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張恨水誕辰125周年,憶六小齡童與《啼笑因緣》之緣

2020-08-26 六小齡童工作室


今天是我國著名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張恨水誕辰125周年紀念日,六小齡童曾在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的38集電視連續劇《啼笑因緣》中飾演江湖藝人、抗日老英雄關壽峰。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縣人。他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1911年,張恨水開始發表作品;1924年,張恨水憑藉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此後,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問世讓張恨水的聲望達到頂峰。張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



2002年秋,六小齡童的單位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的李培森主任找到他,邀他在中心投拍的38集電視連續劇《啼笑因緣》中扮演關壽峰,那時六小齡童除了《西遊記》還沒有在本單位拍攝的其他電視劇中扮演過角色,李培森主任之前看過六小齡童演的電影《過年》,認為他除了扮演孫悟空還能演好其他角色。關壽峰是個會武功、很俠義和仗義的人物,能發揮他的特長。


在準備角色的過程中,六小齡童重新閱讀了原著小說,他創作角色的習慣是不惜一切代價找到所有前人演過的藝術作品去觀摩,吸收前人表演的優勢再加上他的特點變為自己的東西,為此買來了包括胡蝶主演的電影、同名黃梅戲及黃梅連續劇、曲劇等,還特別找到1987年拍攝過孫啟新主演的同名電視劇的王新民導演要來此劇光碟並詢問當時拍攝的情況,收穫很大。

關壽峰是一個典型的正直的中國人,六小齡童想通過這個人物展現二三十年代軍閥混戰時期的俠義之士為民族為國家挺身而出的代表正面中國人的形象,這需要他與角色互相靠近。過去戲曲中這個人物由花臉演員來演,六小齡童根據自己的氣質作了調整,按戲曲的文武老生來表演,練武之人平時的習慣、行動坐臥都會自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是做狀。武術指導陳詠歌給六小齡童設計了很多適合他的武打動作。雖然六小齡童不像山東人那麼魁梧高大,但通過化妝粘上鬍子後感覺氣質、形象還是與人物很接近的。





這部戲的總導演是曾拍攝過《人·鬼·情》、《青春萬歲》、《畫魂》等電影及《圍城》、《孽債》等電視劇的著名導演黃蜀芹,主要演員有胡兵、袁立、馬雅舒、傅彪、夏雨等,《人民的名義》中飾演丁義珍的許文廣在劇中飾演沈國英的手下副官李永勝。


《啼笑因緣》在全體演職員的通力合作下於2004年在央視八套首播,之後經常重播,關壽峰這個角色是六小齡童在孫悟空以外塑造的比較喜歡的角色之一。曾有觀眾問他為何不嘗試一下功夫片或者動作片?六小齡童一直有此想法,希望有合適的機會與各年齡段、各種風格的導演合作。

