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熱土成就精彩人生——讀倪輝祥老師長篇小說《燦途》有感

2020-08-22 米缸鼠

氣候宜人的初夏適合讀書,倚在窗前沙發,微風習習、音樂舒緩,一氣呵成讀完著名作家倪輝祥老師獻給浦東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禮讚「用心點亮浦東」的「電力先行官」長篇小說《燦途》。

紅紅火火的封面元素,象徵浦東改革開放的吉祥、喜慶、熱烈;書名《燦途》兩個金色大字,包含作者對浦東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發自內心的讚美,以及為能親歷這場波瀾壯寬的改革大潮由衷的自豪和榮幸。

誠如作者所言:「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浦東人,從浦東吹響改革開放號角伊始,就置身到家鄉的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變革中,有幸成為成千上萬電力行業的一名編外建設者,為建設浦東出一份力、發一份光」。

在講述創作過程中,作者深情回顧自己30多年前艱難創業、見證浦東改革發展的日新月異,有一種衝動和情懷,通過自己手中的筆,把身邊可歌可泣的電力行業優秀共產黨員和平凡電力人的感人事跡寫下來,把自己搏擊商海的一幕幕盪氣迴腸、甜酸苦辣的曲折經歷寫下來。

念念不忘、必的迴響;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燦途》是一位作家老闆歷盡艱難曲折的創業史、一曲頌唱光明天使高亢激昂的讚歌、一部催人奮發圖強的傾情之作,向浦東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獻禮一份大禮就此橫空出世。

小說以倒敘的形式史詩般地展開。從主人公姚明光棄文從商創建欣榮電力公司開篇,道出浦東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電力事業快速崛起的一個側影,反映個人在大時代奮鬥創業中自身價值的展示和肯定。

全書分上下兩部和一個尾聲,約20萬字。是一部縈繞文人氣質的創業心路歷程,帶有自傳性質的佳釀。全書滿滿正能量、濃濃親情味。

姚明光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父親是一名電力系統勞動模範。從小耳濡目染父親對中國電力事業發展拳拳之心,得到父親潛移黙化、殷殷教誨,心中承載著父輩美好夢想堅守。

當浦東改革開放的號角一經吹響,毫不猶豫放下人們眼中安逸的香饃饃,原師範學校副校長的鐵飯碗,離開了紛雜的人事纏繞之地,辭職創辦欣榮民營企業,彌補了當年國家電力企業編制不足、揚起了「光明天使「另一雙翅膀,編外民營企業一樣能幹出大事業,唱出不同凡響的創業讚歌。

從浦東國際機場、陸家嘴金融街、世博會亮燈工程、居民住宅一安倍換燈改建工程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市政民生工程,都有姚明光帶領欣榮公司員工夜以繼日奮戰的身影,攻堅克難的辛勤付出。

創業者嘔心瀝血沒有關係,怕就怕商海充斥利益搏弈和權利交惡。總是有人想「攪渾水」,製造一出出啼笑皆非、自擺烏龍的鬧劇,扼制和搞亂企業生產工作的有序推進。可是,所有這些「跳梁小丑」的卑鄙行徑,怎能撼動姚明光磊落的胸懷、阻擋姚明光前進的步伐,最終落得如意算盤噼裡啪啦、散落一地。笑看風雲、篤定應變是姚明光作家老闆的氣度。

人的一生,是和這個時代欣欣向榮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可以說是歷史的機遇成就了他,也可以說是他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機會。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一般人沒有這個胸襟和眼界,自身的智慧和底蘊不足使其成為時代的「佼佼者」。他們沒有涅槃重生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毅力,註定很難獲得成功。

書中主人公姚明光顯然不是,他具備這樣膽略,也是這個睿智。不但有文化底蘊和生活積澱,還有重要的人品忠厚誠信的好口碑,才一路相遇有識之士提攜和支持,事業風生水起。

小說之所有打動讀者,獲得共鳴。除情節高潮迭起、險象環生,又沒有空穴來風、虛張聲勢,一切娓娓道來。這與作者長年生長環境、生活體驗、文化素養密不可分。得益於作者長期獻身浦東、熟悉浦東、創業浦東,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生活素材,才以哲思的筆觸妙筆生花。全書故事情節精彩紛呈,人物形象鮮活詳實、栩栩如生、情感真摯濃鬱。

敬佩倪輝祥老師古稀之年還有如此創作激情。長年累月「鎖定」一個創作目標進行深耕,把40餘年情系浦東、圓夢浦東,化成數十年如一日潛心創作,一部接一部地書寫。自從1978年在《上海文藝》發表處女作至今,倪輝祥老師已出版小說集、散文集共計18本,發表各類文學作品500多萬字,是浦東本土作家中首位中國作協會員。

尤其是作為一名「土著」浦東人,他的作品裡有著濃鬱的「浦東味道」。從我近一、二年間讀倪輝祥老師幾部長篇,《金浦三部曲》《錢途》《隱私》《愛情分值》還是散文集《悠悠浦東情》《感悟是金》等,講述的都是發生的浦東的故事,有樸實之美和真情實感。

現實生活中的倪輝祥老師,敦樸善良、平易近人,他是浦東的兒子,也是我們浦東人驕傲。感謝倪輝祥老師獻給浦東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佳作,書中姚明光的形象讓我再一次更深刻地了解老師的為人,高山仰止,敬佩!

