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

2020-09-03 河下看點

每次當人們說起太宰治這個名字,我的腦海裡邊就自動出現了他說的那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好像在太宰治創作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給人一種很喪的感覺,而就是這樣自殺五次終於如願的太宰治,給我們留下了那部爭議頗多的《人間失格》。

有人說《人間失格》裡邊都是滿滿的負能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觀看呢,主人公葉藏經歷了作為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他在生活中一邊掙扎一邊沉淪,幾乎對照了太宰治的真實生活寫照。

正是因為如此,在太宰治的小說中,主人公喪到了極致,但是人們或許也能從中看到一絲絲希望的升華,被毀滅的是他們的肉身,而不是那种放棄追求善良的精神。

最後太宰治依舊留下了這句話:願意活著的人,請努力的活著。希望大家在看完這本書之後依舊能熱愛自己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是20年前,當時讀的是《人間失格》單部小說。《人間失格》這本很喪的書並沒有如今這樣的「文學體量」。就是在那時,青春期的我一度處於自我懷疑中,而這本書那麼巧讓我發現並沉迷,我覺得我就是大庭葉藏,或者我會成為大庭葉藏。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我是奔著太宰治的名氣去讀《人間失格》這部作品的,太宰治被譽為日本無賴派大師,在日本與川端康成 「人間失格」意思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葉藏到東京後開始逃學、酗酒、參加學生運動、被女人包養。在與不同的女人的糾纏中多次自殺未遂,一步一步走向黑暗,成為社會邊緣人,最終被社會拋棄。男主的一生,就像小說一開頭寫的那樣「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著恥辱。」
  • 《人間失格》:太宰治看似喪,其實最治癒
    在倡導正能量的當今社會,《人間失格》這本負能量「真經」,卻成為噹噹上賣得最好的一本書。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買這本書來讀呢?我認為有以下3個原因:1、 很多時候,你就是那個無助的葉藏從紙面上來看,《人間失格》講的是一個富二代的病態故事。
  • 太宰治與三島由紀夫:你我的《人間失格》
    (在人的出生之前或去世之後)《人間失格》之前的《斜陽》,太宰治把自己的人格分配到不同的人物之上。而《人間失格》恰恰相反,只有一個人格(只有葉藏這一個個體),但是不同人物看他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是複數的。《斜陽》的太宰治似乎是德勒茲式精神分裂的主體,這個精神分裂是嚴格的德勒茲意義上的,也就是說,有某種積極的含義在裡面。太宰治可以讓自己變成(生成)母親、女兒、畫家、兒子。
  • 一本《人間失格》引發的教育問題
    這個問題讓人哭笑不得,其實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恰恰折射和諷刺了整個時代的側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沒錯,就是沉重。提問者問出了這個問題代表他自己本身是覺得他弟弟的行為是有問題的,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
  • 人間失格——不配為人的資格
    《人間失格》用了兩天把這個短篇看完。作者出身富貴顯豁家庭,人間失格以第一人稱講述,主角葉藏幼年為了取悅他人喜歡研究各種搞笑技倆一直以來人緣頗好,進入中學時代在一次扮演搞笑技倆時被旁邊的同學竹一識破,指出你是故意的,陷入痛苦中,生活中找不到讓他快樂的事。期間又結識了堀木——混跡於畫塾、酒、煙、妓女、當鋪及左翼思想之類的東西之中。從址讓葉藏陷入其中,一步一步頹廢墮落,不能自拔,期間痛苦掙扎試圖幾次自殺未遂。
  • 《人間失格》——失去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人間失格,失去的是什麼,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在人間失去做人的資格,這世間,就是精神地獄!所以,生而為人,對不起。《人間失格》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小說,為我們展現了人性深處的渴望和現實生活的無奈會對一個人造成怎樣的改變。
  • 第五本推薦《人間失格》
    第五本,推薦這本《人間失格》!對大熱的東西存在本能的排斥,例如念書時別人都喜歡beyond,而我不聽,反而去聽他們的競爭對手,達明一派。這部《人間失格》太火了,所以一直放在那沒有看,直到年底才拿出來。整部書都非常非常的「喪」!
  • 比較《沉淪》和《人間失格》:你來人間一趟,記得看看太陽
    《沉淪》是鬱達夫踏入文壇的處女作,《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殞身前的絕筆作,兩部作品產生於不同的時代,但文章風格和內容具有不少相似之處,本文就兩人類似的生活經歷、宣洩情緒的手段和作者的心路歷程三部分進行分析介紹。
  • 高中生能看《人間失格》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在網上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這位哥哥或者姐姐心思還是比較細膩的,也很為自己的弟弟著想,但是未免太過小心翼翼了。
  • 「生而為人」的迷惘與痛苦——太宰治與《人間失格》
