朵聽不清了,起來後還說沒看清我,離遠了眼睛也看不清了;上年紀了;發現這次姥姥手和臉更顯老了。和姥姥聊了會,姥爺從後院回,他給大舅家剝蒜種去了;今兒上午雨天大舅他們還下地摁蒜了。
  • 一隻眼的姥姥
    響尾蛇刷刷的回應著,姥姥不再說,她用自己做的蒲扇給我們驅趕蚊蟲,六七個孩子擠在一張小炕上,像是鐵鍋上的鍋貼。姥爺不喜歡小孩子,每次看見一群孩子擠在家裡就皺起厭煩的眉毛,但家裡是姥姥說了算,姥爺不敢反抗。後來姥姥信了主,在她生命的最後十年間每周都風雨無阻的去另一個村子的教會。最開始是走去,每次走四十分鐘,下雨的時候走一個小時。後來是騎一輛腳蹬不好用的自行車去。
  • 向劉姥姥請教知恩圖報
    面對她的知恩圖報,賈母真心實意將她留下來住幾天,家裡無論太太媳婦丫環小姐,都對她百般照應。所以,劉姥姥才能在這幾天裡,沒吃過的吃過了,沒見過的見過了,沒經歷過的經歷過。這也是禮尚往來的可貴。從臨走時的禮物就可見一二——劉姥姥忙跟了平兒到那邊屋裡,只見堆著半炕東西,平兒一一的拿與他瞧。又說道:「這是你昨兒要的青紗一匹,姐姐另外送你一個實地子月白紗作裡子。這是兩個繭,作襖兒作裙子都好。這包袱裡是兩匹子,年下作件衣裳穿。
  • 我的姥姥姥爺
    直到現在,每次我去姥姥家看姥姥,姥姥都會像小偷偷竊一樣,悄咪咪的走向我的包,看看我的包裡有沒有帶手機鑰匙等出門必帶物品。姥姥是一個特別愛嘮叨的人,每次我回姥姥家看姥姥,姥姥都會讓我接受長時間嘮叨的洗禮。從穿衣打扮,生活習慣到國家大事,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我姥姥嘮叨不到的,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特意給姥姥打了個電話,因為我最近感冒了,姥姥會提醒我多喝水,晚上睡覺一天要蓋被子。
  • 姥姥會友記
    周日早晨,劉姥打來電話,說今天要來看望姥姥。劉姥是七、八十年代與姥姥住在一趟平房的老鄰居,九二年平房動遷後,她們就隨兒女各奔東西,十幾年來很少聯繫。前幾天,媽媽在江沿遇見劉姥,才知道她已隨兒子搬到了我家附近的高層。於是,留下電話,約好哪天和姥姥相見。得知多年的老鄰居要來串門,姥姥興奮不己、坐立不安。
  • 姥姥(七)
    也就是這天下午放學,剛走到家門口,發現路口擠滿了了,心想誰來了,怎麼這麼熱鬧,姥姥、姥爺也來了,但是好像好焦慮。門口停了一輛大貨車,二樓不時地有穿著執法制服呃人往下扔麻袋,藥材撒了一地,當時懵懵懂懂,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家裡賣藥材,被人舉報,家裡所有的藥材被洗劫一空,就聽到爸爸在樓下無奈的說著,別扔了,都扔壞了,可幹活的人並沒有聽,就這樣拉了整整一貨車。全家一下子六神無主了。
  • 小小說:劉姥姥
    劉姥姥是香水灣人,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大觀園是簡稱,全稱叫時代大觀園,是秦州市政府搭臺,企業家劉前進投資修建的高端養老機構。劉姥姥是劉前進的母親。劉前進是劉姥姥的老生生兒子。劉前進為時代大觀園的得名,可是費了一番心思。當年,創意策劃提供了10套方案,他全不滿意。他是感性素質極強,文化修養極高的企業家。儒商,凡事都追求完美。
  • 姥姥的悲情一生
    早就想寫寫姥姥的故事,怎奈自己才疏學淺,不知如何下筆。今天重新捋了捋,寫個大概經過,當給大家講個故事吧。姥姥的一生,艱難悽慘,曲曲折折,充滿著傳奇,也有些神秘,這些神秘,變成了秘密,如今姥爺也走了,秘密被埋在了地下,也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了。姥姥是1931年生人,享年72歲,如今故去17年了。我所知道的姥姥的故事,是從她兒時開始的。
  • 我與姥爺姥姥一家人的故事
    爸爸在市裡一部門上班,也不知一天到晚忙啥,多是吃晚飯時候,才見他一面。沒辦法,我只能一天天和姥姥姥爺在一起,不曾想,這種生活一過就是好幾年,襁褓中的我也慢慢變成了牙牙學語的兒童......。一晃,我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姥爺第一時間在廠裡報了名,他親自接送我,總是不到放學時間,就早早在校門口等我……。
  • 姥姥的藍布兜
