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坐在班級最後排的男生,跟著同一個老師,讀了13年小學

2020-09-27 墨公子說教育

如果我說曾有一個老師,帶著一個學生循環往復讀了13年小學,你們信嗎?

這是真事,那個讀了13年小學的人叫阿福。阿福比我年長7歲,20年前,我們曾經做過5年同學。他和我一起畢業,那一年他已經19歲了。

阿福打小就與一般人不一樣,他有點憨,口齒也不清楚。他很愛說話但是說起話來咋咋呼呼的,別人很難聽清楚他在說什麼。

這樣的小孩子學校是不大願意收的。上世紀80年代,我們村裡只有一所小學。阿福的父母費盡周折把他送進了小學,但是只過了半個月就被勸退了,因為他不但憨而且極不聽話,還打人。

被退學的阿福只能在村子裡閒晃,又憨又皮還跟他說不清道理。四處搗亂的阿福很招人厭煩,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怎麼辦?難道就讓他這麼廢了嗎?他雖然有些憨,但不是全傻的,也不是瘋子,生活能夠自理呀。阿福的爸媽又去求學校,希望能再讓阿福上學。可是沒有哪個老師願意讓阿福進班……

最後曹老師站了出來(這個曹老師就是我前幾天寫的《老師來家訪,媽媽煮了3個荷包蛋,他一口也沒有吃到》裡的曹老師)他說:「這個孩子交給我吧,也不說什麼年級、班級了,我教哪個班,他就跟著上哪個班。」

就那樣,阿福入學了。阿福就跟著曹老師從一年級讀到五年級,又從五年級讀到一年級。曹老師教一個循環,他就讀一個循環。

曹老師讓阿福跟班讀書時,家長們確實擔心:他是憨子,年齡又那麼大,會不會欺負我們的孩子?

然而,曹老師卻說:「正因為他是憨子,我才想教他一點東西,不然他以後怎麼活?」曹老師是學校最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他說的話大家即使心有顧慮也不敢反駁。

然而,沒過多久孩子們的話就打消了家長的顧慮。孩子們說:

  • 阿福幫我們包書皮。
  • 阿福幫我們削鉛筆。
  • 阿福背我們過河。
  • 阿福幫我們搬凳子。
  • 阿福幫我們掃地……

阿福的變化村裡人都看在眼裡,大家相信曹老師,也相信了阿福。

等到曹老師教我們的時候,阿福已經在小學讀過8年了。我認識阿福時,他14歲,長得又高又大,坐在班級的最後一排。他很懂規矩了,上課從不說一句話。他還很喜歡我們,下課時會嘰嘰喳喳地試圖跟每一個人說話,雖然我們聽不懂他的話,但是我們能感覺到他很開心很熱情。

阿福每天傍晚都會走得很遲,不管誰值日他都幫忙。高年級的學生想欺負我們他總會站出來張開雙臂把我們擋住,用誰也聽不懂的語言跟別人吵,直到對方鬨笑著走開。

那時候我年齡還小,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印象最深刻的只有兩件事:

  • 曹老師經常坐在阿福旁邊,手把手教他寫自己的名字,教他做算術。曹老師說阿福以後就不去考大學了,把算術學好可以做小生意。
  • 曹老師經常教導阿福說他年齡大,所以應該多照顧我們。曹老師也經常教導我們,他說阿福憨厚,要我們多跟阿福玩,不能欺負阿福。

就這樣,阿福跟著曹老師在小學讀了13年。我畢業那年曹老師就退休了,阿福也畢業了。

阿福畢業後真如曹老師所說跟著父母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

可是阿福命很苦。後來村子拆遷了,再後來沒幾年阿福父母相繼去世。(特別說明一下我們農村拆遷並沒有補償多少錢,最大的財富就是按人口分配的安置房。阿福一家三口,分到了一套135平方的安置房。)

父母去世之後阿福就沒有能力做生意了,沒有了生活來源。

村裡人覺得阿福雖然憨卻有一把力氣,又得曹老師教導了13年,品行沒得說,就安排他安置小區做清潔工人。現在又有了低保,如今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村裡人都說阿福其實還是有福的,如果當年不是得曹老師教導多年,他可能還是個滿地跑的野孩子,誰還敢給他差事做?

