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泉水被屈原高潔品質所感動,從汙濁不堪變成「濯纓泉」

2020-09-05 樂乎史話

戰國時楚國的三間大夫屈原,由於主張聯齊抗秦、政治改革,遭壞人誣陷被革職流放到江南。十年來,他過著四海為家的生活,直到他姐姐找到他,兩人決定重返故鄉。


一天,他倆走在長江三峽的一條古棧道上,沿路地勢險惡,人煙稀少,這姐弟倆已經糧盡水絕一天了;過度的饑渴和疲勞使得他們步履艱難,望著不遠處的家鄉,他們多希望有一掬清泉解渴啊!這時,隨著一股清涼的山風,傳來了若隱若現的流水聲,這流水聲琤琤縱縱,姐弟二人連忙互相攙扶著向小路前方趕去。走了不遠,前面果然有一條山澗,澗裡水聲歡快,如同熱情的家鄉人迎接歸來的遊子一般。屈原多激動啊!他跑到澗邊,雙手捧起泉水,要喝個痛快,要用這泉水洗去滿身的塵土。


「這是濁泉,喝不得呀!」山上一位婦人突然衝屈原大叫。屈原和他姐姐都十分奇怪,他們往山上望去,只見半山腰上飄下一位婦人,身著淡青長裙,不急不緩地落在他們身邊,如同仙子降臨。婦人上前施禮,親切地對屈原姐弟倆說:「過路的人啊,這泉水含泥帶沙,不可飲用,二位還是到寒舍以淡茶解渴吧!」

屈原仔細一看手中捧起的泉水,啊,的確是「石水鬥沙」!屈原很吃驚,忙對婦人拜一拜問:「大嫂,我平素聽說三峽一帶有水皆清泉,這股山泉為什麼這樣汙濁不堪?」婦人一聽這話,眼中流出了淚水,她嘆口氣,訴說起濁泉的由來:「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這塊山清水秀的地方就出了位剛正賢良的忠臣一楚國人人皆知的屈原大夫。他幫助國君把楚國振興起來,然而不幸遭朝廷裡小人誣陷,而國君也糊塗,竟把他流放了。唉,他離開京城郢都的那一天,這股龍泉就渾濁了。人們都說是世道亂了,忠良遠離,小人當道,加上連年戰亂,清泉也變濁泉,甘泉也變苦泉了。如今,這濁泉只能用來洗腳了。說到這裡,這位婦人再次請屈原姐弟倆到家中喝茶,屈原卻為她的話深深感動了。他懷著敬佩的感情走到濁泉邊,嘆道:「這世界全都黑白顛倒了,唯有她還清醒,還知道我屈原的一片赤誠之心啊!」


婦人一聽才知道,這就是屈原啊!她倒地拜道:「先生,您為百姓為國家操碎了心,卻遭流放,百姓會一直記住您的。您留下來和您的姊妹兄弟住一塊兒吧!屈原搖頭拒絕,婦人一著急,竟把屈原未結纓的切雲冠碰到水中,婦人面帶愧色地說:「先生的切雲冠一塵不染,怎麼能落入濁泉中呢?」屈原的姐姐忙去撿,但屈原卻說:「我只要一身潔白足矣!」


話剛說完,眼前的滾滾濁流頓時化作了清冽的山泉,原來泉水有情,也為屈原的高潔品質所感動呢!婦人細心地在清泉中清洗了帽纓給屈原系上:「這才是不容半點泥汙呢!相傳此泉從此以後一直清冽,被叫作「濯纓泉」。

