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朝元老,曾位極人臣,也是《聊齋》故事裡的主人公

2020-09-05 醉文史


昨晚看書才知道,自小就耳熟能詳的故事《姊妹易嫁》這個很不聊齋的故事原來出自《聊齋》,驚嘆之餘查了一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原來也是確有其人,並且他現實中的事跡一點都不比故事裡的遜色,他就是一代名臣,曾經提著腦袋幹了三個月的內閣首輔--毛紀


明朝官員


故事裡的他出身貧苦,父親以給世家大族放牛為生,也許是為了增加故事的傳奇性,在他父親沒死之前,就有一系列的徵兆讓他死後埋進這位世家大族原來的祖墳裡去(風水寶地),事實也果如其然,他父親親手把自己放了進去,因為普通人誰會在下雨的時候躲進遷走的墳坑裡避雨?他父親做到了,這很聊齋。後來的故事大家應該也都知之甚細,無非是看不起他的大姐不想嫁,最後貧困潦倒,不計貧賤的妹妹替姊出嫁,最後享盡清福,整篇故事傳達的是造化弄人,命運天定的無奈,也是對人性貪婪,目光短淺的無情諷刺。故事的結局是美滿的,毛紀現實的人生雖然有過曲折但也可稱的上善終。

他在成化(一生迷戀大自己19歲宮女的那位皇帝)年間就登解元,鄉試第一,後來中進士,在弘治(大明中興令主,歷史三個仁帝之一)年間成為太子老師,也就是後來正德皇帝(歷史上最會玩的皇帝)的師傅,深得正德帝器重,為官剛正清廉,阻止萬裡迎佛,誅殺權奸江彬,與名臣楊廷和等立號稱史上最聰明的皇帝嘉靖為帝,迎來了他人生事業的最高峰,並力辭加官封爵,不僅贏得皇帝的感激,更因高風亮節深受百官賞識,這在有相當民主氛圍的大明官場,難能可貴,但不要以為這是在逢場作戲,以邀名直為目的,他的高貴品質在後來舉世聞名的「大禮儀」之爭中給了世人一個醒目的交待,他不是嶽不群。


大明皇城


這場關於誰是親爹的爭論,持續數年,共造成一百多人被送入大牢,十餘人被當場打死,三名內閣大臣包括首輔楊廷和在內相繼辭職,難言善終。在這種險惡的形式下,順位順到的內閣首輔落到了毛紀的頭上。後來的事實證明,撿來的官不是那麼容易幹的。

當上首輔的毛紀不僅被皇帝寄以厚望,希望他能帶頭承認他爹是他爹,他也被整個官場寄以厚望,希望能給無後的正德皇帝一個滿意的交待,以續大明正統。很明顯,緊跟皇帝是常保祿位最英明的選擇,更何況人家皇帝認自己的爹為爹原本無可厚非。但他的選擇卻出乎意料,在積極營救下獄官員的同時,始終不改初衷,皇帝親自出馬遊說也無濟於事,以至於被嘉靖直斥朋黨,這在君主時代,可是大忌,要掉腦袋的,毛紀則是當廷借司馬光之言抗辯,「陛下所以用臣,蓋察其狂直,庶有補於國家,若徒以祿位榮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官私非其人也。臣以祿位自榮,而不能救正,是徒盜竊名器以私其身也。」大意就是想用我,就不能只給錢不讓我辦實事,不讓我說話。嘉靖既深恨毛紀的固執,又有感於毛紀的正直,終於將其撤職回鄉。此次事件中,我們暫不深究爭論的是非曲直,單以毛紀不畏強權,敢於頂撞最高權威的這份氣魄,也很值得後人尊敬和學習,相比於後世的卑躬屈膝一跪李自成,再跪多爾袞的大明「忠臣」們,其遠近當真不可以道裡計。這幾個月的宰相,說是提著腦袋幹的,絕不為過。



不過,他的結局倒沒有像楊廷和那幾位悲慘,退休後的他一樣為皇帝所看重,在八十大壽的時候,皇帝還親自道賀,也算是善終了。這樣的名臣,倒也不枉了後人將他寫進傳奇故事裡。

