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
提起張恨水,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的成名之作《金粉世家》以及他的經典作品《紙醉金迷》、《啼笑因緣》,其中小說《金粉世家》以極其細膩的手筆,書寫了北洋軍閥總理金家的衰亡,此後,隨著2002年電視劇《金粉世家》的翻拍熱播,讓這部經典之作更加歷久彌新,風靡一時。
&34;
一首絕美的歌詞,寫出了一個極為阜盛的家族,最後沒落的悽涼,金家的繁華像是一場大夢,夢醒了,世事荒涼,茶涼人散。
電視劇版的《金粉世家》在選角上是十分嚴謹了,劇中的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扮演者,陳坤和董潔無論是在演技和氣質方面,都和小說裡所描繪的極為貼合,讓觀眾對書中的人物有了具象的形象。
金燕西算是個&34;是金家的第七個兒子,從小錦衣玉食,求仁得仁。偶然遇到了女主角冷清秋,金燕西馬上就被冷清秋,人如其名的清冷氣質和文靜、美麗的外表吸引,隨後金燕西馬上和一直與自己交好的三嫂的表妹白秀珠分開,轉頭去追求家境貧寒的冷清秋。
金燕西樣貌帥氣又風流不羈,運用各種手段滲透到冷清秋的生活,費盡心機追到冷清秋,冷清秋以為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馬上要開始了,卻不想好不容易追到自己喜歡的人的金燕西,卻突然對冷清秋失去興趣,始亂終棄。
冷清秋企圖慢慢規勸金燕西,繼而感化他,讓他回歸家庭,可金燕西生性放蕩,沒幾天又和前女友白秀珠在一起。
而金家此時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雖有七個兒子,但七個兒子個個都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仰仗著父親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隨著父親的去世,七個兒子分到了財產,馬上轉頭揮霍,仍然過著奢靡的生活,金燕西也繼續著以往的浪蕩,冷清秋徹底失望了。後來,金家又遭大火,一把大火燒光了金家的富麗堂皇,曾經的興盛一時的金粉世家也不復存在。
故事以上世紀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權貴金家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為背景,以金燕西與平民女子冷清秋的感情故事為明線,以其感情故事下的社會背景為暗線,揭示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與思想的落後,滿足讀者情感需求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張恨水仿照《紅樓夢》的結構以及風格,寫了一部反映近代貴族生活的&34;,作品具有批判性和諷刺性的同時,在人物的描寫及刻畫方面又具有豐富性和真實性,具有悲劇性特點又兼時代意義。
而&34;這個名字也非常形象的比喻了,這個華而不實的刷著&34;的貴族世家,&34;既是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也是故事所描繪的社會階級的代稱。
張恨水與之相似的作品還有《紙醉金迷》,說是與之相似,但相似的地方並不是最淺顯的故事結構和人物設定,相似的地方在於張恨水的這部作品也是描寫上層生活的,在擁有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又具有一定的寫實性和諷刺性。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45年,此時社會複雜,各階層舊貴族還未衰敗,一些年輕人做著一夜暴富,腰纏萬貫的美夢,人人都沉迷投機倒把,都企圖通過走捷徑獲得不勞而獲的暴富,官場商場物流橫流,整個社會紙醉金迷。
小說主人公是小公務員魏端本以及他的美貌絕倫的妻子田佩芝,兩人因為各自的欲望同居後又分手,田佩芝嗜賭成性,一次次為了金錢而掉入圈套,但又樂此不疲的追求富有,直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什麼都沒撈著還失去了擁有的所有。
魏端本是個小公務員,但也做著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和科長司長一起挪用公款獲得薄利,但是後來上司知道此事追查下來,魏端本被當作替罪羊頂了所有罪責,鋃鐺入獄。
張恨水描寫了當時民國的人們,迷失在黃金炒作債券的漩渦裡不能自拔,還有商人投機等等一系列黑暗醜陋的情景,揭示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人們在金錢面前的迷失和掙扎,他們整日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為了錢不惜手段,甚至放棄操守發國難財。人人面目可憎,嘴臉醜陋又可怕至極。
每個人都欲望強烈,每個人都毫無底線,每個人都 &34;。
《 啼笑因緣》是張恨水的另一部力作,和前兩本書相似之處在於這本書也是具有諷刺意味的,它反映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黑暗動亂的社會層面,一經發表,就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和追捧。
這是張恨水的另一部章回體小說,主要人物是樊家樹,唱大鼓書的沈鳳喜,富家千金何麗娜,武俠的女兒關秀姑。三個姑娘先後喜歡上了樊家樹,可樊家樹只喜歡家境貧困的沈鳳喜,兩人感情升溫後準備結婚,不想軍閥劉國柱看中沈鳳喜,略施計謀霸佔了沈鳳喜。
樊家樹與沈鳳喜仍舊情未斷,暗中相會,劉國柱發現後便惱羞成怒,毒打沈鳳喜,沈鳳喜毒打成瘋被關進了精神病院,受樊家樹的囑託,俠義之士關壽峰的女兒進入劉府做工,被劉國柱看中,關壽峰將計就計殺了劉國柱,為民除害。
這本書可謂是十分具有特點了,是張恨水的新風格作品,不僅具有言情特點還具有武俠色彩、社會因素,可讀性強,對讀者十分具有吸引力,在當時引得眾人爭相購買傳看。
書中不乏反對封建精神宣揚男女平等等思想,諷刺當時社會黑暗面,故事雖有些曲折離奇,荒誕而又富有武俠精神但是也結合了現實和時代特點,富有藝術感但又並沒有脫離現實。
這部作品寫作技法新,將纏綿悱惻的言情小說和驚險緊張的武俠小說相融合,傳統的章回體小說中又借鑑西洋小說中的技巧,讓人耳目一新。
這部小說也是張恨水的一部難得的以圓滿結局告終的作品,不同於《金粉世家》、《紙醉金迷》,《啼笑因緣》諷刺意味沒那麼強烈,反映的社會背景也有所不同,這部小說不再描繪上層階級的奢靡生活和物慾橫流,相反更貼近平民生活,語言也較為通俗,讓平民也能理解故事其中的意味。
縱觀張恨水的這三部作品,雖然都是諷刺和揭露當時社會的動蕩黑暗,揭示人性,但都具有不同的特點。
張恨水生活的時代,正處在新舊文化交替之時,作為能接受新思想的文人,他不僅將這些新思想運用自己的筆觸傳播宣揚,還熟練的運用第三人稱敘述方式通過傳統的章回體將新舊文化不留痕跡的融合,用傳統方式講述新思想,描繪新故事。
不同風格的不同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卻又不盡相同,民國才子張恨水用一紙文章,滿腹才氣,為讀者描繪了不同的世界,啼笑因緣,諷刺金迷,縱談世家。
在小說中看盡人間百態,在故事中品味生活百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