小時候我不懂事,跟阿福做同學那幾年還覺得曹老師把著阿福的手寫字的場面挺好玩的。當然,曹老師可不是一味地待阿福好,他也會嚴格要求、嚴厲批評,甚至拿棍子打阿福的手心。13歲的阿福已經長得很高了,比曹老師還高。但是他總是低著頭老老實實地站在老師跟前受教。

曹老師不光教訓阿福,也教訓我們。每當被教訓時,我們都覺得內心萬分愧疚,也同樣老老實實地低著頭站在老師面前。

當然,被罰總是少的,只在我們犯錯之後。大多數時候曹老師都是和顏悅色的。時隔20多年,每當想起當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曹老師的樣子,記得他常常對阿福說,也常常對我們說的話:

「小時候不學乖,長大了就要吃虧!」(家鄉方言,「乖」就是懂事、懂禮的意思。)

曹老師的話雖然樸素,但是道理卻永遠不會過時。他當初那麼盡心盡力教導阿福,其實想法很簡單:

他希望阿福能變得懂事從而能被眾人接納。

他希望阿福長大後有賴以謀生的技能。

曹老師做到了!

雖然曹老師退休之後就搬離本地了,但是當地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人大多都記得他。他在村裡教書一輩子,他是大家共同的老師。

曹老師無疑是好老師,二三十年前像曹老師這樣的好老師並不罕見。

年少時我對他們滿心敬仰、無限崇敬,現在年紀大了,自己也當了老師,再回首當年則又生出了更多的感慨。曹老師那一輩的老師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成就的,更是學生和家長成就的。

現在呢?很難。

現在的老師跟曹老師們比起來差別是什麼?是個人的品行、素養嗎?不是,差別是環境。

試想如果現在的老師收了一個阿福那樣的學生,家長們能接受嗎?會支持嗎?

前段時間有個刷屏問答:孩子班上有個學生是孤獨症,我們要轉學嗎?

回答裡大部分家長的觀點是這樣的:尊重孤獨症患者,但我的孩子不能跟他做同學。

再試想如果現在有個孩子每天放學留下來值日,家長會同意嗎?現在的孩子一學期值日一兩次,有些家長尚且都不能接受啊……

再試想如果現在的老師大聲批評學生,甚至打學生板子,家長能接受嗎?

昨天有個網友在我文章下留言評論:

看看五六十年代的老師,再看看現在的老師,天壤之別,啥都別說了。

我沒忍住回懟了一下:

看看五六十年代的家長,再看看現在的家長,天壤之別,啥都別說了。

這其實只是一句氣話,我無意攻擊現在的家長。人本就是各不相同的,誰也不能用「現在的家長」或者「現在的老師」來將家長或者老師群體一桿子打死。

古今中外,人的素質本就都是參差不齊的。各行各業,從業者的素養也本就都是有高下之別的。

沒有道理二三十年前的教師都是高尚之人,二三十年後的教師就都是無德之人了。

今天的教師變了,這是事實。但是今天教師為什麼變了?除了與時俱進之外,恐怕還有很多不得不變的外因吧?

現在的教師本不想變,現在大多數教師依然兢兢業業,依然很想好好地教書。但是,他們敢嗎?他們不敢放開手腳用心而大膽地去教書育人了!

