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出軌不斷的父親,晚年沒有子女肯認他

2020-09-22 晏凌羊

1

忽然想講講我一個小學語文老師的故事。

小時候,我聽大人們講起他,幾乎都是在將他的桃色新聞。

在農村,這種八卦傳得可遠了,村婦們更是喜歡添油加醋把一場又一場姦情講得繪聲繪色。

他是老師,吃的是「單位上的飯」,拿的是農民們豔羨的工資。他老婆則是農婦,又幹不大起重體力農活,他就給老婆在村裡開了一個小賣部。春耕秋收等農忙季節,他也會放下教職工作,下田幫忙,把髒活累活都往自己身上攬。

有時候,他會守在小賣部裡賣東西。每逢有農村婦女去買,他從窗口遞送東西和找的錢出來的時候,總會摸一把去買東西的婦女的手。久而久之,就沒多少人願意在他們家買,後來那個小賣部就沒有再開了。

也有人說,他曾把自己小姨子按倒在床上。小姨子大聲尖叫,叫來了自己的姐姐,他才放開。

還有人說,他曾經是我們小學的校長,但後來因為亂搞,被教育局發現有嚴重作風問題,所以撤了他的職,將他降格為普通教師。

他是不是真那麼好色、猥瑣,我不得而知,但他和老婆感情不好卻是事實。

我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兩夫妻已經有了三個孩子。教師家庭比我們這樣的純農民子弟,相對來說要優渥一些。

他們家兩個孩子都長得很好看,讀書也厲害,我從小都把他們視為偶像。

後來,他們家兩個孩子陸續考上中專(那會兒中專比高中難考,就業也更有優勢),突圍到城市裡生活去了。

很多學生大概從長輩那裡聽說了他的風流韻事,加之平常對他也不滿,就滿街用粉筆寫標語諷刺他作風不好,指名道姓的,內容確實很露骨。

孩子們其實那時候根本都不理解也不知道那些話是什麼意思,只是從大人那裡聽來,覺得這樣子罵人最狠,所以就到處寫。有些可能是我們班同學寫的,有些則可能是隔壁班同學看著好玩,跟著寫的。

結果,在我上二年級那年,他真的搞了一場類似WG的肅清活動,鼓勵孩子們互相告密、揭發。

我們一個又一個被他單獨叫去辦公室問話、觀察,最後他確定了五六個重點懷疑對象,讓他們都跪講臺上,然後,當著全班人的面毒打。

其中有一個男生,則被懲罰頂桌子。

我們那會兒大概只有七八歲,把一張課桌頂起來確實是很累人的。

連續好幾天,我們每天按時上課、按時放學,但上課的主要內容就是看他們被打。

我當時以為那個男生是因為性質特別惡劣,所以才會被這麼區別對待,可我到現在才明白他的「深意」。

那會兒,很多農村家庭的教育觀念還是:如果我家孩子不聽話,歡迎老師幫我教訓,打幾頓都沒關係。

其他跪講臺上被打的孩子,都是農民家的孩子,被打幾下TA們的農民父母不會怎樣。

只有那個男生的親戚也是本校的老師,他就寄住在那個老師家裡。如果他挨打,身上必定有傷痕,回家肯定會被質問,所以對他最好的懲罰方式就是讓他頂桌子。

現在想來,我都有點後脊發涼。

我被他單獨叫去辦公室的時候,他問我:「有沒有看到誰在村子裡牆上亂寫亂畫關於他不好的標語?」

我說:「沒有。」

他再追問:「真的沒有?」

我說:「真沒有。」

他說:「那你出去吧。」

七八歲的年紀,我已經知道:不該出賣同學。

之後,有一天上課,他先放班委們出去,拿著抹布去大街小巷擦掉那些寫他不好的標語。剩下的同學坐在教室裡,他坐在講臺上一個個盯著我們看,覺得誰沒那麼可疑就放誰出去找大部隊去清潔標語。

