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人間失格》引發的教育問題

2020-08-23 高考必勝站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心裡五味雜陳,有點驚訝,甚至有點想笑,

更多的應該就是無奈和悲哀,

其實這種問題放在中國,

有這樣的反應也算是正常現象。

這個問題讓人哭笑不得,

其實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恰恰折射和諷刺了整個時代的側影,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沒錯,就是沉重。

提問者問出了這個問題代表他自己本身是覺得他弟弟的行為是有問題的,

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

如果今天把《人間失格》換成《紅樓夢》和《三國演義》,他還會問這個問題嗎?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單純的不能看《人間失格》這種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

那這本書到底什麼問題讓他如此緊張,

是有封建迷信的成分還是有暴力美學,或者少兒不宜?

其實並不是,都沒有,這本書其實很有意義,是一本自傳作品嗎。

這本書是太宰治的代表作,發表的同年,

年僅三十九歲的他與愛人相約投水自盡,

結束了他數次自殺都不成功的遺憾,同時也結束了他鮮活的生命。

他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

主要內容是主人公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貫穿一生的經歷,

講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喪失為人資格的。

從來前面的描述可以深刻體會到《人間失格》主旋律是及其消極厭世的,

這也是為什麼提問者潛意識裡覺得高一的弟弟不應該看這種書,

他的印象裡可能覺得會影響弟弟的三觀吧,可能學習和刷題是正確的選擇。

有這樣的擔心正常嗎?

我覺得非常不正常,很無奈很可悲!

一本書能影響十幾年建立起的三觀嗎?

我不能理解身為高中生的孩子讀一本不正能量的書要受到質疑,

活在長輩家長的籠罩下,能呼吸嗎?

難道只是一本《人間失格》,他的三觀會毀滅坍塌嗎?

他們會主人公有一樣的心理並且投水自盡嘛?

難道現在的高中生連最基本的分析能力都沒有?

這個邏輯走下來,是不是看了《水滸傳》

就會像一百零八將一樣,徵戰打殺?

看了《三國演義》,就會逐鹿中原?

這真的很好笑,也很悲哀。

這樣對我們的學校以及家庭教育太缺乏信心了吧,

我們讓他們不看這樣的書,不接觸這樣的訊息,就是正確的了嗎?

這只是一種自我安慰,

像鴕鳥一樣就萬事大吉的想法是很諷刺的,

這個世界明白斑斕,五光十色,

黑與白並存,善與惡為一,不接觸不是解決方法,

不接觸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這個世界不只有白天,還有黑夜,

陽光明媚也總有風雨交加,

大人們往往選擇用逃避的方式給我們提供溫暖的港灣,

他們希望孩子可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希望孩子溫良,和雅,謙虛,好品質,

為孩子好的背後其實是對他們的不負責任,

他們以為人間只有歲月靜好,那他們被傷害之時,

他們承受的了嗎?

他們做不到自救 ,他人愛莫能助,

那他們的除了毀滅,還能如何是好?

