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掖縣在明朝成化年間出了一個丞相叫毛紀,家裡原本很貧寒卑微。毛紀父親經常給人放牛。掖縣有一戶姓張的世族,有一座新墓在東山山南。
偶爾經過這座墳墓,聽到墳墓裡傳來怒斥聲:「爾等趕緊走開,不要玷汙了貴人的宅邸。」張公子聽到,也不怎麼相信。回家之後經常做夢,夢中有人警告張公子道:「你家的墓地,原本是毛紀的墓地,你怎麼能佔據這塊墓地?」
從此以後,張公子家裡經常發生一些不吉利的事。朋友們勸張先生把墳墓遷走會吉利一點,張公子聽從朋友的建議。
把墳墓遷走之後,一天,毛紀父親在外給地主放牛,經過張家之前墳墓的地方,突然遇到大雨,毛紀父親於是在廢棄的墓穴裡躲雨。
接著雨越下越大,大雨傾盆而下,雨後大水流灌到廢棄的墓穴裡,浪濤衝激之聲轟轟的,毛紀父親竟然就在這裡被淹死了。
此時,毛紀還是個孩子,毛紀母親親自去拜訪張公子,希望祈求咫尺之地,埋葬毛紀父親。張徵知道了淹死之人的姓氏,非常驚奇。走去看毛紀父親被淹死的地方,剛好就是墓穴放棺材的地方,這下就更加的驚駭。
於是就用這個廢棄的墓穴葬了毛紀父親,並且讓毛紀母親帶著毛紀來自己家。喪事處理完之後,母親帶著毛紀來拜謝張徵,張徵一見毛紀,很喜歡這個孩子,把毛紀留在家裡,教他讀書。
把毛紀當成自己的子弟輩看待。又給毛紀母親說打算把自己的長女許配給毛紀,毛紀母親不敢答應,認為配不上張徵家。張妻道:「我相公話已經放出去了,怎麼能改。」毛紀母親最終答應了這門親事。
然而張徵長女很看不起毛家,平時的言行,臉色都能看出來她的怨恨,不滿之意。有人說到他跟毛紀的婚事,就掩住自己耳朵,不願意聽;經常對人說道:「我就算是死也不會嫁給一個放牛人的兒子。」
迎親這天,新郎已經到宴席上,彩轎已經在門外面,然而長女還袖子遮住臉一個人在牆角哭泣。催她化妝打扮,也不去;勸她也不聽。一會兒新郎來接新娘子,鼓樂大作,長女還在哭個不停。
張徵先把毛紀攔在門外面,親自去裡面勸說女兒,長女還是哭個不停,不聽父親勸告。
張徵大怒著逼女兒出去成親,長女更是失聲痛哭。張徵趕緊出去,對毛紀說道:「女兒還沒打扮好,希望再等一會兒。」
接著又奔回房間看女兒。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腳不沾地。等的越久,事情越緊急,長女始終不回心轉意。張徵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被長女給急的簡直死的心都有。
張徵的二女兒在旁邊,很不認同姐姐的行為,一直在勸說姐姐出去,姐姐怒道:「你個小妮子,就會學人多嘴多舌,你要是喜歡,你自己嫁給他啊。」
妹妹道:「父親原本就沒有把我許配給毛公子;如果是把我許配給他,又哪裡敢勞煩姐姐來勸我嫁給他。」張徵看二女兒說話慷慨豪爽,因妻子悄悄商議著用二女兒代替長女嫁給毛紀。
母親於是對二女兒說道:「你姐姐這個不孝順的臭丫頭,不遵從父母之命,如今我們打算用你代替你姐姐出嫁,女兒同意嗎?」
二女兒慷慨說道:「父母叫我嫁給誰,哪怕此人是乞丐,我也不敢推辭;況且何以見得毛家公子就一定會一輩子窮困呢?「父母聽二女兒如此說,大喜過望,於是把姐姐的嫁妝,喜服都給妹妹,倉促之間坐上轎子跟毛紀走了。
