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姐姐愛財,妹妹愛才,姊妹易嫁,結局引人深思

2020-09-05 生活歷史雜談

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都到心頭來,悲中有苦,笑中有哀,此中滋味誰能解開,歡迎大家品評《聊齋志異》。


「財」和「才」,哪個更重要,我們從《聊齋志異》姊妹易嫁中尋找答案。

毛公名紀,乃當朝宰相,掖縣人士,幼時門第低微,家境貧寒,其父為別人放牛為生,當時縣裡有姓張的世家大戶,在東南山買了塊新墳地,偶爾,人們從此地路過,聽到墳中傳來怒罵聲:「你們趕緊走開,這是貴人的地方,豈容你們玷汙。」

有人告訴張公,他根本不信,只當作奇聞怪談,誰知道在夢裡接連受到警告:「你們家的新墳地是毛公的墓地,怎能長久佔著,還不趕快搬走?」再加上,家裡接連出了幾件倒黴的事,張公這才信以為真,趕緊把墳地遷走。

一天,毛紀的父親去放牛,到張家墳地時,天降大雨,附近沒有可以避雨的地方,他只好跑到那個廢棄的墓穴裡暫避,暴雨如注,很快匯集成水流衝進墓穴,墓穴較深,毛父根本沒有機會上來,最後淹死在裡面。

彼時毛紀年幼,母親跑到張家,祈求張公施捨一小塊地掩埋丈夫。張公不明就裡,問清事情的原委,得知他們姓毛後,吃驚不已,他們來到墳地,發現毛父死的地方,恰好是當時放棺材的地方,他想到前段時間的夢中警告,直呼 這是天意,他乾脆讓毛父直接葬在墓穴裡,並囑咐毛母安排完喪事後 ,帶著孩子過府一趟。

毛母千恩萬謝,事情一辦完,就領著兒子來到張家致謝,張公見孩子冰雪聰明,十分喜愛,把他留在家裡,教他讀書習字,視如己出。還提出把大女兒素花和他定娃娃親,等成人後就嫁給他,毛母覺得太高攀,不敢答應,張母則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絕不食言」。

張家大姐素花自小愛慕虛榮,喜歡華麗的衣物,精美的首飾,家裡宅寬地廣,丫環,僕役眾多,自覺高人一等,對窮苦深惡痛絕,自己的親爹居然把她許配給平生最討厭的人家,她羞憤不已,有時偶爾提起此事她都會捂緊耳朵。並放言:死也不會嫁給放牛人的兒子。日子在吵吵鬧鬧,磕磕絆絆中過去了十個春秋。

他們成人後,該成親了,兩家人操辦起來。迎親的那天,毛紀領著花轎上門,素花在房間裡痛苦難耐,真的嫁過去過吃糠咽菜,穿粗布衣衫的日子。

她不甘心,於是把喜袍剪了幾個大口子,把胭脂水粉胡亂塗在臉上,房間裡被她弄得亂七八糟,哭哭啼啼就是不上花轎,張公急的的直蹦高,罵也罵了,說也說了,素花說再逼她就抹脖子給他們看。

素梅看不下去,勸姐姐:「一時的貧窮,不代表一世的貧窮,毛哥有才,等中了舉人,日子會好起來的。我幫你梳妝,人家毛哥已經等了很久了。」

素花對妹妹說:「你別站著說話不腰疼,你不嫌棄,你去,裝什麼好心!」

素梅被懟氣得不行:「父母不是給我訂的親,如果是我,我一定嫁」。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張公和老伴一商量,既然二姐願意,那就嫁二姐,反正都是自己的女兒,也不算失信,眼看吉時已到,他們商議後,把素梅裝扮好送上了花轎。

等拜過天地,入了洞房,看到素花變成素梅,毛紀心裡明白了一切,素花嫌棄自己,素梅替姐出嫁,姊妹易嫁,讓人感慨。毛生因此對素梅敬重不已,婚後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毛紀刻苦攻讀,素梅操持家業,日子貧窮而溫馨。

素花嫁給同村的一家富戶,天天趾高氣揚,暗自高興,幸虧聰明,不然受窮的就會是自己,可是好景不長,丈夫是個浪蕩子,花錢如流水,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糟蹋,最後乾脆賣房賣地,飯也吃不上了,素花聽到毛生中了舉人,再看看自己窩窩囊囊的丈夫,一氣之下削髮為尼,出了家。

等毛公官至宰相,衣錦還鄉時,素花打發小尼姑到毛府拜見,希望能得到些銀錢,素梅知道來意後 ,送了很多綾羅綢緞,並把一百兩銀子偷偷包在裡面,交給她,小尼姑回去後把布料給了素花。素花一看生氣地說:「這些東西又不頂吃喝,給些銀子還能買米,買面,給他們送回去,不要了。"

