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典獄長: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懂得知足

2020-08-26 紅茶說情感

01.

《金斧子與銀斧子》的寓言故事映射出的是人性中的貪婪與知足。

樵夫信奉知足,他的誠實,厚道為他贏得了改變的契機;

農夫想要貪小便宜,他的貪婪不但讓他求而不得,還喪失了自己謀生的重要工具。

於此相類同的故事,是我們從幼時開始便有所聽聞的。

從小時候小猴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到漁夫與魚;

到上學時一些同學為了「高分」的非常手段,最後到成年時聽聞一些實權人士的以權謀私。

在生活中,總有些人丟棄了為人的原則和處事方式,在不當欲望的驅使下,或上演一出出粉墨登場的荒唐鬧劇。

或為了蠅頭小利前僕後繼,成為和時代格格不入的逆流。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典獄長的不知足使他深陷泥沼無法自拔;

倘若他懂得節制,能夠及時懸崖勒馬;

那麼他最後的結局也不會悲慘至此,讓觀眾們惋惜不已的一條生命也可能不會就此消失。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不懂得知足。

在這個誘惑滿滿的世界裡,如何保持一顆澄明的心至關重要;

它將會是保證我們不迷失自我的指南針,幫助我們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內大顯身手。


02.

不懂知足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在工作中不懂得知足,控制的合適是積極向上;

但是如果無法明白回報和付出是等價的道理,那麼心術不端正的人便可能會成為職場中被大家摒棄的對象。

《三十而已》中同王曼妮在同家店工作的一位女同事,一直以來都講她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與平常而言,這其實只是職場上同事們相互競爭的正常現象,大家憑實力說話,用本事較量本沒有問題。

但是,為了自我利益,這位同事所使用的手段卻令人不齒;

她只憑著「你的努力不應該蓋過我的努力」的「正當理由」便為自己的錯誤粉飾;

到頭來只能得到大家的疏遠和最後的離職。

不知足稍不控制便可能將人帶入殊途,以自強為藉口去傷害他人不是有能力的象徵。

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監獄長一樣,他不知足的逐漸膨脹給他的身上罩上了巨大的陰影。

他自以為能夠利用不知足達到求富的目的;

卻不知不知足已經慢慢成長為可以吞噬掉他的怪物,並最終把他推進了萬丈深淵。

除此之外,在感情中吃著碗裡看著鍋裡也同樣不堪,忠誠始終都是愛情的基礎;

無論是在影視劇還是現實生活中,感情中不滿足的人最後都得不償失。

《如懿傳》中皇上成為了坐擁天下的天子,卻失去了遠去的弘曆和清纓;

他的不知足,虛偽不足以匹配美好,所以抱著悔恨終老是對他無聲的懲罰。

文章背叛馬伊琍,所以他只能以一句「一別兩寬,各自安好」祭奠他的「吾愛馬」。

這種錯誤就是無法被原諒,他的後悔換不來再來一次的機會。


03.

曾聽過肖伯納的一句話: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監獄長的悲劇同樣始於此。

作為司法人員的他本該公正執法,但是他身上抑制不住的銅臭味卻使得他成為了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在監獄,他發揮「節儉」的藝術,剋扣囚犯們的正當利益;

借著計劃的推行,推陳出新,實行他的「策略」來擴大利益版圖;

因為不斷膨脹的欲望,他不但剝奪了一位回頭浪子的希望,還試圖以此完全讓安迪為己所用。

電影的最後,正義終究戰勝邪惡。

監獄長因為自己的私慾輸得一敗塗地,不但給他人做了嫁衣,還賭上了自己的生涯和生命榮譽。

電影中的他的結局發人深省,我們難以想像。

假如和他一樣的人真實出現在了現實生活當中,那麼他所摧毀的會是多麼美好的事物。

不知足便可能失足,在新聞中我們見到的真實案例帶來的觸目驚心的悲傷太令人惋惜。

後悔藥總是無處可尋,杜絕悲劇的最好方式是從一開始便踏入正軌。

老人常說知足常樂,在有限的人生中,花費太多的精力去追求華而不實的虛幻是另一種對生命的荒廢。


現在所擁有的是最美好的,放棄屬於自己的星辰,去追尋遠在天邊的月亮;