毛紀和張徵二女兒成親之後,夫婦二人關係非常和睦,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妻子頭上頭髮稀疏,毛紀稍微有點介意。
時間久了,毛紀也漸漸知道了是妹妹代替姐姐嫁給了她,更加認為妻子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沒過多久,毛紀考中秀才,接著去參加鄉試,途徑王舍人店,店老闆頭天晚上做夢,神仙對他說道:「旦夕之間就會有一位毛解元來投宿,此人以後會幫助你擺脫災難。」
第二天早上,店老闆早早起來,一直看著從東邊來的客人。遇到毛紀之後,店老闆大喜。給毛紀安排好吃,好喝,好住的,也不收錢。把夢中之事當做一個好兆頭來安慰自己,並且告訴了毛紀。
毛紀見此,也很自負;私下裡認為自己妻子頭髮稀疏,恐怕會被達官貴族所嘲笑,想著富貴發達之後,把現在這個妻子休掉,重新娶個妻子。
等到發皇榜的時候,毛紀竟然名落孫山,唉聲嘆氣,懊惱不已。心中很是羞愧,很怕再見到之前哪位店主人,取另一條路回家。
過了三年,再來參加鄉試,店主人還是像上次一樣好好招待毛紀。毛紀道:「店家你之前說的話完全沒有應驗,你對我這麼好,讓鄙人實在很慚愧。」
店主人道:「秀才私下裡心中想換掉妻子,因此被陰間閻王取消解元,怎能說是怪異的夢不能實現?」
毛紀驚愕的問是怎麼回事。店主人說是上次你走之後我做的噩夢。
毛紀聽完,幡然悔悟,呆若木雞。
店主人道:「秀才你要是潔身自好,愛惜自己的結髮妻子,還是會中解元的。」沒過多久,毛紀果然考中舉人第一名。妻子的頭髮也立刻濃密起來,髮髻烏黑光亮,更曾嫵媚。
姐姐嫁給鄉裡的富家子弟,十分驕傲,自視甚高。姐姐相公遊手好閒又懶惰,家境漸漸越來越差,竟然好幾天家裡都沒見炊煙。聽說妹妹做孝廉夫人,更慚愧嫉妒。
姐妹二人路上遇到了,都繞道而行。沒過多久,姐姐的相公去世,家境就更加的差了。沒過多,毛紀又考中進士。姐姐聽到之後,對妹妹更加懷恨在心,憤然削髮為尼。
等到毛紀做了丞相回老家,派人強迫尼姑庵的尼姑來拜見自己,希望給點錢給姐姐幫助她。毛紀夫人給了很多布匹絲綢,並且把銀兩夾在布匹中間,讓小尼姑帶回去給她師傅,也就是之前的姐姐,然而這小尼姑並不知道布匹中間夾有銀兩。
帶著布匹回家,給了師傅,師傅大失所望,恚怒道:「給我點銀兩,我可以買柴,買米吃;這些布匹對我一個出家人有何用!」
於是讓徒弟把布匹退回去。毛紀和夫人也很疑惑,打開布匹,銀子果然還在裡面,這才領悟到為何要把布匹退回來。
拿出布匹中間的銀兩笑道:「你師父一百多兩銀子尚且無福消受,怎麼會有這個福氣做我這個尚書的妻子呢?」
拿出五十兩銀子給小尼姑,讓她回去,並且說道:「拿回去給你師傅做日常開銷。五十兩足矣,多了,你師傅也無福消受。」
尼姑回去之後,把事情始末都告訴師傅。師傅(也就是張徵長女,毛紀妻子的姐姐)慨然嘆息,想著平生自己的作為,經常顛倒是非,避美就惡,又怎麼能怪別人呢?後來店主人犯了人命案子,被關進監獄,毛紀盡力幫店主人開脫,店主人這才無罪釋放。
異史氏道:「張家的墳墓,卻變成毛家的墳墓,已經很奇怪。我聽說當時人玩笑說道:『大姨夫竟然做了小姨夫,前解元竟然變成後解元』,這樣的事豈能是故作聰明之人所能得到的?嗚呼,老天爺,你不是一向不長眼嗎,怎麼到毛紀這裡卻全部都應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