我當時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也不明白他到底想幹嘛,可現在回想起來,居然有些後怕,因為我算是最後被排除嫌疑的一批。

如果當時,有人看不慣我、不喜歡我,然後誣告我一頓呢?那麼,跪在講臺上挨打的人便可能是我。這得給我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

作為語文老師,他有他獨特的教學方法,我們班語文成績一直甩另外一個班很遠。但是,他追求的不是甩開另外一個班,而是要在全鄉排第一。

當時,我們小學的教師們按照所教班級學生的總成績發績效獎。臨到考試的時候,他把差生和優生安排坐在一桌,然後親手給我們剪裁、製作巴掌大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答案,讓我們揣褲兜裡作弊。

在我整個求學生涯中,手把手教我們作弊的老師,就他一個。

但是,又是他給了我早期的美育教育。

他會音律,會寫歌詞、編曲、編舞,有些他寫的歌曲還蠻好聽的。我們班的文藝匯演,幾乎都得靠他。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

他還養蘭花,總能把蘭花養得很好。我們每次去他家,他都帶我們去賞花。小學時候,我們也組織春遊,他每次都要求我們去山上帶點土回來給他,他好用來養蘭花。

印象中,我這個老師講課的水平還是可以的。由他出面去評選什麼優秀和獎項,他也顯得足夠公正。

我清晰地記得我跟同學吵架,一言不合就找來稀泥巴把對方的課桌糊成大蛋糕,最後又懼於老師的責罵,跑去老師家裡打水,把對方的課桌衝洗乾淨。

我去敲老師家門的時候,他們一家正在吃飯。

他老婆給我開了門,溫和地問我:怎麼還沒回家?

我不敢說我和同學吵架的事情,只兀自走進他們家院子裡,從水井裡打了水來,再跑去教室裡把同學的課桌衝洗乾淨。

我的人生跟他有交集的就這麼五年的時間,可我對他印象深刻的就這麼些事。

再後來,我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然後參加工作,跟老師的聯繫幾乎就沒有了。

上高中的時候,我聽說這個老師離婚了。兒女們都長大,有了各自的工作甚至已經成家,師母終於無法忍受他在外面亂搞,毅然提出了離婚。他們把留在我們村裡的房子賣掉,土地承包給別人耕種,辦妥離婚手續後徹底離開了這個村莊。

師母去了縣城,跟子女們住一起,幫子女們帶孩子,倒也過得怡然自得。

而我這個老師呢,因為「作風不好」被兒女們恨上了。兒女們為自己有這樣一個色心很重的爹而感到羞恥,不肯認他。他就自己在縣城買了套小房子自己住。

再後來,我聽說他找了個年齡不到二十歲的老婆,又生了個兒子。村裡人當時聽到這個消息都覺得很震驚,因為當時他已經六十一歲。

沒過幾年,我們聽說他的嫩妻也跟他離婚了,沒有人知道原因。他在縣城的房產作為撫養費抵扣給了嫩妻,自己淨身出戶,靠退休工資維持生活。

我上次我聽到他的消息,是說他現在晃蕩在L市,見到跳廣場舞的大媽就上前跟人家搭訕,是經典的三段式:第一句是誇人家跳舞跳得好,第二句問大媽是不是單身,第三句是問人家是否願意跟他一起過……

