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利除宿弊」是曹公精彩之筆,也是讀者津津樂道的橋段之一,可以評說的看點相當不少。
但我們今天稍微挪動一下鏡頭,看看在此之前的一些事情,竟然也能發現些許值得說道一番的內容。那就是——鳳姐病後榮國府管理層的調整,其中蘊含的玄機。而且這種觀察,讓我們改變了對一個人物的舊有認知,發現了她內心世界的真實層面。
「鳳姐兒因年內年外操勞太過,一時不及檢點,便小月了,不能理事」。這是事情的因由。順便感慨一句,操勞過度看來總是不好的,非但大病一場,喪失了管理權力,而且還把「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紅樓夢》第六十一回)給弄沒了——要知道這件事對鳳姐多麼重要。
但失子之痛並沒有改變鳳姐的心。雖然「天天兩三個大夫用藥」,但「雖不出門,然籌畫計算」,而且「任人諫勸,他只不聽」。說白了,就是不想交出——哪怕是暫時的——管家的權力。
但鳳姐的病,對於「覺失了膀臂」的王夫人來說,卻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好事。
本來讓鳳姐管家,是王夫人非常放心而得意的一招:著實有才幹,又是自家侄女,既能管事又不至於失控,完全可以放心的了。
但事情的發展,卻不那麼稱心如意。老太太的寵愛、自己「威重令行」(《紅樓夢》第十四回)的勁頭、月錢之類的油水,等等——諸如此類的林林總總,讓鳳姐很快地有了獨樹一幟的意思,「恣意的作為起來」(《紅樓夢》第十六回)。
放高利貸的事情王夫人也許不清楚,張金哥的悲劇更是「連一點消息也不知道」(《紅樓夢》第十六回),但王夫人問月錢發放時,鳳姐立馬扯勞什子「找緞子」;王夫人說「該隨手拿出兩個來,給你這妹妹去裁衣裳」,鳳姐又「先料著了」(《紅樓夢》第三回)——雖然看似生活小事,但一滴水見太陽,其另立旗號、恃才逞智的蹄爪已經有所顯現。
實際上這些事王夫人也沒有太重視。但是,隨著黛玉、寶釵的相繼進入,「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的矛盾初現端倪。鳳姐一方面為了承順賈母,一方面為了自身權力保障(黛玉的身體狀況決定了其即使成為寶二奶奶也很難管家),相當明顯地站在了「木石」一方面,這就造就了大過了姑侄關係的陰影,王夫人漸漸有了提前「換馬」的想法。
「換馬」是早晚的事情,璉二奶奶的管家位置早晚會被寶二奶奶取代,這點王夫人、鳳姐都知道。但提前「換馬」得有個機緣。
鳳姐的病就是個機緣。王夫人「只令他好生服藥調養,不令他操心」——說白了就是靠邊站。至於「過了一月,鳳姐將養好了,仍交給他」,應該只是個場面話,如果鳳姐就此喪失工作能力,王夫人恐怕就稱心如意了。
鳳姐靠邊站了,但「換馬」卻不那麼容易。王夫人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內定的兒媳人選寶釵進入榮國府的管理層——其實王夫人恨不得一步到位,讓寶釵管家,但當時寶釵只是客人「寶姑娘」,不是主人「寶二奶奶」,一步到位做不到。
這就需要搭建一個臨時的管理層。這個管理層要具備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要確保寶釵作為客人能夠參與(也算是見習、過渡),而又不被議論;
第二,要真正能把管理工作抓起來,填補鳳姐病倒造成的空缺;
第三,要具備過渡性,不能形成長期機制,以免妨礙寶釵正式、全面接管。
這就很考驗王夫人的智慧了。
也正是這個環節,改變了我們對王夫人的舊有認知。這個看起來木訥無能的封建家族貴婦人,在這個過程中頗展示了其內在高手的一面。我們看看她是怎麼安排的:
首先,這個管理層必須有寶釵。但寶釵的身份,決定了她進入管理層後仍然不能直接管事。這就需要有一個能夠實際代替鳳姐發揮管家作用的人。而這個人要具備以下特點:
第一,要有管理才幹;第二,要和賈府有確實的關聯,以免名不正言不順;第三,要有一定的出身缺陷,不至於尾大不掉,重複鳳姐的老路;第四,將來註定要離開賈府,不至於擋了寶釵的道。
這樣的人選,只有一個。「精細處不讓鳳姐」的能力,是賈府小姐但又是庶出的身份——探春一下子滿全了上述四個條件。就是她了!