相關焦點

  • 四朝元老薑子牙到底多強?西瓜視頻詮釋鐵打的戰神流水的君主
    《封神演義》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是很多人認識姜子牙的最初途徑。古語有言「英雄莫問出處」,強如姜子牙,未成名前也是一個歷經艱辛的可憐人。到底是什麼契機讓他成為受人敬仰的戰神呢?這位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在年輕時,並不是一帆風順,他當過殺豬匠、擺攤。不過天性樂觀的姜子牙總會自得其樂,曾有歷史文獻記載,姜子牙在殺豬時,由於無聊開始哼起了小曲,這讓來往的路人很是驚訝,試想一下,一個滿手血跡的屠夫,看著路人哼著歌,這樣的畫面讓人不寒而慄。
  • 聊齋故事:之胡四娘
    文/慕容梓君聊齋故事中的《胡四娘》,她是一個不善言談的賢惠女子,為了丈夫能科舉考中,她忍辱負重,和丈夫一起經歷了坎坎和人生磨難於是他便託人請求去做政司長胡公的文書。胡公看了他的文章非常滿意並且說: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後來就又招他做了入贅女婿。胡公的最小女兒四娘已經十八歲了,因為她的母親身份是妾,從小就被哥哥姐姐看不起,而且母親又早早地去世,所以她便沉默寡言。胡公非常喜歡這個小女兒,而他正室的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從小都與名門望族訂了婚約,只有四娘遲遲沒有定親,所以胡公就把四娘嫁給程思。
  • (那些年,咱機關裡的故事):最後的元老——陸師傅
    (原創首發)陸師傅叫陸太國,20多歲就在機關裡當小車司機,後來當上了車隊隊長。再後來轉成了幹部。說是車隊,其實就是三臺車,兩臺小車加一臺大車。陸太國從機關80年恢復成立以來,就一直在機關裡,一直幹到2016年,六十歲退休,成為了最後一個離任的元老。小陸也熬成了老陸。我和太國交往了6年多。直接管了他5年多。
  • 女性多以狐媚為主,那麼《聊齋志異》裡的男性形象又如何?
    我們在閱讀書中的故事的時候,往往會忽略的書中的男性角色,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女性角色的身上,其實《聊齋志異》中的男性角色亦是十分值得我們去剖析。1、 聊齋世界的知識分子——書生《聊齋志異》中許多男一號都是以書生形象而存在。書生這一形象可謂是在故事中出現過最多的一個男性角色。而作為一本奇書,無論是在何種故事情節&34;從不缺席。例如蒲松齡筆下的&34;葉生。故事的開篇便寫到&34;葉生非常有才華,但卻&34;。
  • 聊齋故事之曾友於:曾家兄弟們的恩怨
    但兄長把曾仁和曾義往死裡毆打,所以,他就用身體護著他們。曾孝暴跳如雷,他指著友於的鼻子叫罵,友於對兄長說:我不放任兩兄弟無禮,但也不幫哥哥作惡,本來就是你當大哥沒有以身作則,現在為了維護你的尊嚴教訓他們倆幾下就行了,難道你要把他們打死不成。曾孝惱羞成怒,舉起棍棒把友於打的也是頭破血流。後來還是鄰居看不上去強行把曾孝拉走了。
  • 聊齋塑造神奇世界,鬼狐形象有情有義——引人入勝的經典
    ,她忍辱負重假意答應為家人報仇的故事,有點類似於西遊故事裡殷小姐和劉洪的故事,但她比殷小姐更快意恩仇,在這一篇中的結局是皆大歡喜,奇女子和她的丈夫都因機緣巧合而沒有死,而且歹人的妻子被歹人害了後也沒死最後也跟了男主人公;這是其中的故事《庚娘》。
  • 蒲松齡的故事(一)畢氏家族發祥地
    小時候茶餘飯後就聽老人說過畢氏家族與蒲松齡的故事,只是一知半解,朦朦朧朧好奇的感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從淄川西關到王村這一片土地為淄川縣西北鄉的一部分,歸淄川管轄。我老家就是淄川西關的,蒲松齡是淄川洪山蒲家莊人,在王村畢家坐館教書三十多年,教書之餘,博覽群書,寫出聊齋志異,成就一代文學大師。萬家村的故事。萬家村背靠白雲山,南面是泰沂山脈,中間是平原,氣候適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東面有白泥河,西邊有萬安溪,玉清河,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按古代的住宅文化風水學而論是一塊風水寶地。
  • 《三體》裡的那些主人公
    《三體》是一部科幻巨著,整書分三本,第一部主人公汪淼、葉文潔,第二部羅輯,第三部程心。老實講,我並非一個科幻迷,當同事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果斷開始讀,無奈功力不足,讀起來磕磕碰碰,至於裡面的物理學原理,基本是直接略過,物理學從來都是我的剋星。基本而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大概就是那幾位男女主角了。
  • 聊齋故事:痴情女子不知自己已死多年,書生查清原因狀告朝中大員
    李潛沒想到女子的丈夫也是讀書人,只是這進京也夠早的,自己之所以這麼早出發是要去拜見自己的舅舅。李潛也沒多想興許陳達也有別的事要做,便答應了女子的請求。李潛告訴女子: 就算陳達儘快回來怕是也得兩個多月以後咯。「還得兩個月?可是他已經離開好久了。」