我粗略算了下他的年齡,他應該快70歲了。

有一天,我媽突然講起他,只說他後來還是找到了一個搭夥過日子的人,兒女還是照例不認他。

不知道怎麼的,我突然有點同情起他來。

在他的兒女小的時候,是他拿出自己幾乎所有的工資供兒女們上學。那會兒還沒有義務教育,孩子們的學費對每個農村家庭來說都不便宜。

給三個孩子補功課的時候,他也真的是很賣力。在男教師中間,當爹能當到他這個份上的,實在不多。

之後,又是他憑著自己的社會關係網,讓三個孩子相繼跳出了「農門」。小女兒考中專,身高有點不達標,他一個人跑了很多趟招生辦,讓孩子得以順利入學。

也就是說,其實三個孩子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成的才。

做父親,我認為他是合格的。他只是「做丈夫」不及格,太過好色,對不起孩子們的媽媽。

可是,因為他的作風問題,因為對媽媽的同情,因為流言蜚語,三個孩子卻以他恥,成年後紛紛與他斷絕關係,沒有孝敬過他一分錢。

三個孩子急切想斬斷與他的聯繫,儼然他是一塊臭不可聞的抹布。

我一直主張,親子關係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是夫妻關係。可是,在我們這個社會,很多母親們和子女們是共生的……那麼,這樣的故事會發生,並不奇怪。

師母離婚後,沒有再婚。而離婚,對她而言是一場新生。她不用再伺候那個男人的衣食起居了,也不用再一直為他擦屁股,不用再為他的風流債生悶氣。晚年,她和兒女們住在一起,聽說氣色越來越好。

她的幸福晚年,也映襯出了他的落魄和孤獨。

她完成了一場漂亮的報復,雖然是以割裂孩子和前夫為代價。

而他們的兒女們,似乎也樂見這樣的結局。

在我看來,三個孩子更加親近母親,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因為母親年輕時待他們還不錯,也給他們灌輸了不少「你們的爹是個混蛋」的思想;第二、可能是因為母親老了以後,能幫他們帶孩子、做家務,而那個被嫩妻騙光了全部的父親,再無利用價值,還會令他們蒙羞;第三、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許父親也有做得很不到位的地方吧。

這應該不算一個故事吧,只是我旁觀到的一段人生。

也許很多網友會說我三觀不正,同情出軌者。

不是,不是這樣,出軌當然是不對的。

我只是覺得,很多事情是可以」一碼歸一碼」的。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可以分開講。

有時候,我也會感慨:人類的幼崽有時候是一種多麼勢利的動物啊。

賭王有那麼多孩子,但有幾個敢指責賭王用情不專,有三妻四妾?他的子女們不敢鄙視他作風不正,就是因為他有錢、能給孩子們分錢。

你窮,你沒啥資源提供給孩子,加上道德水平又低,你的孩子才會指責你、看不起你。當子女們只揪著你的道德不放的時候,說明你已經失去利用價值了。

我可能要戳破一個令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的幻想氣泡:人都是勢利的,家庭成員也不例外。

韓國電視臺曾經做過一檔節目,讓孩子們在「富有但忙碌的父母」和「貧窮但顧家的父母」之間選一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選擇了前者。

類似的觀點,我之前也寫過。

在孩子心目中,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好母親,你到底是不是能得到孩子們的敬重和孝順,很多時候並不取決於你的道德水平有多高(比如是否婚內出軌),而只取決於你能給孩子帶來多少利益(物質的、精神的)

人本質上都是慕強的,孩子只是「人類」群體中的一種。

如若你不確定自己晚年擁有很多的財富、資源,那麼,就在年輕時候多播種一點善緣,對身邊的人(比如老婆、孩子)好一點。

讓孩子們因你為傲,總比讓孩子們以你為恥,要更好一些的。

一點碎碎念

看到這個故事,大家也不必為我的成長曆程感到震驚。

在我的小學初中時代,這樣的老師比比皆是。當時我記得我們還有一個校長,自己超愛抽菸、賭博和飆車(飆摩託車),但看到學生抽菸就往死裡扇人家耳光,後來他年紀輕輕就出車禍死了。

還有一些同學,上學期還好端端跟我在一起打鬧,下學期就不見來上學了。一打聽,才知道暑假去水庫遊泳然後淹死了,或者過年時候跟親戚騎摩託車出去出車禍死了。

有時候,我常常覺得我能從那種環境中突圍出來可真不容易。

--END--

作者:晏凌羊,80後,情感專欄作者,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暢銷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我離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俠小說的另類解讀》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擁有13年金融從業(管理)經驗,現為廣州某文化信息諮詢公司創始人、某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出生於雲南麗江,現居廣州。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

