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金斧子與銀斧子》的寓言故事映射出的是人性中的貪婪與知足。
樵夫信奉知足,他的誠實,厚道為他贏得了改變的契機;
農夫想要貪小便宜,他的貪婪不但讓他求而不得,還喪失了自己謀生的重要工具。
於此相類同的故事,是我們從幼時開始便有所聽聞的。
從小時候小猴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再到漁夫與魚;
到上學時一些同學為了「高分」的非常手段,最後到成年時聽聞一些實權人士的以權謀私。
在生活中,總有些人丟棄了為人的原則和處事方式,在不當欲望的驅使下,或上演一出出粉墨登場的荒唐鬧劇。
或為了蠅頭小利前僕後繼,成為和時代格格不入的逆流。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典獄長的不知足使他深陷泥沼無法自拔;
倘若他懂得節制,能夠及時懸崖勒馬;
那麼他最後的結局也不會悲慘至此,讓觀眾們惋惜不已的一條生命也可能不會就此消失。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不懂得知足。
在這個誘惑滿滿的世界裡,如何保持一顆澄明的心至關重要;
它將會是保證我們不迷失自我的指南針,幫助我們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內大顯身手。
02.
不懂知足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在工作中不懂得知足,控制的合適是積極向上;
但是如果無法明白回報和付出是等價的道理,那麼心術不端正的人便可能會成為職場中被大家摒棄的對象。
《三十而已》中同王曼妮在同家店工作的一位女同事,一直以來都講她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與平常而言,這其實只是職場上同事們相互競爭的正常現象,大家憑實力說話,用本事較量本沒有問題。
但是,為了自我利益,這位同事所使用的手段卻令人不齒;
她只憑著「你的努力不應該蓋過我的努力」的「正當理由」便為自己的錯誤粉飾;
到頭來只能得到大家的疏遠和最後的離職。
不知足稍不控制便可能將人帶入殊途,以自強為藉口去傷害他人不是有能力的象徵。
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監獄長一樣,他不知足的逐漸膨脹給他的身上罩上了巨大的陰影。
他自以為能夠利用不知足達到求富的目的;
卻不知不知足已經慢慢成長為可以吞噬掉他的怪物,並最終把他推進了萬丈深淵。
除此之外,在感情中吃著碗裡看著鍋裡也同樣不堪,忠誠始終都是愛情的基礎;
無論是在影視劇還是現實生活中,感情中不滿足的人最後都得不償失。
《如懿傳》中皇上成為了坐擁天下的天子,卻失去了遠去的弘曆和清纓;
他的不知足,虛偽不足以匹配美好,所以抱著悔恨終老是對他無聲的懲罰。
文章背叛馬伊琍,所以他只能以一句「一別兩寬,各自安好」祭奠他的「吾愛馬」。
這種錯誤就是無法被原諒,他的後悔換不來再來一次的機會。
03.
曾聽過肖伯納的一句話: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監獄長的悲劇同樣始於此。
作為司法人員的他本該公正執法,但是他身上抑制不住的銅臭味卻使得他成為了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在監獄,他發揮「節儉」的藝術,剋扣囚犯們的正當利益;
借著計劃的推行,推陳出新,實行他的「策略」來擴大利益版圖;
因為不斷膨脹的欲望,他不但剝奪了一位回頭浪子的希望,還試圖以此完全讓安迪為己所用。
電影的最後,正義終究戰勝邪惡。
監獄長因為自己的私慾輸得一敗塗地,不但給他人做了嫁衣,還賭上了自己的生涯和生命榮譽。
電影中的他的結局發人深省,我們難以想像。
假如和他一樣的人真實出現在了現實生活當中,那麼他所摧毀的會是多麼美好的事物。
不知足便可能失足,在新聞中我們見到的真實案例帶來的觸目驚心的悲傷太令人惋惜。
後悔藥總是無處可尋,杜絕悲劇的最好方式是從一開始便踏入正軌。
老人常說知足常樂,在有限的人生中,花費太多的精力去追求華而不實的虛幻是另一種對生命的荒廢。
現在所擁有的是最美好的,放棄屬於自己的星辰,去追尋遠在天邊的月亮;
誰人都無法保證年少情深時相伴依偎的那個人,還會在原地等待著你的浪子回頭。
不要在失去以後才後悔不已,就如同你因為不知足而捨棄美好,美好也會因為你的貪念離你而去。
最大的幸福總歸要抓在手裡珍惜才會有滿足感,看著現在身旁的人和事,珍惜他們給予的美妙。
在此基礎上再楊帆啟航,才能夠在前方浩瀚的大海中永遠回望到指引自己回家的燈塔。