因為現在的輿論下,一個教師想成就自己需要努力一輩子,而毀掉自己只需要一個瞬間……誰敢不小心翼翼……

相關焦點

  • 那個老師唯一打過的女孩,考了第一名
    所以後來我有些慶幸,慶幸這個班級沒有我小學同學我前座是一位比我高兩個頭的男生。>或許是我一直彎腰學習的身影感動了她,或許是這麼矮的小姑娘坐在最後一排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反正第二天我榮幸的前移到了第四排。,只要你成績夠,你就可以坐在前三排。
  • 我讀小學的故事——婉茹原創
    我的小學是在兩個學校上學讀書度過。第一個學校,從學前班到三年級;第二個學校是從四年級到六年級完成讀完小學畢業。這兩個學校都給予我深深的記憶。我們的班級永遠和別的班在同一個教室裡上課。教學樓旁邊有一個簡陋的磚房就是老師做飯吃飯的地方。教學樓四個教室裡面,其中一個教室,是老師辦公批改作業,存放教學用品和書籍的、接待家長的地方。剩下三個教室給學生上課。我上學前班的時候和二年級的同學在同一個教室;我讀一年級的時候和三年級同一個教室,我們上二年級的時候和一年級的同學同一個教室。直等我們上三年級的時候和二年級的同學共用一個教室。
  • 額,那個男生
    我不由得看向那個小男生。 他個子不高,穿著墨綠色坎肩,淺綠色方格襯衣,黑色褲子,黑色鞋子。 他從班級裡出來,到主席臺前來送班級宣傳稿。中間需要穿過跑道。而運動員們正跑接力。 換了別人,肯定東張西望,再慌慌張張地跑過。得急著給運動員讓路,別礙事呀。
  • 我那個當小學老師的男同學,從我的朋友圈消失了
    我嗤之以鼻:「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也有共同語言?」「那是自然,怎麼著也比你們親近吧,好像,跟你走得近的,只有一位當小學老師的吧?」他猛灌了一口酒,「男同學誰當老師啊!」因為那個年代,畢業生是包分配的,可以說,很多學校的尖子,都被他們挖走了。但等到我們初二升初三的時候,「一下子變了天。」學校開了動員大會,鼓勵我們都去讀高中,因為中專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大學擴招,「將來你們可能趕不上分配了,你們的出路在高中,在大學。」校長振振有詞地說。不僅如此,答應讀高中預科班的同學,每個班還有補助,一個月15塊錢。
  • 「老師要蹲下來看孩子」,這所鄉村小學162位老師組團參加「師說新語」
    連雲港市海頭中心小學,這所位於連雲港贛榆區海洲灣畔的鄉村小學,有162位青年老師「組團」參賽,一起聽聽他們的教育故事。今年36歲仲倩自2011年研究生畢業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至今已經有9個年頭。
  • 小學玩伴用鋼筆扎了我的中指,24年,他走了,中指的疤還在
    小學3年級的時候,換了個同桌,男同學。那些男生叫他蠍子,因為他瘦。看過去就是那種面黃肌瘦的瘦。3年級,八九歲的年紀,沒人知道那種瘦是因為什麼。他是他們家唯一的男孩,上頭2個姐姐。他挺怕我,男生怕女生的怕➕組長同桌怕組長的怕。然而有一天他居然因為我過了三八線跟我鬧矛盾。
  • 現在這個社會還有誰會願意嫁給一個男老師?特別是鄉村小學男老師
    大學讀的是師範專業,我們6個男生圍坐在一起,大家寒喧一番後,談到個人問題。5個男生,老王做了公務員,大學就談起了戀愛,早早就結了婚;老楊最先做了特崗老師,後來辭職做了個體,大學也談戀愛,一畢業就結婚了;小波讀了研究生,大學也談了戀愛,研究生畢業也結婚了;小許做老師,也是大學裡談戀愛,追著女的不放,一畢業就把婚給結了。大家互相看看,聚焦在了班長和小張身上,他們臉上寫滿了故事。
  • 《這樣的高中生活似乎也不錯》第一章 新學校,新班級
    大門已開,許多學生已經進門,去公告欄尋找自己的班級了。  老媽溺愛地摸摸李天的頭:「快去吧!學校不允許家長進入,你要去找到自己的班級哦!」李天用力地點點頭:「我會努力學習的!」然後轉身衝進了學校。  一進去,便是一個巨大的噴泉。當然了,噴泉是沒有噴的,只有地上的幾個洞,說明這是一個噴泉。
  • 還是喜歡當年那個LT同學
    從前有個轉校生轉到新學校,當時三年級,轉校生認識了一個女孩,兩人交流不多,但是那個轉校生人緣非常好。同桌非常可愛,當然沒這個同桌什麼事。(當時小學生當年也有緋聞)轉校生被那個女孩欺負了三年(不是同桌)那個男生死皮賴臉坐在那個女孩旁邊,老師講課時,那個男孩去握住女孩的手。®®然後我們一起進入同一個初中,現在重點來了,轉校生和女孩沒有誰欺負誰。
  • 說話不到兩句,卻喜歡了4年,畢業時,她終於跑到男生面···
    這次的班級聚餐,是三個兄弟班級同時辦了的。王琴有意無意的看向隔壁班一個男生。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或許,再不抓住這個機會,以後就可能再也不見了吧。大家跟著節拍鼓掌,看得如痴如醉。王琴抬頭看向男生,一縷陽光撒在他的臉上,像從漫畫裡走出來的少年。她愣了一會,回過神來,趕緊向教練請假回宿舍了。她回到宿舍,深深嗅著男生衣服上的味道,那一刻覺得好開心,真想天天能見到他。
  • 《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男孩》:「聯結」讓孩子打破與外界的「殼」