    小孩子幾乎都喜歡姥姥。我家幾個小孩子也不例外。小時候姥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我家,只要是農活不忙,過來住一晚,第二天再回去,姥姥的村子離我們村四五裡路。姥姥是大腳,大約走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我家。後來有自行車,姨和舅舅就用自行車帶著她,快了很多。姥姥每次來都拎著一個深藍色的布兜。布兜裡面總會有好吃的東西。
  • 姥姥空頂著一個地主婆的名字
    我姥姥來我家的時候病還沒有好,上噦下瀉的,又連續打了幾天針,才穩定住。我見我媽把姥姥床前成堆成堆的煤渣往外倒。姥姥穩定後,面色有了紅潤,坐在床頭,問我媽:&34;原來我姥姥抽菸。其實,我也見過我媽抽菸,也見過我姨抽菸。我當時很小,只是覺得,抽菸應該是男人的事,怎麼我姥姥,我媽我姨都抽菸呢?後來才慢慢知道,我的姥姥家,是大戶人家。
  • 劉姥姥喝了半杯的茶杯,妙玉讓人放到門外?她真的是討厭劉姥姥嗎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在賈母的帶領下,在大觀園裡整整玩了一天;拿劉姥姥的話說,感謝賈府裡的惜老憐貧的主子們,帶我逛了這一會,把沒見過的,沒看過的,都經歷了一遍,就是死了,也知足了。妙玉說,這是陳年的雨水,於是賈母喝了幾口,把剩下的半杯遞給了劉姥姥,劉姥姥一口飲盡,還說道,好是好,只是太少了,味道了談了點。隨後下人收拾茶杯的時候,妙玉特意囑咐,把劉姥姥喝過的茶杯放到門外。許多朋友同我一樣,在第一次閱讀《紅樓夢》時,都認為,這是妙玉嫌棄劉姥姥,尤其是寶玉還補了一刀,等下我叫人提水來,洗洗地。也因此,妙玉得樂過潔世同嫌的稱號。
  • 姥姥屋後的鴨子灣(續)
    以後小舅還是會帶我去粘知了,釣魚的時候還是會讓我給他拿釣上來的魚,也還是會帶著我繞過鴨子灣去灣裡那片青蔴地裡摘青蔴饃饃,時間就這樣快快樂樂的走的飛快,轉眼姥姥頭髮就白了,小舅去外地讀書、工作了,我比姥姥高了……姥姥去了小舅工作的城市,姥姥故去的時候,小舅依姥姥生前的願望,要把她的骨灰埋在鴨子灣旁的青蔴地邊,但是,短短幾年,已經如滄海桑田,鴨子灣早已經被填平了,成了一個籃球場
  • 隔壁鄰居家的姥姥
    隔壁鄰居家的姥姥 姥姥是我們住平房時的隔壁鄰居。那時姥姥的頭髮已經全白了,腦後挽了一個小纂。一雙小腳,常穿一件大襟白布襯衫,坐在門前摘菜。看上去很安祥! 那時我們年輕都上班,一到下雨天,姥姥就會把整棟房晾曬的衣物、全部收到她家。因為住隔壁,我常常抱著孩子和姥姥聊天,姥姥每次都會笑著從她的大襟衣服裡、掏出一塊糖給孩子吃。
  • 天上掉下個姥姥,對俺可好哩
    每次快到姥姥家門口時,都會看到姥姥正站在門口手搭涼棚眺望著。見到了媽媽和我,臉上就會綻放出菊花般的笑容。每次看完電影之後,姥姥都要留媽媽和我住上兩天。每次走時,姥姥都送出村口,囑咐媽媽閒了就回來。媽媽也是戀戀不捨,幾步一回頭。若是農閒時隨媽媽住姥姥家,晚飯後,二舅總會把姥姥和我們喚去他的屋裡,給我們念唱本。二舅坐在煤油燈下念唱本時聚精會神,有說有唱,總能把聽唱本人的情緒帶進書中的故事裡。聽唱本的除了家裡人還有左鄰右舍的鄉親們,要是有人誇二舅說唱好,二舅就更賣力了。
  • 「家長裡短」姥姥的嫁妝
    這個小區以前被戲稱為老年娛樂區,住的大多數老年人。看見小婉的哪一刻,孫燕妮愣在那裡,不知所措,她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見小婉總有一種很親切很親密的感覺。「蔣孝琬!」孫燕妮低聲的叫了一聲。姥姥的耳朵特好使,聽見有人叫了一聲小婉,抬眼看去,看起來比小婉大不到十歲,和小婉差不多一樣高。小婉後知後覺的被姥姥拉著走到孫燕妮身邊。「孫燕妮,你一個人在這裡做什麼?」
  • 姥姥,我家最美的女人
    姥姥年輕時是識得幾個字的,偶爾拿出報紙還會念上幾句。是遠近聞名的女秀才。再加上是地主家的女兒,在眾長工之中,也是高攀不起的。年芳十五的姥姥,本來是有機會找一個同等地位的男子結成伉儷。可誰料那一年鬧「鬍子」。姥姥的父親,只能倉促之間,給姥姥定了親事。那個人就是我的姥爺。姥爺家裡三代貧農,真是窮得像無底洞一樣,除了一副好身板外加質樸的性格,姥爺別無所長。
  • 姥姥的老屋
    姥姥在老家曾有一座老屋,我已經很久沒有去看看它了。姥姥已經86歲,已是風燭殘年。那座老屋,想必也已經搖搖欲墜了。成年人的快樂,大多與金錢和物質有關。而孩童們的快樂,則很簡單。姥姥的老屋,就是我童年裡的快樂源泉。一個簡陋的翻車門樓,一個小巧的庭院,三間泥土小屋。那是一個安全而溫暖的港灣。老屋就在村後,屋後便是一個荒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