但還不行。寶釵固然是客人,而探春畢竟是個未出閣的小姐,管起事來名分還是差一點。還得有一個「掛名」的人,起一個實際不管事、但能「牽頭」的作用。這個人要具備以下特點:
第一,要有足夠的名分和資格;第二,要有一定的身份限制,不好出頭直接管事;第三,要知所進退,不會真的動手攬權,不影響探春管事,不妨礙寶釵見習。
這樣的人選,也只有一個。具備長媳身份、本來有可能管家,但因為孀居身份又不能管家,性格「尚德不尚才」——珠大奶奶李紈,「坐」在管理層裡,維護這個層面的合理性,但又不說話、不管事,就是最好的狀態。
一個非常理想的管理層,有了。
事情就此結束了嗎?沒有。
心裡默定了這三個,但是怎麼宣布,又是個學問。
一攬子捅出去肯定不行,那樣寶釵就會成為注目焦點,太明顯了——別忘了,上面還有一位支持「木石前盟」的老祖宗。
那就得一個個地推出去,還得讓人看著不是事先定好的,而是事情一步步水到渠成。
那就無非這麼六個順序:
寶釵——李紈——探春;寶釵——探春——李紈;探春——寶釵——李紈;探春——李紈——寶釵;李紈——寶釵——探春;李紈——探春——寶釵。
前兩個肯定不行,寶釵不能先出場。
第三個也不行。探春出場後,缺陷是未出閣小姐,你緊接著弄一個同樣待字閨中的來,這算什麼?
第五個還不行,李紈的缺陷是孀居不好管事,你緊接著弄一個同樣不好管事的客人來,這算什麼?
第四個其實可以考慮,但不如第六個好。探春缺的是足夠的名分,李紈缺的是管理的才幹。從「缺啥補啥」的角度看,還是李紈先出場,造成比較急迫的才幹補充需求,看起來比較合適一點。而且探春第二個出場,一下子集中了大家的注意力,寶釵出場引發的關注就最小化了。
於是,管理層人員出場的順序,和她們被確定入圍的順序就完全相反了:
王夫人先「暫令李紈協理」,緊接著好像才發現李紈「厚道多恩無罰」,「眾人先聽見李紈獨辦,各各心中暗喜」,「未免逞縱了下人」,於是順理成章地「命探春合同李紈裁處」,最後才「恐失於照管」,請寶釵「各處小心」。
而且王夫人把身份分得清清楚楚,「令」李紈、「命」探春、「請」寶釵——誰也挑不出毛病,在老太太跟前恐怕也沒得可說。
而實際上,只有在「請」寶釵時,王夫人諄諄密密地交待了一大篇話,特意強調「那些人不好你只管說,他們不聽你來回我」——「那些人」裡是否包括李紈、探春在內我們不好妄下結論,但後來李紈和探春在「議事廳兒」忙忙碌碌,寶釵「一日在上房監察」「臨寢之先,坐了轎,帶領園中上夜人等,各處巡察一次」,這樣既發揮了李紈的名分、探春的才幹,又確保了「自己人」寶釵若隱若現、不動聲色的有效參與。王夫人的目的,可以說是完全實現了。
「平生爭強鬥智」「恨不得一時復舊如常」的鳳姐,雖然「自恃強壯」,卻「直到三月間,才漸漸的起復過來」。雖是病症所致,但是不是也有被姑媽兼叔婆的手段驚氣的成分,這個就很難斷定了。
只是思想及此,我們仿佛聽到曹公在冥冥之中悠悠然地問道:誰說「太太是那麼佛爺似的,事情上不留心」(《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不知道曹公是在問誰?是說這話的探春,還是讀書的我們?
作者:風雨秋窗,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