這是教育的盲區,對精神救贖的坐視不理。

他們一直在善良的世界茁壯成長,未必是一件好事。

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存在很大的隱患,

面對社會的兇殘,懷疑自我到懷疑人生只是時間問題。

這也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大學生失聯,自殺,被騙……層出不窮。

所有的根源其實是教育的隱患,對世界不清晰的認知,

當現實和他們心中的世界發生衝突時,結果的大相逕庭,這很讓人失望。

閹割式的教育只會祖國的花朵承受不了風吹雨打。

或許,當有一天看《人間失格》已經不會擔憂的時候,

我們的教育就整理了。

願明白斑斕的世界在孩子們心中留下痕跡,

明白善惡之道,心中自由一片天。

相關焦點

  • 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
    這到底算不算問題?注意,提問者問的是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也就是說他認為還在讀高中的弟弟看《人間失格》當然是有問題的,或許他的弟弟可以看《紅樓夢》,可以看金庸,但就是不能看《人間失格》這種書。
  • 當抑鬱成為一種流行,《人間失格》是否會成為引發的催化劑?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間失格》成了一本流行性的小說,刷抖音也總能刷到那些喪氣的句子,壓抑也似乎成為了一種社會潮流,&34;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為什麼在最近幾年《人間失格》成為了網紅小說?《人間失格》這部作品是太宰治在人世間的最後一部作品在寫完《人間失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太宰治就和自己的情人雙雙跳河自殺,而大家打撈上來的時候卻是在一個星期以後太宰治生日的那天。太宰治的作品也是具有青春文學的調調,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讀懂太宰治,只有年輕人能夠讀懂《人間失格》,因為自尊,自戀,壓抑,甚至是絕望,也只有年輕一代深有體會。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感謝 我是奔著太宰治的名氣去讀《人間失格》這部作品的,太宰治被譽為日本無賴派大師,在日本與川端康成 豆瓣評分我甚至有些後悔,為什麼要翻看這樣一本灰暗、陰鬱、讓人不快的小說?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讀太宰治《人間失格》是20年前,當時讀的是《人間失格》單部小說。《人間失格》這本很喪的書並沒有如今這樣的「文學體量」。就是在那時,青春期的我一度處於自我懷疑中,而這本書那麼巧讓我發現並沉迷,我覺得我就是大庭葉藏,或者我會成為大庭葉藏。
  • 《人間失格》——失去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人間失格,失去的是什麼,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在人間失去做人的資格,這世間,就是精神地獄!所以,生而為人,對不起。《人間失格》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小說,為我們展現了人性深處的渴望和現實生活的無奈會對一個人造成怎樣的改變。
  • 從《惡意》到《人間失格》
    洗過熱水澡,躺在小窩裡,看《人間失格》。---《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嗎?人,一輩子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的,所謂的幸福,不正是河床上那些微微閃光的金沙嗎?極度的悲傷之後,迎來的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微弱光明。抓住了可能生活會變得不一樣,沒有抓住啊,或許就會像葉那樣了。
  • 高中生能看《人間失格》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在網上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這位哥哥或者姐姐心思還是比較細膩的,也很為自己的弟弟著想,但是未免太過小心翼翼了。
  • 太宰治與三島由紀夫:你我的《人間失格》
    在正式進入《人間失格》之前,我想先把目光引向日本另一位文豪的另一本小說——三島由紀夫的《憂國》。小說中武山自戕的敘述為三島由紀夫的自殺埋下了伏筆,就像餘華說的那樣:「到最後已經不再是三島由紀夫在敘述《憂國》,而是《憂國》在敘述三島由紀夫了。」同樣是寫死,三島由紀夫和太宰治有一種微妙而重要的區別。
  • 比較《沉淪》和《人間失格》:你來人間一趟,記得看看太陽
    《沉淪》是鬱達夫踏入文壇的處女作,《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殞身前的絕筆作,兩部作品產生於不同的時代,但文章風格和內容具有不少相似之處,本文就兩人類似的生活經歷、宣洩情緒的手段和作者的心路歷程三部分進行分析介紹。
  • 第五本推薦《人間失格》
