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聊齋系列304篇《張誠》)
話說明朝末年,有個姓張的人,妻子被清兵搶走,他為了躲避戰亂,逃到河南,在此安家,娶了妻子,生了個兒子,取名張訥。沒幾年,妻子死去。他又續弦牛氏,生了兒子張誠。牛氏非常粗暴,對張訥很刻薄,讓他上山砍柴,不砍夠一擔,不準吃飯。她則讓親生兒子張誠上學堂讀書。
張誠長大了,見母親虐待哥哥,勸說母親,無奈牛氏聽不進。這一天,下起了大雨,張訥沒有砍到一擔柴,牛氏不給飯他吃。張誠偷偷拿來幾個餅給他吃,說是從家裡偷了面,找隔壁大媽幫忙做的。張訥很感動,抱著張誠哭了一場。
第二天早飯後,張誠偷跑上山,幫張訥砍柴。張訥趕他去學堂讀書,他不聽,手腳並用地扯柴禾,手指出了血。張訥說:「你再不走,我就自刎。」張誠才回去了。第二天,張誠又來了,砍了大約一捆柴後,才去學堂。先生責罰張誠遲到,他把哥哥的遭遇講了,先生稱讚他品行好,也就不禁止他去幫張訥砍柴了。
這一天,兄弟倆正在砍柴,突然竄出一隻老虎,把張誠叼走了。張訥砍了老虎一斧子,老虎負疼,跑得飛快,他追趕不上,哭著回家,對父母講了實情,然後哭著說:「弟弟因為我而死,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拿起斧子砍在脖子上。眾人慌忙奪下斧子,已經入肉一寸多深,昏死過去。
眾人趕緊救治,張訥甦醒過來,牛氏卻破口大罵起來,說道:「別以為你抹脖子,就能搪塞過去,你賠我兒子命來!」張訥哭著說:「母親放心,弟弟死了,我絕不會獨活!」絕食三天而死。
張訥的魂魄半路上碰見村裡的巫師,詢問他看見弟弟張誠沒有?巫師是陰差,帶著張訥去陰司,找到熟悉的鬼差查詢。鬼差查了生死簿,沒有發現張誠的名字。巫師又出來問一些相識的鬼魂,都說沒有見到張誠。
這時,忽然聽見有人大喊:「菩薩來了!」眾鬼紛紛下跪。張訥抬頭望向天空,只見雲端裡站著一位高大的人,渾身散發出光輝,正在用樹枝往下灑甘露。巫師對張訥說:「你真有福氣,菩薩幾十年才來一次陰司,讓你趕上了。」
張訥趕緊跪下叩頭,覺得脖子上落下甘露,清涼一片,傷口也不疼了。巫師帶著他回家,張誠死了兩天又活過來了。張誠講了在陰司的經歷,聲稱張誠沒有死,牛氏認為他騙人,不停地辱罵他。
張訥只得出去尋找弟弟,邊要飯邊打聽。一年多後,到了金陵。這一天,他忽然看見十幾騎馬過來,其中一個少年,不住地望著他。
少年忽然跳下馬,抱住張訥喊道:「哥哥,你怎麼到了這裡?」原來是張誠!兄弟兩人當即相認,抱頭痛哭。馬隊裡的長官讓人牽過一匹馬,把張訥帶到府上。
原來,這個長官是張別駕。那一年,老虎被張訥砍了一斧子,受不了疼痛,把張誠丟在路邊。恰好張別駕從京都回來,路過此地,把張誠帶在身邊救治。等到張誠醒來,已經離家鄉很遠了,只得跟著張別駕回家。張別駕給他治好了傷,認他為兒子。今天,他們出去遊玩,回來時正巧碰上了張訥。
張別駕擺酒款待張訥,詢問他的身世,得知他的父親從山東逃難過來,才知道他們原來是老鄉,張別駕的老家也是山東人,都屬於東昌府管轄。
張別駕詢問張訥的父親叫什麼名字?張訥講了,張別駕大驚,趕緊進去把老母親攙扶出來,太夫人問道:「你的爺爺是不是叫張炳之?」張訥說是。
太夫人哭著說:「你們是兄弟啊!」原來,她就是張父的第一任妻子,被清兵搶走後,成為小頭領的老婆,生了張別駕。半年後,小頭領戰死,兒子承襲父職,成為旗人,後來升任別駕。現如今,張別駕脫離了八旗籍,恢復了張姓,多次派人到山東打聽父親的下落,不得而知。
太夫人說道:「你把兄弟當兒子,真是罪過啊!」張別駕說:「以前我問過張誠,張誠年幼,不知道這些,故此錯認。」三人重新排序,張別駕四十一歲,為大哥,張訥二十二歲,為二哥,張誠十六歲,為三弟。
過了一段時間,張別駕處理了家產,帶著母親和兩個弟弟回河南。此時,牛氏已死,張父見到前妻和三個兒子,又驚又喜。張誠得知生母已死,大哭了一場。
張別駕拿出錢財,興建房屋,購置良田,張家成了大戶人家。張別駕請來私塾先生,教導兩個弟弟讀書。一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