看到原封不動被送回來的東西,夫妻倆很疑惑,打開包裹看到裡面的銀子還在,毛公笑著對小尼姑說:「你師父連一百兩銀子都受不起,怎能承受住我這個尚書」。說完直接給了小尼姑五十兩銀子讓她帶回去。

小尼姑回去後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師父,素花低頭不語:是啊,一切都是自己作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貪圖享受,卻沒有識人的眼光,錯失了曾經屬於自己的美好姻緣。

結束語:

姐姐愛「財」,只想錦衣玉食,卻想不到千金總有散盡時,最後落得處境艱難。

妹妹愛「才」,甘於貧窮,扶持丈夫,最後夫貴妻榮,安享百年。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姊妹易嫁》比改編的呂劇更曲折離奇
    毛紀不僅位高名大,而且還是呂劇《姊妹易嫁》的男主人公。《姊妹易嫁》講的是張家大女兒素花自小與牧童毛紀定親,但嫌貧愛富,對這門親一直不願意。毛紀中狀元後,為了試探未婚妻,故意隱瞞了實情,依然是窮小子裝扮來迎親。素花死活不嫁,父母左右為難,妹妹勸說,遭到搶白:「你看著好,你怎麼不嫁!」迫於無奈父母勸說妹妹代替姐姐出嫁。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 明月說《聊齋》之《姊妹易嫁》,存正心,才會交好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給大家講個姊妹易嫁的故事。不過後來,毛睿漸漸聽說了姐妹易嫁的事,從此更加感激她,把她看作貼心知己。說個題外,後來那家店主人果真因為牽扯一樁人命案子被捕入獄,而毛睿則不忘前情,為店主奔走,最後店主才被免罪釋放。
  • 《聊齋志異》――蒲松齡最愛的女兒
    今天的文化小知識去哪學呢,就是我們的《聊齋志異》 了, 說起 《聊齋志異》大家是不是覺著很熟悉呢,尤其是我們的山東的朋友們還會帶有滿滿的親切感呢,因為由《聊齋志異》改編同名系列電視劇可是陪不少人度過了很長一段美好的時光呢,對於我來說就是童年的時光了(新版的聊齋),好,小小的玩笑,因為這劇不止我們山東人看嘛
  • 聊齋志異之姊妹易嫁
    張徵的二女兒在旁邊,很不認同姐姐的行為,一直在勸說姐姐出去,姐姐怒道:「你個小妮子,就會學人多嘴多舌,你要是喜歡,你自己嫁給他啊。」偷龍轉鳳妹妹道:「父親原本就沒有把我許配給毛公子;如果是把我許配給他,又哪裡敢勞煩姐姐來勸我嫁給他。」張徵看二女兒說話慷慨豪爽,因妻子悄悄商議著用二女兒代替長女嫁給毛紀。
  • 聊齋志異101冊版連環畫前60回索引
    聊齋志異11-羅剎海市https://mp.weixin.qq.com/s/Vz5VO_sWI6Zumtpf-UPA7A聊齋志異12-阿英https://mp.weixin.qq.com/s/wQu1gfSJ-XDsUoPq-3lrXA聊齋志異13-姐妹易嫁https://mp.weixin.qq.com/s/lOz1VuJMJBhq
  • 《聊齋》:妹妹替姐姐出嫁,新郎欲休妻再娶,嫁錯了?
    女子閨閣外喜氣洋洋,要嫁人的新娘卻堅持蓬頭垢面,等到父母帶著妹妹進來,這才歡喜的出去了。 張家和毛家結親,這在很多人眼裡都門不當戶不對,作為當事人之一的張家大女兒更是不滿,她家世代都有人做官,身為家中大小姐,竟然要嫁給一個放牛郎毛公,一想到這一點,張家大小姐就怨恨不已,說:「我死也不嫁!」
  • 故事:姐姐悔婚約嫌貧愛富,妹妹嫁姐夫享盡榮華
    不如讓妹妹替姐姐嫁出去算了。免得大女兒不上轎,讓外人恥笑。於是張紳妻子對二女兒說:「你不長進的姐姐不聽爸媽的話,非得把我們給氣死。如果讓你替姐姐出嫁,你願意嗎?!」妹妹對媽媽說:「父母看中的女婿,一定有過人之處。哪怕他現在是個乞丐,女兒也不敢推辭。誰又敢說毛紀一輩子就是個窮光蛋呢?!」張紳和妻子聽了二女兒的話很高興。
  • 白話聊齋之姊妹易嫁
    張徵的二女兒在旁邊,很不認同姐姐的行為,一直在勸說姐姐出去,姐姐怒道:「你個小妮子,就會學人多嘴多舌,你要是喜歡,你自己嫁給他啊。」妹妹道:「父親原本就沒有把我許配給毛公子;如果是把我許配給他,又哪裡敢勞煩姐姐來勸我嫁給他。」張徵看二女兒說話慷慨豪爽,因妻子悄悄商議著用二女兒代替長女嫁給毛紀。
  • 《聊齋志異·酒蟲》:富豪嗜酒,毀掉他的不是「酒蟲」,而是信念
    對此熟悉的,我想也是因為《聊齋志異》中《酒蟲》這篇故事吧。在故事背後也蘊含深意,引人深思。劉某家境富裕,嗜酒如命,就算他整日飲酒都不能損失財富。卻因為一條「酒蟲」從他身體中離去,導致他日漸消瘦,家境敗落。正如蒲松齡在「異史氏曰」中所說,「蟲是劉某福,非劉之病」。我想這一個「福」字就是故事的點睛之筆,「酒蟲」是劉某之「福」,也可以說是劉某心中那份信念。為何這麼說呢?