    第五本,推薦這本《人間失格》!對大熱的東西存在本能的排斥,例如念書時別人都喜歡beyond,而我不聽,反而去聽他們的競爭對手,達明一派。這部《人間失格》太火了,所以一直放在那沒有看,直到年底才拿出來。整部書都非常非常的「喪」!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日本著名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中篇半自傳體小說《人間失格《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失去作為人的資格」,究竟是誰失去為人的資格?他為何會失去為人的資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又是為何出現?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穿過書本的斑駁隧道,探索那一段充滿不安與絕望的人生旅程。面具「不喜歡的事情無法說不喜歡,面對喜歡的事情總是戰戰兢兢,像偷東西一樣。」
  • 《人間失格》:太宰治看似喪,其實最治癒
    在歌曲下面的留言「重災區」,留下喪言喪語最多的,是一首叫做《人間失格》的鋼琴曲。5萬多條留言,負能量滿滿,充分體現了現實的骨感。而這首鋼琴曲的誕生,和同名小說《人間失格》息息相關。可以說,這本書是喪文化的最典型代表,沒有之一。男主角葉藏自暴、自棄、自虐,直至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被傭人侵犯,妻友背叛,親友:把他送到精神病院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篇中篇小說,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作品中太宰治將自己的思想與人生隱藏與主人公葉藏身上,借葉藏的獨白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以前一直有人安利這部小說,但一直都不敢看。因為作者太宰治在完成《人間失格》這本書後,選擇了與主人公葉藏一樣的路,那就是放棄了生路。
  • 《在細雨中呼喊》和《人間失格》4點意象對比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私小說。太宰治曾經5次自殺,4次未遂。這部小說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小說,寫完這部小說後沒有多久就自殺了。在這部小說中,他把自己的生活很好的融合在小說之中,我們可以從主角中窺探當初的太宰治心理。 之所以把這兩本小說放在一起,是因為兩位作者雖然處於不同的國度,處於不同的時代,但作品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 《HUMAN LOST 人間失格》:日本作家太宰治名作賽博朋克化
    從未填補的經濟差距,不死帶來的倫理敗壞,重度的環境汙染,以及從S.H.E.L.L.中脫離而異形化的「人間失格現象」……。 日本在文明的再生與崩潰這兩種可能性之間大幅地動搖。大氣汙染蔓延的環狀16號線外(Outside)——一六。
  • 人間失格——不配為人的資格
    《人間失格》用了兩天把這個短篇看完。作者出身富貴顯豁家庭,人間失格以第一人稱講述,主角葉藏幼年為了取悅他人喜歡研究各種搞笑技倆一直以來人緣頗好,進入中學時代在一次扮演搞笑技倆時被旁邊的同學竹一識破,指出你是故意的,陷入痛苦中,生活中找不到讓他快樂的事。期間又結識了堀木——混跡於畫塾、酒、煙、妓女、當鋪及左翼思想之類的東西之中。從址讓葉藏陷入其中,一步一步頹廢墮落,不能自拔,期間痛苦掙扎試圖幾次自殺未遂。
  • 人間失格—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
    好像在太宰治創作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給人一種很喪的感覺,而就是這樣自殺五次終於如願的太宰治,給我們留下了那部爭議頗多的《人間失格》。有人說《人間失格》裡邊都是滿滿的負能量,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觀看呢,主人公葉藏經歷了作為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他在生活中一邊掙扎一邊沉淪
  • 刷爆網抑雲的《人間失格》究竟有什麼魔力?他們又是否誤解了什麼
    而《人間失格》則是太宰治的絕筆!網抑雲崇尚《人間失格》的原因在我看來,網抑雲喜歡這些話無非就是一種「喪」文化,而太宰治正好是這種「喪」文化的代表,《人間失格》則是崇尚「喪文化」必備的一本書。《人間失格》很喪,但他一面在講述葉藏(也是自己)內心陰暗的想法,一面在努力為自己的作家夢奮鬥。他一次次表示「人間不值得」,但又一次次用心創作,讓世間聽到他的聲音,而且很多聲音是積極正面的。而網抑雲用戶從來只是宣告自己的不滿,控訴世界不公,從他們的話語中看不到一點正能量,他們是為了喪而喪,想搞的所有人跟著你們一起喪,而不是勸導別人積極向上,快樂的在這世間生活下去。
  • 《人間失格》即便我已經失去了所有,但我仍然覺得很幸福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由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說,以太宰治的一生作為素材。單看書名「喪失為人的資格」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極其頹廢的一本書,又夾雜著一點莫名的心痛,但卻在年輕人的書單裡,廣泛收藏著,包括我自己。
  • 「生而為人」的迷惘與痛苦——太宰治與《人間失格》
    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人間失格》則成了太宰治的絕唱。說實話,我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輕易碰觸日本文學的。閱讀的第一本日本小說是川端康成的《雪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