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現在都被翻拍出電視劇,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1986年拍的《西遊記》。
這86版的西遊記可謂是上個時代的一部巨作,這部劇裡一心向西天拜佛取經的唐僧、敢愛敢恨一生正氣的悟空、好吃懶做遇到困難就回高老莊的八戒、還有那個總會說:師兄,師傅讓妖怪抓走了的沙僧。
在劇中演員將每一個角色的特點演的淋漓盡致,這可能就是它能成為一部經典之作的原因吧。
在劇中孫悟空這個角色肯定是觀眾們印象最深刻的,而扮演這個角色的六小齡童,在當時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成為了別人的偶像。
六小齡童原名章金萊,1959年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耍猴世家,父親章宗義拜猴為師,後演藝大成,先後還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讚揚,後被人稱&34;。
從小六小齡童就跟著自己的父親學猴戲,其實猴戲和京劇是一樣的,也講究基本功和身法,六小齡童的童年基本都是在練功度過的, 但有一句話說的是:努力終將是有回報的。
在1982年,楊潔導演在《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籌備的階段,楊潔由於當時找不到符合孫悟空這個角色的人選,在章金萊的推薦下六小齡童去參加了面試,並擔任孫悟空一角。
隨後,六小齡童跟隨著楊潔導演和劇組一路跋山涉水的拍攝,條件非常艱苦,而且這一拍就拍了6年,也不亞於西天取經的艱辛。
當時西遊記一經播出就創下了 96%的收視率,當時有很多人都說是六小齡童成就了西遊記,但是相反過來看,西遊記同時也成就了六小齡童。
在這個社會,當一個人有了名氣之後就會「飄」起來,名氣上有了收穫的六小齡童同時也接到了許多商演的邀約。
有一次他們收到了新加坡的商演邀請,後來在一次排練的過程中六小齡童叫上其他三位演員去參加一場薪水很高的商演,在導演楊潔知道後去進行勸說,但是他把導演的話當成了耳旁風。
之後他們和楊為此事發生了矛盾,他們又跑到領導面前去告狀,還威脅同劇組人員不許和楊潔導演走的太近,在出國的名額下來之後發現唯獨少了楊潔導演的名字。
當時的臺長和楊潔可能是有點矛盾,再加上之前他們的告狀,臺長就藉此機會將楊潔擠出了劇組並解除了職務。
事發之後,在一次採訪中給西遊記唱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的蔣大為老師站出來為楊潔導演打抱不平:「他們說只有師徒四人,楊導不去,我說楊導為什麼不去,他說,他們之間有點矛盾,他們不想讓楊導去,但是我說你們不能這麼不義氣,你們不帶楊潔去,我也不去。」
86版的西遊記只拍了25集,並沒有拍完,在西遊記播出後一段時間,楊潔導演準備拍攝續集的時候,幾位主演聽到了風聲開始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然而在之前吃過虧的楊潔這次並沒有那麼輕易的選擇他們,光我們知道的唐僧就換了三個,沙僧也換了兩個,但是六小齡童還是繼續出演。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六小齡童卻在許多場合說「一千個觀眾心中只有一個美猴王」,可見他是一個極其自負的人。
在1995年的時候上映了一部《大話西遊》,這裡的孫悟空被稱為「至尊寶」,而這個形象讓觀眾的眼前一亮,但也是這個形象被六小齡童在多個場合多次抨擊。
六小齡童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還說星爺這個至尊寶不成「猴」樣,讓齊天大聖與妖精談戀愛,簡直是在侮辱孫悟空的形象,六小齡童還在多所高校展示金箍棒的錯誤拿法,
在六小齡童拒絕別人演孫悟空這個角色的時候,一次央視採訪他時言之鑿鑿的說:「我絕對不會穿著孫悟空的服裝,去說某個產品很好」。
但是在六小齡童剛剛發表了孫悟空這個角色不能轉商業化的言論之後,轉身他就選擇用孫悟空的形象去代言遊戲,金猴皮鞋還有太陽能熱水器。
當時,六小齡童上綜藝節目,接受採訪時也被頻頻打臉,六小齡童曾信誓旦旦的說從來不用替身演員。
之後被網友扒出,在西遊記開頭石猴從石頭蹦出來的動作是一位專業跳水運動員來替他完成的。
在天宮孫猴子成為弼馬溫的時候騎馬展示馬術的樣子,其實是一位騎兵團的騎士替他展示的,以及真假美猴王的那場戲,也是用的替身,最後還是六小齡童用法律的手段威脅他不準將此事說出去。
這樣讓萬人作為榜樣的「美猴王」做的這些事情用現在的一個詞語來說就是「雙標」。
之後發生的事情讓網友對六小齡童的爭議越來越大,在2017年4月,楊潔導演因心臟病不幸離世,享年88歲。
作為之前在一個劇組拍戲的人,六小齡童去參加了楊潔導演的葬禮,當時還錄製了一段視頻在葬禮中播放,悼詞還沒有講一半,六小齡童竟然開始「推銷」自己的新作。
也正是這件事讓人們又想起了在沙僧扮演者閆懷禮去世的時候,故友都紛紛發文表示悼念,六小齡童當時就去蹭了一波熱度在悼念的同時還藉機宣傳了自己的新作:「以後只能在自己的作品裡見是師弟了。」
孫悟空這個形象,是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無數人精心雕刻而成的,也不要妄想「七十二變再加一變」變成自己,這個角色並非屬於某一個人。
但六小齡童從少年人眼中那個剛直不阿的齊天大聖一步步退化成社會裡為追逐名利的「猴子」,這真的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從神佛走向妖魔的前兆。
從「德藝雙馨」到「人格崩塌」中間是發生了許多讓人心涼的事情,
「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這句歌詞說出了實話,所有人不管新作是處於什麼層面一定要踏踏實實的本本分分的走屬於自己的路。
最後還是希望六小齡童老師可以把自己的經歷更多的放在作品上,在以後可以在給觀眾帶來更好的作品。
-END-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