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之姊妹易嫁

2020-11-20 以史鑑終

怪事頻發

山東掖縣在明朝成化年間出了一個丞相叫毛紀,家裡原本很貧寒卑微。毛紀父親經常給人放牛。掖縣有一戶姓張的世族,有一座新墓在東山山南。

偶爾經過這座墳墓,聽到墳墓裡傳來怒斥聲:「爾等趕緊走開,不要玷汙了貴人的宅邸。」張公子聽到,也不怎麼相信。回家之後經常做夢,夢中有人警告張公子道:「你家的墓地,原本是毛紀的墓地,你怎麼能佔據這塊墓地?」

從此以後,張公子家裡經常發生一些不吉利的事。朋友們勸張先生把墳墓遷走會吉利一點,張公子聽從朋友的建議。

把墳墓遷走之後,一天,毛紀父親在外給地主放牛,經過張家之前墳墓的地方,突然遇到大雨,毛紀父親於是在廢棄的墓穴裡躲雨。

父親溺亡

接著雨越下越大,大雨傾盆而下,雨後大水流灌到廢棄的墓穴裡,浪濤衝激之聲轟轟的,毛紀父親竟然就在這裡被淹死了。

此時,毛紀還是個孩子,毛紀母親親自去拜訪張公子,希望祈求咫尺之地,埋葬毛紀父親。張徵知道了淹死之人的姓氏,非常驚奇。走去看毛紀父親被淹死的地方,剛好就是墓穴放棺材的地方,這下就更加的驚駭。

於是就用這個廢棄的墓穴葬了毛紀父親,並且讓毛紀母親帶著毛紀來自己家。喪事處理完之後,母親帶著毛紀來拜謝張徵,張徵一見毛紀,很喜歡這個孩子,把毛紀留在家裡,教他讀書。

收留

把毛紀當成自己的子弟輩看待。又給毛紀母親說打算把自己的長女許配給毛紀,毛紀母親不敢答應,認為配不上張徵家。張妻道:「我相公話已經放出去了,怎麼能改。」毛紀母親最終答應了這門親事。

然而張徵長女很看不起毛家,平時的言行,臉色都能看出來她的怨恨,不滿之意。有人說到他跟毛紀的婚事,就掩住自己耳朵,不願意聽;經常對人說道:「我就算是死也不會嫁給一個放牛人的兒子。」

迎親這天,新郎已經到宴席上,彩轎已經在門外面,然而長女還袖子遮住臉一個人在牆角哭泣。催她化妝打扮,也不去;勸她也不聽。一會兒新郎來接新娘子,鼓樂大作,長女還在哭個不停。

張徵先把毛紀攔在門外面,親自去裡面勸說女兒,長女還是哭個不停,不聽父親勸告。

張徵大怒著逼女兒出去成親,長女更是失聲痛哭。張徵趕緊出去,對毛紀說道:「女兒還沒打扮好,希望再等一會兒。」

接著又奔回房間看女兒。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腳不沾地。等的越久,事情越緊急,長女始終不回心轉意。張徵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被長女給急的簡直死的心都有。

張徵的二女兒在旁邊,很不認同姐姐的行為,一直在勸說姐姐出去,姐姐怒道:「你個小妮子,就會學人多嘴多舌,你要是喜歡,你自己嫁給他啊。」

偷龍轉鳳

妹妹道:「父親原本就沒有把我許配給毛公子;如果是把我許配給他,又哪裡敢勞煩姐姐來勸我嫁給他。」張徵看二女兒說話慷慨豪爽,因妻子悄悄商議著用二女兒代替長女嫁給毛紀。

母親於是對二女兒說道:「你姐姐這個不孝順的臭丫頭,不遵從父母之命,如今我們打算用你代替你姐姐出嫁,女兒同意嗎?」

二女兒慷慨說道:「父母叫我嫁給誰,哪怕此人是乞丐,我也不敢推辭;況且何以見得毛家公子就一定會一輩子窮困呢?「父母聽二女兒如此說,大喜過望,於是把姐姐的嫁妝,喜服都給妹妹,倉促之間坐上轎子跟毛紀走了。

毛紀和張徵二女兒成親之後,夫婦二人關係非常和睦,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妻子頭上頭髮稀疏,毛紀稍微有點介意。

時間久了,毛紀也漸漸知道了是妹妹代替姐姐嫁給了她,更加認為妻子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沒過多久,毛紀考中秀才,接著去參加鄉試,途徑王舍人店,店老闆頭天晚上做夢,神仙對他說道:「旦夕之間就會有一位毛解元來投宿,此人以後會幫助你擺脫災難。」