誰人都無法保證年少情深時相伴依偎的那個人,還會在原地等待著你的浪子回頭。

不要在失去以後才後悔不已,就如同你因為不知足而捨棄美好,美好也會因為你的貪念離你而去。

最大的幸福總歸要抓在手裡珍惜才會有滿足感,看著現在身旁的人和事,珍惜他們給予的美妙。

在此基礎上再楊帆啟航,才能夠在前方浩瀚的大海中永遠回望到指引自己回家的燈塔。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稱之為救贖?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
    ,當他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但是,他們不在了你會感到寂寞……」在沒看電影前我以為肖申克是一個人,萬萬沒想到它是一座監獄,一座關押了太多靈魂的監獄。主人公含冤入獄,等待它的就是肖申克這座監獄。安迪明明知道自己就是被冤枉的,他是如此愛自己的妻子,怎麼忍心殺害?可當他向眾人解釋時,眾人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在肖申克這所監獄裡,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那麼這所關押靈魂的監獄就是最大的罪惡。主人公就是一個典型。他深知自己不能在這所監獄裡消耗一輩子,於是開始了他長達19年的越獄計劃。
  • 《肖申克的救贖》:自由如風
    —《肖申克的救贖》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還太年輕,還不懂什麼叫「三姐妹」,還不理解什麼叫「體制化」,更不明白老布在離開監獄後為什麼要自殺。當瑞德說著「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時,我的心不禁跟著也顫抖了一下,那種絕望與無奈讓我對當時的自己有著一種莫名的憐憫和悲哀。
  • 什麼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救贖?
    典獄長為了方便安迪為自己洗錢,把他安排到圖書館,安迪卻利用這個機會擴大圖書館的規模,幫助那些罪輕的人掌握一技之長,出獄後更容易獲得新生活,這也是一種「救贖」。典獄長利用安迪為自己洗錢,這是私慾的「原罪」,他為之付出的代價是:安迪利用他的信任越獄,並反過來告發,使他的下半生在監獄中度過,讓典獄長也為自己的「罪」與「原罪」進行「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
    最近呢,計劃以後每個星期都要觀看一部英文電影,而《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我開始的這個星期的選擇的電影。我覺得我很慶幸生活在當代二十一世紀,或許世界還不是完全的光明,但比從前也好上太多了。安迪從原本光鮮亮麗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了階下囚,只不過是因為一時的糊塗和酒精的麻痺而替別人承擔了那麼多年的牢獄之災。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評分是9.7分,是豆瓣電影TOP250中的第一名,但其實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奧斯卡評選中確實顆粒無收的,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 (1995)中最大的贏家卻是同樣讓人覺得勵志的電影《阿甘正傳》。
  • 《肖申克的救贖》因為有希望在,生活在前進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關於人性主題的勵志電影,被評為「美國十大經典影片」之一。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當翌日典獄長打開安迪的牢門時,發現他已不翼而飛,預感到末日來臨的典獄長在檢察人員收到安迪投寄的罪證之前,畏罪自殺。
  • 沒讀過《肖申克的救贖》原著小說,你便看不懂其中深意?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以肖申克監獄為背景,圍繞銀行家安迪、瑞德、諾頓等人,探討了人性、秩序、希望、自由等話題。當年的我,讀完這部小說後,雖然覺得方法不可取,卻非常勵志。安迪為了能離開「高牆」,花了19年的時間,在牢房裡刨坑。這份毅力與決心,足以成就他做任何事。
  •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而要說到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豆瓣還是IMBD榜單,它都一直高居榜首,而據說名演員摩根弗裡曼也正是因為在這部影片中獻聲擔任旁白而成為了被好萊塢公認的&34;。時光荏苒幾近26載,今天我想從個人的角度來為大家重新解讀這部或許再過50年也仍舊會被奉為經典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年少不知其中意,看懂已是影中人
    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主角安迪重獲自由,迎著瓢潑大雨,對著天空朝拜的畫面從此載入史冊。鮮為人知的是,正如安迪多舛的命運一般,《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也同樣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雖然上映之初電影好評如潮,但是《肖申克的救贖》最終只以1800萬美元的票房慘澹收場。
  •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為誤判進入肖申克監獄,在長達二十年的 時間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最終通過地道逃離監獄,重獲自由的故事。在肖申克監獄中,沒有人是罪人,他們沒有人犯罪,真正殺過人的也只有瑞德。安迪被冤入獄,他的妻子出軌,當夜他醉酒,在法庭上因殺害妻子跟情敵被判無期徒刑。這二十年的監獄生活讓安迪明白,正是自己忙於事業,對妻子的疏忽才導致婚姻關係的破裂,這也是安迪對自己沒盡到一個好丈夫的救贖。典獄長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後,讓安迪幫助他洗黑錢,人在監獄,身不由己。
