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曾有一個老師,帶著一個學生循環往復讀了13年小學,你們信嗎?
這是真事,那個讀了13年小學的人叫阿福。阿福比我年長7歲,20年前,我們曾經做過5年同學。他和我一起畢業,那一年他已經19歲了。
阿福打小就與一般人不一樣,他有點憨,口齒也不清楚。他很愛說話但是說起話來咋咋呼呼的,別人很難聽清楚他在說什麼。
這樣的小孩子學校是不大願意收的。上世紀80年代,我們村裡只有一所小學。阿福的父母費盡周折把他送進了小學,但是只過了半個月就被勸退了,因為他不但憨而且極不聽話,還打人。
被退學的阿福只能在村子裡閒晃,又憨又皮還跟他說不清道理。四處搗亂的阿福很招人厭煩,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怎麼辦?難道就讓他這麼廢了嗎?他雖然有些憨,但不是全傻的,也不是瘋子,生活能夠自理呀。阿福的爸媽又去求學校,希望能再讓阿福上學。可是沒有哪個老師願意讓阿福進班……
最後曹老師站了出來(這個曹老師就是我前幾天寫的《老師來家訪,媽媽煮了3個荷包蛋,他一口也沒有吃到》裡的曹老師)他說:「這個孩子交給我吧,也不說什麼年級、班級了,我教哪個班,他就跟著上哪個班。」
就那樣,阿福入學了。阿福就跟著曹老師從一年級讀到五年級,又從五年級讀到一年級。曹老師教一個循環,他就讀一個循環。
曹老師讓阿福跟班讀書時,家長們確實擔心:他是憨子,年齡又那麼大,會不會欺負我們的孩子?
然而,曹老師卻說:「正因為他是憨子,我才想教他一點東西,不然他以後怎麼活?」曹老師是學校最德高望重的老教師,他說的話大家即使心有顧慮也不敢反駁。
然而,沒過多久孩子們的話就打消了家長的顧慮。孩子們說:
阿福的變化村裡人都看在眼裡,大家相信曹老師,也相信了阿福。
等到曹老師教我們的時候,阿福已經在小學讀過8年了。我認識阿福時,他14歲,長得又高又大,坐在班級的最後一排。他很懂規矩了,上課從不說一句話。他還很喜歡我們,下課時會嘰嘰喳喳地試圖跟每一個人說話,雖然我們聽不懂他的話,但是我們能感覺到他很開心很熱情。
阿福每天傍晚都會走得很遲,不管誰值日他都幫忙。高年級的學生想欺負我們他總會站出來張開雙臂把我們擋住,用誰也聽不懂的語言跟別人吵,直到對方鬨笑著走開。
那時候我年齡還小,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印象最深刻的只有兩件事:
就這樣,阿福跟著曹老師在小學讀了13年。我畢業那年曹老師就退休了,阿福也畢業了。
阿福畢業後真如曹老師所說跟著父母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
可是阿福命很苦。後來村子拆遷了,再後來沒幾年阿福父母相繼去世。(特別說明一下我們農村拆遷並沒有補償多少錢,最大的財富就是按人口分配的安置房。阿福一家三口,分到了一套135平方的安置房。)
父母去世之後阿福就沒有能力做生意了,沒有了生活來源。
村裡人覺得阿福雖然憨卻有一把力氣,又得曹老師教導了13年,品行沒得說,就安排他安置小區做清潔工人。現在又有了低保,如今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村裡人都說阿福其實還是有福的,如果當年不是得曹老師教導多年,他可能還是個滿地跑的野孩子,誰還敢給他差事做?
小時候我不懂事,跟阿福做同學那幾年還覺得曹老師把著阿福的手寫字的場面挺好玩的。當然,曹老師可不是一味地待阿福好,他也會嚴格要求、嚴厲批評,甚至拿棍子打阿福的手心。13歲的阿福已經長得很高了,比曹老師還高。但是他總是低著頭老老實實地站在老師跟前受教。
曹老師不光教訓阿福,也教訓我們。每當被教訓時,我們都覺得內心萬分愧疚,也同樣老老實實地低著頭站在老師面前。
當然,被罰總是少的,只在我們犯錯之後。大多數時候曹老師都是和顏悅色的。時隔20多年,每當想起當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曹老師的樣子,記得他常常對阿福說,也常常對我們說的話:
「小時候不學乖,長大了就要吃虧!」(家鄉方言,「乖」就是懂事、懂禮的意思。)
曹老師的話雖然樸素,但是道理卻永遠不會過時。他當初那麼盡心盡力教導阿福,其實想法很簡單:
他希望阿福能變得懂事從而能被眾人接納。
他希望阿福長大後有賴以謀生的技能。
曹老師做到了!
雖然曹老師退休之後就搬離本地了,但是當地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人大多都記得他。他在村裡教書一輩子,他是大家共同的老師。
曹老師無疑是好老師,二三十年前像曹老師這樣的好老師並不罕見。
年少時我對他們滿心敬仰、無限崇敬,現在年紀大了,自己也當了老師,再回首當年則又生出了更多的感慨。曹老師那一輩的老師不僅僅是他們自己成就的,更是學生和家長成就的。
現在呢?很難。
現在的老師跟曹老師們比起來差別是什麼?是個人的品行、素養嗎?不是,差別是環境。
試想如果現在的老師收了一個阿福那樣的學生,家長們能接受嗎?會支持嗎?
前段時間有個刷屏問答:孩子班上有個學生是孤獨症,我們要轉學嗎?
回答裡大部分家長的觀點是這樣的:尊重孤獨症患者,但我的孩子不能跟他做同學。
再試想如果現在有個孩子每天放學留下來值日,家長會同意嗎?現在的孩子一學期值日一兩次,有些家長尚且都不能接受啊……
再試想如果現在的老師大聲批評學生,甚至打學生板子,家長能接受嗎?
昨天有個網友在我文章下留言評論:
看看五六十年代的老師,再看看現在的老師,天壤之別,啥都別說了。
我沒忍住回懟了一下:
看看五六十年代的家長,再看看現在的家長,天壤之別,啥都別說了。
這其實只是一句氣話,我無意攻擊現在的家長。人本就是各不相同的,誰也不能用「現在的家長」或者「現在的老師」來將家長或者老師群體一桿子打死。
古今中外,人的素質本就都是參差不齊的。各行各業,從業者的素養也本就都是有高下之別的。
沒有道理二三十年前的教師都是高尚之人,二三十年後的教師就都是無德之人了。
今天的教師變了,這是事實。但是今天教師為什麼變了?除了與時俱進之外,恐怕還有很多不得不變的外因吧?
現在的教師本不想變,現在大多數教師依然兢兢業業,依然很想好好地教書。但是,他們敢嗎?他們不敢放開手腳用心而大膽地去教書育人了!
因為現在的輿論下,一個教師想成就自己需要努力一輩子,而毀掉自己只需要一個瞬間……誰敢不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