  • 重溫聊齋《三朝元老》:忘八無恥實堪誇,三朝元老忠良家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內閣大學士,位極人臣。後來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煤山,這位大人順勢投降,不久滿人興兵入關,他又轉身投效,仍不失高官顯位。世人對他頗多非議。他晚年辭官,還鄉後蓋了一座規模浩大、氣勢恢宏的祖宗祠堂。竣工當天,有幾個人在祠堂守夜。第二天一早,忽然見到堂上懸了一塊匾額,寫著「三朝元老」,還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
  • 小說:他御劍殺死曾經的敵人,因此驚動家族元老,後果很嚴重
    嘗到了甜頭之後,不止蕭家,陳家也是獅子大開口。反正也是狠敲一筆,倒不如來的更猛烈一些。「就憑這句話,你非死不可,我最痛恨貪心不足的東西……」梁辰五指如劍,指向了陳丘。「是麼?不要以為你得了奇遇,實力大漲,就能目中無人了,在我眼裡,你還是那個大廢物,給我跪下……」砰!
  • 聊齋志異——霍生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霍生鄰居有個老婆子,曾給嚴生妻子接過生。有一次,婆子偶然與霍生妻子說起嚴生妻子一陰一部有兩個肉瘤。霍妻又告訴了霍生。霍生與同學們謀劃好了,聽到嚴生將要來時,故意小聲說:「某某人一妻 子曾與我私通。」眾人敢意不信,霍生便捏造了始末情節,並且說:「你們不信,我知道她的一陰一部有兩個肉瘤。」嚴生正走到窗外,聽得明明白白,返身便走,回家拷打他的妻子。妻子說沒有這回事,嚴生打得更厲害。
  • 《聊齋志異》中的濟南故事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
  • 聊齋:清朝一商人宿旅店,半夜被女屍追趕數裡,三同伴夢中被害
    聊齋:半夜屍變孔夫子曾說「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可謂是至理名言,自古以來鬼神的說法就一直非常流行,很多人都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有鬼怪。在《聊齋志異》中,就生動形象描繪了一件怪事,這個怪事與它題目一樣,是指《屍變》。這也是人們常說的「詐屍」,在聊齋裡面鬼怪的故事很多,但都有著極大的諷刺意義,真像《屍變》這樣單純描繪恐怖故事,確實有些少。
  • 聊齋志異《三朝元老》
    當朝某中堂大人,曾做過天亮後,見祠堂上面掛了一塊匾,上書「三朝元老」四個大字。 兩邊還有一副對聯,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懸掛上去的。眾人看了很奇怪,不知道什麼意思。有人猜測,前一句暗指「亡八」,後一句暗指「無恥」。洪承疇南徵凱旋歸來,到了南京祭奠陣亡將士。
  • 他曾是行動的「核心人物」只因大佬的一句話,導致他再無出頭之日
    問他主情造意,白勝抵賴,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連打三四頓,打的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府尹喝道:「告的正主招了贓物,捕人已知是裴城縣東溪村晁保正了,你這廝如何賴得過!你快說那六人是誰,便不打你了。」白勝又挨了一頓,打熬不過,只得招道:「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來糾合白勝,與他挑酒,其實不認得那六人。」
  • 明月曾照江東寒,經典四角戀小言武俠劇
    預告早早看過,終於是在國慶檔播放了,改編自丁墨的同名小說,是圍繞著江湖武林而展開的故事,當年的真相今夕的紛亂,主人公對俠義的成長構成整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只不過從「新白」到「兩世歡」再到這次的「明月曾照江東寒」,他的人物設定多少有點重複,都是柔弱的書生氣質,造型也都有些相像,這次的「林放」更是身體孱弱身中奇毒,長此以往戲路未免過窄,對於朦朧之後的發展有一定的困難。
  • 《聊齋》裡細思極恐的故事合集,看完讓你脊背發涼
    因此,他創作出了「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洋洋大作《聊齋志異》。講的看似是神仙鬼狐,其實是人間之事。下面的三個故事裡面就有很多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在故事裡的那個時代,故事的最後絕不會像這個故事裡所說的那樣,張鴻漸最終能全家團圓。二、有錢任性妄為的武承休武承休是聊齋《田七郎》裡面的一個人物。
  • 「薦書」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其實是一個微博熱搜
    故事發生在浙江某個村莊裡,一位外號「上校」的奇人,傳言他曾是國民黨特務,參與了抗日戰爭。他又是妙手回春的神醫,治好過共產黨的高級領導。解放後他曾是幹部身份,卻又不知為什麼被貶回村裡當農民。但最讓村民們好奇的是他褲襠裡的情況,據說他在戰爭中下體受傷,失去了性能力,得了個「太監」的新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