  • 影壇奇蹟之作: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小編又刷了一遍 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小編前前後後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可是當安迪向典獄長諾頓提出申訴的要求時卻遭到了粗暴的回絕,因為貪婪的典獄長已將安迪當成了自己謀取暴利的搖錢樹,他不擇手段地謀殺了湯米以便將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監獄,以滿足自己對於金錢無止境的貪慾。湯米的死使安迪對於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了,他更加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他選擇了自我救贖的道路——越獄,在一個電閃雷鳴的深夜,他爬過那個用小鐵錘挖了十九年之久的隧道,奔向自由。
  • 影評|《肖申克的救贖》:高牆困不住的希望,光芒萬丈
    《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部講述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偶然間,典獄長用石頭擊穿了安迪房間的畫,看到了畫的後面是一個能容下一個人的窟窿。逃離肖申克的安迪,將典獄長洗錢貪汙和謀殺的事實公之於眾,然後利用提前準備好的假身份,順利的跑到了錫瓦塔內霍。
  • 肖申克的救贖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我第一次聽到這電影的名字時,曾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但事實上它是一所監獄的名字。說它是人間地獄,不僅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它還侵蝕著人的心靈。生命在漫漫無期的等待中消逝,似乎只有那些行屍走肉般放棄了所有的人才能夠活下去。這就是故事的開始。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逃出牢獄時候的情景。大雨滂沱之中他伸出手臂似乎在迎接新鮮空氣和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被姊妹幫輪暴」安迪:睿智的男人,都懂得隱忍
    歡迎來到肖申克。,總是安靜地一個人待著,或散步,就像在公園一樣。他激動地找到典獄長的辦公室,希望能提起上訴,希望典獄長能幫自己。典獄長怎麼可能還會讓他活著走出肖申克,安迪知曉他所有洗錢的罪行。安迪被典獄長關了兩個月禁閉。
  • 十多年後才看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作品名肖申克是監獄的名字(我曾把肖申克誤記為男主的名字~),這個詞原本起源於《舊約·以賽亞書》的救贖一詞,象徵著黑暗與惡。根據基督教神學論,人生而有罪,人性本惡,人生就是贖罪的過程。年,湯米威廉士來到肖申克;1966年,安迪從湯米口中得知了真兇,要求翻案,被典獄長拒絕並關禁閉2個月,剛將考上文憑的湯米被典獄長滅口;此後的一個雨夜,安迪通過其近20年挖通的隧道成功越獄;人物個性主角安迪,有著諸多突出於常人的特質,比如:理性整部影片很少看見安迪情緒失控
  • 《肖申克的救贖》:從高牆下的眾生相,看體制化禁錮下自由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於1994年,在次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七項提名卻顆粒無收,但在豆瓣電影TOP250和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影迷評選中,多年來卻是穩居第一的寶座。從上流社會的銀行家,成為肖申克監獄裡的階下囚,身份上的巨大反差,尊嚴和自由的喪失,都讓安迪陷入人生的絕境,自由對於他來說,似乎只是&34;。下面我分別從旁觀者、親歷者、救贖者三個不同的視角來解析如何破解&34;約束,獲取軀體和心靈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在權力、法律和宗教的濫用下,如何實現救贖
    素有「世界警察」之稱的美國警察,也並非我們看到的美國大片裡宣傳的「拯救世界的英雄」,至少在《肖申克的救贖》之中不是,在現實生活中更不是。豆瓣評分9.1分的《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前途無量的銀行家,被誣陷殺害了婚內出軌的妻子和她的情夫,在鋃鐺入獄二十後,他穿過自己用小錘子鑿出的牆壁洞口,成功逃離肖申克監獄,終獲自由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希望」電影。一部電影的經久不衰,必定有它的魅力之處。這便是被「體制化」的悲哀之處。2、被體制化背後是「習慣」肖申克監獄也代表著現實社會,而我們都生活在各種無形的高牆之中。生活何嘗不是一場越獄。
  • 《肖申克的救贖》:你是體制的殉道者,還是時代的失意人
    作為常年在IMDb和豆瓣榜單上獨佔鰲頭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以其生動細膩、豐滿形象的人物刻畫,草灰蛇線、伏筆千裡的敘事藝術,將罪與罰,希望與救贖,倫理道德與集權統治之間的關係展現地淋漓盡致。影片將小人物的命運置身於對社會法治、倫理的反叛,具有深刻的諷刺和戲謔意味。
  • 「破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啟示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越獄主題的電影,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奧斯卡七項提名,卻沒有獲獎,歷經20多年成了真正經典「無冕之王」。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中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然而安迪利用自己銀行家善於理財的特長在監獄中如魚得水,贏得了獄友和典獄長和獄警們的認可,成了典獄長的私人助理和圖書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