    最近和兒子每晚共讀《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男孩》,這是兒子讀到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對於大人來說其中的情節並不複雜,可對於孩子來說,書裡既有對溫暖與勇氣的詮釋,也有為愛而冒險的刺激,它為孩子打開了看向世界第一眼的那扇窗。小說從一把空椅子切入,椅子本是平淡無奇的,但這張椅子迎來的新同學艾哈邁德,卻引發了小主人公——「我」,無限的好奇。
  • 那些年的那些老師
    手機響了,是個青島的未知電話,帶著疑惑接通,傳入耳中得第一句話便是十幾年不曾被人在叫喊起過的綽號,還是那麼親切。打電話的是我的高中同窗好友海慶,說起來已經有五六年未曾謀面了,上次的見面還是一四年的高中同學聚會。見了面才知時間荏苒,一個個的都從青澀無慮少年變成了志向滿滿的青年才俊。一見面,聽的最多的話便是你是那個誰誰誰嗎?唯一沒有太大變化的也只有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了。
  • 13歲那年,他出現在我的新年願望裡。(一)
    陳青青18年前認識了田丁,那年他們都13歲,初一新生。兩人被分到了同一個班級。學校的座號是根據新生入學考試的成績排的,她1號,他3號。由於成績好,陳青青成為了班長的不二人選。故事的開頭總是類似,男生調皮,女生管不住,於是兩人起了矛盾,吵架成為了第一次交集。小孩子的爭吵無非就是某天上課鈴響,田丁還在和隔壁的男生打鬧。身為班長的陳青青自然要出言制止,田丁非狡辯自己沒有聽到鈴聲。
  • 那個出軌不斷的父親,晚年沒有子女肯認他
    1忽然想講講我一個小學語文老師的故事。有些可能是我們班同學寫的,有些則可能是隔壁班同學看著好玩,跟著寫的。結果,在我上二年級那年,他真的搞了一場類似WG的肅清活動,鼓勵孩子們互相告密、揭發。我們一個又一個被他單獨叫去辦公室問話、觀察,最後他確定了五六個重點懷疑對象,讓他們都跪講臺上,然後,當著全班人的面毒打。其中有一個男生,則被懲罰頂桌子。
  • 那個女同學幸福地嫁給了自己的老師,如今卻成了老師的保姆
    她長得很漂亮,皮膚白白的,個子非常高挑,坐在班級的最後排。我們農村高中裡很少有她這樣膚白貌美大長腿的美女。像我這樣坐在教室前排的那些小個子女生簡直就是為了襯託她的美而存在的。但是,在班裡她就是一個透明人。她學習成績不好,聽說她不是考上高中的而是一個有本事的親戚給託關係上的高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她不愛說話,幾乎不跟同學打交道,喜歡獨來獨往。
  • 故事:我喜歡那個小混混
    先來說說小磊吧,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班級裡的土霸王,據說一年級的他已經160,比其它小男生高出整整一個頭。小男生大都有英雄情結,跟在厲害大哥背後那也是牛逼的存在。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從別人口中告訴我的,風光無限,可是我從小磊嘴裡聽到的可不是這樣。再來說我吧,父母恩愛並且教育觀念一致,堅持不想讓我留守所以我的幼兒園小學都是在市裡上的,初中時候因為學籍問題需要回到戶籍所在地中考,爸媽一合計到時候回去人生地不熟別發揮不好了,狠狠心直接舉家搬回了縣城。
  • 曾經坐你旁邊的那個同學,現在怎麼樣了?
    我上小學第一天隨機抽到的同桌叫王小明,他和我媽媽高中時代最好的朋友的兒子名字是一樣的,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他就是我媽媽高中時代最好的朋友的兒子。 兩個月後,我們又根據高矮胖瘦和調皮搗蛋的程度大洗牌了一次,等到再次成為同桌,已經是六年級臨畢業前了。
  • 我的小學同學
    掐指算算,我們大概十幾年沒見了,很意外吧!我們是同一個村的,家距離也就百米樣子,儘管都嫁人了,有小孩,但是十幾年不見,確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想這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吧!人人都忙著賺錢,腳步不敢停下來~你也不經常回娘家,而近幾年,我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還記得上小學時,我們兩個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的,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寫作業,一起玩耍。
  • 年少的情愛裡:多少偶然是那個他創造的必然
    小學的體育課上,穆祤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坐在花壇上,不參與其他同學的遊戲。但他的目光總是在尋找著那個女孩,只要她在自己的視野裡,心便安然。偶有尋覓不見,內心卻有著一絲慌亂,總想著尋找她。女孩在玩樂中,也不時發現,總有這麼個男孩,安靜的呆在一處,不知在想什麼。心想:他好安靜啊,總是這麼斯文,長得也很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