相關焦點

  • 9個子女無人贍養,出軌老太晚年只能靠撿瓶子為生
    忍不住走上車,將剛買回的麵包和牛奶遞給她:&34;她又笑眯眯的接下了,補了一句:&34;9個子女但是她沒有盡到為人妻母的職責,出軌了隔壁村的另一位大爺,甚至還被捉姦在床,這一下子就整碎了兩個家庭。最讓村裡人嫌棄她的是她竟然出軌了自己的小叔子,總之各種風流故事滿天飛,連娘家的人都不願意認她!
  • 父親晚年再婚後去世,留下房子,3個子女不急著分:不擔心繼母爭
    三個子女之間關係自小就非常好,弟弟、妹妹對大哥特別信服,但凡家中有大事,都聽從大哥安排。母親去世的時候,家中一切事情的處理,大哥一手操辦,安排得妥妥帖帖。母親的撫恤金,兄妹三人一分沒要,全給了父親。母親走之後,老二請了一段時間假,特意在家中多陪陪父親,後來還是老大給他做工作,讓他早點回去了。畢竟自己單位、家裡還有一堆事情,又不在一個地方,長時間耽誤著不是個事兒。
  • 《都挺好》蘇大強晚年的悽涼,與前半生不斷的作死有關,自作自受
    身邊沒有了趙美蘭的蘇大強,一下子放飛自我,對兒女的生活百般叨擾。雖然他有一個事業有成的女兒,可惜幼年妻子偏心的時候,沒有發出任何的意義,所以蘇明玉對於這個老人是帶著恨意。要想晚年不被人嫌棄,就需要做好這兩件事1、互相尊重世界上面有三種感情,親情、友情、愛情,這三者缺一不可。要論這裡面哪個最重要,我想大部分的人會第一時間選擇親情,因為家人是最不會背叛自己,不管這個人的話語是否難聽,他的前提肯定是為了你著想的。
  • 平凡的世界:有孫玉厚這樣的父親,是子女最大的幸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厚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也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他卻像這個平凡的世界中的大多數父親一樣是一個難得的好父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孫玉厚的一生,很像普通人的父親,半輩子受苦受累,一輩子煎熬。為何會如此說呢?煎熬一:作為一個農民吃不飽飯,給弟弟結婚欠了一屁股債,給兒子結婚又欠了一屁股債。他像那個時代大多數農民一樣,像牛一樣辛苦地勞作,卻無法養家餬口。
  • 老何雜譚:人到晚年自艱難
    人到晚年,力氣衰了,記憶力減退了,精神萎靡了,小腦萎縮了,語言不清了,變得痴呆六親不認了,或疾病纏身終日痛苦不堪了,甚至癱瘓在床生不如死了。此時,哪能離開兒女或親人的照料和陪伴呢?晚景悽涼,艱難多多,這是常態。難怪有人勸諭:年少莫笑白頭翁,鮮花能開幾時紅?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這既有關道德,更是人性淋漓盡致的表現。
  • 真實故事,一個出軌男人的晚年
    這個男人,姑且叫他老錢吧,三十年前,老錢就和妻子從鄉下搬到了鎮子上,老錢老伴老實賢惠,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六口之家,靠他在鎮上的集市裡擺肉案賣肉,倒也過得和和美美。老錢雖然是個殺豬的屠夫,可是並不油膩,人長得高大帥氣,精神抖擻的,在小鎮上很是招眼,慢慢地,就有些風騷女人有事無事總愛到他的肉案子前邊逛,擠眉弄眼,騷首弄姿。
  • 不給子女「添麻煩」