夢中預言

第二天早上,店老闆早早起來,一直看著從東邊來的客人。遇到毛紀之後,店老闆大喜。給毛紀安排好吃,好喝,好住的,也不收錢。把夢中之事當做一個好兆頭來安慰自己,並且告訴了毛紀。

毛紀見此,也很自負;私下裡認為自己妻子頭髮稀疏,恐怕會被達官貴族所嘲笑,想著富貴發達之後,把現在這個妻子休掉,重新娶個妻子。

等到發皇榜的時候,毛紀竟然名落孫山,唉聲嘆氣,懊惱不已。心中很是羞愧,很怕再見到之前哪位店主人,取另一條路回家。

過了三年,再來參加鄉試,店主人還是像上次一樣好好招待毛紀。毛紀道:「店家你之前說的話完全沒有應驗,你對我這麼好,讓鄙人實在很慚愧。」

店主人道:「秀才私下裡心中想換掉妻子,因此被陰間閻王取消解元,怎能說是怪異的夢不能實現?」

毛紀驚愕的問是怎麼回事。店主人說是上次你走之後我做的噩夢。

毛紀聽完,幡然悔悟,呆若木雞。

店主人道:「秀才你要是潔身自好,愛惜自己的結髮妻子,還是會中解元的。」沒過多久,毛紀果然考中舉人第一名。妻子的頭髮也立刻濃密起來,髮髻烏黑光亮,更曾嫵媚。

姐姐結局

姐姐嫁給鄉裡的富家子弟,十分驕傲,自視甚高。姐姐相公遊手好閒又懶惰,家境漸漸越來越差,竟然好幾天家裡都沒見炊煙。聽說妹妹做孝廉夫人,更慚愧嫉妒。

姐妹二人路上遇到了,都繞道而行。沒過多久,姐姐的相公去世,家境就更加的差了。沒過多,毛紀又考中進士。姐姐聽到之後,對妹妹更加懷恨在心,憤然削髮為尼。

等到毛紀做了丞相回老家,派人強迫尼姑庵的尼姑來拜見自己,希望給點錢給姐姐幫助她。毛紀夫人給了很多布匹絲綢,並且把銀兩夾在布匹中間,讓小尼姑帶回去給她師傅,也就是之前的姐姐,然而這小尼姑並不知道布匹中間夾有銀兩。

帶著布匹回家,給了師傅,師傅大失所望,恚怒道:「給我點銀兩,我可以買柴,買米吃;這些布匹對我一個出家人有何用!」

於是讓徒弟把布匹退回去。毛紀和夫人也很疑惑,打開布匹,銀子果然還在裡面,這才領悟到為何要把布匹退回來。

拿出布匹中間的銀兩笑道:「你師父一百多兩銀子尚且無福消受,怎麼會有這個福氣做我這個尚書的妻子呢?」

拿出五十兩銀子給小尼姑,讓她回去,並且說道:「拿回去給你師傅做日常開銷。五十兩足矣,多了,你師傅也無福消受。」

尼姑回去之後,把事情始末都告訴師傅。師傅(也就是張徵長女,毛紀妻子的姐姐)慨然嘆息,想著平生自己的作為,經常顛倒是非,避美就惡,又怎麼能怪別人呢?後來店主人犯了人命案子,被關進監獄,毛紀盡力幫店主人開脫,店主人這才無罪釋放。