相關焦點

  • 屈原民間故事——《濯纓泉》
    (濯(zhuo)纓(ying)泉) 傳說在戰國時代,長江三峽就有一條古棧道。沿路常有鬧「鬼」的黑店,所以過往行人極少。 有一天,古棧道上走著兩個人,一男一女,看上去都已年過半百了。他們面容憔悴,疲憊不堪,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步履艱難,似乎很難越過前面那道古峽。
  • 屈原民間傳說——《玉米田》
    告別了濯纓泉,屈原和女嬰翻越崧山,再進七裡峽,穿過雷劈石,來到了他們的故鄉樂平裡。鄉親們深知屈原一心報效楚國,對他的崇高品格十分敬佩,所以常常有人在暗中伴隨他重遊他少年時候常去的地方。 有一天,他沿著伏虎山的蜿蜒山路,來到照面井。屈原對井照面,見自己面色憔悴,心中鬱鬱不樂。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或者說,如何一步步變成自己當初最反感的人。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句話出現在小說的中部。當時池大為的兒子池一波被開水燙傷,需要2000元做手術,池大為拿不出這麼多錢,無論如何低聲下氣跪求,醫生都不願意先做手術,最後丁處長一個電話搞定了醫生。
  • 蝴蝶泉悽美的愛情傳說
    蝴蝶泉,泉水清澈如鏡。每年到蝴蝶會時,成千上萬的蝴蝶從四面八方飛來,在泉邊漫天飛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銅錢。無數蝴蝶還鉤足連須,首尾相銜,一串串地從大合歡樹上垂掛至水面。五彩斑斕,蔚為奇觀。關於蝴蝶泉這個名字的由來,有著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這個泉本來並不叫蝴蝶泉。最初因為它泉水清澈,經年不斷,深不見底,從來沒有人知道它有多深,所以附近的人都叫它無底潭。
  • 追回歷史:黑虎泉的虎頭何時由一變三的?
    從那老虎口中噴出一股泉來,力量很大,從池子這邊直衝到池子那面,然後轉到兩邊,流入城河去了。劉鶚上述所寫的,應是沿現在南門橋護城河東行的路線,可知當時護城河的水質湛清,水草有30多釐米長。文中「幾個大長方池子」應是胤嗣泉、九女泉等,可知當時就有泉池圍擋。
  • 屈原民間傳說——《雲遊》
    屈原離開故裡,漂泊異鄉已經兩年了。女嬰姐跟著他歷盡了艱辛,屈原好容易才把她勸回家去。這以後,那匹龍駒就成了他唯一的「伴侶」。 』一天早晨,屈原來到沅江邊的一個小莊子,遇見一個從武陵山上下來的老道。他勸告屈原說:「您德高望重,才華超群,應該趁自己還不太老的時候,去四方雲遊,追求自己理想的天地,施展您的抱負。」-屈原聽了老道這一番話,心情十分沉重:世俗變化多麼反常,芳草轉眼變成了絲茅草,香花變成了野蒿,那些自己所信賴的門徒,也都輕率地拋棄了自己純潔的美質,隨波逐流去了。人間知己多麼難求。我果真要照著老道的指點,去四方雲遊,才能尋求到我心中的美人和德政!
  • 故事:山東日照莒縣龍山九女泉的傳說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土地爺隨即找來工具,大家爭先恐後的挖了起來說也奇怪,只挖了半個時辰的功夫,挖的也不算深,就見一股清澈的水從地下冒了出來,大家便越發起勁的往下挖,越挖泉水越旺,並且清澈見底。大家見泉水涓涓的冒了上來,便爭相用手捧了泉水來品嘗。仙女們品嘗著這甘甜適口的泉水,一個個都欣喜若狂,喜出望外,臉上都蕩漾著無比喜悅的笑容,心中有說不出的成就感。但此時龍山的人們哪能知道這裡便有山泉水。
  • 屈原傳說——《擂鼓臺》
    屈原懷疑是否自己思緒恍惚所致,拔腿就走。然而剛離開高巖石臺,擊鼓之聲又隱隱傳來。屈原停步回頭細聽,鼓聲好像是從剛才自己站過的石臺上傳來的。他沿著微弱的鼓聲,重新回到巖石臺上,這一次他聽清楚了,這擊鼓之聲恰恰是從石臺上一個圓溜溜的石頭裡發出來的。他走近仔細一看,這石頭如石柱,中間粗、兩頭細、上面平平展展,活像一面石鼓。屈原伸出手去輕輕擊了一下鼓面,好像裡邊是空心的,聲音雖然不大,但略帶革鼓之音。
  • 豆瓣8.9分 |《不老泉》,永生不老到底是一種恩賜還是詛咒
    最近讀了納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這是一個很短的故事,一本薄薄的小書只有135頁。書中記錄了發生在一個馬上十一歲的小姑娘溫妮·福斯特漫長一生中的兩天,書中的故事發生在悶熱中的八月,短短的兩天,卻改變了溫妮的一生。