    「我就擔心他餓著。」女領導憂心忡忡。「也許您兒子是擔心您累著,畢竟培訓課程安排得如此緊湊。」我寬慰她。「嗯,他也是這麼說的。」女領導臉上的表情舒展了些,她對我說:「我和先生都商量好了,要互相監督,工作再忙也要堅持鍛鍊,身體好了,以後才不會給子女、給社會添麻煩。」聽著女領導的話,我突然有些恍惚,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母親的影子。
  • 真實故事臺 | 父親出軌後的七年
    七年前,我爸出軌了,出軌對象是他的一個初中同學,現在是我們縣城的一名婦產科醫生。其實直到那個時候,我對我爸的情感都沒變過,或者說我依然沒有意識到「出軌」這兩個字,對普通夫妻來說意味著什麼。自從刪掉電話簿之後,學校的各種資料登記,我便開始拒絕填寫父親那一欄,我想方設法的在各種書面場合營造「父親」這一角色的缺席,在各種實際場合我也與他形同陌路。看著他尷尬,落寞,和又怒又恨,我心裡在無限痛苦的同時,也升騰起一種大仇得報的巨大快感。
  • 為什麼老人退休了還工作把退休金給子女,老人的話,子女很感動
    洪大爺的子女都已經成家立業了,都說大城市裡的人生活壓力大,現在養個孩子不容易,不像老一輩只要吃好喝好就行,現在培養個孩子成本很高,子女們每天忙忙碌碌,也沒有多少時間回來,洪大爺退休後在家也閒的無聊,人突然沒事做的時候就是不習慣。
  • 你預想過自己的晚年嗎?
    02病房裡還有個老伯,也是70多歲,4個子女輪流來探望,住院的錢也都是子女們一起出的,看著熱鬧。但四個子女的疲憊也有目共睹。相比這個阿姨的堅強通透,老伯任性多了,吃個香蕉都讓女兒跑3趟,喝湯嫌棄太淡,給他翻身,嫌病床太硬…… 他不是在治病養病,他是在行使某種權威,妄圖掌握晚年的命運。
  • 晚年不要讓子女動你的老屋
    沒有多遠有公園可以散步,旁邊樓裡有老同學可以玩玩麻將。不願意去市裡去。就這麼和大兒子住了差不多十年了吧。誰知道小兒子離婚了,把市裡房子給了和別人生了孩子的前妻,又回來開小火鍋店。差錢就把這房子抵押貸款了讓老太太籤字了。遇到役情生意不好。還不了了。房子易主了。說是先去李老太太她妹妹家先住著去。要說老太太小兒子活該。結婚第二天就打架扯皮。小兒媳婚前就和別人勾搭著的。
  • 農村老人去世留下十萬遺產,卻被陌生人拿走,子女報警竟被警察怒斥
    他與妻子先後生下五個孩子,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那個時候條件差,日子過得很辛苦。老人38歲那年趕上改革開放,過慣了窮日的他帶著自己的積蓄走出了大山,去城裡做玩具生意。先是賣電子表,後又搞服裝,那幾年他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賺了很多錢,後來村裡一些跟著他的人也都賺了不少錢。因為自己身體有傷,張林三老人在城裡做了幾年後便回來了,那時候鎮上的萬元戶屈指可數,他是其中一個。
  • 我身邊的出軌——子女是怎麼的悽慘
    就在我們中考之後,表叔出軌了。表叔餐館生意不錯,就在他老婆學校門口開了個蛋糕店。出軌的對象就是蛋糕店新招的小妹,20歲,年輕但沒文化。米媽媽是那種氣質女,很賢惠能幹,那個年代能夠做校長,可見非常出色。不過我想是因為那個地段好,他生意不錯。而且他那時候很春風得意啊,20歲的女朋友啊有木有。過了大概半年,米媽受不了了。自己申請去了城郊另外所小學任教,就為了遠離了這對賤人。這樣呢,每天她就得騎車半個多小時上下班,比以前遠多了。這就是大悲劇的開始了,大概是高一快結束的時候吧,米媽上班的時候,被車撞了。
  • 《三十而已》熱播:顧佳遭遇老公出軌,父親才是她永遠的底氣