點評

異史氏道:「張家的墳墓,卻變成毛家的墳墓,已經很奇怪。我聽說當時人玩笑說道:『大姨夫竟然做了小姨夫,前解元竟然變成後解元』,這樣的事豈能是故作聰明之人所能得到的?嗚呼,老天爺,你不是一向不長眼嗎,怎麼到毛紀這裡卻全部都應驗了?」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姊妹易嫁》比改編的呂劇更曲折離奇
    毛紀(1463~1545),字維之,掖縣人。明成化末年進士,正德中官至禮部尚書、任東閣大學士,首輔宰相。毛紀之父毛敏,翰林院侍講,去世後追封少保、武英殿大學士。毛紀不僅位高名大,而且還是呂劇《姊妹易嫁》的男主人公。《姊妹易嫁》講的是張家大女兒素花自小與牧童毛紀定親,但嫌貧愛富,對這門親一直不願意。
  • 《聊齋志異》:姐姐愛財,妹妹愛才,姊妹易嫁,結局引人深思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都到心頭來,悲中有苦,笑中有哀,此中滋味誰能解開,歡迎大家品評《聊齋志異》。「財」和「才」,哪個更重要,我們從《聊齋志異》姊妹易嫁中尋找答案。等拜過天地,入了洞房,看到素花變成素梅,毛紀心裡明白了一切,素花嫌棄自己,素梅替姐出嫁,姊妹易嫁,讓人感慨。毛生因此對素梅敬重不已,婚後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毛紀刻苦攻讀,素梅操持家業,日子貧窮而溫馨。
  • 明月說《聊齋》之《姊妹易嫁》,存正心,才會交好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給大家講個姊妹易嫁的故事。開始張大戶還對夢中之事半信半疑,可後來家中還真發生了不吉利的事。有風水先生就勸他還是把墳遷走好,於是張大戶就聽從勸告,把自己家的墳遷走了。不過後來,毛睿漸漸聽說了姐妹易嫁的事,從此更加感激她,把她看作貼心知己。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 聊齋志異101冊版連環畫前60回索引
    聊齋志異11-羅剎海市https://mp.weixin.qq.com/s/Vz5VO_sWI6Zumtpf-UPA7A聊齋志異12-阿英https://mp.weixin.qq.com/s/wQu1gfSJ-XDsUoPq-3lrXA聊齋志異13-姐妹易嫁https://mp.weixin.qq.com/s/lOz1VuJMJBhq
  • 白話聊齋之姊妹易嫁
    接著雨越下越大,大雨傾盆而下,雨後大水流灌到廢棄的墓穴裡,浪濤衝激之聲轟轟的,毛紀父親竟然就在這裡被淹死了。此時,毛紀還是個孩子,毛紀母親親自去拜訪張公子,希望祈求咫尺之地,埋葬毛紀父親。張徵知道了淹死之人的姓氏,非常驚奇。走去看毛紀父親被淹死的地方,剛好就是墓穴放棺材的地方,這下就更加的驚駭。
  • 聊齋志異——產龍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黑獸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蒲松齡最愛的女兒
    今天的文化小知識去哪學呢,就是我們的《聊齋志異》 了, 說起 《聊齋志異》大家是不是覺著很熟悉呢,尤其是我們的山東的朋友們還會帶有滿滿的親切感呢,因為由《聊齋志異》改編同名系列電視劇可是陪不少人度過了很長一段美好的時光呢,對於我來說就是童年的時光了(新版的聊齋),好,小小的玩笑,因為這劇不止我們山東人看嘛
  • 聊齋志異——楊千總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一個憑著口技,來賣藥的女人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講述了很多鬼神狐怪的故事,他們外表看似與普通人無異,但常行仁義與報恩之事,比起有些人類還要義氣些,且在蒲松齡筆下那些狐怪鬼妖,都生的百媚千嬌美貌異常,同時又都諳於琴棋書畫,使人見了不得不愛之慕之憐之。
  • 聊齋志異——造畜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鴝鵒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保住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霍生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每日推介:聊齋志異這本書的故事,你聽過嗎?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小說。今日的推介主題是聊齋志異。相關故事聊齋志異中有21篇描寫強悍,善於妒忌的婦女。影響聊齋志異的出現,使得文言文短篇小說出現了火熱,爭相模仿。可是,除了聊齋志異,別的都不怎麼樣。只有清代大才子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差不多,卻沒有聊齋火熱。還有 浩歌子的螢窗異草,等等。都是模仿聊齋。可是都不好。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不知道大家有無發現,蒲松齡筆下的鬼大都與民間傳說中的鬼不同,她們不僅沒有一絲兇殘恐怖,而且楚楚可憐,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例如香港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她的原型便是《聊齋志異》篇章中的女鬼。
  • 聊齋志異——賭符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志異》秀才屢次落地不中,到陰間考試竟考中城隍廟老爺
    聊齋志異此篇為《聊齋志異》中的開篇《考城隍》,區區600字左右的篇幅,卻居聊齋志異近500篇之首,僅僅只是因為講述了一個跌宕起伏,光怪陸離的故事嗎,背後又暗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如果您還意猶未盡,敬請期待姊妹篇《考城隍為何能佔據<聊齋志異>首篇地位,荒謬詭誕之後暗藏著怎樣的現實背景》。
  •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是什麼樣的人呢
    (一)早年經歷蒲松齡是清朝非常出名的小說家,他寫了很多的文言文的小說,還有很多文言文的小說集,比如《聊齋志異》。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蒲松齡,年輕的時候,成功的當了一名官員的話,那可能就沒有我們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的《聊齋志異》的存在了。當然,我們不知道,如果讓蒲松齡在做官跟留下千古流傳的文章之間選擇的話,他會怎麼選,所以,我們只能從蒲松齡所留下來的《聊齋志異》中,從他筆下所寫的那一個個生命中來感受他的喜怒哀樂,而他平平淡淡的一生,跟他所寫的炫麗動人的故事,也形成了一種沒法兒用語言形容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