    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人間失格》則成了太宰治的絕唱。說實話,我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輕易碰觸日本文學的。閱讀的第一本日本小說是川端康成的《雪國》。
  • 太宰治《人間失格》:討好懦弱的人性背後,藏著一顆孤獨缺愛的心
    《人間失格其實本書結尾已經預見了太宰治的命運走向:「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這一切終將逝去。於我而言,在這個我一直痛苦不堪、苟活至今的「人世間」,唯一可以視為真理的東西,也僅此而已。
  • 《HUMAN LOST 人間失格》:日本作家太宰治名作賽博朋克化
    從未填補的經濟差距,不死帶來的倫理敗壞,重度的環境汙染,以及從S.H.E.L.L.中脫離而異形化的「人間失格現象」……。 日本在文明的再生與崩潰這兩種可能性之間大幅地動搖。大氣汙染蔓延的環狀16號線外(Outside)——一六。
  • 當抑鬱成為一種流行,《人間失格》是否會成為引發的催化劑?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間失格》成了一本流行性的小說,刷抖音也總能刷到那些喪氣的句子,壓抑也似乎成為了一種社會潮流,&34;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為什麼在最近幾年《人間失格》成為了網紅小說?《人間失格》這部作品是太宰治在人世間的最後一部作品在寫完《人間失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太宰治就和自己的情人雙雙跳河自殺,而大家打撈上來的時候卻是在一個星期以後太宰治生日的那天。太宰治的作品也是具有青春文學的調調,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讀懂太宰治,只有年輕人能夠讀懂《人間失格》,因為自尊,自戀,壓抑,甚至是絕望,也只有年輕一代深有體會。
  • 從《惡意》到《人間失格》
    洗過熱水澡,躺在小窩裡,看《人間失格》。我不喜歡這本書,雖然我的生活也是一團糟糕,灰暗不知未來希望,粗略翻完,心緒繁雜。---《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嗎?人,一輩子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的,所謂的幸福,不正是河床上那些微微閃光的金沙嗎?極度的悲傷之後,迎來的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微弱光明。抓住了可能生活會變得不一樣,沒有抓住啊,或許就會像葉那樣了。
  • 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
    在網上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實話,我內心有點想笑,但有一些無奈,身在中國,這樣的反應委實有些正常。注意,提問者問的是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也就是說他認為還在讀高中的弟弟看《人間失格》當然是有問題的,或許他的弟弟可以看《紅樓夢》,可以看金庸,但就是不能看《人間失格》這種書。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人間失格》。《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失去作為人的資格」,究竟是誰失去為人的資格?他為何會失去為人的資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又是為何出現?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穿過書本的斑駁隧道,探索那一段充滿不安與絕望的人生旅程。面具「不喜歡的事情無法說不喜歡,面對喜歡的事情總是戰戰兢兢,像偷東西一樣。」
  • 《人間失格》被傭人侵犯,妻友背叛,親友:把他送到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篇中篇小說,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作品中太宰治將自己的思想與人生隱藏與主人公葉藏身上,借葉藏的獨白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以前一直有人安利這部小說,但一直都不敢看。因為作者太宰治在完成《人間失格》這本書後,選擇了與主人公葉藏一樣的路,那就是放棄了生路。
  • 太宰治《人間失格》總會讓我想起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這本合集中,喜歡《人間失格》《斜陽》。有些作者的文字讓你看完之後更加熱愛生活,也有作者的文字,讓人充滿絕望,太宰治顯然屬於後者。作者本人頹廢到什麼地步呢?一提起他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一位作家」,他一共自殺過五次。最可怕的是,他被稱為典型的「自我描繪型」作家,也就是說文學創作中的痛苦都出自他本人。
  • 《在細雨中呼喊》和《人間失格》4點意象對比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私小說。太宰治曾經5次自殺,4次未遂。這部小說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小說,寫完這部小說後沒有多久就自殺了。在這部小說中,他把自己的生活很好的融合在小說之中,我們可以從主角中窺探當初的太宰治心理。 之所以把這兩本小說放在一起,是因為兩位作者雖然處於不同的國度,處於不同的時代,但作品卻有著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