  • 從電影《美人皮》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影視改編作品的共性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表現出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而這種愛情更是一種嶄新的知己之愛,它不是一見鍾情,更不是見色起意,而是一種精神與靈魂的相愛。正如電影中喬生的愛情宣言:「士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 賓娘不明白,人類不是講先來後到嗎,是她先認識了喬生,愛上喬生,並跟隨著喬生,所以她才應該是那個站在喬生身邊的人,她堅信喬生喜歡的是連城的容貌,她覺得自己要想得到喬生的愛,就要有連城的容貌。
  • 姊妹易嫁。
    生有一雙如花似玉的女兒,姐姐叫春蓮,早年出了嫁,生有一對小兒郎。歲月如同殺豬刀,傷皮傷骨還傷心。十幾個春秋已過,歲月苦蹉跎。風如同刀劍,水如同烈火。在人心划過皺紋,在人的皮肉上燃燒,春蓮早就變成了黃臉婆。
  • 《聊齋志異》:一個憑著口技,來賣藥的女人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講述了很多鬼神狐怪的故事,他們外表看似與普通人無異,但常行仁義與報恩之事,比起有些人類還要義氣些,且在蒲松齡筆下那些狐怪鬼妖,都生的百媚千嬌美貌異常,同時又都諳於琴棋書畫,使人見了不得不愛之慕之憐之。
  • 透過《聊齋志異》來看蒲松齡對美好人生的幻想
    短篇小說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成就最高,在中國文學史上描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蒲松齡出生在世代書香的家庭,19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但是後來一直屢試不第,到了72歲的時候被破格提拔為貢生。這樣坎坷的命運,使他認識到了科舉考試的弊端和腐敗,對落榜士子的痛苦心情有了深切的體驗,也是《聊齋志異》中批判科舉制度的重要思想來源。蒲松齡從40歲的時候開始,在本縣畢際有家裡當私塾老師,直到71歲才退休。
  • 他是四朝元老,曾位極人臣,也是《聊齋》故事裡的主人公
    昨晚看書才知道,自小就耳熟能詳的故事《姊妹易嫁》這個很不聊齋的故事原來出自《聊齋》,驚嘆之餘查了一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原來也是確有其人,並且他現實中的事跡一點都不比故事裡的遜色,他就是一代名臣,曾經提著腦袋幹了三個月的內閣首輔--毛紀
  • 《聊齋志異》喬生娶兩妻,《美人皮》兩女人卻反目,古今情感對比
    而在《聊齋志異《聊齋志異古今情感觀《聊齋志異然而,從現代如此文明的情感觀裡,如果按《聊齋志異呼應了原著的結局,卻把賓娘改成了一隻可愛的貓貓。三人共同生活,這樣的結局才不會讓觀者們質疑。
  • 比起電影中的聶小倩,我更愛原著中的寧採臣
    說起《聊齋志異》,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聶小倩和寧採臣的愛情故事。這段屢次被搬上銀幕的愛情佳話,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演繹,二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聶小倩則是一個美麗的女鬼,雖然被迫替妖怪害人,但始終心存善念,本性不壞,並且也因愛而變得勇敢,主動反抗自己的命運。書生與女鬼的愛情故事,自古以來最是動人。書生容易動情,更容易痴情,他們有著學生般的純粹,對感情有著超乎世俗的執著,生而柔弱,但可以為愛堅強。女鬼則本身帶著一種悲劇與魅惑的意味,紅袖添香,身世悽涼,最易惹人憐惜。
  • 《聊齋志異》愛財僧人死後為銀子未丟狂喜,男子為博美人一笑送命
    《聊齋志異》死僧和戲縊兩個頗有深意的小故事。僧人徑直進入大殿,登上佛座,抱著佛頭,大聲狂笑,聲嘶力竭著魔似地,過了很長時間才離去。
  • 《麥肯錫高效閱讀》|讀《聊齋》看《美人皮》,透過妖心讀人心
    最近電影《美人皮》上映,影片內容根據《聊齋志異 連城》改編。劇中,貓妖因被喬生所救,心生愛慕。而喬生因與史家姑娘連城彼此傾心,一再拒絕貓妖。貓妖為得到喬生的愛,而心生怨念,與連城換皮,卻仍不得喬生所愛。最後,用自己千年的修為,換回喬生與連城的命,自己做回了一隻小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