    父親重新組建了家庭,有了女兒,他似乎忘記了自己那個優秀的兒子。兒子考到年級第一,父親還是從牌友的嘴中知道的。 被牌友慫恿著,父親帶著朱朝陽去買新鞋子,還沒有怎麼挑,他就被小女兒撒嬌給拖走了。朱朝陽從父親這邊感知不到愛,他錯誤地認為:如果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沒有了
  • 《鞋帶》豆瓣8.1:丈夫出軌四年後回歸家庭,所有人活在噩夢中
    在後來的四年時間裡,阿爾多的事業逐漸有了起色,和莉迪亞在一起他靈感不斷迸發,創作越來越好,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莉迪亞一直都很優秀,她越來越有誘惑力,這讓阿爾多開始自卑起來,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儘管莉迪亞表示她不會離開他,但是她的行為卻沒有給阿爾多足夠的安全感。
  • 知否:王若弗丈夫不愛,母親不疼,憑什麼晚年過得最幸福?
    所以小編對王若弗晚年能那麼幸福,其實心裡挺有疙瘩的,王若弗下毒毒害嫡母,府內有小人作祟,自己母親不疼,丈夫不愛,晚年卻能那麼幸福!其實原因主要來自三個人,第一個她父親王老太師,王若弗作為王家嫡女,嫁給盛紘,很明顯是低嫁了。這點從姐姐康姨母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 前妻出軌,拋棄第二任妻子,示愛有夫之婦,出軌16歲服務生……
    但那時的金庸,一邊惦記著女神夏夢,精神出軌;一邊追求16歲的女服務生,出軌整整10年。19歲時,他得知父親出軌,父母即將離婚,爆發出了強烈的抑鬱情緒。在這期間,他和女友吵架,瀕臨分手。聯想到父母的婚姻悲劇,他對自己的人生未來,也下了一個悲觀的判斷。抑鬱情緒到達頂峰之前,他打電話給父親金庸,想和他聊聊人生,但金庸以工作忙為由拒絕了。
  • 故事:一個無依無靠老太的晚年掙扎
    當三奶奶提出離婚的時候,前夫一家很驚訝,因為那個舊社會能主動提離婚的女性太少了,像三奶奶這種農村婦女竟然敢提離婚,這對男方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前夫一家提出,離婚可以,三奶奶必須要跟兒子斷道,也就是不再認這個兒子。作為一個母親,我無法體會三奶奶是懷著怎樣絕望痛苦的心情離開才只有兩歲的兒子的,可是,她畢竟走出來了,從那個拿她當下人使喚的家庭。
  • 1976年,出軌的金庸撕掉離婚書挽留前妻,朱玫卻說:已沒有回頭路
    他的離婚,讓身邊好友都難以接受,而他本人晚年也多次在節目上表示懺悔和懊惱。對於金庸突然想當編劇的事情,朱玫沒有任何懷疑,因為當時編劇收入比記者高。金庸熱烈地愛著這位絕不可能愛他的女子,也在努力追逐她的步伐,但他並沒有被盲目的愛情衝昏頭腦。他清楚地知道,兩人都已經各自婚嫁,所以即使是再深的感情,金庸也會將它深埋於心中,絕不逾矩。
  • 《三十而已》:顧佳父親與蘇大強的鮮明對比,誰是現實中的父親
    有王漫妮這種特立獨行的叛逆者,深信自己既有顏值又有腦子,永遠值得更好的,一個人堅強孤獨的在上海打拼堅持著,不願意回到家裡那個小縣城。在這部劇中,除了這些年輕人,我最想聊的其實就是這些年輕人的老人們,他們作為曾經的三十歲的年輕人,走過了那些艱難的日子,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晚年,但是還要與子女一同面對變幻莫測的現代社會,他們能做的其實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