相關焦點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96周歲冥誕,憶六小齡童在《連城訣》中首演反派
    2003年1月初,王新民導演準備拍攝電視連續劇《連城訣》,六小齡童被推薦給王導,見面後很快就確定由六小齡童來扮演劇中的反派花鐵幹。王新民導演說六小齡童演過戲曲,有武功和武術基礎,花鐵幹這個人物使用的是雙槍,還有很多很重的文戲,適合他演,希望不要演出臉譜化的人物。
  • 張恨水《啼笑因緣》:其實,鳳喜和家樹的結局,是命中注定的
    所以說,其實兩個人的結局或許早已安排好了,在錯誤的時間遇見錯誤的人,是劫不是緣。張恨水的《啼笑因緣》一問世,就受到許多書迷的追捧,就是因為書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得生動形象。他出手闊綽,為人也彬彬有禮,這讓見慣了三教九流之人的鳳喜對他心生好感。
  • 張恨水《啼笑因緣》:鳳喜這樣的女人,註定過不好這一生
    就像張恨水的《啼笑因緣》這本小說裡女主角鳳喜一樣,被欲望和虛榮蒙蔽了眼睛,最後落得個慘澹的下場。《啼笑因緣》裡的鳳喜,就是這樣一個女人,明明已經得到了一個愛她的男人,明明可以有一段良緣,一個美好的未來,可她為了二十萬,就親手將人生葬送了
  • 《啼笑因緣》| 你的家庭決定你的擇偶觀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已經有一部優秀的小說涉足了這一領域,它就是《啼笑因緣》。《啼笑因緣》是現代章回體小說大師張恨水的作品,一經刊登就引起了轟動,它在當時受歡迎和暢銷的程度,大概跟金庸先生最初在雜誌上發表武俠小說時的情景差不多。
  • 看懂民國才子張恨水的小說,多半是有故事的人
    ,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的成名之作《金粉世家》以及他的經典作品《紙醉金迷》、《啼笑因緣》,其中小說《金粉世家》以極其細膩的手筆,書寫了北洋軍閥總理金家的衰亡,此後,隨著2002年電視劇《金粉世家》的翻拍熱播,讓這部經典之作更加歷久彌新,風靡一時。
  • 蓬萊舉行戚繼光誕辰日系列活動
    在民族英雄戚繼光誕辰492周年之際,蓬萊區舉辦戚繼光誕辰日系列活動,致敬一代戰神,緬懷民族英雄,傳承英雄文化根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丹心映日月,偉業壯山河。11月12日戚繼光誕辰紀念日前夕,系列紀念活動發布,「劇透」了今年活動的新亮點。既有戚繼光文創作品主題展、書畫展等戚繼光文化的集中展覽展示,又有戚繼光文化專題講座、詩文賞析等滿足群眾求知慾的「文化課堂」,還有戚繼光故裡、紀念館免費遊覽的文化惠民活動。「傳承戚繼光文化,厚植愛國情懷。通過舉辦系列紀念活動,深入挖掘戚繼光文化的時代內涵,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子孫後代都能記住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 張恨水《啼笑因緣》:說白了,男人念念不忘的女人,只有這一種
    姣好的外貌,能夠讓一個男人迅速在一堆人群中鎖定你,就像張恨水的《啼笑因緣》,樊家樹在臺下一眼相中臺上賣藝的沈鳳喜,第一次見面就打賞了一塊大洋。無論何時,女人都不要忘了最初的自己,就像關秀姑那樣,對樊家樹動了心,但在知道樊家樹與沈鳳喜兩情相悅時,她能夠及時斬斷自己的情根,並且,在沈鳳喜被關起來的時候委身進去幫助她,頗有女俠之風範
  • 張恨水《啼笑因緣》:真正聰明的女人,拿得起,放得下
    在張恨水的《啼笑因緣》中,關秀姑就是這麼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在知道樊家樹並無愛意之時,縱然傷心,但能夠忘掉過往種種,選擇重新開始。
  • 六小齡童怎麼了?
    這一角色可以說是被六小齡童演繹得活靈活現,即使是現在有很多相關的電視劇都有著一個角色,可是都沒有六小齡童演得深入人心,一提到孫悟空一定是六小齡童,再也不會想起別的名字來。可是現代社會網絡越來越發達,漸漸地大眾對六小齡童這個名字不再是一味的誇獎
  • 因蔣大為一句話,被罵了幾十年的六小齡童,現在該「平反」了
    六小齡童成功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螢屏形象在他走紅之際,因為蔣大為一句話,被網友罵了幾十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那時的劇組沒有主角和配角之分,更不像如今的明星,有助理,有保姆車。於是人們便把矛頭指向六小齡童為首的師徒四人。六小齡童更是被扣上一個忘恩負義的帽子。其實我們觀眾朋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去新加坡演出的央視領導決定的,並非六小齡童一等人能左右的。事後,楊潔導演談及蔣大為的說辭,也非常驚訝,說自己並不知情。
  • 《我把人生看透了》:張恨水把人生看得很通透
    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張恨水有很多筆名,一開始也沒指望有稿費,寫好一篇稿子隨手署個筆名,就投出去了。在墾殖學校作詩的時候,張恨水用了個奇怪的筆名叫,「愁花恨水生」。後來他讀了李後主的詞,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他就斷章取義,只用了「恨水」兩個字。因為「恨水」這兩個字用的多了,後來別人要他寫東西的時候,就一定得署名「恨水」。就這樣他的本名反而被湮沒了。
  • 西遊記「毀」了六小齡童
    暑期到了,也到了經典電視劇上演的時候了,我們從小看到大的經典電視劇當屬於《西遊記》了,都說一部劇成就一個人,在這部劇裡,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就是孫悟空了,六小齡童也因為這部劇,火遍大江南北。而六小齡童為了這部電視劇,
  • 六小齡童從「德藝雙馨」到「人格崩塌」,這就是得意忘形的下場
    從小六小齡童就跟著自己的父親學猴戲,其實猴戲和京劇是一樣的,也講究基本功和身法,六小齡童的童年基本都是在練功度過的, 但有一句話說的是:努力終將是有回報的。,但是相反過來看,西遊記同時也成就了六小齡童。
  • 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5周年專欄(第三天)
    澤東六年讀私熟,那裡學過這名堂。?那年澤東十七歲,始讀小學一年級。同班同學才七歲,他坐後排如鶴立。(未完待續)
  • 寫出《金粉世家》的張恨水,也寫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的我見張恨水所以這部《劍膽琴心》裡,沒有口吐白光,及飛劍斬人頭之事。我找了些技擊書籍,作為參考,全書寫的是技擊一類的事情。把我家傳的那些口頭故事,穿插在裡面作了主幹。當然,無論寫得怎樣奇怪,總不會像《封神榜》那樣熱鬧。我又不甘示弱,於是就在奇禽異獸方面去找辦法。如我描寫蜀道之難,就插一段猿橋的描寫。這是屢屢見於前人筆記的,而且也不違背科學。意識方面,我就抓著洪楊革命後的一點線索,把書裡的技擊家變為逸民。
  • 六小齡童:從萬人寵到萬人嫌,他跌落"神壇"的背後是誰在作怪?
    劇中,最吸引人的形象莫過於六小齡童飾演的&34;。在很多人心中,這一版孫悟空成為了心目中永恆的經典。《西遊記》劇組打造了這個形象,讓六小齡童走上神壇,成為萬人寵愛的&34;。可以說,六小齡童和《西遊記》是互相成就。但六小齡童日後的爭議,也正是由此開始。
  • 張恨水妻子:嫁無愛婚姻,和情敵做姐妹,情敵兒子送終,是喜是悲
    在金燕西的主動追求和投其所好之下,冷清秋逐漸打開心扉,接受了他們這段註定要經歷各種冷眼嘲諷和質疑的愛情,可結果卻是謊言的拆穿、感情的迅速變質,冷清秋和金燕西之間也只能是有緣無份,恨不得時光倒轉再不相見相識!
  • 六小齡童:為何從萬人追捧到幾萬惡評?為何經常「被」意外去世?
    剛開始還有很多人買帳,但是久而久之,隨著六小齡童的言行越發肆無忌憚,很多人都已經不太認可六小齡童了,同時也對四大名著產生了疑惑,四大名著到底該怎麼去解讀?,在選擇孫悟空這個角色的時候,是非常猶豫的,因為國內演員中,南猴王六齡童是最合適的,但他已經年紀大了,最後在六齡童的建議下,選擇了六小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