相關焦點

  • 致敬建設者 浦東作協舉辦《燦途》作者向小說人物原型贈書儀式
    30周年之際,由上海文藝出版社重點推出的獻禮作品——《燦途》出版。由於直接反映浦東大開發大開放熱火朝天生活的現實題材長篇小說尚屬鳳毛麟角,也由於這部由浦東本土作家倪輝祥所塑造的諸多人物形象身上閃爍著「原型人物」固有的鮮活光採,因此作品剛問世,便引發了各方面的關注與好評。
  • 浦東作家姚海洪新作《浦左圓月》問世 再現浦東社會主義建設恢弘畫卷
    8月21日,一批浦東作家、評論家及文學愛好者相聚惠南鎮市民家園會議室,共同研討長篇小說《浦左圓月》。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惠南文學社社長姚海洪新創作的長篇小說《浦左圓月》,最近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他繼去年推出抗戰題材長篇小說《浦左劍月》之後的又一作品。
  • 讀《西遊記》有感
    讀《西遊記》有感小學五年級:子曰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西遊記》。可恨,唐僧不識得妖精也就罷了,總責怪孫悟空打殺了人,還要念緊箍咒,把孫悟空痛得天旋地轉,還被趕出取經隊伍……每次讀到、看到、想到我都要為孫悟空打抱不平!最後,唐僧師徒四人還是無所畏懼,披荊斬棘,降妖除魔,克服艱難險阻,到達西天見到真佛取回真經修成正果。真讓人高興啊!每次讀到這些,動漫西遊記的主題歌曲就會縈迴耳際:「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著孫悟空。
  • 濰坊:長篇小說《烽火鹽都》致敬建黨100周年
    近日,從濰坊濱海區文化和旅遊部門獲悉,由該區文旅工作者毛金鵬創作的長篇小說《烽火鹽都》已完成初稿,目前正加快進度,力爭早日與讀者見面,向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英勇的壽濰根據地抗日軍民風採據毛金鵬介紹,長篇小說《
  • 濰坊濱海區:長篇小說《烽火鹽都》致敬建黨100周年
    近日,從濰坊濱海區文化和旅遊部門獲悉,由該區文旅工作者毛金鵬創作的長篇小說《烽火鹽都》已完成初稿,目前正加快進度,力爭早日與讀者見面,向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英勇的壽濰根據地抗日軍民風採據毛金鵬介紹,長篇小說
  • 從周文強老師說《水滸傳》有感
    剛剛看了一個非常精彩的視頻,周文強老師說《水滸傳》分析的非常深入淺出。人生之中要想有所成就應該好好學習這些古人的智慧,才能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 讀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有感
    中篇小說《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講述的是:小說的男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做了村小學教師,平靜地教學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的這個「飯碗」 被打破了,原因是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高中畢業了,替代了他。高加林並沒有任何工作上的失誤或過錯,失業皆因他爸不是大隊書記。
  • 瓊瑤演繹鳳凰傳奇——讀瓊瑤之一《我的故事》
    ◆讀瓊瑤之一讀瓊瑤——讀《我的故事》說作者瓊瑤山東孫繼不知道為什麼,忽然間就想讀一讀瓊瑤的書輕鬆一下。因為總感覺阿姨的書通俗易懂,流暢自然,如行雲流水。從她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到幾乎是封筆之作的一部幾百萬字的《還珠格格》,她創作了五十三部小說,可謂著作等身,不,應該是著作超身。可以說,這些小說全都感人;而且幾乎所有小說都拍成了影視劇,全部叫好叫座。有人稱她為言情小說家,有人認為她的小說虛假不真實,崇尚愛情至上。
  • 官場「江湖」風景線——讀王體文長篇小說《圈子》
    官場「江湖」風景線——讀王體文長篇小說《圈子》王新民 官場小說寫得好不好,不在於把官場腐敗寫得是否觸目驚心,而是如何揭示這些表層化現象背後的人生選擇、人格、心靈的掙扎,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展示的人性的豐富性。文學的功能是寫人,官場小說寫的是一群生活在官場中的人,一個人走進了「江湖」,會有什麼樣表現?為什麼會有這樣表現?這才是作者所應該關注和追索的。官場小說的文學性,至少應該表現在作者對官場細節把握準確傳神的能力中。
  • 【往事如風】兩個花季少女在浦東的故事(文/蘇脩)