  • 故事丨屈原的奇幻漂流
    已經被現實黑暗衝昏頭腦的屈原感覺腦子昏昏沉沉的自己上了天上,誰知到了哪裡?騎著白馬,奔馳在開滿鮮花香草的大地之上,居然遙遙的看見了九天玄女,揮舞著她那白色的裙裾,露出她那雪白的臂膀,在向屈原招手!屈原的白馬奔馳得更快了,他向九天玄女奔去!九天玄女依舊舞動著她的裙裾,向屈原招手!
  • 故事:金牛下凡飲泉水 獵人不分好歹去捕捉
    神牛山上有一口神泉,傳說是天上的神牛內丹所化,村民飲用泉水還有治療小病的功效。>山泉村民傳說,金牛內丹化成神泉在這裡吸收日月精華,每隔十年的月圓之夜,金牛便會返回這裡飲用泉水吸取精華魏三來到清澈的泉水邊,挖了陷阱、放捕獸夾、布置捕網,最後在神泉邊撒下了蒙汗藥。辦完一切,他躲在一旁只露出一雙眼睛盯著神泉邊。果然,當天晚間月明星稀二更時分,有隻兔子大小的金黃色的小牛叢裡走了出來。
  • 故事:民間故事:農夫泉水捉魚,魚肚中個個有珍珠,奇妙連連
    在魚骨洞泉,他發現每天辰時左右,都會從泉水裡冒出些魚來,多則十幾條,少則七八條,不由連連稱奇。「你要不要這魚?」農夫忽然指著魚骨洞泉叫了起來。知府連忙叫:「去,撈上來,再剖開來看。」農夫撈出那條魚後,剖開魚肚,一顆拇指蓋大的珍珠滾了出來。知府如見救星,說:「大人,請看。」直隸總督瞅著那珍珠,又望了望魚骨洞泉,一揮手說:「來人,把魚骨洞泉看護起來,在本督未回來之前,不得讓任何人靠近。」就這樣,直隸總督拿著那三顆珍珠,連夜奔赴京城。
  • 蛤蟆泉的傳說
    蛤蟆泉夾在西坡於長嶺之間,泉水匯集成塘鍋底兩石形如蛤蟆嘴,一股泉水常年噴湧。塘西有一豁口,多餘的水淺淺深深流去。泉水清澈,水質甘甜,飲了擋飢解渴,益壽延年,鴻運當頭,長命百歲。尤其是女孩,夏季多結伴戲水,更是水靈,風情萬種。長著蛤蟆嘴拖著蝌蚪尾巴的蛤蟆泉,源自一個古老的神話。夸父逐日,幾乎渴死之時,蛤蟆仙呱呱引路,無奈頭暈眼花迷路,錯過了。
  • 故事:大旱之年,縣老爺無奈之時,小猴子報恩送來了一眼泉水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神話故事,小猴子報恩贈泉解危難。故事發生在古時,書生孟可經過了寒窗苦讀,終於為自己博得了一個前程,三十餘歲的時候,主政一方,到了墨縣,做了一任縣令。不要小看這縣令,在古時來說,都是土皇帝一般,掌控著數十萬百姓的生死,這孟可熟讀儒家經典,為人正派,可以說是一心為民,算得上是一個好官了。
  • 鐵姓小兒遊書院,尋得一泉水,水中隱約浮現絲絲金線
    再望西去,過一重門,即是一個蝴蝶廳,廳前廳後均是泉水圍繞。廳後許多芭蕉,雖有幾批殘葉,尚是一碧無際。西北角上,芭蕉叢裡,有個方池,不過二丈見方,就是金線泉了。金線乃四大名泉之二。你道四大名泉是那四個?就剛才說的趵突泉,此刻的金線泉,南門外的黑虎泉,撫臺衙門裡的珍珠泉:叫做「四大名泉」。這金線泉相傳水中有條金線。老殘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說金線,連鐵線也沒有。
  • 屈原傳說——《靈牛》
    屈原故裡秭歸縣樂平裡的耕牛不用牛繩牽引,自聽使喚,耕田耙地不用鼻繩,聽話得很,說起來還跟千古騷人屈原有關: 傳說屈原當左徒的時候,因為喜歡說真話,得罪了楚王,楚王罷了他的官 這天,屈原進了七裡峽,走過紅土村,上燒香埡,爬到半坡,實在腳扒手軟累狠了,身子一歪,荊棘把他捆包袱的繩子扯斷,上了馬腦殼包,再也捆不住行李了。包上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老人在耕板田,屈原對老人說:「老人家,你看我的包楸系子斷了。請您家把牛的撇繩給我一節,我把系子接起來,行麼?」 老人說:「你搞一節去噠,我這牛無撇繩,把它無收管。哪麼能耕田呢?」
  • 小說:在風清濯看來,也沒什麼可留戀的
    但再別致的景觀,在風清濯看來,也沒什麼可留戀的。她站在窗前,垂著眼睛看著腳下的中原故土,眼中冷冷淡淡,沒有任何波瀾和情緒。她最終還是決定再次回到這裡。南祁國太子季修然以拜訪中原王為由,帶神女幻月來到了中原。身後有人拿著一件披風走過來,還沒等走近,就聽到那人的嘆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