    那時候我和同村的表姐去浦東六團的一個服裝廠打工,當時表姐的一個親戚在那裡上班,她幫我們聯繫了這份工作,當時改革的春風剛剛吹來,能有門路找到一個工作,無疑是天大的喜事,何況那是個有名的大城市。就這樣,我隨著表姐輾轉地來到了浦東。六團是浦東的一個縣城,這可是我第一次進城,說實話,有點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具體進的是什麼服裝廠,現在我一丁點也想不起來了!只記得那個廠區非常大,車間比較多,我和表姐什麼也不會,只能被安排進了後道(也就是,剪剪線頭,整理成品等。)宿舍則是那種上下鋪,一個屋子裡大概八九張上下鋪,每個床位都有人住。
  • 那個坐在班級最後排的男生,跟著同一個老師,讀了13年小學
    如果我說曾有一個老師,帶著一個學生循環往復讀了13年小學,你們信嗎?這是真事,那個讀了13年小學的人叫阿福。阿福比我年長7歲,20年前,我們曾經做過5年同學。他和我一起畢業,那一年他已經19歲了。可是沒有哪個老師願意讓阿福進班……最後曹老師站了出來(這個曹老師就是我前幾天寫的《老師來家訪,媽媽煮了3個荷包蛋,他一口也沒有吃到》裡的曹老師)他說:「這個孩子交給我吧,也不說什麼年級、班級了,我教哪個班,他就跟著上哪個班。」就那樣,阿福入學了。阿福就跟著曹老師從一年級讀到五年級,又從五年級讀到一年級。曹老師教一個循環,他就讀一個循環。
  • 讀易中天的《品三國》有感
    易老師雖然一直走平民路線,不過,身為廈門大學教授,在內涵與學識方面從來不含糊,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次仔細品讀了半本書之後因為是原本要安排上節目的稿子,所以也有一種像是在對你說故事的感覺,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樣的讀物雖說作者引用了不少史料,但也不至於讀起來讓人覺得艱澀。而且易中天的話語也有一些非常幽默的地方,會讓人忍不住莞爾一笑。
  • 讀《龍族》有感
    勁草書屋作者:肖昆昨天,大家都在討論讀書日有什麼讀書感想,要不要抒發一下,我想了想,忽然發現,我讀了這麼多年父母口中所謂的閒書《龍族》這本小說,是我為數不多讀了幾次還想要再讀的一本。一本好書,總有人會去看。
  • 打賭改寫了母子倆的人生
    這位普通農婦的成就,竟源於與叛逆兒子的一個賭約:「如果你小子能考上清華,那我就能放下鋤頭去當作家!」豈料數年後,賭約竟成就了母子二人。  逃課、去河裡洗澡、偷人家地裡的紅薯、與人打架鬥毆,15歲的劉樺楠令母親王秀雲頭疼不已。兒子已上初三了,卻還經常被要求「請家長」。
  • 《人生》:在路遙的《人生》裡看人生
    文|墨默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路遙《人生》讀路遙先生的作品是從《平凡的世界》開始的,而非其成名作《人生》。《人生》是1982年發表於《收穫》雜誌的中篇小說,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浦東這個老宅裡,氤氳著煙雨江南的夢
    當你走進浦東外型青瓦粉牆,給人以莊重、淡雅和恬靜之美,充分反映浦東民居的特有風貌編輯:吳婷*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 讀長篇小說《最後的八旗》
    在當下的國內,如若不把網絡寫手的作品算在內,百萬字的長篇小說還是有一些的,最近出版的趙力和張育新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讀下來,仿佛傾聽一位歷盡滄桑豁達的老者在說故事。夾雜其中的已經融入滿語音譯詞彙的東北方言,順暢而又奇異,對於東北讀者來說親切而不油滑,真實而不拖沓。裡面的俚語諺語俗語和歇後語在對話中彰顯了人物的個性和引人聯想的人物關係和矛盾。東北方言中遺留下來的土匪黑話和俄語音譯詞彙還原了歷史,還有童謠的草蛇灰線作用使故事的延展不顯生硬……所有這些都在抵抗語言霸權潮流中的陳詞濫調和網絡用語的無釐頭粗鄙。
  • 誰知盤中餐——讀《狗日的糧食》有感
    盤中餐——讀《狗日的糧食》有感文/孫蘭茂
  • 母親,人生最好的老師
    從他的生平中大致勾勒出他的人生軌跡。而我個人認為他傳奇人生的締造者實際上就是他的母親,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就一起看下這本書《童年的許諾》。也正是由於母親的影響而使作者的人生軌跡像剛才簡介中那樣由最初的理想進而演變成為現實。《童年的許諾》前半部分,主要是寫作者和母親的童年生活到青年直至參軍的故事。後半部分主要是羅曼·加裡在進入空軍以及戰爭中的一些經歷,並且後來終於榮歸故事,真正成為母親在童年時你希望成為的人一個成功的作家,一個傑出的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